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河东薛氏 ...

  •   泰始二年九月

      这天起了大风,气温骤降。因着外面冷,娄逞贪恋被窝,起得比平时晚了一些,还做了很长的梦。

      梦里,战事结束,她回到家中,杨氏和娄盈并排坐着,一起迎她。

      她正要给二人行礼,阿文突然拉住她说:“阿姐,怎么还不换衣裳?”一转眼,她换上了嫁衣,院门外传来热闹的声音,是迎亲队敲敲打打上门了。阿清把一箱一箱的陪嫁物往外搬,阿文和几个里间的年轻人在广场上摆了望不到边儿的喜宴,石峖清笑呵呵地领着石莞的几个孩子来玩儿,康枭也带着妻子、孩子来送礼物,沈保冲、刘氏女、房天乐、沈嵩、张甲、尚狗儿……都来了。

      李桃给娄逞化妆,说阿清之前是乱说话,东海徐家没有悔婚云云……

      这梦里一切都好,所有人都笑,跟真的一样。不过到底是个梦,总要醒的。醒来的娄逞感到有些口干、头疼,出门取水洗脸,也觉得比往常冷了很多。

      “该添些厚衣裳了。”娄逞想着,便问给她守门的卫兵,“三五,你知道哪儿能买到皮袄么?”

      三五是个杂兵,因出生在三五之夜,便起了这么个小名先用着。他家在广陵城,当年竟陵王据广陵城造反,孝武皇帝一怒之下,令人屠城,三五一家被杀,只剩他一个,因为年纪小个子低,免于一死,却也无依无靠,只能四处流亡。

      如今三五已经十四五岁,个子却比阿文还矮,像个七八岁的娃娃,东阳少见这么矮的少年郎。南人本来个子就低,加上他打小吃不饱,长不了个也正常。

      他因多次偷盗被罚到军中做杂役。从军后依然偷东西,被抓了几次,打了几次,总也改不了。后来跟着老医官学了些规矩,总算改掉了偷盗的习惯。老医官死后,艾蒿不肯用他,把他调去挑粪、倒泔水。

      后来,解彦士挑人给娄逞时,专门选年龄小、个子小的,他就又被调回药房做事。估计他是挑粪挑怕了,不想再回去,因而平日表现十分积极,娄逞也喜欢找他做事,就让他做了个跟从卫兵。

      “小官爷不如写封信,让家人送来。这时节袄子皮子正贵,不值当买新的。”三五说话间抖了三回,看着冻得不轻。娄逞问他怎么不多穿件衣裳,三五苦笑道:“昨儿洗了衣裳晾出去,半夜起风刮跑了。小官爷若是觉得我用着可心,便赏一条破布教我暖和些,也好多活几日,为你做事。”

      “破布没有,倒是可以给你件旧衣服,可别嫌弃。”娄逞又好气又好笑,打量他的身形,想着阿文的旧衣服他应该也穿得了,立刻转入营房写信去。

      内外城一直可以通信,只是查得严。娄逞因着平时忙,加上一直也不短缺什么,还没给家里写过信。家里也像赌气似的,也不给她来信。倒是石峖清、李桃来过信,娄逞回信时只能报个平安,别的都不能写,不然进不了城。两边传递东西也要小心,不然容易被扣。

      一会儿功夫,娄逞写完了信,仔细看过后封进竹筒里,让三五送出去。三五走后,她收拾了公文、工具,背上一个小皮包,出门了。先去领饭,一碗肉汤一块饼,热乎、舒服;再去药房查看草药库存,跟前几日一样,空空荡荡,快没草药了;最后去病人房里,等人上门来看病。

      先前那位认识石峖清的药师也在,他给娄逞带了一块厚毯子。

      “多谢先生。”娄逞谢过便收下,她确实冷。

      那药师本事确实大些,知道的方子多,看的病杂,断得准,治得快。他一来,旁人都不找娄逞看病了,反而给她闲下来。近日里军中淋病多发,这娄逞也看不来,只能给药师打下手,或陪一些装病混闲的老兵痞子闲聊。

      说起这淋病,娄逞也觉得荒唐可笑。事情的根子还得说回崔元孙身上。这厮到青州本是为了劳军,就是代表建康犒赏讨沈联军那帮人。他带了几大车美酒美人、金银财宝来,还没劳军先打起来。估摸着他以为凭着美酒美人、金银财宝便可激发士气,一举拿下沈文秀。没想到士气激发了仍是打不过,自己还丧命了。

      娄逞忍不住怀疑:建康现在还有一个能打的么?若是没有,熬死了沈文秀谁来守青州?

