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章节12 ...

  •   制陶制瓷并不是一门需要藏着掖着的本领,光靠她一个人也做不成什么,万一有朝一日她穿回现代或者出了什么意外。

      她希望崔家能凭这个衣食无忧。

      看天吃饭是需要运气的,前几年的收成就已经很说明问题了,手中牢牢握紧一门手艺才是硬道理。

      回村的路需要走很久,崔雁竹不时活动一下酸软的脚腕,崔父注意到她的动作,说:“家里的东西都置办齐整了,下次赶集的时候正是采摘桃子的时期,三丫头也算是出来见识过市面,咱家下回就搁家待着吧。”

      有了关叔每天去镇上开摊,要是有个什么短缺的,他说都可以托付他带回来,省下这几个时辰来来回回的路途。

      几天后,一早崔二哥从新水缸中舀了一大勺倒进锅,家里有两个水缸就是方便,再也不用每天跑两趟去挑水了。

      今天他煮了一大锅小米粥,他常年做饭所以手艺不错,普普通通的小米也能被他煮的香软好喝。

      从酱菜坛子里扯了两把豇豆出来,切成刚好入口的小段装盘,就着粥吃,能让人食欲大开,他通常能喝两大海碗的粥。

      做好这一切,他拣了几个小土豆塞进还未熄灭,仍残留着小火星的灶膛中,用余火把土豆煨熟。

      在农家,土豆不是什么稀罕食物,偏生崔雁竹爱吃得紧,每天都要揣两个放在口袋里,还专门嘱咐他要这种火里煨出来,带点焦感的。

      四人一起用过早饭后,崔雁竹先和二哥去了窑炉那边,崔父崔母先去给地里的树浇水,现在天气越来越干,果树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不然果子虽然甜,但是容易长不大。

      “像这样,先把它们充分揉搓,排出气泡,这个过程要持续差不多一炷香的时间。”崔雁竹拿着一块黏土给崔二哥演示。

      崔二哥狂野不羁的眉毛皱起,手被湿乎乎的泥巴糊住的感觉令他十分不适应,他将手抽了回来,试图等待黏土变干以后再揉。

      但是没过一会,在阳光的作用下,黏土块的表面变得干燥,里面却还是湿润的,他尝试着捏了两下让内外混合,可是它们显然没有变得像崔雁竹手里的泥那样听话。

      他无奈,从旁边的尖底瓶中捞过半捧水洒上黏土块,这下又让它们变得太稀,像一滩水一样从崔二哥的指缝流到地上,根本没法成型。

      “哥,我重新给你一块,你这次好好揉。”崔雁竹偏头观察他的进度,却发现崔二哥将附近都搞得一片狼藉。

      她第一次教导这么没天赋的学生,从前跟崔雁竹一起学习的同学,一类是理论知识点满的研究生,都有过制坯的经验,一类是像她一样进修器型和材料配比的职业制瓷人。

      所以她目前真没觉得崔二哥是天生被上帝关上了这一扇窗,还以为他是在玩。

      等到一刻钟以后崔二哥拿着一块割开仍旧满是细小气泡的黏土给崔雁竹检验的时候,她满头问好,抬头问苍天,“这是在跟我开玩笑吗?”

      “怎么了,不好吗?”崔二哥戳了戳瘫软的黏土,他搓了这么多年的面团,这二者怎么着都能有点异曲同工之妙,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崔雁竹看着他那自信的样子,忽然有些不忍心揭穿他揉得很烂的事实,但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多练习练□□能学会的。

      她隔开一块自己的黏土,跟崔二哥的放在一起对比,“哥,你看,最后呈现的效果应该是没有任何一点气泡,不只是这一个面,黏土里面都是,如果有气泡的话,在烧制的过程中,陶器很可能在表面出现气泡,甚至开裂。”

      半个时辰后,崔雁竹看着一塌糊涂的地面,按着额头上突突狂跳的青筋。

      崔二哥用指甲把贴在地面上的黏土扣下来一片,吹了吹上面沾到的黄泥土,“应该还能用吧……”

