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登楼觅音 ...
-
贞元二十一年·正月
新年正月过了大半,一丝烂漫的春光悄然降临,拂拭着长安城,在未褪的严寒中笼出欣欣向荣。
街道仿佛都漫着茸光。道路两旁各家商户忙得热火朝天,行人络绎不绝,喧哗和嘈杂笼罩了整条街。
一日,公务办完,白居易拉了元稹一同在街上四处闲逛。
街边有卖艺杂耍的,花样百出。
“微之可曾去过秋楼?”白居易开口问道。
“秋楼的琵琶弹得漂亮。”元稹回道。
“不如你我去秋楼小坐片刻,用些茶,再听些新曲子,如何?”白居易回头提议。
“乐天不是一直在引着我往那边走么?”元稹无情拆穿对方。
白居易:“……”
他索性不再遮掩,大摇大摆地往秋楼走。
秋楼说白了是一处教坊司,是文人墨客喜好的去处。
此楼装潢雅致端庄,前厅设有屏风隔开的雅座,客人们可以在此品茶会友,顺便听姑娘们弹奏琵琶。
元稹和白居易找到一处雅座坐下,点了壶茶,立刻有姑娘上前询问要听些什么。
他二人看来皆风流倜傥,气度非凡,几个小姑娘躲在屏风后瞧着他们笑。
其中有一个胆子大的小女孩,扎着垂髻,跳出来道:“二位客官,这位姐姐琵琶弹得极好,是曹善才的得意徒弟,那些富家公子千金都求不得姐姐弹奏一曲,您二位运气真好!”
怀抱琵琶的女子羞红了脸,低头只是笑,她眉眼生得美艳,面若桃花,明媚动人。
“哦?请恕在下俸禄微薄,怕是无福享受姑娘的曲子了。”白居易笑着说。
那姑娘莞尔一笑,开口道:“我看二位公子投缘,今日便只收你们茶钱。二位想听什么?”
“你擅长的曲子便可。”元稹开口道。
那姑娘抬指拨弦,低低吟唱,琵琶声音泠泠悦耳,却不柔婉,是一曲《燕歌行》。
白居易不觉惊奇,当今乐坊间多流行闺中情思,婉约柔情之曲,像这般边塞之曲,实属少见。
白居易品了口茶,望着元稹欣然一笑。
元稹明白他的意思,举起茶杯朝着白居易的被子轻碰了一下。
此女子不俗。
二人离开时,白居易写了首诗送给那姑娘,元稹盯着他的手看了半天。
“怎么,微之也想要?”等出了门,白居易笑问。
“并非。”元稹抬眸,“乐天要回家么?”
“嗯?为何这样问。”白居易不解。
元稹看着他的眼睛,片刻后轻叹一声,“若无要紧事便去我那里罢。”
“好!”白居易拍了拍元稹的肩,与他同行。
回到住处,元稹在白居易惊诧的目光中一头扎进厨房,不知在捯饬些什么,偏不让白居易进去。
白居易百无聊赖地在小院中打转,很快留意到竹影下的一抹浅粉,心头一动。
那是他前年秋天种下的芍药。
不大的一簇中竟有白、藕两种颜色。白色的冰清玉洁,花瓣皎白剔透,在暗处看有如月散清晖;藕色的粉淡宜人,清新雅致,朴实却也不失精致。
“元九!”白居易唤道。
“乐天?”元稹远远地应着。
“你这芍药开得喜人,可否赠我一枝?”
厨房突然安静下来。
白居易说完才想起来这话的不合适,遂只当打趣,说完又兀自去别处了。
“都说君子远庖厨,微之却真是好兴致!”白居易道。
“劳乐天稍等。”元稹回道。
片刻后,元稹端着一碗面出现在院子里的石桌旁。
“这是……面?你为何突然煮面?”白居易好奇地凑过去。
“乐天真是好记性,还记得今天是什么日子么?”元稹看着他,沉声道。
白居易垂眸,像是真的在认真且努力地思索。睫毛簌簌,眼尾在月下勾出清美的弧度。
元稹用指尖点了一下白居易的额头,把筷子递给他,“生辰快乐,快吃罢。”
白居易冷不丁被人用像对待孩子的方式点了额头,正欲发作:“微之!你怎么没大没……生辰?”
他抬头,发现元稹带着浅笑,看着他。
“乐天,生辰快乐。”元稹重复一遍。
白居易恍然想起,今日是自己的生辰!
事到临头,竟不留心忘了。
他低头看着这碗清汤长寿面。
汤色清纯,面条轻盈地团在汤中,有几粒芫荽碎点缀。
虽清淡,却勾起了白居易的食欲。
他忘了道谢,埋头吃面;元稹就用手支着下巴,安静地看着他。
院子里甚冷,但有一碗热气腾腾的面,便可使人忘却严寒。
婵娟清影,曼云纵空。良辰美景,幸有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