      说回崔元孙,他一死不打紧,这些劳军之物却落到了沈文秀手里。沈文秀倒是不贪图享受,只取了其中一小部分珠宝收入官署,其余全交各军自行处置,尤其是那些南来的美酒美人,刺史大人一样儿也没收。难怪这么多兵愿意跟着他造反呢,真真大方!

      但坏就坏在这些美人身上,不知是哪个身上带病,不到半个月传染了几百号人。本来有病说出来,早些给看好了也就罢了,可美人也怕扫了军爷的兴,小命不保,不敢说。这当兵的也糊涂,见了美人儿命都不要,有病也要上。听说几个队主还为争美人打过呢,最后解彦士把美人砍了,几人各得一部分,这下才没人再闹。

      娄逞替那美人感到晦气,希望她来生能投个好人家。听多了这些事,她不由想,这崔元孙虽然死了,他的仗还在继续打呢,沈家军可别懈怠啊。可惜了这些姑娘,不知最后会是什么下场。她接待病人时便跟人打听这事儿,没想到那些姑娘中多数人竟然已经嫁了军爷,在外城落户了。

      “美人总有活路,咱队主看上了,哪个敢跟他抢。”那人说着,有些嫌恶,但更多是羡慕,嫉妒和愤恨不平。

      “你也想得个美人?那就多杀敌,多立功,早日当上队主,总有机会。”娄逞鼓励他。

      可那人并不领情,啐了一口,恨恨地说道:“谁要那万人骑的烂货,娶我也娶个清白的。”

      “等你立了功再说吧。”说罢,娄逞叫下一位,让他离开。也不知怎的,这些个老兵痞子不找娄逞看病,改来跟她扯闲话、耍横了。娄逞也不惯着,高兴了就多说几句,不高兴了就赶人。

      后面这一位在杂兵营中有些名头,号称“诸葛和尚”。他知道得多,会讲故事,一开始大家叫他“诸葛先生”,后来,他害病头发掉光,旁人就改称他“诸葛和尚”。

      娄逞也喜欢听诸葛和尚讲故事,他讲故事脏话少,口音也好听,大多内容是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修仙问道和鬼怪传奇,娄逞多少都听过一些,还能跟着讨论两句,听起来兴趣十足。这杂兵营里的好多人连一段完整的故事都讲不出来,两三句话就说到头了,一问细节全答不出来,一看就是瞎编的。诸葛和尚是杂兵营里少见的能人,肯定经历过许多事,看过许多书,才能讲出那么多故事。

      今儿他来跟娄逞讲薛安都。一说到薛安都,前前后后来看病的都凑过来,都想听听。

      薛安都的威名,众人多少都听过。一来,沈文秀是响应薛安都才起事造反,曾在城中宣扬过薛安都;二来,薛安都据守彭城,同徐州本地大族僵持数月,不落下风,处境与东阳相似,使人见出他的本事,自然高看一眼。

      诸葛和尚讲故事最有一套,顶顶拿手的就是吊人胃口。他先问娄逞:“你晓得薛安都为何突然派人往平城去么?”

      娄逞心中有许多猜想,不过这里需配合诸葛和尚讲故事,便摇头说“不晓得”。诸葛和尚笑了,却不急着给出答案。他从头开始说,从废帝暴死,湘东王继位,晋安王称帝,讲到南朝二分。一开始,响应晋安王的州极多,湘东王只占了个扬州。众人表示不信:“一个扬州才有多少兵,能敌过旁的所有州么?”

      “怎么不能?”诸葛和尚笑了,“你我都是打过仗的,人多地方大就能胜了?日夜操练、装备齐全的精兵和手无寸铁去送死的杂兵,能单看人数比较战力么?”

