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十四章 ...

  •   赵匡胤时代

      叽叽喳喳的山雀在枝头吵闹不休,随从见赵光义略显烦躁,很有眼力地上前道:“王爷,要不小的让人把它们赶走,免得在这里吵到王爷休息。”

      “随它们去吧,一群畜生懂什么。”赵光义摆摆手,“宫里可有消息?”

      “听说,皇上这几天一直把太子带在身上,连检保也被招进宫,这几日跟着太子与众大臣一起议事,还有……”随从凑近赵光义,悄声道,“还有皇上把几位将军也招进去了,听宫里人言,皇上这是要加强军权了。”

      “加强军权?”赵光义冷笑,“你们可真不了解我这位大哥。”

      他起身,随手将桌上的点心拿在手里捏碎扔到地上。树上的山雀见到食物好奇的探了探,跳到地上发现没人小心的啄了口,又急忙飞回树上。觉得没危险了,才放心的飞回地面吃起来。其它几只见这只胆大的没事,也跟着飞到地上啄食。

      “他可是皇帝,黄袍加身的皇帝。哪怕再怎样,也会对武将存着点防心。”赵光义拍拍手,拂去手上残屑。“不过总终是跟以前不一样了。”

      随从见他如此,赶紧上前道:“王爷放心,陛下只是过不去心里那道坎,等他气平了自然会想到王爷。毕竟陛下与王爷可是亲兄弟,打断骨还连着筋呢。”

      “亲兄弟?正是因为是亲兄弟,所以皇上才没有下旨杀了我啊。”

      “王爷!”随从大惊,左右看了看,才上前小心道:“这话可不兴说啊。”

      “无防。”赵光义双手交叉插在袖子里,闲庭漫步道,“陛下就算听到了也不会说什么,放心吧。”

      随从不懂,正因为赵匡胤是他亲哥,所以才没痛下杀手。他了解这个哥哥,重情重义,对待那些武将功臣也不过是杯酒释兵权而不是斩尽杀绝。对待外人如此,何况他这个亲弟弟。再说,天幕所言都是他后人,他可管不到后人什么事,唯一让他哥心怀戒备的也就那个不清不楚的金匮之盟和不知真假的弑兄夺位。

      但仅这一点,他哥就不会再给他权力,而且会万般防备他。

      不过也好,想到那被金人俘虏,甚至全宗族都因此北上的后人,他有些厌恶的闭了闭眼。就算他心里仍有想法,那些大臣就说不定了。自天幕出现泄露天机后,他明显感到自己举步艰难,毫不夸张的说,他要真有上位的心,马上就会有人告发!那些大臣都有自己的心思,可再怎么选,也不会选择他这个在皇帝面前挂了名,后人又被神迹厌恶之人。

      就这样吧,后人当个闲散王爷也比成为亡国罪人强。

      只是可惜啊,他看了看皇宫的方向,可惜……他离那个位置曾经就差一步。

      赵匡胤看向赵德昭和赵德芳,赵德昭有些头疼的点评着天幕之言。赵德芳到是对变法更感兴趣,细细品悦,不时还与赵普交换着什么。

      “父皇,这王安石到是大才,是个干实事的。可惜离我们太远,也不知道他先人是谁,否则到可以看看是否可用。”赵德芳赞道。

      “殿下这话可不对。”赵普笑道,“后人有惊世之才,不代表先人如此,否则这世上岂不多智者。王安石有此能耐,他的先人可不一定有他这本事。”

      赵德芳想想,也是。

      赵匡胤看了看赵德昭:“我让你好好看的那些,你有什么头绪?”

      赵德昭暗暗叫苦,他爹让他想个方式提高军事,这么短的时间他哪儿来的方法,但看到父皇期待的目光,也只能硬着头皮道:“父皇,军事之事事大,儿臣还在想办法。”

      赵匡胤盯着他的目光仿佛要将他看穿,赵德昭只觉后背发凉,正不知所措时赵匡胤长叹一声:“父皇明白。你资质平庸,但心怀仁善,这也是父皇看好你的地方。大宋现今经不起折腾,百姓需要的更是休养生息。何况……”他瞧了瞧天,苦笑一声,“可能是父皇太急了吧。毕竟上次听完神迹之言,父皇这心里啊,难受。”

      “父皇……”赵德昭何尝不知赵匡胤心里所想,别说他了,就连他自己,听了天幕的话也是过了好长时间才缓过劲来。北宋灭亡的太惨烈了,纵观华夏上下,就没见过这么惨烈的灭国方式。两代皇帝被俘,宗族大臣一网打尽,连百姓都被逼着北上。

      这可是他赵家的大宋啊!