      没开玩笑,再让崔二哥这么嚯嚯下去,现成的黏土迟早全部重回大地母亲的怀抱。

      崔雁竹劝自己,在心中默念了三遍所有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说:“今天的教学到此结束,你先帮我捡点柴火,咱们把明日要给关家的陶罐烧出来。”

      听到终于不用继续伺候软塌塌的泥巴,崔二哥把刚才扣下来的黏土片一扔,背上背篓,没一会就跑没影了。

      下午,抱着新烧出来的六个陶罐回家,崔雁竹放下东西,伸直了手放松僵硬的肌肉。

      片刻后,她坐在门槛上,看着太阳一点点落下,从竹筐中拎了两只小兔子放在膝盖上抚摸。

      幼兔的毛很软,茸茸暖暖的,这些兔子已经二十多天了,早已断奶,只不过体型还没长到成年兔子那么大,还是小小的几只。

      关婶他们早前一直担心兔子肉供不应求,如果只能依靠买肉来加工的话是很大的一笔钱,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关二叔昨日打猎得了一只公兔子。

      关家现在忙小摊的事忙得不亦乐乎,没工夫侍弄兔子,所以干脆将公兔子带来了崔家,和母兔子放在一起下崽。

      现在崔父和崔二哥每天从田里给它们打草料,别看兔子长得小,其实特别能吃。

      “小兔子,快快长大吧。”崔雁竹一下一下抚着兔子的背部,等兔子长大,她或许可以揪点兔子毛做毛笔,这样在修坯体细小连接处的时候能方便不少。

      崔母在厨房中处理银耳干,从明天开始,关氏瓦罐汤就要加上消暑饮品了。

      店里买的银耳干都是很大一簇,崔母小心的将它们倒了出来,晒干后的银耳很脆弱,稍有不慎银耳朵就会被碰碎。

      加入清水没过银耳,等待泡发的时间崔母点火,准备炒绿豆。

      要想绿豆汤好喝,绿豆就得煮到出沙,只可惜所需的时间太长,但只要将绿豆在干燥的锅中翻炒,再次炖煮的时候就能快速出沙,时间能节省一倍不止呢!

      崔母从碗中倒出洗好的绿豆,底部因为所沾的水比较多所以留了下来,这部分可以用来发绿豆芽,也是一道美味。

      锅中的绿豆很快被煸炒干了水分,有些绿豆甚至表皮微微爆开,这就是炒熟了的表现。

      在绿豆发黄前加入三大碗水,现在就可以焖煮绿豆汤了。

      此时银耳干也发得差不多了,虽然还没有涨到三倍大,但是已经变得有些柔软,触碰的时候不容易碎裂,这正是切分银耳的好时机。

      虽然一整簇的银耳在煮汤时会显得很多,但是底部紧实的根部结构吃起来口感并不好,大部分人不太能接受。

      于是关叔为了保障关氏瓦罐汤的招牌,特意交代崔母把银耳微黄的根部切掉,只保留纯白的银耳朵。

      切下的那些没有浪费,崔母在绿豆汤煮好后全部捞出,留了些汤汤水水,加入银耳,上午去果园摘的小梨和一小块老冰糖,将银耳炖出胶质感。

      绿豆汤和处理好的银耳被崔父送到了关家,他回来的时候拎着一刀猪肉,“老关人真是不错,还送了肉给我们。”

