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章节11 ...

  •   重新回到热闹的街市,崔雁竹从迎风招展的各类幌子,布招中找到了一处木制品作坊,门面做得极其狭窄,像是两间店面中生隔出来的一个过道似的。

      十几天连续的泥条盘筑让崔雁竹意识到拥有一个陶车的重要性,如果再用最原始的方法制坯,耗时耗力不说,她的手腕说不定也会像现代一样患上腱鞘炎。

      踏入店内,角落里的学徒正推着一把刨刀,没一会就把木块顶部削平整了,师傅交代的木块还有三个,快要接近饭点,这会正是人少的时候。

      只要加紧把东西做完,一整个下午的时间就都可以用来和师傅学本事了。

      见到有人进门,且还是一个衣服上带着补丁的穷丫头,他略有些烦闷,但还是放下了手里的活儿,用肩上的布擦了把汗,客气问道:“姑娘看些什么,可需要介绍?”

      “无碍,我看你还在忙,本无意打扰,先随意逛逛,你继续吧。”崔雁竹轻轻摆手。

      学徒抬眸看去,只见一张俏丽的脸庞,眸子清澈明亮,虽穿着粗衣麻布,但举手投足间颇有贵女风范,待人接物温和至极。

      他眼瞧着崔雁竹说完就开始泰然自若地在几个货架中穿行,呐呐说了一句请便,就坐下躬身重复之前的刨木动作,脑中想,这个姑娘也许是哪家富户偷跑出来玩的小姐。

      地方不大,没一会就全部看完了,崔雁竹便走到那个小学徒不远处等待,片刻后,她皱了皱眉,提醒道:“力气挺大,但是刨子往后退的时候要提起来点,这样更省劲,你试试?”

      学徒一开始还不信,他都是按照师傅教的一步步做的,怎么也比这毛都没长齐的小丫头强。

      但是听到崔雁竹语气诚恳,不似纸上谈兵的样子,他想想试一下又不会少块肉,于是真的抬起手腕一拉,果真比之前的方式轻松不少!

      常言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有经验的工匠通常会在教授徒弟时有所保留,为的就是让在他们出师前没法接私活,只能留在师傅身边。

      木工学徒需要足足五年的时间,在这五年间他要奉养师傅师母,像伺候亲生爹娘一样孝敬他们,再等到五年后才算真正学成本事,可以出去成就一番事业了。

      他理解师傅对自己藏私,但也感谢崔雁竹的指点,向她道谢后说:“姑娘想买点什么,可看好了吗?”

      “是这样,我想要定做一个陶车,小哥你家师傅会做吗?”崔雁竹问道。

      陶车又称辘轳车,或者车盘,在陶瓷制作过程中是很重要的一个工具,可用于拉坯、利坯、挖坯、修模及施釉等。

      学徒不敢怠慢,听后说:“会,只是唯恐做出来不合您的心意,姑娘对陶车的快慢,还有大小和木料有要求吗,若是有图纸就最好了,您等着,我现在就去后面将师傅请来。”

      “慢着。”

      崔雁竹见他风风火火的,即刻把人拉住,无奈道:“我这还没图纸,想先问个价,大概是多少银子,好先准备起来。”

      “这个嘛,半月前来了个大主顾,订了四个陶车,大小各不相同,用的都是咱们这最好的料子,一个收二百六十文,工期一个月十天。”

      崔雁竹了然的点点头,“如果我要一个径两尺半,最次的木料,大约要多少文?”

      “这个好说,小点的只收一百二十五文,正好前几天晾了一批檀木,十天就能做出来。”

      崔雁竹掂了掂口袋里的小铜板,心里一阵发酸,这玩意可真贵啊……

      她有些窘迫道:“我知晓了,多谢。”

      学徒看出了她的苦色,想了想说:“这陶车最紧要的是下边儿比车桩外径稍大的瓷质荡箍,是个精巧物件,我们做木匠的是做不出来,故只能从别的镇进,货郎那儿一个卖三十文,姑娘若是家中有残坏的轮车,可以看看底下能不能拆出来,或能省下这笔钱。”

      听了他这话,崔雁竹原本有些黯然的目光顿时变得神采奕奕,虽然家中没有,但是她可以烧一个啊!

      “多谢小哥,我回去看看,有劳,我们来日再会。”崔雁竹也不知道这里怎么行礼的,于是双手抱拳,算是道别。

      只留下学徒一人被她这奇奇怪怪的告别方式搞得凌乱片刻,直到师娘迟迟不见他人,到前面来喊他吃饭。

      出了店已过了午时,与崔家父母约好的汇合时间是未时一刻,也就是还剩下差不多一个小时。

      崔雁竹回去的路上看到街边有人卖乳糖真雪,形似现代的冰淇淋,有些嘴馋的舔了舔嘴唇。

      如果能在这样炎暑的天气吃上一口冰凉绵密的甜品,别提有多惬意了。

      她咽了咽口水,一份乳糖真雪四文钱,比瓦罐汤还贵,能买足足八个素包子,还是挺不实惠的。

      等到崔雁竹慢慢踱步走回去以后,关叔给她带来了一个好消息,直接横扫了她不能买冰淇淋的沮丧之情。

       关叔此时肩上搭着一条布巾,积极招呼顾客的同时头顶不停流汗,所以每过一会都得用布擦一擦,这样才能保证咸湿的汗水不会滑落到眼睛里。

      “来,您的瓦罐汤。”将一份汤端到食客桌上,关叔一抬眼就看到崔雁竹迈着步子回来了。

      他招呼一声后朝崔雁竹扬起手,示意她先过来一趟。

      “怎么了关叔?”崔雁竹和家人说好的汇合点在前面几个路口,只是方向上正好路过这儿。

      关叔遇到什么好事了,高兴成这样?

