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 4 章 ...
-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炕桌上四菜一面吃的干干净净,显然对赵远舟的手艺颇为满意。
老吴满意的抹抹嘴:“得,感谢老弟的招待了,时候不早,也该给我们老哥儿两个准信儿了。”
赵远舟呲牙,挠挠头朝他直傻乐。
瞧他这幅样子,什么话不用再说,难道表现的还不明了么?
老吕朝老伙计挑挑眉,一副“看吧,我早有预料!”的神奇模样,以一副胜利者的姿态夹起最后一片儿油渣儿塞进嘴里,含糊告诉赵远舟:
“人可以给你留下,但囚服得给我们带回去交差,公家的东西,都是有数的。”
语罢,同吴捕头扶着吃撑的腰,去小院树荫下乘凉。
给两人腾出说话的地儿。
·
刚好铁锅里晒的水还剩小半锅。
赵远舟搬进去浴桶,再吭哧吭哧拎进去几桶水,本来他就饥肠辘辘,刚才陪着喝了几杯水酒,没怎么吃菜,几趟下来有点儿眼冒金星了。
幸好周珣搭了把手…
“呼…”赵远舟顺口气儿,“刚都听见了吧,这身衣服人家要带走,你先穿我的衣服吧,在柜子里,统共就那么几身,挑顺眼的穿。”
“家里过日子的家伙式都被扔的七七八八,我要去镇上采买,你有什么要带的?”
周珣惊讶赵远舟竟然会有如此一问,错愕明晃晃写在脸上。
赵远舟以为他是没听清楚,提高了些音量:“我说,我要去镇上,你有没有要带的没有。”
周珣摇头,“没…没有。”
抄家的圣旨来的急,压根儿来不及藏什么东西,但凡值钱的都被搜走了,就连身上穿的这身衣服,马上都要被收走…
他是真的赤条|条来到这个家里,但凡要点脸面的人,都不会好意思开口要东西。
赵远舟轻笑着点点头,起身去了外屋。
淅淅索索一阵响动,门板“嘎吱”一声拉开条缝隙。
探出的胳膊白皙到过分,衬得手腕处的血痕愈加狰狞。
除此之外,少年纤瘦到一把就能攥严实的胳膊遍布青、紫色的淤痕。
不难窥见这一路流放苦楚的一二分。
赵远舟收回视线,接过折叠整齐的囚服…
·
“赵老弟,我跟老吕要回衙门交差,你就顺着这条大街往前走,走到第五个岔路口右拐,抬眼就能看到一家‘南北杂货’的铺面。”
老吕接过话茬儿:“这是你吴家嫂子开的,有什么需要跟她说,提你老吴大哥的名字好使。”
语毕还打了个震天响的酒嗝儿。
赵远舟忙声道谢,目送二位‘热情’的大哥步履蹒跚消失在街角。
“呼…”
他抹一把额头上的,紧绷一路的神经终于是放松下来。
无他,得知赵远舟也要去镇上采买,便十分热情的非要拉着他一起同行。
吴捕头更是直言自家娘子便经营着一家杂货铺子,一定要让赵远舟去自家铺子采买,让娘子给他最优惠的折扣。
可,一整坛好酒下肚,二位老大哥醉了起码六分。
醉了酒的中年男人,尤其是对工作还有些牢骚的中年男人,简直——太能唠啦!
赵远舟有意同吴捕头和吕捕快打好关系,自然不能拂了人家的好意。
再说他现在屁兜儿比脸都干净,统共就那么几个子儿,自然能省则省。
还有一点就是,‘朝中有人好办事’,捕快再小也是官,跟他们二位打好关系裨益多多,最次也不能把人开罪了。
所以这一路赵远舟都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把两位老大哥唠的险些找不到北,连呼‘相见恨晚’,恨不得拉他就地结拜。
让赵远舟没想到的是,马上他就享受到了同官家的人扯上关系带来的‘方便’。
吴、吕二人径直拦了过路的一辆马车!
三人刚出村就搭上了‘便车’,十几里的山路硬是没费什么脚程……
赵远舟:“……”
·
与二位捕快大哥分开后,赵远舟并没有立马按照李捕头交代的路线去找那间‘南北杂货’的铺子。
他饿得很!快眼冒金星儿啦,得先祭祭五脏庙。
小镇同影视剧里呈现的大差不差。
干路用青石板铺成,临街的屋子大多打通开了商铺,林林总总的招牌幌子瞧得人眼花。
繁华路段干路两旁支满了摊子,卖什么的都有,吃的、用的、玩的、赏的无所不包。
另外还有挑着担的货郎、提着篮子的稚童吟唱自己编的讨巧唱词…
布局虽杂但并不乱,相反的井然有序的很。
身着统一制式服装的人,不时在摊儿与摊儿之间兜兜转转似在维持秩序。
瞧见这一画面,赵远舟不知怎么的,莫名感觉有些亲切。
片刻,他猛一拍大腿!
介儿不城管么!
“郎君,吃点啥?馄饨、扯面、肉包子皮薄馅大…”
“俏郎君,新到的胭脂,买些回去讨娘子、夫郎开心,保准儿不叫您失望!”