      “你记住了!”赵匡胤盯着他,目光严厉,带着破釜沉舟的气势,“大宋此后,只有战死的皇帝,没有被俘的帝王!!我要你记住!终大宋一生,一定要收复燕云十六州!我这辈子不行,那就你来,你不行,你的子子孙孙来!!此后不管金国还是西夏,只能对宋称臣,绝不合谈!!此为国训!亦是家训!!”

      “儿臣遵旨!”

      历史在滚滚前行,只是在几个世界拐了个弯,带着无数人的期盼和梦想,走向另一种方式。或许仍会有遗憾,仍不能达到理想,但总归,他们有了一个共同希望。

      秦汉时代

      “陛下,西域之行迫在咫尺,还望陛下容臣带领部下扫匈奴,开西域!”天幕一消失,几位大将就迫不及待向皇帝要求道。

      始皇笑道:“爱卿放心,朕已决定派人去西域,天幕所言的东西他大汉有的,我大秦也要有!只是此次去西域重在种子,而不是与匈奴开战。将士们遇到危险,当以安全为重,切勿与匈奴硬拼。”

      “陛下!我大秦将士热血男儿,岂怕匈奴!”有将军不屑道。

      “大秦一往无前,从不怕任何挑战,只是这次不同,开通西域事大,除了天幕所言的东西,还有一件重要事。”始皇拿出史官从天幕中抄画的地图展开,“后世虽然有大秦舆图,但不代表就一定正确。去往西域的将士在拿取种子的同时,还需要将这舆图进行修改。”

      “陛下,这后世给的舆图如此精细,难道有问题?”有大臣不解道。

      “不是后世给的舆图有问题,而是大秦与后世毕竟相隔千余年,这千年别说王朝更迭,哪怕地形外貌也总归有所不同,说是沧海桑田也不为过。舆图虽然精细,但不代表全然相同,朕要的,是将士在开通西域的同时,将这幅图变得更为准确!”

      “臣等明白。”大臣瞬间明白皇帝意思。是啊,都过了千百年了,哪怕后世能画出千年前的地图,但又怎能保证它绝对正确?再说那些西域小国在大汉时都能搬迁,谁敢保证大秦时期他们没有变动过?

      何况皇帝陛下要求将舆图修整的更为精准,这明显是为后面扩大疆域做准备啊!心思细腻的大臣立马看出皇上的意思。

      见大臣都懂了,始皇笑道:“既然爱卿都已明白,那么哪位将军愿往?”

      “臣等愿往!!”哗啦一下站出数位大将。

      始皇大笑:“彩!”

      万籁俱寂的夜晚,有位帝王还在通宵达旦的工作。

      始皇看着屏风前挂着的阵图,这是天幕给的大秦舆图放大版。他看着这图,心里一点一点描绘着山川河路。

      李斯不愧是大秦丞相,仅凭着天幕透露的信息,便将大宋整个国情,甚至地域都猜测了个七七八八,甚至包括大宋当时的国情和军事情况。虽然仍有不对,但对始皇或者对大秦来说,这些已经是很重要的情报信息。

      始皇看着舆图,后世无论再怎么变,只要还是汉人,那肯定是以大秦现有的土地为基础形成国家中心。他看着想着,慢慢闭上眼,脑里描绘出一个地形面貌,上面慢慢浮现一个字,宋;随后又以宋为中心,向上延伸出另一个国家,金;而金的旁边,又再次出现一个国家,西夏。三个国家三分鼎立,金和西夏在自己的大本营上不断向外扩展,最后金胜出,开始不断压挤宋。慢慢的宋被压挤到缩成一个小小国土,等停止时,变成南宋。

      南宋形成,始皇睁开眼,厌恶而又可惜的揉了揉额头。

      这么多的土地竟然全部放弃,这大宋军事果然太弱!

      他举着烛台,小心的靠近阵图。大宋虽然国土不行,兵力也不行,但天幕却说大宋经济是历朝之最。哪怕大宋再经商,也不可能只靠商业。吃穿住行,哪样不是经商的基础?那么除了经商外,大宋应该还有其他赚钱方法。

      国家的钱怎么来的?靠税!税又怎么来的?当然是靠百姓。

      天幕曾说大宋苛捐杂税繁多,甚至引起不少农民起义,最后却全部失败。他猜想,失败的原因应该跟抑武有关。大秦崇武,深入百姓,一旦起义势必会给国家造成很大困扰;而大宋重文抑武,在这种情况下,以儒生那帮人的性子肯定瞧不起武将,而这也会影响到百姓。这点他从后世人口中文人掌控舆论已猜到。

      百姓崇文轻武,国家又提倡,那他们就会扎堆学文弃武,如此下来,大宋武力堪忧,这或许就是起义失败的原因之一。

      还有那些钱,收了那么多的税,竟然大部分全给了金和西夏!有这些钱改善军队不好吗?打得金和西夏称臣,从他们手上收朝贡钱不好吗?

