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1、进村的第四十七天 ...

  •   拔笋很轻松,不到一个小时两人就把篮子装满了,打道回府,付荟以为工作就这么轻松地结束了。
      可是到了朱奶奶家,进了厨房前面的地坪,朱奶奶就直接把篮子里的竹笋往地上一倒,然后拖了一把凳子坐下,看着付荟,笑着说剥笋,付荟才意识到,这才是开始。
      搬了一把凳子跟朱奶奶坐在一起剥笋,看着地上堆着高高的嫩笋山,本该头疼的,可是剥笋的时候,手指扒开笋皮再往下撕扯的脆爽声音,居然让她有一股解压的快乐。
      不仅如此,一边剥笋一边跟朱奶奶聊天也很有趣,得知她的鸡圈要做个竹栅栏,所以朱奶奶便跟她讲竹子的事。
      “你知道怎么砍竹子?”
      “拿刀砍就行了吧,你说我要不要买一把电锯?”
      付荟问道,朱奶奶摇了摇头,说电锯发动起来需要很大的力气把住,不适合她用,而且小电锯她或许可以掌控,但是还不如砍刀,再有出于安全性和专业性的考虑,朱奶奶不推荐用电锯。
      付荟想了想,自己是新手,也没做过竹制品,成本降低到最少是优先的选择,所以电锯她也不考虑了。
      “砍了竹子之后呢?你打算怎么做?”
      朱奶奶又问道,付荟想了一会,摇了摇头。
      “我去网上搜搜就知道了,应该有教程。”
      “搜什么,我告诉你得了,我老头子年轻的时候就是卖那些东西的,什么竹床、竹椅,我们还做个竹席。你知道竹席吗?”
      “当然知道,我读书的时候学校发的那种。”
      “可不是那样,那种还不够凉快。”
      “那就是麻将块的那种吗?很早以前我家沙发夏天就会垫上,就是有点隔屁股。”
      “哪里是麻将块的,那种我们才不弄呢。是竹条编的,夏天可舒服了,比现在买的什么冰丝舒服多了。”
      朱奶奶说的时候还眯着眼睛带笑,遐想的表情仿佛她置身于上面一样。
      “我出嫁的时候我爸给了我一床,现在都还在楼上呢。只是用不着了,现在都用空调,用不着了凉席。”
      朱奶奶有点可惜地说道,但紧接着又跟付荟说起传统的竹制品手工艺来,说以前手工做的竹制品,真的可以用上几十年,现在机械制作,不小心就坏了。
      “首先是选竹子,不能太嫩也不能太老。老的太硬,嫩的水分蒸发后会让成品缩小。所以选竹子的时候要选老嫩适中的。”
      “可是我怎么分辨它是嫩还是老?”
      “竹子超过十五年就开始发灰,然后干枯死亡。一般做竹艺品都是要五年以上的老竹。”
      “怎么看竹龄?”