      看着关叔被晒得满脸通红,但还是嘴角咧到耳根的样子,崔雁竹心里隐隐升起一个念头,该不会……

      “三丫头,来,这些钱你都拿着。”关叔递了个小布包过去,里面有二十八个铜板。

      “今儿个生意是真不错,大家伙吃过都说好,还有这小罐子,林林总总拿回去的,买回去的,足足有七个呢,如果不是怕不够用,今天怕是能卖十余个!”

      崔雁竹握着布包,感觉手心都开始发烫了,她猜到这种销售模式会很吃香,但没想到能卖出这么多。

      关叔又抹了把额头上的汗,想着生意如果能一直好下去,那十天之内就能回本了,到时候让关婶过来搭把手,不然忙不过来了。

      等凑满一贯,就给儿子送过去。

      关叔和关婶只有一个儿子,早年生他的时候难产伤了根本,所以关婶一直都没有再生,这个儿子十七八岁的时候周口县灾情严重非常,恰好隔壁县有一个大户招赘婿,可得三两银子,条件是进门以后就永远不能回村。

      那时大家都快活不下去,三两足以救命,即使关叔关婶不愿他断了自家香火,可是在那样的时期谁也没有办法。

      在一个清晨,他背着父母独自走上了离村的道路,多年来只有只言片语传到宏义村,关叔关婶他们也不是没去问过,只是都被门口的家丁赶了出来,钱倒是能看在面子上送进去。

      身旁是热火朝天的叫卖声,这边儿生意好,吸引了更多的顾客过来询问,关叔不能离开太久,朗声应了两句回答以后对崔雁竹说:“等你们回家以后,还是要多多的挖陶罐出来,不然你看这儿,过几天就没得用了。”

      崔雁竹笑盈盈点头,“行,没问题!”

      按照这个速度,想必不用太久的时间,自己就能赚足买陶车的钱了。

      她在心里默算,如果在陶罐供应量跟得上的情况下,一天平均卖出五个,借出五个,那十天就能赚到五十文,二十天一百文。

      如果还要预留一些的话,那一天大概需要烧制八个左右的陶罐。

      崔雁竹边走边回想到每天脸都被熏得黢黑的日子,有些泄气地垂下了脑袋。

      什么都挺好的,就是自己真的好累啊,她只是个十四岁不到的小女孩,放在现在还在读初中,现在却要每天起早贪黑工作。

      “傻丫头,你想什么呢?”崔二哥看到崔雁竹的呆愣样,从手边的竹筐里看出了一个纸包。

      葱香霎时钻入崔雁竹的鼻腔,她伸手接过一看,“是葱油饼!”

      葱油饼被煎得透彻,两面金黄的饼皮都已经层层分开,咬上一口,耳边全是咔咔咔的响声,简直酥到掉渣。

      崔二哥喉结上下滑动,虽然不太明显,但还是被崔雁竹注意到了,想到上次那个带回来的鲜肉大包子,她主动把只咬了两口的葱油饼伸到崔二哥嘴边,“我刚买了东西吃,肚子还有点饱,哥,剩下的都给你。”

      “那哥都吃光了?”崔二哥狐疑地看了崔雁竹一眼,见她神色不似作伪,便欣然接过。

      吆喝了一个中午,他确实也饿了。

      “娘,你们都买了些什么?”崔雁竹看到崔父崔母各拎了一个大口袋,袋子里还都鼓鼓囊囊的,不禁发问道。

      崔母指了指崔父肩上的东西,“夏日越来越热,我前几日和你婶子商量着做些消暑解渴的饮品,像雪梨银耳汤还有绿豆汤之类的,这些就是几斤绿豆还有半斤银耳干。”

      银耳干泡水以后能发成好几倍,所以只买了半斤就足够了,而他们村就是种梨子的,平时那些个头小,皮又厚,没人愿意收的梨子正好可以拿来做汤品。

      崔母又从背篓里取出一根形似铁丝的东西,“你爹刚才给你买的,拿着吧。”

      崔雁竹认出这就是陶瓷制作中很重要的一个工具——线锯。

      线锯可以将底部粘在陶车上的坯体很轻易地分离下来,或者用于修形和切割,崔父并不懂制陶制瓷,也不知道这个东西的用途是什么,只是觉得女儿也许需要,便买了。

      女儿本人眨了眨眼,道:“哥,爹娘,你们想不想学怎么烧陶瓷?”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章节11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