      关叔这几日摊子人满为患,他虽然忙得每天沾上枕头就能睡着,但甘之如饴。

      他现在看崔家的所有人都跟自己的亲人一样,他们两家本身感情就好,现在有了生意上的往来和帮衬,更显亲密了。

      崔父甫一去到他家,关婶就拎着猪肉往崔父手里塞,说拿去让他们回去加餐,崔父直说不能收不能收,她便说只当是回去给家里孩子补身子,瞧瞧崔雁竹那个小身板。

      正值吃晚饭的时间,崔母接过肉红烧肉的第一反应就是做成腊肉,可是又想到家里两个孩子许久没沾肉味,于是将肉清水下锅,待熟透后捞出切成肥瘦相间的薄片。

      锅中化开一勺猪油,下入香料和蒜爆香,香味瞬间蓬勃而出,再加入料酒和盐调味,浇在方才切好的猪肉上。

      这种做法是崔母自创的,类似于蒜泥白肉,但是减少了酱油的,味道更加清淡,仔细咀嚼能尝到肉最本真的味道。

      崔雁竹吃到难得的肉菜心情愉悦,更别提家人们都往自己的碗里夹,她吃得嘴巴两边都鼓起来了。

      咽下满满一嘴的食物,再喝一口银耳汤,她对崔母大加称赞道:“这简直是我吃过最好吃的肉!”

      崔母笑着点了下她的脑袋说她是马屁精。

      “那也是世界上嘴最甜的马屁精。”崔雁竹捧着碗将银耳汤喝掉,虽然银耳根部比较硬,但是崔母煮得很软烂,比她在现代喝的所有滋补汤品都好喝。

      *

      次日,关叔正在摊位上招呼客人,收拾碗勺,关婶则是收钱,时刻关注蒸屉里的汤品数量,不够了就及时补充。

      他们每天都能卖出整整两大桶炖汤,绿豆汤因为价格低廉,又祛暑,所以卖得最好,夫妻二人日日忙得不亦乐乎。

      几日来天不亮就杀兔子剁肉,炖汤调味,推着装满食材的木板车走到城镇上,连轴转让他们的身体有些吃不消,这天二人下午就将准备的东西全都卖得一干二净,打算早点回家修整睡觉。

      “孩子他爹,这个车轱辘好像有点卡,是不是卡东西了?”关婶注意到早晨推车的时候明显吃力不少,蹲下身检查了一下车轮。

      “我看看,”正在关叔也打算俯身的时候,有人拍了拍他的肩膀,关叔只当是老食客,头也没抬道:“今日汤都卖完了,您明日赶早吧!”

      可那人还是没有放弃,再次怕了拍他的肩膀,并说:“我不是来喝汤的。”

      关叔于是直起身,他一看就愣住了,对面的人身形修长,长相虽普通,但气质儒雅,像是一个读书人,手中还持着一把折扇,这样的人应该都去什么酒楼菜馆,来自己的小摊做什么,关叔摸不着头脑,问:“那您是……?”

      只见那人从一旁的仆从那里接过一个瓦罐,礼貌道:“在下听闻,这个瓦罐吃完后可以在这里归还,对吗?”

      “对对,是在这里,”关婶找出了轮子里卡的一颗小石头,起身双手接过瓦罐,从兜里掏出四个铜板递回去,“这是归还的钱。”

      那男子却不用手去接,只打开了折扇半挡着脸,身后的仆从见状上前从关婶手里拿过钱收了起来。

      “客官,您还有别的事儿吗?没有的话我们夫妻二人就要回家了。”看到那人还没有离开的意思,关叔复问道。

      对面的人收起扇子,点了点瓦罐,“这个,是从何而来的?”

      没等关婶张嘴,他便眯起了眼睛,用探寻的目光扫过二人,仿佛能把他们看穿,“可别跟我说什么家里祖传的,山上捡的,地里挖的,河里漂下来的。”

      关叔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懂他这一连串的是什么意思,“可是我们这个瓦罐真的是山上挖出来的啊。”

      “我们家公子问你们话,老实回答,不要想着偷奸耍滑!”仆从上前一步,微怒道。

      关婶哪里听过这样的话,被气得不轻,涨红了一张脸呛声道:“说了是山上挖的就是山上挖的,说什么偷奸耍滑?还当自己是个什么人物呢,空口在这里冤枉人。”

      “我告诉你,就是告到官老爷那儿,我也还是这句话!”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章节12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