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第一夜 ...
-
几个头头商量决定后,让孟主任出面找小陆医生具体谈。
大家还是有些担心小陆医生会拒绝,其实除了洪医生,对于小陆医生,科室里的其他人除了看得见的业务及专业技术外,其他的关于小陆医生家庭啦、背景什么的根本都不解了。大男人嘛,谁会那么八卦去调查别人祖宗十八代的根源。既然有人说得有板有眼的小陆医生是陆司长的公子,两个人是一笔写不出两个陆的陆,还来自同一个地方,那就肯是啦。小陆医生还是货真价实的海归,普通人不知道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他们几个头可不会与别人那样见识短眼光浅,连美国十大排名的医学名校都不知道。能从美国排名前十的医学院名校走出来,专业上没有两把刷子是不可能的。小陆医生来他们科室也有段时间,人踏实肯干,不象有些年青人,喜欢耍滑头、偷懒。更不象有些年轻人,有背景就到处摆谱,眼睛长到头顶上,眼高手低啥都看不上,却干啥啥不行。只不过人老实也不等于没有想法,天天晚上倒夜班,还是不知道时长多久的夜班,孟主任也不敢确定小陆医生会不会同意。
孟主任站在病房门口看着小陆医生好一会儿,也不知道要怎么样开口。还好洪医生抬头看到了孟主任,大概也知道头儿应该是有事找他俩,也许还是很为难的事情,所以不好意思开口。即时善解人意的叫了声:孟主任。
听到师傅叫主任,小陆医生也转过头来看。
站门口肯定不好说事,还是在病房的门口,孟主任点了点头说:你们忙完之后到我办公室吧。
洪医生若有所思的哦了一声。
小陆医生却即时在心里头打鼓,会不会是犯什么错了吧,连累师傅一起。想着想着皱头就不由自主的皱了起来。
都曾经年轻过,都曾经做过新人,师傅怎么会不懂小陆医生此时的心情呢。洪医生:喂,想什么呢,那么出神。
在师傅面前没必要藏着腋着,小陆医生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是不是我出什么差错啦。
洪医生很大气的安慰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熟,没事,有师傅陪你一起。
说是这样说,但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未必能如此淡定。此时的小陆医生就是这样的,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与师傅继续把手尾工作做完。两人忙完后一起去洗手,小陆医生清点及放好器物,那么简单的几件东西,连续清点了好几次才清点好,然后一起到了主任办公室。
另外几个副主任也是人精,早都避开了。孟主任特热情的招呼两个人说:忙完啦,今天大家都忙得够呛的,坐坐坐。
洪医生没客气,在旁边的位置拉开椅子坐了下来,然后拉了拉身边徒弟的袖子小声说:坐吧。
虽然说是一个科室的同事,但是怕领导,无论是那个新人都一样的。小陆医生搓着双手局促的看了眼孟主任,孟主任特别善解人意的微微笑着对他点了点头,小陆医生才敢在洪医生身边坐下来。
孟主任看出来小陆医生的局促,即时笑着说:小陆医生,来我们科也有段时间了,还习惯吧。
“软刀子磨人,不出血伤人心”,还不如直截了当的来一刀呢。不过别人是领导,既然领导要绕圈子,自己再怎么着急也只能陪着:习惯,习惯都挺好好的。
洪医生知道自己徒弟的担心,直接说:主任,有什么事,您就直说吧,别绕圈子让人难受。
孟主任笑着用指头指了指洪医生:就你心急。
洪医生也算是替徒弟出头更算是替徒弟打气:有事说事,我们还忙着呢。
孟主任知道困难总是要把解决的,于是说:现在科室危重症患者这么多,虽然说各个科支援的人员也来了不少,但晚上仍然是捉足见肘,你们看看有什么好办法。
听孟主任说的是人员问题,那就是没什么差错相关啦,两个人都松了口气。原本因担心出差错而如坐针毡弓着背坐边上的小陆医生,此时已经挺直了腰杆。小陆医生是新人,那有什么发言决断权,当然继续保持沉默。既然工作上没什么问题,洪医生即时大大咧咧的说:人手不足,找院领导啊,我们俩能有什么办法。
孟主任:院领导已经大力支持了,再找院领导估计也挤不出人手来。
洪医生以为孟主任要找小陆医生,是想通过小陆医生让陆司长出面解决问题。估计自己的徒弟年轻、脸皮薄,并且又是直属领导开口,不一定好拒绝。小陆医生又不是真正的陆司长家公子,到时候不就要两头为难吗?于是他决定替徒弟出面拒绝,洪医生双手一摊:我们俩也变不出人手来啊。
孟主任知道洪医生误会了,但也不打算解释:不正找你们俩商量嘛,还没有商量怎么就知道没有办法。
洪医生:啊哈,你们领导解决不了的难题,我们百姓还比你们能不成?