      这些钱若是在我大秦手上,何愁匈奴不灭!

      始皇有些不是滋味的想,大秦还是太穷了。

      他好奇,就算是这样大宋仍能养活百姓并收到如此多的国税,他又是怎么做到的?

      大秦重农,大宋重商,但再怎么重,也不可能完全放弃农业,这可是民之根本!大宋能大力发展,肯定离不开农业支撑,那么这个农……他眯了眯眼,小心拂过阵图。大宋农业技术要么很好,要么就是有个粮仓可以保证他们的粮食支撑,而这个粮仓……

      他的手慢慢划下,划到一个地方停止,看着手指的方向,始皇吐出两个字:“百越。”

      “百越啊……”刘彻看着舆图上的百越,心里百感交集。卫青上前道:“陛下可是觉得大宋粮仓在百越?”

      “很有可能,别忘记后世所言,百越有一年三熟的粮食。大宋后期既然有南宋之称,那么他肯定是以南方国土为主。而这里……是百越之所在!”刘彻指着百越之地道。

      “陛下言之有理。天幕所言不管是金国还是西夏,肯定不能打到南方去,不然这宋朝可以直接灭国了。”有文官点头道。

      刘彻却想着今天听到的西域信息。虽然一年三熟的粮食没听到,但想了想,他觉得自己也不亏。何况后世也说了,下次会说到百越。

      希望下次真能说到才好,刘彻搓着手指想。天幕那群不靠谱的后世,聊天聊一会儿就拐大弯,虽然听八卦很好玩,但能多说点大汉就好了,他也想知道大汉后面的事啊!其他朝代虽然也好,但听得心抽抽得疼。

      不过又想到有其他朝代那代表大汉总有一天也会亡国,被他国代替,他心里又觉得听其他朝代的八卦也好,毕竟谁也不想听到自己国家亡国的消息,还是听他国亡国的消息有意思些。

      刘彻转过身,拿起史官画的大汉舆图:“李敢!朕命你带兵三千去接张骞!接到他后跟在他身边,和他一起去西域转一转,打通西域这条路!你可愿意?”

      李敢上前接令:“末将领命!”

      “好!”刘彻大喜,将手中舆图交给他一份,“这份舆图你带着,若图上有变动,务必进行修改,让它更为精准!记住,你次去主要是接张骞通西域,万不可跟匈奴直接对上,但也不能堕了我大汉威名!”

      李敢双手接过舆图,郑重领命。

      随后刘彻又看向朝下大臣,想想问道:“朕问你们,你们说这天幕是所有朝代的皇帝可见,还是只有大汉皇帝,或者说朕可见?”这念头在刘彻脑海里已想过千百回,这次借着西域的事他终于问出口。

      大臣们互相望了望,最后董仲舒上前道:“臣以为,此神迹只有陛下可见。“

      “哦,有何凭证?”刘彻有些好奇。

      “陛下,大汉之后的朝代臣不清楚,但大汉之前的臣却是一清二楚。神迹所言除了陛下,可还提到那前秦始皇帝,如果前秦也能看到神迹,也不会二世而亡了。”董仲舒不慌不忙道。

      刘彻恍然大悟:“对对对,董卿说的在理,在理。若前秦也能看到这天幕,也不会二世而亡由我刘氏称帝了!哈哈哈哈哈。”

      大臣们也是哄然大笑,纷纷上前恭贺陛下。

      “因此以草民之见,天幕乃神赐之物,是上天不忍看我大秦二世而亡,所以才降下神迹于陛下,这也是大秦之福,陛下之福。”李斯拱手道。

      他已被撤去丞相之职,对自己的称呼也改为草民。

      扶苏看着李斯写的记录,上面对大宋整个国情、军力,甚至财力都写了个七七八八,看得他不禁心里大赞,不愧是父皇看重的才臣,只是可惜了。

      可惜等秦律修改完毕,他就要去陪父皇了。

      他放下记录,对李斯笑道:“李卿果然大才,朕看天色已晚,李卿先带萧何回去休息吧,明日再继续。”

      李斯带着萧何忙拱手退安,而扶苏则与众大臣继续商讨天幕所言之物,还有开通西域之事。

      回去的路上,两人与一官宦擦身而过。

      萧何看了那官宦一眼,等跟着李斯出了咸阳宫,才上前小心翼翼道:“老师,刚才那人我好像见过,貌似是胡……”

      “萧何!”李斯突然打断萧何的话,“你觉得皇帝陛下怎么样?”

