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陆公子 ...
-
下午四点,平时一个人办公时,不感觉小的主任办公室,此时孟主任和几位二线每人手中都叼着一根烟深锁着眉头,在烟雾缭绕中空间就显得特别的逼仄。从早上到现在,科室里每个人如陀螺一样转动着、忙碌着。
一个科室来一两个严重烧伤患者已经让大家忙得够呛的,现在呢,不止是两个,是八个,并且个个都是II-III度烧伤且面积超过百分之四十的患者!成活率会怎么样?压力大的不仅仅是省里、市里、院里的领导,他们做为科室主要领导者及治疗者,责任更重,压力更大。记得有一个玩笑是这样说的:当你躺在手术台上的时候,你爱人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你子女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你父母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你兄弟姐妹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你的亲戚朋友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但是,给你主刀的医生,绝对的、确定无疑的、百分百的,强烈的希望你能活下来!
其实这一句话也可以引申到每一个医生,就是在你生重病时,你爱人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你子女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你父母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你兄弟姐妹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你的亲戚朋友未必希望你活下来......但是,主管你的医生,绝对的、确定无疑的、百分百的,强烈的希望你能活下来!医者仁心,当你真正成为医者,当你真正面对危重症患者时,你会不由自主的把这个患者当成了你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种愿望尤其强烈。同情心许多人都有,但是同理心却未必。两者之间有质的区别,同情心是对他人遭遇的怜悯或遗憾,但保持情感距离;但同理心强调的则是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并产生情感共鸣(感同身受)。????面对患有各种各样病症的患者,也许有的人会同情他受到病痛的折磨,但是你未必能与患者感同身受,但是医生却是可以。现在的孟主任与他的几位副手就是这样的心情。领导们是害怕他们的乌纱帽掉了,所以希望你活着,但是医者希望你活着,他们仅仅是因为你是他们的患者,是与他们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他们的责任心使然。
当孟主任与他的副手们在他们办公室商量、讨论是否让小陆医生改成夜班制时,正与带教的洪医生处理着患者的小陆医生,莫名其妙的打了好几个喷嚏。洪医生看了眼喷嚏不断的徒弟,开玩笑说:女朋友想你啦?
对于新人陆楷波,别人不了解的情况,但做为师傅的洪医生却是知道的。师徒嘛,关系当然不是别人可以比拟的。
大家都知道卫生司长原来也是做医生的,并且是从他们医院走上从政之路。自从陆楷波来医院之后,为了与陆司长区分开来,也因陆楷波确实比他们年龄小,大家就习惯性的称他小陆医生。
小陆医生是谁,就是我们的陆楷波公子,确实与卫生司长有关系,但仅仅是亲戚关系,并非是父子的关系。陆司长是他的叔叔,还是远房的叔叔,小陆医生的父亲是经商的。陆司长是他们那个村里走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并且是学医的大学生,做为优秀毕业生毕业后留在省城做医生。每年过年,当时的陆医生,现在的陆司长都会回到村里,他们家必定被远近的亲戚们包围个水泄不通。这个叔伯找他看感冒,那个婶娘找他看腰痛。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那个热闹的场面,堪比早上的市场。陆医生对于每一位来向他讨医问药的乡邻、亲戚,不管是不是他的专业,他是否能现场解决,总是耐心又热心的接待。能解决的即时给出方案,不能解决的也会给出建设性的建议,或者说是让到附近乡镇医院拿药,大问题则会让乡亲们节后到省城找他。而小楷波,每每这样的场合,总是喜欢与许多孩子一样挤在人群里,看着这个帅气又大大方方的叔叔热心的替乡邻们解决问题。但他挤在人群中又是与别的孩子怀着不一样心思,别的孩子纯粹就是为了看热闹。他则是从小对这个做医生的叔叔充满了仰慕,更是立志要做一个象际叔叔这样的大人物。因为每一次他挤在人群里围观陆叔叔之后,回到家里对父母说起陆叔叔时,语气总是充满着向往与敬仰。他父亲就会因势引导,鼓励他说:你要是想成为叔叔这样的大人物,你就要从现在开始认真努力学习,考上医学院,这样长大以后你才能成为叔叔这样的大人物。
确实在七八十年代的乡村,大学生是尤其希罕,更何况还是在省城医院工作的大学生医生。