      “这个主要是经验,但是入门级的我可以教你。竹子一半出土三个月就会成形,一年之内属于新竹,它们一般都带白霜。嫩竹子光照时间短,竹叶、竹皮翠绿,没有光泽,竹节毛瑟,老竹子竹身光亮,竹节有细纹,叶子暗绿有的甚至枯黄。一般三年后,叶子都有点暗了,纹路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清晰。”
      朱奶奶说了这么一堆。理论上付荟懂了,但是实践还得看情况了。
      “那我一会就去砍一棵看看。”
      “除了选树还有工艺,竹制品在……”
      剥笋的过程中朱奶奶传授了不少做竹制品的知识,可惜付荟没有拿出手机把她的话录下来。
      剥完笋已经快五点了,地上一堆的竹笋皮,笋肉则只有付荟的小竹篮这么一筐,朱奶奶进去做饭,付荟则拿着笤帚把竹笋皮扫着往路边的垃圾桶里倒。
      倒完之后,她就跟朱奶奶告别,回到家里找到了自己新买的砍刀,上山砍竹子去了。
      根据朱奶奶教的知识,从竹杆、竹节、竹叶辨别竹子的老嫩,真的是费一番功夫的,但是是不是五年左右,她就不太能确定。
      但是做个鸡圈,要求也不需要这么高吧,这么一想,犹豫不决的付荟就随手砍了一棵看中的竹子。
      砍竹子还是费力气的,好在付荟在朱奶奶那里做了功课,找准一个能够顺利倒下的方向,就对着一边砍,砍到一半的时候从另一边一脚蹬过去,竹子就倒下了。
      竹子倒下,付荟看着这颗倒下去的有二十多米长的竹竿,回忆着朱奶奶教的给竹子切断、切片、切条、蒸煮、编制……这个流程对于栅栏来说是不是太复杂了,对她这个新手要求是不是太高。
      再说了,到时候蒸煮竹子,她计划的篱笆是一米五左右,她不得花大价钱买个锅。
      那还不如直接在网上买成品的成本。
      所以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付荟决定一切从简,这竹子她也处理了,直接切成一米五左右的竹断,再一劈为二,然后挖个坑给埋进去。
      但是这样的话,一米五是不够的,算半米埋进坑里,一根竹断也得两米吧,可是两米的竹断怎么劈开呢。
      算了,直接把竹段插进地里围起来得了。
      砍了一棵竹子之后,付荟决定一切从简。
      当事情变得简单起来,她的脑子夜不乱了,那就只有一个目标,使劲砍竹子。
      朱奶奶六点半叫付荟吃饭的时候,她已经砍了八根竹子,并且已经给其中一根去了枝条。
      主要是因为她觉得八是个吉利的数字,对她的开工有着一定的积极暗示。
      吃完饭了,朱奶奶做了一个香葱煎蛋饼、一个炒白菜、还有一个肉片炒春笋。
      春笋白白嫩嫩的,被朱奶奶切成了细长的片,炒软的它们看起来跟粉条一样软嫩,付荟夹了一筷子放进嘴里,口感嘎奔脆,又鲜又嫩。
      “好吃。”
      付荟夸道,说实话这时她第一次吃春笋,以前在家里,只吃过春笋,还有就是去饭店吃过笋干做成的菜。
      “好吃就多吃一点,一会拿一把回去,明天自己做着吃。”
      “行。”
      从朱奶奶家包了一大包笋子回去,明天的粮食是有着落了。
      回答了家里,付荟都忍不住回味春笋的美味,那口感,那鲜嫩……这根本就不怎么需要调味来点缀。
      这种体验,让付荟也想让老家的爸妈也能吃到,所以决定改天去拔一竹筐,然后给爸妈寄过去。
      第二天付荟一大早起来吃了个泡面喂了个鸡,就在后山上处理那些竹竿。
      那八棵竹子的枝条剃干净、二十多米高的竹子剃掉枝条和顶部的尖尖,还能截成八个不等的竹段,付荟把这八棵竹子处理掉之后,看还有一些时间,便又砍了三颗,一并处理搬回了后院。
      在干这些活得时候付荟没忘记把手机支架搬过来拍了一些自己干活的视频素材。
      上午的工作告一段落,下午就打算刨坑把这些主段在地里埋起来。
