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天玑之十 ...

  •   第十章

      李嶷此生只对一个人产生过慕艾之情,那便是裴襄。

      没有丝毫经验的他,完全拿不准两人的关系。

      “怎么,裴襄,你不愿?”李嶷疑惑。

      裴襄声音发虚:“娶了我,之后呢?”

      李嶷道:“你若嫁我,我必筑金屋贮之。也必不会叫你泪洒长门。”

      他对裴襄说最坚贞的情话,以证明他的诚意。

      李嶷很想说,就算她是男子,他也愿意为她挡住这个世界的全部风霜。

      裴襄看向他的目光益发幽暗,李嶷并未察觉,她对这个答案很不满意。

      “金屋贮之?”

      裴襄腾地站了起来,沉沉望向他的眸光闪烁,良久,她笑了,笑中却尽是悲凉:“原来,你竟是这么想的。”

      “那真可惜,我不是女子了。”她道。

      李嶷一把攥住了裴襄的手腕,他急切道:“裴襄,我明天就要去……”

      但话音未落,只听见沉重军靴踏着沙土路声响起,皇城方向燃起冲天大火。

      燕悼王祠在九寺故地,皇城近在咫尺。裴襄看见大批皇城禁军朝着宫城行去。

      “怎么回事?”她问。

      回答她的不是李嶷,而是远处传令官尖利的嘶吼:“闭宫门——”

      未及宵禁,提前关闭宫门,只有一个原因。

      宫中有人反逆。

      不久后,裴襄才知道,那夜,太子披甲执戟,带着东宫卫率冲入了宫城,意图谋反。

      事情败露后,太子被当殿枭首。

      储君谋逆,举国震惊,东宫詹事府血流成河。

      大批和废太子有关的官员被清洗,几位与废太子往来密切的皇子,或是流放,或是圈禁。当天留在宫里的杨樗惊病,在望仙台住了半个月才返回国子监。

      回来后,他闭口不谈当时的情景。

      大家都知道他是被吓到了。

      听说宫变的时候,他跟着同母的弟妹们一起转移到了德阳殿,后来是眼睁睁看着废太子攻进来,又是眼睁睁看着他掉脑袋的。

      回到国子监之后他整日饮酒,醉后便是高喊着要为废太子伸冤,当时京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国子监学生哪敢让他这些话上达天听,几个好朋友便昼夜三班倒地守着他。

      为了让他散心,诗社便组织了一次去白云山道观参拜的活动。

      因废太子死于谋反,逐出宗庙不再享有牌位祭祀,诗社几个人,并李团团,陪着杨樗在白云山道观供了一座无字牌位,好让废太子有所祭享。

      一国储君,连名字都不能出现在牌灵之上。

      杨樗瘫坐牌前,形容颓丧,下巴上的青青胡茬凌乱不堪。

      李团团看着心疼,取了茶盏来,放柔了声音劝道:“杨樗,喝点水吧。”

      杨樗抬起眼看她。东宫事发后,全城戒严,李团团更是被勒令不得离家,因此这是那一夜后两人首次见面。

      她将茶盏递到了他手里。

      杨樗不知为何暴跳而起,一把将李团团推开,茶盏落在地上砸得粉碎。碎裂瓷片溅起,在李团团眼尾划过一道殷红痕迹。

      李团团吓住了。

      杨樗虽然散漫,但对李团团向来彬彬有礼,何时这样疾言厉色过?

      茶杯碎裂的声音也引起了不远处裴襄的注意,她瞧见李团团吓得浑身颤抖,连忙上前将她护在怀里。面前蓬头散发的好友如同一只困兽一般,发出令人心悸的喘息,她不由得斥责:“团团又有何错?”

      杨樗声音嘶哑如砂轮:“那你说说看,李嶷在哪里?”

      裴襄心中也是一惊,当夜和李嶷不欢而散后,确实许久不闻他的消息。

      李团团缩在裴襄怀中,声音带了哭腔:“兄长去朔方阅兵了……”

      裴襄手臂骤然缩紧,她忍不住低头问李团团:“什么时候的事情?”

      李团团梨花带雨:“那夜第二日一早。”

      裴襄的手便也随着李团团颤抖了起来。

      他既然第二日要去朔方,为何那夜不曾提起?

      杨樗意味不明地冷笑了一声,转身走向了他们暂住的厢房。不一会儿,里头传来了打砸东西的声音。

      李团团趴在裴襄的怀里啜泣。裴襄只得搂着她,一边眼神示意诗社同窗去看看杨樗,一边把她往外头带。

      李团团抱着她的腰,直哭到打嗝,裴襄才摸着她的脑袋劝慰:“他与他长兄关系亲密,如今长兄死了,京中又有传言是他之过,他心情不好,行为出格,你多担待着些。”

      李团团揪着裴襄衣袖擦脸,断断续续地说:“不是……我知道,他是怨我兄长……那日他将金吾印落在了家里,导致废太子闯宫之时未能及时调动金吾卫,才让废太子一路进到了德阳殿……若非废太子进了德阳殿,最多就是流放圈禁,不至于……”

      裴襄一怔,声音颤抖:“是么?”

