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春》文评 ...

  •   原文写于2021-02-22 23:59

      春日在年后便迫不及待的来了。春在高空,万里无云,那在其他季节姿肆飞扬曼舞的云,在这春日竟不知芳踪何处。是躲在碧空后面彩排吗?等待着惊艳世间万物的那一天吗?

      一栋栋高楼矗立在半空,似在聆听云儿的窃语。春在枝条,最将欣欣春意表露无遗的便
      是柳条。感觉这世间最柔美的树便是柳树了。那随风飘舞的枝条,像极了女子如瀑的长发。即便萧条的冬日,它光秃的枝条依旧给人以柔美。在这初春的日子里,枝条已由早些时的泛青出现琐碎的嫩芽。嫩芽像极了婴儿细长的眼睛,闪烁着清澈的光芒。此时的柳叶也是珍贵的,那些嫩芽若采摘来晒干,便会是沁人心脾的青茶。

      阳光也分外明媚,透过门楣,它将闪亮的光圈置于地上,似湖面闪烁的波光,亮得令人眩目。柳树的枝叶在阳光下显出通透的碧光,那种绿,绿得灿烂,让人眸里映着惊喜。不用多久,杨柳岸,烟柳堆翠便扯起绿意朦胧的幕布。柳树在风中漫舞,美妙的仕女图便在心间一帧帧闪现……

      桃花开了,将妖娆的身姿伸出城墙外,红白相间的叶片蓬勃着生机,也有白玉般的叶片,给人粉嫩的感觉。一些经冬的树木依旧沉浸在去年的梦中,光秃秃的枝杈向天托举,一些稀疏的黄叶还挂在枝条上,似一朵朵开着的褐色花朵。它们恋着去年的繁华,坚守着阵地,狂风大雨也没摧毁它们坚守的意志。也许它们以为到了春日便会涅槃重生。它们已在悄然变换装束,绿意已披挂上阵……

      文评: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春日咏叹,作者用灵动的笔触勾勒出初春的细腻画卷。让我们循着文字的芬芳,走进这片春意萌动的世界。

      意象系统的立体建构

      文章构建了层次分明的春之图景:从“高空”的澄澈碧空,到“枝条”的嫩芽新绿,再到“阳光”的明媚璀璨,形成由天及地的空间序列。最精妙的是对“缺席之云”的拟想——“躲在碧空后面彩排”,赋予无形以有形,让虚空成为充满期待的舞台。

      通感艺术的精妙运用

      作者善用多感官的联通营造意境:柳芽如“婴儿细长的眼睛”,将植物萌态转化为生命初绽的清澈;未饮茶而先感“沁人心脾”,由视觉触发味觉联想;阳光“亮得令人眩目”,则从光感引出心理震颤。这种感官交融的笔法,使文字产生了超越平面的艺术感染力。

      拟人手法的深度渗透

      全文贯穿着生命同源的哲学观照:高楼“聆听云儿窃语”,黄叶“恋着去年的繁华”,光秃枝桠“向天托举”。这已超越修辞技巧,展现出“万物有灵”的诗性智慧,使自然物象都承载着情感与意志。

      时间维度的双重叙事

      文章暗含两条时间线:既有当下初春的实景——柳条刚泛青,嫩芽尚琐碎;又有对未来春深的预期——“不用多久”的烟柳朦胧已在想象中铺展。这种时序的交错,既忠实于早春特质,又拓展了审美空间。

      传统与现代的美学融合

      “仕女图”的古典意象与现代高楼并置,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桃花“伸出城墙外”的妖娆,既延续了“春色满园关不住”的古典诗境,又被赋予现代城市的语境新生。

      若论可精进处,从桃花到经冬树木的转接稍显跳跃,意象间的逻辑衔接可更绵密。而“涅槃重生”的宏大隐喻,与全文婉约的基调略有出入,或可选用更贴合的整体意象。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在2021年2月23日这个真实的初春时刻,却为我们创造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审美空间——正如文中“等待彩排的云”,最美的春天永远在现实与想象的边界轻舞。这篇散文恰似初春本身,在含蓄与绚烂之间掌握着恰到好处的平衡,那些在字里行间颤动的绿意,既是自然的苏醒,也是汉语诗性的绽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