孟主任被洪医生气笑了:有些事也不是这么绝对的嘛,我就是想着看看能不能借你小陆医生用用。
洪医生:小陆不是天天跟着我忙嘛,又没有偷懒。
孟主任点头如捣葱,知道再怎么绕来绕都是要解决问题:知道,知道,小陆的勤快我们都看眼里呢。就是想着能不能让小陆医生这段时间更辛苦一下,多上几个夜班。
洪医生即时就警惕起来:多几个?到底是几个?
孟主任开始倒苦水:目前我们有八个烧伤危重症患者,大家肯定要辛苦一段时间。虽然说院领导也给我们抽调了一些人力,白天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我和陈主任(其中一个二线医生)他们几个基本上都在。但夜班的力量还是薄弱了一些,想着需要加强才行,我们几个商量、合计了一下,想让小陆医生这段时间辛苦些,都倒夜班。
洪医生还没有等孟主任说完话就打断,直接怼孟主任:主任,这么多的烧伤患者,需要多长时间能出院,一个月二个月?谁都不敢肯定吧。
孟主任:知道,我们就是有这样的考量,并且目前不单单是治疗的问题,已经渗透进了政治因素在里边,我们必须要确保每个班都安全。
洪主任还想替徒弟打抱不平,小陆医生已经自己表态:我愿意。
一向斯文、说话文明的洪医生忍不住暴.粗.口:愿意个锤子啊!你以为现在是入党宣誓?你愿意,一个月、也许是二个月,天天倒夜班,不是一天两天!你个傻子。
小陆医生拍了拍师傅的肩膀说:知道呢,师傅,我能行的。
孟主任即时拍手称赞:好,小陆医生不仅有能力,还特别有担当,那就这样定了。从明天开始,你白班休息,晚上过来帮忙夜班的同事处理事情。从明晚上开始,你的夜班费用按正常夜班费用算,不再按照跟班人员计算。
医院的医生、护士上夜班都有夜班费用,虽然说不是很多,但起码也是一份收入。夜班费分大小夜班、正常夜班还有跟班夜班,补贴是不一样的,一般跟班的补贴只有正常夜班的一半。
知道不是自己工作方面出差错,浑身轻松的小陆医生说起话来也轻快了许多:从今晚上开始吧,这些患者都是今天入院,估计今晚上病情还会有变化。多一个人估计大家做事也能更顺手一些。
不单是洪医生,孟主任也觉得这样有些太过了,两个人同时开口说:你今天已经在科室忙一天啦。
小陆继续用轻松口吻说:我年轻嘛,扛得住。
孟主任尤其感动,也是,那个领导不希望自己的下属能干还听话,并且富有牺牲的精神。孟主任说:那你现在就放下手头工作,去休息一会,晚上七点过来接班就可以啦。毕竟他们这些白班的医生多顶一两个小时还是可以的,并且那么多各级领导都在,他们也不可能那么快能下班。
事情谈妥了,那就要继续干活。
洪医生拖着小陆医生走出主任办公室,一直到走廊的尽头才把人放开,发火:你是傻子吗?天天夜班,不是一天两天,也许是一个月、两个月。
小陆医生则笑嘻嘻的用肩膀撞了撞师傅:知道啦,师傅,我能行的。
洪医生用嫌弃的眼神看着小陆,用手拍开徒弟:知道,知道还答应。天天夜班,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近期的晚上,你别想有一刻可以闭眼。
小陆医生伸手揽过师傅的肩膀:不是有白天嘛,白天我睡个饱,晚上放开手脚干活,绝不给师傅您丢脸。
洪医生肩膀一矮,错开小陆医生的手:滚去吃饭休息一会吧,真烦人,到时候可不许对我哭。
小陆医生即时立正举手:师傅放心好啦,绝不会拖师傅后腿。然后不等洪医生伸出手来打他就一溜烟跑远了。
自己的徒弟自己心疼,洪医生摇了摇头,继续干活去。