“郎君…”
“郎君…”
…
半下午的光景了,小镇儿依然热闹。
小商小贩儿不论男女老少,面上均笑吟吟,主动朝行人热情推销着自家的商品,即使被无视也不生气…
行人虽各色,但每个人大多不是空着手,总体来看面相还都颇为和善…
赵远舟松了口气,这一路他没闲着,在暗戳戳观摩着。
通过这一路的观察、听闻,赵远舟基本可以确定——
从方方面面来看,自己空降的这个‘大庆’,百姓生活即便说不上富庶,但起码日子能过得下去。
只要勤劳肯干,踏踏实实关起门来过日子,总能填饱一家的肚子,截年还能给家里每个人添件新衣。
另外边境也已经安逸多年,徭役、赋税并不重,而且不时有新的法令自盛京层层发布,鼓励生产、鼓励生育。
既无外忧,也无内患。
国君开明,励精图治,手底下的官员纵然有自己的小算盘,总体也不敢过于乖张。
即使为了应付上面的考核,也要做出些拿的出手的‘政绩’出来。
不管是出于什么初衷,但受益的确确实实是百姓!
赵远舟心头思绪百转,压在心口的大石头终是落了地。
他知道自己斤两,可怕‘空降’到乱世来着……
“小哥,我要大碗馄饨。”
摊主儿是个不大的少年,眼眸灵动,动作麻利。
迅速扯下别在腰间的毛巾,掸净桌面浮尘。
“好嘞!郎君您稍坐片刻,馄饨滚锅就熟。”
说罢,他拉长音调喊了一嗓子:“大碗儿馄饨一碗!”
赵远舟:“小哥,干粮有没有?”
他是北方人,吃这种汤汤水水的时候,不就着些干粮一起,总感觉跟没吃一样……
摊主小哥儿长相秀气,笑起来有两颗浅浅的酒窝:
“有的郎君,肉包子、肉麦饼、炊饼、烧麦,都用的今年刚下的新麦,香的嘞!”
赵远舟后来才知道摊主小哥儿说的炊饼其实就是发面大馒头,只是叫法不一样。
摊主小哥儿仿佛永远不知疲倦,调门儿永远高昂,见赵远舟一时没抉择,主动介绍:
“郎君,炊饼一文钱一个,烧麦两文钱一个,肉包子跟烧麦一个价儿,肉麦饼六文钱一张!”
“我们摊子用料实在,郎君您要半张肉麦饼顶顶能吃饱!”
半张?
赵远舟诧异,竟然还能买半张?服务不错呀!
“要一整张,帮我切成两份儿,吃不完打包带走。”
锅拔了还没抹泥匠,今晚儿赵远舟不打算开火,买点儿吃食回去算了。
哦,差点忘了家里还有另外一张嘴要投喂。
“得嘞,油汪汪肉麦饼一张!”
摊主儿小哥儿花蝴蝶一样飞走,游走在□□张桌子中间。
“郎君,您的大碗儿馄饨跟肉麦饼好了!慢用!”
粗瓷碗比他家里的要大上一圈儿,肉麦饼跟碗口一边大!
而且用料也蛮足的,确实如摊主小哥说的,饭量小的半个就能吃饱。
馄饨也是肉馅儿的。
脆生生的山野菜与三肥七瘦的猪肉还挺搭,赵远舟吃着觉得味道还成。
想着一会儿还得紧着忙,有很多东西要采买,还要赶上回村的骡车,赵远舟也顾不得烫,一口一口大馄饨。
就着热汤吃了半个肉麦饼。
“小哥结账!”
一顿饭吃的着急忙慌,出了一头汗。
“郎君,肉麦饼六文,大碗儿馄饨八文,一共十四文。”
“看你面生,想来是第一次照顾我们兄弟生意,收您十三文,好吃您再来!”
赵远舟掏钱的手一顿,眯起眼扫了一眼神采奕奕的摊小二。
‘做生意蛮有一手啊这小子!’
能在他摊子坐下吃碗东西的,大都不差这一文钱,但他主动给免了又不另一回事儿了……
赵远舟:“再来一张肉麦饼,一会儿过来拿,约摸小半个时辰。”
赵远舟数给他十九文。
摊小二收起钱,笑容灿烂,这肉麦饼好吃但并不好卖,大家都舍不得,没想到今天一下子卖出去两张!赵远舟这一单也是今天他做成单笔最大的买卖!
“郎君放心,这半张等凉透了我用油纸给你包好,吃的时候放锅底热一热,跟刚出锅的一样!”
回村十几里地,骡车且得走一程,热腾腾的肉麦饼就算凉不透,也被哈气浸润的软塌塌没了滋味。
这种细枝末节的小事儿竟然也替客人考虑到,赵远舟对这个摊主小哥儿起了些兴趣。
感觉这小伙子抓住机遇的话,没准儿真能干成一番事业。
·
“俏郎君,需要些什么。”
吴捕头的夫人李氏,满头乌发用一根赤色发带包起,见有客登门,眼尾噙着笑意,摇着蒲扇起身迎了出来。
美妇徐娘虽半老,但风韵仍存,颦蹙间是青葱少女没有的韵味。
左下巴处缀着一颗米粒大的黑痣,非但没影响她的貌美,反而将整张脸衬托的更为灵动。
“大嫂…”
赵远舟将吴捕头介绍自己来的事情说了,美妇李氏“哎呦”一声放下蒲扇,紧忙招呼店里的学徒去倒茶。
赵远舟连摆手,“谢谢大嫂,茶水就不喝了,要采买的东西样式多,我怕赶不上回村的骡车。”
“嗨…”
李氏嗲怪的嗔他一眼,搞得赵远舟整个人都有一瞬的紧张。
这死女人?这么大胆的么?这可是封建社会唉?
赵远舟惊讶于封建礼教之下她的大胆奔放。
“大热天的喝的哪门子热茶,嫂嫂我啊…”
李氏俏皮的眨眨眼,赵远舟不着痕迹倒退一步,拉开同李氏的距离。
“可不像那些臭男人们装相,越热越讲什么劳什子心静自然凉,头皮热的冒汗还装作一脸享受,虚伪又无趣。”
赵远舟:……
是个泼辣的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