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章节10 ...

  •   崔雁竹走近一看,只见他扒开的树叶下赫然长着一簇香菇,足有五六朵。

      崔二哥献宝似得嘿嘿一笑,“厉害吧,去年特意藏起来的,除了我没人知道这块菌窝。”

      当菌类植物开始腐败的时候,将之砸碎掩埋,明年就会在同一个地方长出更多的蘑菇,这是他们这种经常往山上跑的人才知道的诀窍。

      “你看那里,”崔二哥指了指几百米外,“汤盅就在那底下。”

      昨夜崔父与崔二哥上山,为防有人挖山货的时候轻易翻到,特意往上走,在半山腰挖了个坑埋汤盅。

      经过一夜暴雨的冲刷,上层的泥土被雨水带走了一部分,但由于陶器与泥土的颜色相近,所以如果不是仔细看的话,根本发现不了。

      崔雁竹用手扒拉了一下,看到它们的状态都还不错,就先挖出了三五个,其他的用树叶盖起来,等日后关大婶问起再说。

      山上的菌种丰富,崔雁竹找到了鸡油菌,青头菌,还有造型奇特如刷子把的珊瑚菌,放在一起颜色绮丽,倒真像是能让人躺板板的有毒菌类。

      只是这些都是炒熟后能够食用的,且味道鲜美非常。

      像是没在书本上学过的菌菇,她一概不摘,过了一会,背篓中就装了大半。

      下过雨后的山路不好走,二人的鞋上糊了厚厚一层湿黏的泥,走下坡路的时候不可避免地打滑,只能扶着路边的树一步一步向下挪。

      路中碰上了几个同样上山采菌子的村民,其中正有关叔的弟弟,上山检查陷阱的猎户关茂实。

      “关二叔,我们正要去你家呢,”崔二哥揽上关茂实的肩膀,“还真是巧了。”

      半个时辰后,崔雁竹他们到了关家。

      “哎哟我的天,真是大大的好运气!”

      关大婶听到崔雁竹说这样的容器还有至少几十个,乐得合不拢嘴,“好孩子,你当时说的就是这个?”

      “半月前我说要婶子等几天,是因为在后山挖到了两个小汤盅,想是咱们这以往有个窑厂,残品没法处理,索性都埋了起来,叫我给捡了个漏。”

      崔雁竹有意引导他们觉得这些都是前人之功,自己只是幸运而已。

      “大体是埋在哪个方位,我现在立刻上山一趟,”关叔忙拣了两个鸡蛋放在崔雁竹手里,“好孩子,我们正发愁呢,这趟真是多亏了你。”

      崔雁竹不动声色地将鸡蛋推了回去,“我知道关叔关婶自小疼爱我,视我如亲生侄女,只是你们也知道我们家的情况,当初为了给我治病,爹娘日日操劳,做女儿的心里实在过意不去。”

      关大婶心软,听了她这话,拍着胸脯保证道:“婶子知道,自然不会白拿你们的,以后日日给你们送一份瓦罐汤过去。”

      关叔的小摊由一个锅和三层大蒸笼组成,蒸笼里面用碗装两块兔肉和几种配菜,一份卖三文钱,但是最近试卖了一次,生意不太好。

      这兔肉还不是崔母给的兔子生的,毕竟那些才刚刚二十来天,而是专门买的几只兔子,行人对这类汤品有些兴趣,可是当他们看到碗底只有零星几块兔肉,总觉得不值,即使关叔极力推销,他们仍旧不愿意买来尝尝。

      崔雁竹找到的这种汤盅,肚身较大,而瓶口较窄,如此从瓶口看去,若是有肉块在上,便会自然而然的认为底下还有肉。

      “我明白关婶现在的难处,也不劳烦您和关叔每日额外多做汤了,先给您二十五个瓦罐,不收银子,至于其他的,我有个法子您不妨听一听,万一事成,对你我两家都好。”

      *

      三日后,这天又是赶集日,关氏瓦罐汤如火如荼的开了起来。

      关叔人嗓门大,又面善热情,每次有人路过,都会往他的摊位上瞅一眼。

      崔雁竹特意和他说过,在最醒目的地方摆一两份瓦罐,即使没人买也没有关系,这就是摆出来给人看的,等到有人嫌冷,放回蒸笼里重新热一趟就行。

      “崔三妹,咱这真的能行吗?”关叔有些不确定地看了站在旁边打下手的崔雁竹一眼,语气中满是不自信。

      崔雁竹拿着把蒲扇遮着头顶的日光,已经有路人感兴趣的走过来了,她转了转手腕给关叔扇风,“能行,您尽管试试。”

      果不其然,路人走过时一低头就能看到瓦罐里漂浮的两块肉,有些嘴馋道:“这瓦罐汤什么价?”

      关叔笑眯眯回:“三文一份,鲜到掉眉毛,保准您尝了以后啊,还要再来一碗!”