晚上七点不到,小陆医生已经精神抖擞回到了科室。
白班的同事,在事情忙得差不多,各级领导都陆续离开科室之后,也各自回家休息了。
这一晚上,最危重的当属抢救一室和抢救二室这两个患者。两个患者都已经上了呼吸机,全身都已经如同包裹粽子那样裹满了纱布,只有眼睛、嘴巴与鼻子是留在外边的。重度烧伤患者的危险期通常为伤后2-4周,休克期(48-72小时)和感染期(伤后2周内)是两大关键阶段,今晚上他们的夜班需要守住的就是休克这一难关。
看着他们的不仅仅是家属们的眼睛,还有各级领导们的眼睛。这两个如此严重的患者,本来应该转ICU进一步治疗,但目前的情况非常不乐观,转运过程中可能随时会出现生命体征停止,并且那么多的器械也不好转运。经院领导、烧伤科、ICU主任一起商量后,决定还是暂时留在烧伤科,他们ICU专门派一个医生过来协助他们应对患者闯休克大关。
烧伤补液:伤后第1个24小时补液量计算方法为,每1%Ⅱ、Ⅲ度烧伤面积每kg体重补充胶.体.液0.5ml和电解.质.液1ml,加上基础水分2000ml。在伤后前8小时内输入一半,后16小时补入另一半。这些都是理论及结合别人的工作经验写在书本上的东西,但是实际操作并非能完全照搬书本及别人的经验。
所有的休克补液,都是基于察患者尿量、精神状态、皮肤黏膜色泽、血压和心率、血液浓缩等指标,及可监测的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和心排血量,随时调整输液的量与质;如果患者的尿量不足1ml/(kg·h),精神状态不佳,皮肤黏膜色泽异常,血压和心率不稳定,血液浓缩等指标异常,就需要及时调整输液的量和质。所以实际上的执行是通过监测肺动脉压、肺动脉楔压、中心静脉压和心排血量、尿量等指标来指导的,以便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状况,并及时调整输液方案。
毕竟是第一个夜上,还是如此重大事件,他们几个医生们在白班医生走后,全部都如同是上紧了发条的陀螺,快速地转动起来。夜班几个医生中,何医生的年资算是最高,所以今晚上的指挥棒就交到了他的手上。
何医生:小陆医生你主管抢救一二室的患者(小陆医生是自己人,谢医生是ICU借来的,当仁不让要把最重的担子给自己人来挑),ICU的谢医生就辛苦你管普通病房一室和二室四个患者,你们俩把这几个最危重的患者守住就好了,随时都要关注患者的出入量、血压、生命体征与中心静脉压,尤其要密切关注尿量(与肾功能直接相关)。所有的入都要量出而执行。小陆医生如果说有什么问题决断不了的可以征求谢医生或者说是我。今晚上,大家都得提起十二分的精神,希望我们今晚上接手的几个危重症,明早上交出去的还是几个危重症。小陆医生、谢医生有没有问题。
小陆医生与谢医生异口同声说:努力完成任务。
何医生之所以有这样的考量,抢救一二室和普通病房一二室属于危重的危重,患者病情危重是肯定的,更主要的是减少人员出入也就相当于减少感染的风险。并且为了避免医源性的感染,他们不仅出入抢救一二室及普通病房一二室还有其他的烧伤患者均需要穿隔离衣与戴手套及帽子。而抢救一二室及普通病房一二室都是危重中的危重,病情随时都可能恶化、需要执行及处理的事肯定是最多,相对固定的人员,可以减少不必在要的资源浪费及医源性的感染。
