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6、奇货可居 ...
-
在清明节到来之前,徐夫人便同胡宗盛搬去了徐家,徐家派了马车,有五六个小子,并四五个丫头过来接的,为首的正是江民新见过的,正是那日穿西装的男人,徐夫人生得漂亮,他这个弟弟却只有她三分的美貌,样貌端得平平二字,难怪之前他未注意。
徐夫人也没想到弟弟来得突然,不过,她弟弟带的都是得力的人手,东西也收拾得快,她有闲暇,便与自家弟弟说起江民新的去处,她是觉得自己与胡焘离婚以后,胡宗盛也不必再去学那些劳什子,可江民新她却很喜欢,总有种感觉,这孩子日后不凡,“他小孩子,我听盛儿说,是养家的人,我就想着你给安排一个去处,他懂洋文,又是个长相出众、行事大方的,且知恩,你若提携一二,日后你外甥也有一个臂膀。”
徐修竹倒没直接答应,“如今人多,位子少,我虽说得上话,可是究竟还是得找别人,县官不如现管,人家就是给我薄面,可是下面的人是不见油水不撒鹰,他小儿娇贵,只怕是受不住。”
“俗话说,不摔打不成器,他难不成还不如你。”徐夫人是喜欢极了江民新,弟弟也是年纪小小便有主见。
“姐姐,这话可冤枉了,我当初好歹也有门亲故旧照顾,也罢,我看他待人接物挺周到的,既然,他要养家,就给他寻一个有油水的去处。”徐修竹知道姐姐是动真格了,虽不知到底她看中江民新什么,但是祖父昔年在时,常说姐姐是下面两代人中最高明的,他徐家能有今日除了姐姐经济上的扶助以外,还是因为她指明了方向的功劳。
“那待会儿,你同他说,你如今是徐家的家主了,眼下,虽说徐家好,可是,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总得为以后记。”
果然,江民新还在与胡宗盛说话,被翠儿叫住,“少爷,你们要走,带上我吧!我伺候您都伺候习惯了。”
翠儿一身绿衣,娇媚可人,此时正梨花带雨地央求着胡宗盛。
江民新见两人有话说,便往前走,打算去看看徐夫人,徐夫人不说别的,对他却是很好的。他走到徐夫人坐的马车那里,回头看见翠儿已经扑到了胡宗盛的腿上,不禁皱眉,要是他是绝不会把胡家的丫头带去徐家的。
“夫人好。”
“是江先生,快进来。”
徐夫人掀开帘子,徐修竹再一次打量了一番江民新,只觉得比之前见的还要出彩。
“我正有话与你说。”徐夫人笑道,她今日的气色很好,面色红润,眼神清亮,嘴角上扬,穿一身杏色旗袍,披着一个雪色的狐皮坎肩。
江民新爬进马车,坐在了徐修竹的对面,坐定以后,才说,“夫人请讲。”
徐修竹见其行止,心中不由感叹,若是自己的便宜外甥能有此人一半,自己也不必担心姐姐后半生没有依靠了。
“盛儿以后不学洋文了,便也不需要洋文老师,不知道先生日后有什么打算?”徐夫人之所以这般说,是想着若是江民新已有了别的什么安排,自己这人情岂不是无用?
江民新早已知道了这件事,胡老爷因为他救了阿望,给了他一笔钱,虽说给了一些春娘,但还有一大部分,医药费用和尤青的工钱都是胡老爷付的,他一想着做点买卖,二是打算参加考试,混一个文凭。
徐夫人听了江民新的打算,暗暗点头,把目光转向徐修竹。
徐修竹开口招揽,江民新没有丝毫犹豫,就应了此事,这可是大好事,背靠大树好乘凉。
众人都很满意,江民新走出马车的时候,看到阿望正远远地站在那里,谁也说不清楚他这个时候在想什么。
天已渐渐暖了,路上的人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他们冻成紫红色的手指像湖面上的冰一样化冻了,小儿拿着玉米面窝窝,不舍得吃,嬉笑着要看小雀儿。小黄鸟住着精致的掐金珐琅鸟笼,可提着鸟笼的人却穿着已经很破旧的褂子吃一角钱一碗的烂肉面。
江民新逐渐对这些场景熟悉起来,便也习惯了,他习惯了周围人群哀苦的底色,每个人都神色疲惫,仿佛身上压着千斤重的石头,就是偶尔穿着好衣服的人,脸上的表情也依旧有一种压抑。
金鱼巷外聚了不少人,江民新走近才发现,这些人竟是来找他的,这时,他才想起自己答应过大杂院里孩子的事,把他们领到家里,给他们倒了糖水。
“抱歉,我最近事情多,倒是把此事给忘了,这样吧,姐,你替我去买点东西。”江民新拿出他早就写好的纸条,俗话说,赶早不如赶巧,正好今日无事忙,正好把事情办了。
小剩子去上学了,小福子那边,夏彬白的妻子生孩子了,估计要很长时间不会来,读书的好时光不长,自然不能浪费。江民新找到了若夫中学,是一个女子读书的地方,只是与其他其他允许女子读书的学校不同,这个学校实行混班制,即男女在同一个班上课。
他仔细考虑过这个学校,距离近,倒是其次,主要是其他学校读书的女子多是富贵人家或者权贵人家,小福子中途插班进去,他担心她被欺负。
江民新还在考虑,小福子是都没有意见的,她读书真就是为了江民新读的,对她来说不读也没什么,这种观念短时间内无法改变。
等小福子把东西买回来以后,江民新就开始做青团,他先把嫩的艾叶用木棍捣出青汁,然后把青汁过滤之后,拌入糯米粉,揉成一个个圆团,然后将馅料包进去,上锅蒸熟。
做青团的步骤很简单,到后面,江民新负责调馅,几个人负责包,很快糯米粉就用完了。
蒸笼上蒸好的青团一个个胖乎乎的,格外可爱,轻轻咬上一口,猪油豆沙的,软糯香甜,笋丁鲜肉的,口味咸鲜。大约是食材的品质比较好的缘故,竟是比上辈子江民新高价从别的地方买的还要好吃一点。
不过,就是再好吃,江民新也没指望它能挣钱,能不赔本便是好了。这还是基于这里是首都,有钱的人多的缘故。糯米的价格是普通米面的两到三倍,还要是磨得细细的精粉,这原料价格就不低了,更别提猪肉和红豆以及白糖了。
江民新想是趁着清明营销一波,一年一次,寒食的时候,大家愿意买。
等他定好了价格,分给来的孩子每人二十个让他们拿去卖,等人都走了,还有一个小孩蹲在门口,正是那日叫江民新给他们找路子的小孩。
“你怎么还不走?”
“大禾哥,这个价格,我们赚不着钱。”他的眼睛黑黑的,举起掰着的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