      说着,诸葛和尚就讲了个吴喜将军率领三百精兵平定三吴之乱的事儿,惊得众人说不出话来。仅靠三百精兵,打败十几万叛军,杀了叛军头子。战力对比与胜负之数,令人无限唏嘘。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位建武将军此前一直是个文官,从没带过兵打过仗!

      这下,众人的胃口可被彻底吊起来了,估摸诸葛和尚一开始提的问题早被大家抛到脑后了。听故事的人把薛安都给忘了,把东阳城也给忘了,个个抢着问吴喜将军如何如何。诸葛和尚顺势讲起了吴喜,从他卑下寒门出身讲到任职领军府白衣吏,经人举荐做了主书书史、主图令史,失礼于文帝被扫出宫门。寥寥几句,把一个天资过人、才华横溢但出身卑下、命运不济的罪官后人勾画得活灵活现。

      后来,吴喜随沈庆之出征,得到孝武皇帝赏识。孝武皇帝当时还是武陵王,他重用寒门天下皆知,因而众人都为吴喜感到高兴。孝武一朝吴喜一直受到重用,是皇帝亲信重臣。不过他也是真有本事。大明某年,东部诸郡流民造反,扬州刺史带了几千人去平乱都失败了,吴喜仅带数十人,凭一张利嘴,竟然说服叛乱的流民归降。

      “喜公当真诸葛再世!”诸葛和尚说着激动起来,光润的脑门上忽闪着一片白光,带动其他人也敬佩不已,这才继续说吴喜如何平乱三吴,自然也是精彩刺激,让人一听就停不下来。

      娄逞表面平静,内心激荡。她仔细听后,感觉吴喜确实神,但并没有超人之能。首先,三吴叛军之间并不团结,看着声势浩大,实际上一盘散沙,而吴喜所带的三百人跟他一条心,坚定拥护湘东王称帝。其次,叛军在三吴之地作孽太多,不得人心,吴喜则应先前到此安抚流民,留下美名。而且,吴喜并非全无带兵打仗的经验,他只是没当过将军,跟着沈庆之可没少东征西讨。

      诸葛和尚也是个有趣的人,他讲故事细节都会点到,但总会夸张一些,让故事听来更有趣。这一个吴喜讲完了,众人惊叹之余,更觉得建康实在卧虎藏龙,不知有多少个“吴喜”,难怪寻阳不敌呢。这样一来,晋安王失败似乎早可预判,那薛安都为何要响应晋安王呢?

      不过几句话,诸葛和尚又把众人拉回到薛安都身上,他顿了一顿,微微一笑,故作神秘道:“为什么呢?”

      这是向各位请酒钱呢。听故事的正在兴头上,摸了刚发的军饷胡乱塞给诸葛和尚,催他快些。诸葛和尚收了钱,继续说:“还不是他自个儿想做皇帝。”

      此话一出,刚刚花了钱的都觉得值了。诸葛和尚讲薛安都不像吴喜那样细致,相当匆忙慌乱,搞得听众都跟着紧张起来。娄逞估计他可能知道的也不多,怕说细了露馅。旁人却觉得诸葛和尚知道内情,说多了要杀头,所以如此紧张。

      薛安都为河东薛氏,是北方名门,先前在北朝为武官。当时北朝的皇帝还是拓跋焘,醉心于打柔然。有回拓跋焘被柔然打败了,薛安都觉得是个机会,赶紧带人造反。造反失败后,同门被杀,他投了南边。算下来,薛安都到南边已有二十年,大大小小的仗也打了二十年,如今年近六十仍在指挥各部作战。这回造反,他的几个儿子都显出来,各自领兵镇守要冲之地。

      若是湘东王真的败了,仅凭寻阳邓琬等人定然不能辅佐幼王登基,而那时,薛安都已经拿下南朝兵力最强的淮北一带,又得沈文秀等人支持,加上他河东薛氏的出身、二十余年的战功,易朝称王还真不是没有可能。

      好一个河东薛氏,真敢想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