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总论 ...
-
1、无菌手术的原则1
(1)手术人员穿无菌手术衣和戴无菌手套之后,肩部以下、腰部以上的身前区、双侧手臂为无菌区。手术台及器械推车铺设无菌单后,台面范围也是无菌区。手术人员不能接触背部、腰部以下、肩部以上、手术台边缘以下的区域。
(2)不可在手术人员的背后传递手术器械或物品。
(3)手术中如果手套破损或接触到有菌地方,应更换无菌手套。如果无菌巾、布单等已被浸湿,其无菌隔离作用已不再完整,应加盖干的无菌布单。
(4)手术开始前和手术结束时必须清点器械、敷料。
(5)手术过程中同侧手术人员如需调换位置,一人应先退一步,背对背地转身到达另一位置,以防触及对方背部非无菌区。
(6)参观手术的人员不能太多,应与手术人员和无菌器械台保持30cm以上的距离,尽量减少在手术间的走动。
2、休克的分类1
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
3、休克微循环变化1
(1)微循环收缩期:①通过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血管舒缩中枢加压反射、交感-肾上腺轴兴奋导致大量儿茶酚胺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分泌增加等,引起心跳加快、心排血量增加;②选择性收缩外周和内脏的小血管使循环血量重新分布;③动静脉短路开放;④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导致微循环“只出不进”,组织处于低灌注、缺氧状态。
(2)微循环扩张期:①动静脉短路和直捷通路大量开放,组织灌注不足更为严重;②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而后括约肌收缩,导致微循环“只进不出”,结果是静水压增高,血浆外渗,回心血量进一步减少。
(3)微循环衰竭期:微循环内形成微血栓,甚至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由于组织缺少血液灌注,细胞处于严重缺氧状态,细胞自溶并损害周围其他细胞,最终引起多器官功能受损。
3、诊断休克的关键/要点 ——一看、二摸、三测、四量
①凡遇到严重损伤、大量出血、重度感染、过敏病人、心脏病史者,应想到并发休克的可能;
②临床观察中,对于有出汗、兴奋、心率加快、脉压小、尿少等症状者,应疑有休克;
③若病人出现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皮肤苍白、呼吸浅快、收缩压降至90mmHg 以下、尿少或无尿者,则标志病人已进入休克失代偿期。
4、休克的监测指标 2
(1)一般监测:精神状态,皮肤温度、色泽,血压,脉率,尿量。
(2)特殊监测:中心静脉压、动脉血气分析、动脉血乳酸盐测定、DIC的检测、漂浮导管等。
5、感染性休克的原因+治疗方法2
(1)原因:常继发于G-杆菌为主的感染,如急性腹膜炎、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等。
(2)治疗:补充血容量、控制感染、纠正酸碱平衡、应用心血管活性药物、糖皮质激素。
6、麻醉前用药目的、常用的药物种类 1
(1)目的:①消除病人紧张、焦虑、恐惧的情绪;增强全身麻醉药的效果(镇静、催眠);②提高病人的痛阈(镇痛);③消除因手术或麻醉引起的不良反射(抗胆碱药)。
(2)药物:①镇静药:□□;②催眠药:□□;③镇痛药:吗啡、哌替啶;④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解除平滑肌痉挛和迷走神经兴奋)。
7、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原因 1
原因:①一次用量超过病人的耐受量;②意外注入血管内;③注药部位血供丰富,吸收增快;④病人因体质衰弱等原因而导致耐受力降低。
预防:①麻醉前给予□□或巴比妥类药物;②一次局麻用药量不应超过限量;③注药前应回吸无血液;④药液中加入适量肾上腺素。
治疗:①立即停止用药,吸氧;②镇静:给予□□;③控制惊厥:静注硫喷妥钠;④维持血压:低血压时用□□,心率缓慢时静注阿托品;⑤一旦呼吸心跳停止,即进行心肺复苏。
8、癌痛的三阶梯疗法(自己补充):
(1)第一阶梯:轻度疼痛时,选用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
(2)第二阶梯:单用非阿片类镇痛药不能控制疼痛时,应加用弱阿片类药物,如□□。
(3)第三阶梯:选用强阿片类药物,如吗啡。
9、胃肠道准备 1
①成人从术前8~12小时开始禁食,术前4小时开始禁饮,以防因麻醉或术中的呕吐而引起室息或吸入性肺炎。必要时可行胃肠减压。
②涉及胃肠道手术者,术前1~2日开始进流质饮食;幽门梗阻的病人,需在术前洗胃。
③结直肠手术,酌情在术前一日及手术当天清晨行清洁灌肠或结肠灌洗,并于术前2~3天开始进流食、口服肠道制菌药物,以减少术后感染。
10、何为肠源性感染,其临床意义是什么1
(1)肠源性感染:在严重创伤时,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内病原菌和内毒素可经肠道移位,而导致肠源性感染。
(2)意义:是重症病人感染的潜在途径。可引起脓毒症,导致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
(3)处理:①应及时纠正休克,尽快恢复肠黏膜的血液灌注;②并通过早期肠道营养促使肠黏膜尽快修复;③口服肠道生态制剂以维护肠道正常菌群。
11、吸入性损伤的机制和诊断标准
(1)机制:致伤因素有热力、燃烧时烟雾中含有的大量化学物质如CO、□□等,被吸入下呼吸道,引起局部腐蚀或全身中毒。
(2)诊断:①于密闭环境发生的烧伤;②面、颈和前胸部烧伤;③鼻毛烧焦,口唇肿胀,口咽部红肿有水泡或黏膜发白;④刺激性咳嗽,痰中有碳屑;⑤声嘶、吞咽困难或疼痛;⑥呼吸困难或喘鸣;⑦纤支镜发现气道黏膜充血、水肿或苍白、坏死、剥脱等。
12、肿瘤外科治疗的原则:不切割原则、整块切除原则、无瘤技术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