他们病区总共有25个病房50个病床外加抢救室一二各两个床,总共54个病床。他们属于省城最大最有名气的医院,所以病床的使用率基本上都是百分之百。平时一样会遇到危重症患者,但是如果说与现在他们病房这些危重症,尤其是抢救一二室这两个患者来说,平时的烧伤危重症真的算不得什么。今晚上他们总共有四个医生,这54个患者都归他们管。许多危重症易容在晚上人少短缺的时间出现异常状况,所以何医生才让大家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应对。
到烧伤科已经三个多月了,加上研究生时期所见,见过大大小小烧伤患者没有一千也有七八十百。但是这样严重的烧伤小陆医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重的担子给自己挑,既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更是对自己的信任。小陆暗暗下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守护好这两个患者。抢救一二室固定了专门班次的护士单人护理,这一个晚上,小陆医生一直在这两个抢救室中穿梭。一会儿是抢救一室的护士喊:小陆医生,一室患者格林氏液已经用完了,目前我班入液量是一千,还需要再接什么液体。一会儿是二室的护士喊:小陆医生,二室患者的血浆已经输注完成了,目前我班尚未有尿,需要接着用什么液体。一会儿护士的声音又传来:一室患者的心率、血压不稳定,小陆医生赶紧来。一会儿又是护士的喊叫:小陆医生,一室患者的纱布已经湿透了,过来帮忙换一下。所以这一个晚上的小陆医生,几乎是一刻都没有停下来,在两个抢救室中奔来穿去的。毕业是第一次单独的面对这样的危重症,有一些专业上的、病情突然出现变化的问题无法决断时,他还要请教何医生或者说是IC的谢医生。还好今晚上这两个护士都特别善解人意,并不因小陆医生说需要和何医生或者说是谢医生商量对策时对他甩脸色、表现出轻视或者是不耐烦。每个科室都会有一些年资相对高的、自以为是的护士,对于新入职的菜鸟医生除了指手画脚外,还会甩脸色、不听指挥,甚至于在背后对菜鸟的技术进行窃窃私语。
也许你会以为换个纱布很简单,当你面对严重烧伤的患者时,你肯定不会这样想的,你有的只是狗咬乌龟--无从下手的无力感。抢救一二室的患者就是这样子,全身上下都包裹着纱布,除了留个鼻孔通气外,其他地方基本上都被包裹住了。所以对于烧伤患者来说,换药就是一个特大工程。纱布不可以用手撕,因为你不知道包裹的纱布下边是不是还有完好的皮肤,如果因你的大意把完好的皮肤也撕破,那就是人为的损伤。因此他们在换药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用剪刀一点一点剪掉,并且是剪一部分换一部分,否则等你把全身的纱布都剪掉了,已经没有表皮保护的真皮层甚至于是皮下组织完全暴露在空气中,既增加感染的机会,更可能因与床单等贴合在一起,增加了换药的麻烦与感染的风险。因此每每换完一次纱布,他们自己也累个半死。
这一个晚上的小陆医生,就是这样的在护士们喊叫中跑了一室跑二室,算了入量,算出量。维持心率又维持血压,好不容易把一室刚刚掉下来的血压维持好,终于有一点空隙,站在抢救一室病床旁喘口气。他看看着几乎被包裹成粽子的男子感概万千,或者应该说是男孩,这个男孩才二十三岁,比自己还年轻,现在却是毫无知觉的躺在病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