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章节9 ...

  •   接下来的日子中,崔雁竹除了不停地制作瓦片,还把烧制陶罐提上了日程。

      有了前一次的烧成经验,她的速度快了很多,除去晾干的时间,每天都能堆烧三次,每次最多能烧九片瓦片,中间还能多放一个罐子。

      半个多月下来,除去损坏和中途烧裂不能用的,她已经有四百六十九块瓦片和五十二个陶制汤盅了。

      心满意足地看着眼前壮观的景象,崔雁竹觉得自己接连好十几天的努力没有白费。

      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她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捏泥巴,烧泥巴,等到她把额外烧的一个大水缸滚回家,崔家父母都惊了惊,想不到她竟能专注到这份上,还能有所成果呢!

      崔二哥看她每天脸擦得白白净净的出去,中午回来就累得午睡两个小时,下午再出去,晚上又灰头土脸的回来。

      且随着时间流逝,崔雁竹虽然经常躲在树荫下,可夏天日头大,来来去去的还是晒黑了不少,崔二哥不免有些担心。

      又是一日出门,崔雁竹拿上崔父给她小侄儿雕花椒木磨牙棒时顺手做的木条,木刻刀等工具,准备开启今天的工作。

      崔二哥叫住她,扣了个斗笠在她头上,摸了摸鼻子,有点不好意思道:“上次赶集买的,你哥我有点私房钱,你可别跟爹娘说啊。”

      “行,谢谢哥!”崔雁竹扶着略微有些大的斗笠,又被他叫住了,“怎么啦?”

      崔二哥拿起背篓,“咱一起去。”

      到了窑炉边以后,崔雁竹打算给他展示一下自己这么多天的“战果”,走到一处枝叶茂密处,猛地一下将遮挡物全部掀开。

      崔二哥张大嘴,被眼前的景象震撼到了,密密麻麻的瓦片被堆叠整齐,至少有几百片,“妹妹,这是你发现的?”

      “什么发现?这都是我烧出来的,不然我做什么让你帮我每天砍柴火啊,我每天烧火,熏得脸都黑了。”

      还处在恍惚中的人上前拿起一块瓦片仔细端详,“你一个人烧了这么多!我还当你只是随便玩玩,能烧出个像上次那样的陶罐就很好了,这手艺,我看跟外头卖的也是没什么差别。”

      骤然看到这么多瓦片,崔二哥还当是许多年前有人把瓦片遗忘在了这里,被崔雁竹给发现了,不敢相信他妹妹能一个人烧出这一大堆东西。

      简直是太厉害了。

      两年前厚信村盖砖瓦房的时候,他过去做过工,就给人砌墙装瓦片,崔雁竹些东西就跟专门做瓦片的差不多,甚至拿在手里感觉还更好!

      “我烧了六百片不到,等到一千片左右的时候,就能把屋顶那个洞给补上了。”崔雁竹说。

      几天前下了两场绵绵的小雨,好在持续的时间都不长,那个破洞漏下的水很快被太阳光蒸干,没见多少潮气。

      崔二哥嘴唇翕动,默默算了一下填补漏洞所需要的瓦片数量,“哥给人铺过瓦片,这些瓦够大,还宽,大概是够用的。”

      “不如我们先去试试?”择日不如撞日,崔雁竹也确实觉得每日重复,持续的进行同一件事着实劳累,便和二哥一人抱了一堆回家去。

      来回几趟以后终于搬空,等待崔雁竹倒水的时间里,崔二哥揉着酸软的腰清点数量,“不对啊,这里怎么才四百八十片?”

      崔雁竹放下手中的两个碗,先领着他蹲在床边解惑,“哥,你往底下看。”

      闻言,崔二哥探下|身,发现床底被塞满了瓦片,除此之外一旁还有许多瓶状物,“你什么时候搬回来的,我怎么一次也没瞧见?”

      崔二哥大怔,仔细回忆崔雁竹每一天的行为,丝毫没有头绪。

      “那是你没有用心观察,我每天都运一点回来,这样比较不容易被发现。”崔雁竹长臂一捞,将床底下所有的东西都扫了出来。

      今天特别热,只是下蹲起立就能让人身上出一层薄汗,她端起碗一口饮下,才稍微缓解了燥热。

      没过多久,崔父崔母也回来吃午饭了,得知情况后,崔父道:“正午大家都不太出门,现在就去把屋顶补了吧。”

      常言道财不外露,在大家都没有砖瓦房的宏义村,要是一穷二白的崔家突然表现出来家里有瓦片,那可说不好会不会有人因为嫉妒而做出一些不好的事情。

      即使说这不是买的,又该如何解释瓦片的来历,难道要说这是一个十四岁多点的女娃一个人烧出来的吗?