      城镇上的普通肉汤都是四文,这儿一问竟只收三文钱,路人顿时觉得很划算,当即从钱袋中取了银子。

      关氏瓦罐汤总算开张大吉了。

      等到关叔将汤倒到碗中,再放上一个汤勺,路人虽心里有些犯嘀咕,心说原来肉这么少,但还是看在价钱和里面多种多样配菜的份上没有说什么。

      关叔炖汤的手艺一流,肉质软烂,一嘬就能把骨头完整地脱下来,汤汁鲜美厚润,加入玉米段,入口咸香,咬开即爆出鲜甜的玉米汁,还额外放了几条红薯粉。

      一份汤下肚,食客的馋虫都被勾了起来,舔舔嘴唇,看着瓦罐的方向,想再吃一碗。

      “您这是……想带走吗?”崔雁竹时刻观察着这边的方向,看到食客的反应后立马问道。

      “这如何带走?”食客一愣,向来都是在摊位上吃完再回家的,也有大酒楼提供外送服务,怎么这小摊看着平平无奇,也能做到吗?

      “是这样,您可以带着这个瓦罐走,”崔雁竹说着,给瓦罐上套上提前编织好的麻绳,这样就可以提着走防止烫到买家,“先压四文在这儿,等到吃完以后随时拿回来,铜板也会还给您。”

      食客拿起一个瓦罐,看着确实挺方便的。

      见他有些意动,崔雁竹适时补上一句:“如果您想将它留用,也可以不用还了,这四文只当是这个瓦罐的价钱。”

      寻常瓦罐都要五文以上,这里倒是卖得便宜,还随时能退回,倒是不错,于是食客很爽快的给了七个铜板。

      关叔把其中四个放到崔雁竹的手中,竖起大拇指夸奖道:“崔三妹,你可真是有本事嘞,竟真能成!”

      “关叔过奖了,总之大致的流程就是这样,我还是第一次来市集呢,可要好好逛逛,咱们晚上见。”

      二人正说着话,又有客人来询问,购买瓦罐汤,崔雁竹看着关叔忙碌的背影,交代了一声去向后便直接离开了。

      这是她穿越以来第一次到人多的地方,出门前崔二哥特意把存了许久的私房钱交给她,让她随便买随便挑。

      从前原身痴傻,无论谁上前将她带走,原身都不会有任何反应,崔父崔母担心她被拐子抱走,所以从来不让她出村,偶尔捡柴火和蘑菇都是由同村熟识的人带着去的。

      现在终于有这个机会,崔二哥想让她痛痛快快的逛一次。

      崔雁竹握着小布袋,虽然里面只有区区十几文,但她仍旧眼眶发热。

      在现代时,她的大姐和二哥从来不会主动搭理她,更别说给她零花钱,或者领着她出去完了。

      这些都是她从前不敢奢望的事。

      “不要紧……这两条肉尹夫子不收,我……回去给舅母做腊肉……不浪费的。”

      崔雁竹行至一处街口,正看到一个小孩子在跟另一个小孩子说话,她无意偷听,于是加紧脚步走过,可敏锐的耳力还是让她听得了回复。

      背对着门口的小孩声音洪亮清晰,语气不容辩驳,“尹夫子心善,可我们也是要过日子的,这束脩礼至少还要加上两百文才行。”

      他说完似乎是有点不忍,还是开口点拨道:“裴公子,你舅母刚来,就大刀阔斧的置了宅子,还要买一块地,显然手头宽裕着,仅这两百文,怎么可能拿不出来?”

      崔雁竹实在好奇,回头往里瞥了一眼,那站在石阶上的小童身形僵硬了片刻,而后才说:“舅母……也有舅母的难处。”

      崔雁竹借着墙角的阴影,悄悄探出头去,看到那夫子家的小童涨红了一张脸,似乎在愤懑他的一叶障目。

      身后的府内传来一阵叫饭声,夫子家的小童语速加快,道:“先不说你舅母,两年前你爹病逝,错过了当时的童试,可千不该万不该,怎么能把读书给落下呢?昨日夫子心软,叫你先默写《孝经》中的一篇看看情况,没成想文不通也就罢了,字竟也不成!”

      说到这里,他挥了一挥袖子,就这样径直离去了。

      那身形单薄的小童低着头,听到木门阖上的声音后微弱地抖了下,见他正要回头,崔雁竹及时侧过身,没让他发现自己。

      其实那夫子家的也没说错,买宅买地花的银子可多了去了,两百文虽然是像她们这样的人家一个多月的生活费,可是城镇里谁家拿不出来啊?

      实在不行凑一凑,出去做两天体力活,总能有的。

      听他俩的对话,尹夫子给过小童机会,只是他没有把握住罢了。

      崔雁竹摇摇头,她无意戳破别人的伤心事,左右这人和她素不相识,自己也没看清楚他的脸,于是崔雁竹只当这是逛街途中的一个小插曲,就这样掠过,没放在心上。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章节10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