      但是在刨坑之前付荟还要规划一下黑麻鸡一家的地盘。
      以后就会有一群小鸡崽子了,现在圈起来的地肯定是少了,所以付荟决定把后院的三分之一交给黑麻鸡一家,所以规划的便是在院子靠卫生间后面的那一部分交给黑麻鸡。
      一边规划着,付荟一边回到了屋里。
      取下身上的装备看了看时间已经下午一点了,昨天的剩饭还没嗖,便做了个竹笋片鸡蛋炒饭,放上调味料、老干妈、豆腐乳一阵翻炒,差不多就出锅了。
      味道是很美的,也可能是她太饿了,反正她就是喜欢春笋的脆爽,真的是不挑人的厨艺。
      吃完午饭付荟在竹椅上躺着睡午觉,累了一个上午,一下子就睡着了,等醒来看了看时间已经是下午三点多,赶紧爬起来拿着锄头,去院子里挖坑。
      要挖一条半米深的坑还是很费力的,因为挖的越深,腰部就要越往下弯,这样动作的费力程度更大。
      所以付荟先刨了一根深坑,足够她在里面发挥之后,便跳进去,对着没有开凿另一边挥舞着自己越来越强悍的肱二头肌。
      付荟一劳作就很容易进入状态,加上之前的锻炼,进入坑中后她就不觉得累了,主要也是这地她之前为了种菜已经做过处理了,土质不是很硬,而且里面的石块、阻物少,所以干起来也很顺利。
      五点多的时候付荟的沟只开了一半,不想太累,所以她到点就直接回了屋里。
      今天晚上不想做饭,所以付荟便骑着小电驴去镇上觅食。
      这是付荟第一次这个点在镇上,上次打橱柜都是四五点钟就打包饭菜回家了。
      她先是骑着电驴在街上溜达了一圈,鸿福楼的生意不错,外面停满了车子,玻璃墙里面能看到热闹的客人,但是中午吃过米饭了,付荟不想再吃米饭,所以再决定去别的地方溜溜。
      六点多已经过了放学的点,初中旁边的炸鸡汉堡店又冷清了起来,上次吃过,付荟不想再吃了。
      又接着往前面走,闻到了一股熟悉的炸串和臭豆腐的味道,付荟顺着气味过去,然后就在挨着镇上唯一那家超市的路口、取普通快递的驿站前,发现了两辆卖夜宵的三轮车。
      驿站现在很多人拿快递,所以前面停了不少车,付荟知道自己差不进去,所以将小电驴停在不远处,然后兴奋地下车往小三轮跑。
      第一个三轮是一个大叔,他卖的是臭豆腐、凉面、凉皮、炸香葱饼,第二个三轮车是一个大妈,她卖的是炸串。
      他们的摊位面前只有一两等餐的顾客,付荟跟大叔要了一个凉面,一个葱饼,五块钱,然后又转战到了大妈这里,她的最后一个顾客刚好离开,付荟开心地拿着盘子,挑了一跟骨肉相连、一个辣椒、一根香菜豆皮卷、金针菇豆皮卷、大淀粉肠……
      对比之前那位只拿着淀粉肠走的顾客,付荟这是个大单了。
      满满的一盘,阿姨看着都笑裂了嘴。
      “能吃完吗?”
      阿姨笑着好心地提醒,付荟使劲点头。
      “能吃完,我都好久没吃了。”
      阿姨的三轮车后边有个折叠的木桌子,付荟坐了上去,没一会隔壁的大叔就给她送来了凉面,和葱饼,她接过,在桌子上放下之后,打开凉面的盖子,拿起筷子吸了一大口面。
      鼓着腮帮子咀嚼,这个时候大妈也把炸好了一部分串给送了上来,付荟一边吃面一边拿起香葱饼,还不忘低头对着炸串的盘子满意地吸上一口辣椒、孜然混合的味道。
      凉面味道一般,不过里面的花生米香脆,特别好吃,想葱饼巴掌大,环形的,两边薄中间厚,外脆里软,稍微带着一点咸味,主要是口感很特别,付荟以前没在别的地方吃过,所以特别喜欢。
      大妈的炸串很好吃,唯一不足的是辣椒给她放少了,所以第二盘加工的时候,她特意嘱咐了一句加到特辣。
      炸串上齐,小铁盘里堆的高高的,付荟吃着东西,深刻地感受到来来去去的陪着父母过来来快递的小孩羡慕的目光。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1章 进村的第四十七天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