      痴病一夜消弭本就算奇闻怪谈,如果再被人知道她还有这种本事,崔父不知道自己这近四十的身子骨能不能护得住她。

      “是,有道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我们声音放轻点,上面用茅草一点点仔细盖严实了,保准万无一失。”崔雁竹理解崔父的意思,郑重点了点头,准备去院子后面拿梯子过来。

      倒是崔母没有动身,她皱着眉头问:“你说的‘皮肤捂嘴,坏笔起碎’是什么意思娘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崔雁竹后心一凉,强装镇定道:“有天女儿远远听到厚信村有人在清晨读书,那嗓门大得我在窑炉那里都能听到,讲的就是这个‘皮肤捂嘴,坏笔起碎’。”

      “哦哦,这样啊,能学到点诗书总是好事,都怪爹娘没本事,不能送你们兄妹俩去读书,苦了你们了。”崔母听到她这么说,立刻脑补出一个望着厚信村充满向往,但只能低头玩泥巴的小小人影。

      做父母的,总是觉得对自己的孩子不够好,所以心中总是满含歉意。

      崔雁竹不这么觉得,她抚了抚崔母的背,“不,爹娘疼爱我,是以我从没感到一丝一毫的委屈,况且日子总会一天天变好的。”

      “是啊娘,别伤心了,有地种,有饭吃我就乐,不就是一两句酸书吗,我才不稀罕读呢,咱最重要的是咱们一家人在一块儿。”

      崔二哥插话逗乐,崔母总算放松了心情,四人来到屋外,确认四周无人后,崔父和崔二哥爬上了屋顶,崔雁竹背着竹篓站在梯子中段,崔母站在最下面。

      两个男人把破洞周围的腐坏茅草清理掉,接过崔雁竹从竹篓中取出的瓦片妥善安放,糊上一层黏土,最后再盖茅草,动作迅速准确,几乎看不到瓦片出现的痕迹。

      “哟!崔老二,你们这是修房顶呢?”一道略带些沙哑的声音从不远处响起。

      此言一出,崔家四个人一致僵了僵。

      崔父扭头看去,是住在村中段的王家老大,叫王金的,他偶尔会和崔父一起钓鱼喝酒,听说他们往前三辈还沾着点亲,是崔父来宏义村那年认的亲戚。

      王金今天顶着大太阳出门是因为他的鱼友说沿着河边的一处钓点处,鲫鱼尤其肥美,且鱼儿都想喝醉了似的,钩子一咬一个准,常有一下午钓上五六条这样的好事。

      如此好的“福地洞天”,大家都是争相抢的,只有中午前去才能占到,虽说夏日难捱,可是收获十分客观,王金便也只能忍了这正午酷暑。

      出门前他以为这个点在外面的只会有他一个,没想到崔家竟也如此辛勤,于是扬起手打了个招呼,“确实该修了,梅雨季就快到了,那时候雨整宿整宿的下个不停,闹心。”

      他看到梯子上有个女孩动了一下,手里好像原本拿着些别的东西,下一秒又成了茅草,王金眨眨眼,寻思日头太大,晃得眼晕,导致自己都看不清东西了。

      崔父接过崔雁竹递上来的茅草,利用身形的优势将背后的瓦片都遮住,扬起茅草与他打了个招呼,“最近都忙些什么呢?改日来我家喝酒。”

      王金用手背抹去脑门上的汗,这也太热了,他侧过身背对阳光,有些待不住了,索性朗声告别,“好好,我日后一定找老弟喝酒,先走了。”

      总算是有惊无险送走了王金,后面直到屋顶修完的时间里,都没有其他人路过。

      五百来片瓦都是比常见的类型大一圈的尺寸,完全补上后还剩下五十来块,不足一列,便都塞到了旁边一列,卡着固定住。

      “过两天我再做个瓦当,还有滴水,这样水流顺着下来,就不会在下雨天穿行时候滴到头上了。”崔雁竹在屋内抬头,透光的不规则圆洞已经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密实的木条和瓦片。

