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9、第 179 章 ...
-
父亲文武双全,母亲巾帼本色,叶宁自幼承教,骑射自然也不差,几个回合下来,丝毫不落下风。
?
“承乾并不爱骑射,这一点尚仪与他不同。”
?
叶宁道:“太子殿下骑射俱佳,怎会不爱?”
?
骑射俱佳,李世民笑笑,他知道承乾有骑射功夫在身上,好坏他自然更是一清二楚。
?
“他的骑射比起尚仪,差的远。”
?
叶宁道:“不可能,太子殿下底子本就极好,从荆楚到潇湘,我阿耶还亲自教他数月,他的骑射听声辨位比不得我阿耶,论弓力也比不得陛下,但说准头,绝对不会比在座任何人差。”
?
李世民愣住,承乾跟着叶安学过箭术,他怎么不知道?秦琼和尉迟恭,也没跟他说过。
?
话说门神兄弟确实想过将此事禀报李世民,但又害怕李世民问东问西,收到一封醋味儿满满的信,被熏是一回事儿,哄人才是最麻烦的,思虑之下,干脆守口如瓶。
?
“这孩子,在我面前从来都是藏着掖着,就好像我这阿耶要吞了他。”
?
叶宁道:“恕臣直言,陛下方才言及驯服狮子骢,可见陛下对太子殿下的态度了。揉扁搓圆,陛下要的哪里是一个千里马儿子,一条看自己眼色行事的狗还差不多。”
?
“放肆!”
?
李世民当即阴了脸色,叶宁面色如常,道:“忠言逆耳。”
?
李世民胃里闷疼,却还是生生压下,魏征他都忍了,一个叶宁算什么。
?
“陛下能容谏臣,也能容臣难听的真话,为何容不下太子殿下的真性情?”
?
李世民突然看向叶宁,目光如刃,眼前的女子却是面不改色,脸上始终平静无波。
?
“臣不知一次听见太子殿下感叹自己为何生在皇家,羡慕房公、杜公、魏公他们,没有生在皇家,壮年又和贞观重合。贞观,主圣臣直,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时代。”
?
李世民某种寒光敛了几分,这段父子之情,他已经很努力了,却仍旧一片狼藉。
?
“臣不知太子殿下心中到底藏了多少事,然知己之交,最能感同身受。陛下能容得下言辞狠辣的谏臣,为何不能宽容一下自己的孩子呢?太子看似尊贵,又何尝不可怜?世人不懂他,他若是真的在乎权位尊荣,只需要讨好陛下就行。他是国朝的太子,也是父母的孩子。”
?
李世民看着叶宁,目光柔和,不复方才锋利。
?
“我也想与承乾做普通父子,可是承乾不愿意。知微有时间,多和承乾相处,开解开解他。至于我,只要承乾愿意,我随时都可以拥他入怀。”
?
一张无形的大网罩在头顶,这座宫墙,她还能出的去吗?
?
“陛下,臣大概什么时候能离开长安?”
?
李世民顿了片刻,道:“仕宦人家的女子,待选入宫是国礼,既然你问起来,朕也不与你打马虎眼。朕已经定了你为承乾太子妃,召你入宫,皇后亲自教导,也是为了来日赐婚。”
?
仕宦女子,待选入宫是国礼!
?
李世民此言一出,叶宁知道这是没有拒绝的余地,她缓缓低头,垂下眸子不再多言。
?
“长安最不缺仕宦之女,陛下为何要选臣。”
?
李世民道:“朕知道你喜欢承乾,但志向不在这宫墙之内,也不会愿意为了承乾留在这宫墙之内。”
?
“那陛下为何还要强臣所难?只因为太子殿下喜欢吗?”
?
李世民道:“承乾不是太子,只是个闲散王爷,朕会成全你们二人一起离开这长安城,因为天下父母都愿意自己自己儿女幸福平安。承乾是太子,他的妻子就是未来的国母皇后,国母的德行,未来帝后的责任重过两情相悦,朕也只能先是皇帝,再是父亲。方才驯服狮子骢一事,你交的卷子,朕很是欣慰。将来有你这样的皇后为良佐,是大唐社稷之福。朕知道你的志向不在宫墙,但国朝大义之前,个人的喜恶需要让步。”
?
叶宁心情沉重,她需要静一静,遂翻身下马向李世民告辞,李世民也没有留人,长孙皇后和丽质母女陪同将人送回去。
?
“辅机,朕这一次的抉择,应该没错吧?”
?
长孙无忌道:“陛下要是早些知道国朝大义之前,个人的喜恶需要让步,也不至于将承乾逼疯。”
?
又来了,李世民回头去看长孙无忌,道:“实在没别的话说,你就闭嘴!”
?
言罢,李世民勒住马缰绳策马而去。
?
回到自己住处,叶宁简单洗漱躺在榻上,泪水从她眼角无声滑下。
?
李世民又遛了两圈马,顺道去太安宫看望父亲,今世父亲并没有在贞观八年中风,一直到贞观九年,这正月都完了,父亲的身子骨也一直都是好好儿的。
?
“二郎来了,坐下,正好我也有事儿同你说。”
?
李世民见了礼数,坐到父亲一侧,道:“父亲说,儿子听着。”
?
“宗室的儿郎,十二岁可以安排通房丫头伺候,满十五就能成亲。极个别例外,我就不说了。承乾今年十七了,你也该考虑他的终身大事了,你在这个年纪,媳妇儿都抱怀里一年了。”
?
难得李世民脸红,他下意识扫了一眼周遭侍奉的宫人宫娥,道:“你们都下去。”
?
李渊淡淡一笑,又道:“你似乎很是看中叶家的姑娘。”
?
李世民道:“娶妻娶贤,纳妾纳色。世人往往为了大局而娶贤,为了喜恶而纳色。贤德又是自己喜欢的,二者占全可不容易。儿子已经决定,叶氏女为太子正妃。”
?
李渊道:“李家的女儿嫁的不是丈夫,是江山社稷。李家的儿子,娶的也不是妻子。”
?
李世民明白父亲的意思,承乾的婚事朝野盯着,太子妃即便不是五姓七家的女儿,也好歹是小世族,出自寒门,必定议论不少,压力也不小。
?
“汉朝的文帝、景帝、武帝、宣帝,他们的皇后出身都不高,儿子此举,就是告诉天下士人,大唐皇室愿意同天下读书人站在一起,同谋超纲,共担大业。”
?
李渊笑道:“这个读书人用得好,五姓七望得读书,寒门小生也得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