      “陛下吗?有大志,也很听得进大臣劝言,对百姓也很好。”萧何想了想才回话,回的很保守。

      “是啊,陛下有大志,也很听劝。”李斯望着咸阳宫的方向叹了口气,转身看向萧何,“但是你要记住了,那毕竟是陛下,他的父亲,是这天下第一位,也是最伟大的始皇帝!”

      “老师?萧何不明白。”

      “你不需要懂太多,你只要明白,有一天等你走到那个高度,那陛上说什么你就做什么,只要忠于陛下就是了。”李斯满含深意的看了眼萧何,随后走在前头。

      他没跟萧何说的是,大秦历代王上,都是在血腥和厮杀中掌握权柄的,始皇犹胜,他的继位之艰难超过大秦任何一位君王。而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最终将权力集于一身,甚至灭六国,一统天下,始皇的心性可见一斑。

      君不见太后和嫪毐、吕不韦,甚至成蟜的下场,这里面哪个跟先皇没点关系?哪个当初不是权力在握受人拥护?可下场呢?

      李斯望向另一个方向,那里囚禁着先帝幼子,胡亥。

      他当然知道萧何未尽的话是什么,那个官宦是看管胡亥的。扶苏仁善,但不代表愚蠢,何况胡亥可是当初矫诏之人!不管就话柄而言,还是就隐患而言,胡亥公子都是个不稳定因素。

      陛下他啊,是越来越像先皇了。

      李斯冷漠的想,萧何还是太嫩,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明日开始,可以加大学习力度了。他有预感,陛下不日就会启用萧何,给他留的时间不多了。

      萧何不知李斯所想,安安静静跟在他身后,悄悄向后看了看。那里,有整个国家最大的宫殿,也有着这个国家最大的统治者。在漆黑的夜里,宫殿如同诱人的少女迷惑着世人,而黑暗如同深渊,将那些受惑者一个个吞噬。

      唯有权力者,冷眼看着一切。

      萧何打了个冷战,忙撇过头跟在李斯身后匆匆离开。

      李世民时代,

      这次天幕说到茶叶能控制北方游牧民族,李世民大喜,准备着人重点种植茶叶,然后跟游牧民族交易。这样一来不管是对国政,还是对财政都是一个喜事。还有天幕说的大葱素虽然也有限制,但土法制作简单,对军队,还有百姓来说也是个好消息。

      何况天幕也说了,平时吃这个对身体也好,他打算将大葱作为军粮之一。

      王安石变法内容他也着人细看,看能不能修改后用在大唐身上,毕竟大唐也穷啊。大宋那些八卦虽然听着有意思,却容易被气得头痛。李世民有些哀怨的让太医给他揉着额头,这大宋皇帝怎么就这么气人呢。

      亡国亡的这么惨烈,纵观上下这么多朝代,也就一个大宋了。

      哦,还有那一句而过的唐玄宗,和那个什么大明天子。那唐玄宗也不知道是他第几代子孙,听后世之言,貌似也不怎么受待见?想到这里,他心里有些打鼓,但还是充满幻想。

      但愿那孩子不要像大宋那两皇帝似的,也是个亡国之君吧。

      这次天幕又是很长时间没有消息,有了上次的前车之鉴,各朝皇帝到也不是很失落,毕竟上次也是过了很久天幕才出来。

      在这段时间里,皇帝们都开始着手整理国政,有大宋这个亡国案例在前,有志之士已经决定主抓军力。只是如何抓,怎么抓也是个问题,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秦皇和汉武,对军队有着绝对控制权和忠心的将才;也不像李世民,本身就是个能打的主,不怕下属手握军权。

      赵匡胤本身也是个能打的主,他防备武将,但不代表他就是个傻子,何况亡国的那两可是大宋国君!所以赵匡胤在整顿军力的同时,也将四子赵德芳带在身边,他打算到时由赵德芳来辅佐太子。

      毕竟这两兄弟的感情很好。

      虽然有他和赵光义在前,他不能保证赵德芳在有了军权后有自己的算计,但总归这天下还是由他的后人继承,赵德芳如能拉下太子也是他的本事。如果这样他大宋还能亡的丢人现眼,那他也认了。

      秦汉也派人开始了西域之行,同时始皇下旨,废除秦律中多数肉刑,引起轩然大波。一些黔首在收到消息后纷纷向咸阳宫的方向叩拜行礼。六国有些骚动,但被秦军镇着,翻不出什么浪花,只能暗地里搞事。