      瓦当是陶制筒瓦顶端下垂的部分,相当于是瓦的头端,可以起到防水排水等作用,滴水则是屋顶陇沟最下端有如意形舌片下垂的板瓦,多在其表面绘制植物的样式。

      只露出瓦当和滴水的话……应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若有人询问,便可以借口说是后山捡到的。

      晚饭后,崔二哥和崔父各背了一箩筐汤盅去了后山,崔雁竹本来想去,拿起崔母前几日给她编的小背篓就要跟上,可崔母说两个人就够了,让她别跟着添乱。

      她只好坐在门口,看着崔母借着最后一点落入余晖做竹篾,将一根根粗长的劲竹劈成极薄的长片,用于编制竹篮等手工艺品。

      天上云层闪过一道亮光,崔母抬头看了一眼,略带些担忧喃喃:“快要下雨了。”

      崔父他们上山是为了将那些汤盅埋到后山,这是最简易快速的做旧方式。

      夏夜的闷雷沉沉响了许久,半个时辰以后才像是终于憋足了气,放暴雨出来彻底撒欢,声势浩大得如同要横扫夏日以来的所有暑气。

      二人回家的时候雨已经下了有一小会了,俱是全身衣裳湿透,崔雁竹看着他们的狼狈样有些自责,“厨房里面刚烧了热水,快快去擦身洗头,千万别感冒……受风寒。”

      崔二哥推推崔父的肩膀让他先去,转头对崔雁竹兴奋道:“这场雨下得真是时候,还好今天趁着中午把屋顶修了,不然你今日只能跟娘挤一挤。”

      “黄梅雨季到了,看看明早能不能雨停吧,要是顺利的话,哥带你去采蘑菇,你不是半个月前就说过要去采蘑菇吗?我跟你说,回来这一路上,我跟爹说快点跑,不然就要淋成落汤鸡了,但是爹说怎么跑都是个淋透,果然姜还是老的辣。”

      崔二哥说着甩甩脑袋,把发丝上的水溅到崔雁竹身上,果不其然又挨了她一拳。

      不过妹妹的拳头软绵棉的,都没有真正使劲儿,他像是要将崔雁竹儿时的玩闹时光补回来一样,总要逗得她恼火,然后挨一顿捶才老实。

      崔父很快出来,换崔二哥进去,他走后,崔父粗声粗气吐槽道:“都是大老爷们,在一间屋子洗又怎么样?真是空讲究,整天没点正形,得早点娶个媳妇治治他。”

      “爹,别着急啊,我哥才十七。”崔雁竹劝他。

      “十七怎么了,多的是十七岁生娃的。”

      崔父无意间一句话,让崔雁竹有些微愣。

      对啊,这是古代,男子十六岁就可以娶妻了,而女子……则更早。

      “不过聘礼钱还得再攒攒,凑个五两八两的,不能亏待了人家姑娘,唉,我什么时候才能喝上新妇茶呀。”崔父叹了口气。

      崔雁竹又放下心来,有哥哥在前面顶着呢,自己还是先不要给自己预设麻烦了,先想想明天采菌子要带什么东西吧.

      *

      次日天气果然放晴,一大清早,崔雁竹就扛着一把小锄头,背着娘亲版特质小竹背篓把崔二哥叫醒。

      “哥,醒醒,我们当第一个。”

      从学生时代开始,崔雁竹就热衷于当第一名,这种生物在现代通常被称为卷王,在当采蘑菇的小姑娘这件事上也是同理,她醒的特别早。

      采菌子宜早不宜迟,要是去得晚,连渣都剩不下,崔二哥迅速翻身下床,自得道:“走,哥带你见识见识我找菌窝的本事。”

      上了山,二人直奔半山腰以上,半山腰下的菌子远不及上面的密集。

      崔二哥经验丰富,给崔雁竹传授了很多找菌子的诀窍,二人正说着,下一秒她视线盯住不远处枯叶下浅棕色的凸起,是一朵牛肝菌,有半个拳头那么大,小心地捏住菌杆底部,尽量保证不把它们拽断。“哥,你看!”

      “真棒,就是这样。”崔二哥孺子可教也般点点头,过了一会,他在前头挥挥手,“三妹,来这。”
note作者有话说
第9章 章节9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