小楷波从小就调皮,但人很聪明,但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男孩子尤其如此。但自从围观了陆叔叔之后,加上他父亲一番因势利导的话,小小年纪就开始确立了明确的人生目标。孩子一旦有了目标,学习的劲头就十足。以前学习总是要家里的大人催三催四都不肯动笔的家伙,自此每天的学习都不需要大家监督催促。聪明又肯学的孩子,让他的学习成绩不管是小学,还是中学,总是名列前茅。十八岁那年,终不负家人们的期望亦如他自己所愿,考上了省城的医学院,成为一名真正的医学生。楷波的爸爸经商,特别有生意头脑,家里在经济上有一定的积累。既然儿子如此聪明还好学,大学毕业前夕,他们父子俩征求了这个远房亲戚就是陆司长的意见,是直接就业还是进一步求学。最终在陆司长的建议及父亲的支持下,陆楷波又拼了一把,再次如愿考上了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
他考上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那一年,在他们村里、小镇里起引起不小的轰动。确实,在那个年代大学生都少有的时候,他竟然考上外国还是那么厉害的美国的研究生。他父亲也是在他考上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那一年,整整摆了上百桌的酒席宴请远近的亲朋好友过来喝升学宴。他考上杜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在父亲看来,比自己做生意赚了一百万还要开心。
他呢,是一个特别拎得清的年轻人,爱玩是一回事,学习又是另一回事。无论是中学、大学还是在国外求学这些年,他从来都不会因为玩乐而耽搁学业。年轻嘛,爱玩是再正常不过,他的爱玩都是有条件的,他不会象那些有点成绩就飘的年轻人。一旦离开家长,就如同是脱缰的野马,他不允许自己玩乐的时间影响学业。所以无论是中学、大学还是留学这些年,学霸的称号从来都是货真价实的。
其实他们这一年总共一起分过来的有二十一人,女生八个,男生十三个,象他一样是海归的有七个,三女四男,另外十四个则是他们本土的研究生与本科毕业生。本土研究生与海归研究生那个更厉害,这种情况还真不好比较,毕竟不管是海归还是本土,都有滥竽充数的人。但研究生与本科生,单纯的看学历 ,当然不能在同一个档次,但是却一起做为新人进入了省城这个最有名的医院。自古至今好的单位避免不了黑幕(存在暗箱操作),不管你愿意不愿意相信,这就是事实,海归同样也是参差不齐。
有的人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到国外找一个别人从没有听说过的大学转一圈潇洒潇洒,回来就说自己是海归。
野鸡大学,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有不少。所谓的野鸡大学,就是民办且这类学校未经教育部备案,颁发的证书无编号、无公章,企业招聘、考公考研均不认可,毕业证在学信网上无法查询到。国内的野鸡大学暴雷更早,因为不少在野鸡大学毕业的学生,发现自己的毕业证是无效的,找工作也受到影响,找记者、找报社等各种各样的要说法,然后这些野鸡大学开始暴雷。中国改革放开之后,经济上有实力的家长,手中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之后,都希望自己家里的孩子能享受最好的教育。出国的热潮一直高涨,也因此带动了专门帮忙有钱人家孩子办理出国留学这一块产业。家里有钱的孩子不一定都聪明,有的连国内的大学都考不上,怎么办,出国镀金吧,于是在中介们吹得天花乱坠中欢天喜地把孩子送出国门。家长们并不知道送孩子去上学的学校也许只是一个名称,有的连校园都没有,更不要说上课及有老师教育,孩子外边则是过着白天睡觉,晚上泡吧中虚度年华。国外的野鸡大学,是在网络兴起之后,有不少好事者在网络上把一些国外的野鸡大学,还有在野鸡大学上学的情形都到网络上,才让国人慢慢了解知道然后暴雷。当然也有象陆楷波一样的,真正靠自己的实力,学了本领,然后回归祖国,报效祖国的也不在少数。
其实大家之所以相信传言,是有原因的。
首先卫生司长陪着他来报到了,然后陆楷波研究生方向是整形外科,所以分配到的科室当然就是烧伤整形外科(医院里男生新人们最想分配到的科室),再正常不过的事。在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看来却并非如此,因为他所读的大学叫杜克大学医学院,不是哈佛大学,也不是斯福旦大学这些人人都能叫出名来耳熟能详的名校。其实大家不知道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也是名校,可惜这学校的名字听起来更象是一个人的名字,大家想当然的以为这是一所野鸡大学,对这所大学嗤之以鼻,也因此对陆楷波这个海归嗤之以鼻。更是想当然的以为他是凭借了关系,进了外科还是炙手可热且收入最可观的整形外科。其实有多少人对背靠大树好乘凉之人嗤之以鼻的同时,心里是酸溜溜的。
因此陆医生成为他们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而小楷波就成了他们村里第一个留洋的医学研究生。侄子(虽然说是远房的侄子)如此争气,陆司长也觉得倍儿有面子。陆楷波到医院报到的那一天,他刚好有事到医院考察,就一起同行了,也因此有了陆司长家公子分配到医院的传言。
传言,传言,大多数未必是真的,但是当事人基本上都是最后一个知道。知道真像的,不屑于替人传这样的谣言,不知道真像的,则怀着同情与幸灾乐祸心态看热门。关于自己是卫生司长贵公子的传言,到目前为止,小陆医生依然是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