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颅脑 ...
-
1、颅内压增高的原因1
(1)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肿瘤、脑脓肿等。
(2)脑组织体积增大:如脑水肿。
(3)脑脊液循环或吸收障碍: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交通性脑积水。
(4)脑血流过度灌注或静脉回流受阻:见于脑肿胀、静脉窦血栓等。
(5)先天性畸形使颅腔的容积变小:如狭颅症等。
2、颅内压增高的后果 1
(1)脑血流量的降低,造成脑缺血甚至脑死亡。
(2)脑移位和脑疝。
(3)脑水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使水分积聚在细胞外间隙、脑细胞代谢功能障碍使钠离子和水分子潴留在细胞内,导致脑水肿。
(4)库欣反应: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心律变慢、呼吸减慢、血压升高。
(5)胃肠功能紊乱和消化道出血:颅内压↑引起下丘脑自主神经中枢缺血而致功能紊乱。
(6)神经源性肺水肿:下丘脑、延髓受压导致α-肾上腺素能神经活性增强,血压反应性增高,左心负荷过重,进而引起肺水肿。表现为呼吸急促、痰鸣、咳大量粉红色泡沫痰。
3、小脑幕切迹疝的临表 1
(1)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剧烈头痛、频繁呕吐,急性脑疝病人可无视□□水肿。
(2)瞳孔改变:初期,患侧动眼神经受刺激,导致患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之后,患侧动眼神经麻痹,导致患侧瞳孔散大,直接和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3)运动障碍:病变对侧肢体肌力减弱或消失,病理征阳性。
(4)意识改变:可出现嗜睡、浅昏迷至深昏迷。
(5)生命体征紊乱:心率减慢或不规则,血压忽高忽低,呼吸不规则,体温可高或不高。
4、简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表现与诊断1
(1)临表:慢性硬膜下血肿进展缓慢,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大致分为三类:
①以颅压增高症状为主,缺乏定位症状。
②以病灶症状为主,如偏瘫、失语、癫痫等。
③以智力和精神症状为主,表现为头昏、耳鸣、记忆力减退、精神失常等。
(2)诊断:易误诊、漏诊。凡老年人出现慢性颅压增高症状、智力和精神异常,或病灶症状,特别近期有轻度头部受伤史者,应考虑到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可能,及时行CT或MRI检查可确诊。CT示脑表面新月形或半月形低密度或等密度影,MRI则为新月形或半月形的短T1、长T2信号影。
5、颅内血肿的手术指征
①有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和体征;②CT扫描提示明显的脑受压;③小脑幕上血肿量>30ml、颞区血肿量>20ml、幕下血肿量>10ml,以及压迫大静脉窦而引起颅内高压的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