      李团团哭着点头:“我父亲说,兄长此次自请去朔方,也是为了将功赎过,否则单那日金吾印一事,就该被贬谪的。”

      这是她偷摸着去父亲书房窃听到的消息。若非如此,她也不会巴巴跟着诗社来白云山见杨樗。

      那是裴襄首次得知那场宫变的细节。她想起她与李嶷不欢而散的夜,只觉得浑身发冷。

      李团团也感受到了她的僵硬,她抬起来来看向裴襄。裴襄扯出了一个难看笑容,捏了捏她的脸:“就算你的父亲和兄长都牵扯其中,这也不是你的过错。等他清醒,肯定也会觉得自己不该迁怒于你。”

      李团团垂眸点头:“我不怪他。”

      挚友多年,几人怎会不知道,废太子杨术在杨樗心中分量?

      几人在道观留宿了一夜。次日晨起,杨樗清醒了些,果然悔不当初,便一早要去向李团团道歉。

      裴襄随他一起到李团团所宿的女客院,所居香客皆还未醒。

      晨风彻骨,寒露未晞,杨樗背手走在客院前樟树下,神色懊悔,时不时踢一脚地上石子。

      裴襄打着哈欠,心想自己是造了什么孽,摊上杨樗这么个朋友。

      等了一会儿,李团团那边厢房还没有动静,从另一个方向走过来个女冠。她年过耳顺,一头银发以黄冠束起,显然是观中颇有资历的坤道。

      经过樟树时看见二人,她微微欠身行礼,在二人回礼之时,瞧见裴襄容颜,蓦然一怔。

      但很快她便将这份惊异掩藏下去,转向杨樗:“这位小友……可是齐王殿下?”

      杨樗只震惊一瞬,立刻反应过来:“道长是隆昌公主座下?”

      镇国隆昌大长公主是杨樗的姑祖母,如今宗室辈分最长,名望最高者。

      裴襄闻言,心头一动。杨樗未曾发觉,向女冠行礼:“若姑祖母得闲,晚辈想去拜见。”

      女冠的眼神飘到裴襄身上:“公主每日未时见客,若能见到殿下,想必高兴。”

      隆昌大长公主虽在白云观修行,但以公主之尊,圣人还是为她修建了单独的道场。

      午后杨樗前去拜会,特意来问裴襄:“你要不要随我同去?”

      裴襄踌躇了一下,点了点头。

      二人相携而去。

      隆昌公主道号紫霞元君,此刻正坐于院中一棵大柳树下,石桌上已然晾好了茶。

      她不问世事多年,杨樗也只在泰山封禅回神都祝祷之时,见过她一面。

      他上前对这位姑祖母见礼,又向她引荐裴襄:“这是臣在国子监中挚友,情同手足。”

      隆昌公主指了指面前石凳,给二人赐座。

      她辈分高,年纪长,如今已是鹤发鸡皮的老妪,衣着又朴素,浑身透着飘然若仙的气质,杨樗二人皆不敢放肆,乖乖坐下,捧起她所赐的茶水喝。

      裴襄感觉到,隆昌公主的目光一直停留在她的身上。她连忙低头,不敢去看这位老人家。

      三代人的秘密横亘于二人之间,隆昌公主打量了她许久,终于转过脸去,问杨樗:“圣人可安好?”

      杨樗垂眸答:“安好。”

      隆昌公主轻叹:“如今神都剩下的皇子中,以你最为年长。你可要替你的君父分忧。”

      杨樗的手捏紧了,过了一会儿才答道:“臣知道了。”

      问完两句话,隆昌公主便不言了。

      杨樗和裴襄站起来请辞。隆昌公主阖着眼,微微颔首。

      走到院前,早上见过的那个女冠忽然追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捧柳枝并两只平安符,交给二人:“这是公主在三清前加持过的平安符,二位郎君收好。”

      两只平安符长得一模一样,并无区别,杨樗收下了,递给裴襄。

      裴襄笑道:“今日给殿下做侍从,还挣了公主一只平安符,真是托殿下的福啊!”

      连日来杨樗一直愁眉不展,闻听此言,才微微展露笑颜:“你我挚友,分什么彼此。”

      裴襄将平安符收在胸口,手中环抱着那一捧鲜嫩柳枝,转头回望观中那棵参天柳树,隆昌公主似乎还坐在树下。

      观中香炉紫烟袅袅,氤氲如雾。

      她眼眶微微热,赶紧对着山风晾干了,杨樗已经走在了前头。她三两步追上去,勾住了他的肩膀。

      回到国子监后,裴襄将柳枝上的嫩芽剪下来,夹在书里荫干了,并这个月的家书一道寄回了河东。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0章 天玑之十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