      修改秦律不是小事,皇帝只能先去除一些糟人诟病的肉刑。其他的,则还由李斯与众人商讨。这次修改秦律,除了李斯和儒生参与,始皇甚至派人请了几位黔首老人,让他们也帮忙提意见。不管是朝中大臣,还是皇室宗亲都有些不理解,但李斯和儒生,还有萧何却明白,秦律是天下之本,由百姓黔首帮忙参与修改,会让他更加深入民心。

      只是……

      萧何看着因某个律法要不要改而吵成一团,就差上手的李斯和淳于越,又看看他们身后虎视眈眈的法家和儒家,再看看下面不知所措的黔首,长长叹了口气,希望修改之路能顺利吧。

      天幕再次出现时,始皇跟上次出现的时间做了对比,发现这两次天幕都是间隔三十天才出现,就好像这三十天是给他们用来整顿的。

      这让他更加觉得天幕是为大秦而来。

      他舒服的靠在椅子上,下首除了大臣还多了墨家和农家,还有太医令。他有预感,这次天幕聊到百越会用到这些人。

      天幕里的后人不知道他们的聊天记录会投射到各朝代,像以前一样欢快的聊着天。

      【会员025:我来啦!!继续继续~~~这次怎么着也要说到百越了吧。】
      【会员014:就等你的图了~~~上次说哪儿了??】
      【会员045:大宋。狗头.JPG】
      【会员079:哈哈哈哈走开!!是西域啦!!上次说到西域了!!】
      【会员014:西域好像没啥可说的了,那今天说百越吧。再不说我怕又忘了。】
      【会员036:好耶!老规矩,等我放武帝画像。】

      天幕放上武帝画像,然后开始说起百越。刘彻差点泪流满面,他的粮食啊,终于说到了!

      【会员014:古代百越指的是南方沿海一带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又因为这些古越部族众多,所以叫“百越”。百越有很多分支,包括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等众多越族支系。】

      随着放声落下,帝王像被一张百越地图代替。始皇蹭的一下站起身来,他没想到这次聊天竟然上来就给到百越舆图。大秦正要与百越作战,这图来的正是时候!下面史官不用吩咐就开始作画。

      刘彻也是激动不已,他也准备收复百越呢!

      【会员036:查了下,我发现我老家在古代也属于百越。】
      【会员025:我也是……】
      【会员045:我也……】
      【会员079:好家伙,你们这是提供地图让政哥打你们祖宗吧!舔舔.JPG】
      【会员036:哪有!政哥打百越跟我广西有什么关系呢~~~】
      【会员025:哪有!政哥打百越跟我江苏有什么关系呢~~~】
      【会员045:哪有!政哥打百越跟我上海有什么关系呢~~~】
      【会员123:哪有!政哥打百越跟我湖南有什么关系呢~~~】
      【会员022:哪有!政哥打百越跟我陕西有什么关系呢~~~】
      【会员079:哈哈哈哈上面的你醒醒!!政哥打百越跟你陕西本来就没关系!!!】
      【会员014:23233你们够了又歪楼!!猪猪要哭了!!】

      刘彻:……

      刘彻面无表情的往摇椅上一躺,朕早习惯了,呵呵。

      【会员014:不闹了我继续说。百越有一年三熟的粮食,也就是水稻——占城稻。这个稻在百越,也就是现在江浙一带,一年亩产可达二百斤左右。因为各朝代石的算法不同,我们主讲秦汉,所以以秦汉的算法来计。秦汉时一石按现在算法大概为60斤左右,也就是一年亩产可达四石左右。】

      刘彻蹭的一下站起来,廷下桑弘羊忍不住拉着董仲舒问:“刚刚天幕说什么?一亩多少?一年几熟?”可惜没人理他,众人都被那一年三熟一亩四石给吸引了。

      【会员014:当然啦,秦汉时的石,专家学者也存在着很大分歧,有人认为一石是120斤。这个咱不是专业的所以也不管了,就按现在60斤来算,用斤的话大家就明白了。】

      天幕上的图又变了,这次出来的图上有几个地方标着红色字体,尤为醒目。

      【会员014:占城稻最开始是从福建推广于江淮、两浙等路,宋真宗年间因为春旱导致宋朝的粮食大减,为了能有粮食,更为了有税收,于是宋真宗开始从福建 “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两浙地区种植,配合当时的晚稻成为双季稻,使谷物产量大为增加。

      据说占城稻是从占城国,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引进而得名。它是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在古代可说是非常适合农民种植了。】

      五十余日!!这下不光秦汉,其他朝代也彻底疯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4章 第十四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