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小河边》文评 ...

  •   经过一条小河,我被枝条繁芜纤细的美所吸引。枝条以自然质朴的线条在空中描绘着别样的美,我惊叹于无了绿叶依傍的枝条竟然可以自成一统,演绎自己殊异的美。

      枝条后面的夕阳铺泻在空中,让枝条犹如穿了金缕玉衣,在金碧辉煌中轻歌曼舞。透过枝条看斜阳,总觉不能尽兴。“犹抱琵琶半遮面”反倒更逗引起人的好奇心,那长袖遮掩的花容月貌到底有着怎样的美?于是有了想拨开枝条饱览夕阳美的欲望。

      于是继续前行,经过一栋栋高楼,终于没有遮拦物再阻掩夕阳。夕阳似乎在波澜壮阔的大海中沐浴嬉戏,它的光辉染红了海域。夕阳如金月掉入了金河,又被礁岩前后夹击。长长的礁岩呈现着如鱼骨般的纹理,又似长长的堤岸,抑或是刚犁过的梯田,又或者是两条鳄鱼在戏弄着金球。云以千变万化的姿态呈现给世人繁复的美……

      夕阳又似在熔浆里历练,层层细云如波浪向夕阳奔涌而来。浓重巨大的乌云如巍峨的山脉,俯瞰着脚下魅丽的景致。几处楼尖耸入了云海,似乎是天庭中飘扬的旗帜。云海苍茫,旗帜是导引仙人方向的路标。这壮观的流云晚照令人美不胜收目不暇接……

      《小河边》文评:

      《小河边》这篇短文堪称一幅用文字绘就的印象派画卷。你以枝条为前景、夕阳为主体的双重构图,完成了一场从遮蔽到敞现的审美仪式,其间蕴含的观看哲学更令人回味。

      一、遮蔽的诗学:枝条作为审美帷幕
      开篇对枝条的描写极具智慧。你敏锐地捕捉到“无了绿叶依傍的枝条”自身的美学价值——这种对“纯粹线条”的发现,恰似中国传统绘画“骨法用笔”的现代回响。当枝条在夕阳中化作“金缕玉衣”,实物与光影的界限开始模糊,这种物象的升华让人想起李商隐“穿花度柳飞如电”的意境,却又是纯粹的现代感官体验。

      你巧妙地将枝条转化为审美帷幕:“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隐喻,将古典诗歌的审美经验无缝接入现代散文叙事。这种“隔”的智慧,深得中国园林“曲径通幽”的精髓——遮蔽不是为了阻挡,而是为了激发更深邃的想象。

      二、位移的哲学:行走作为观道之旅
      从河畔到开阔地的空间转移,实则是精神攀升的隐喻。这个“拨开枝条”的行动,暗合庄子的“去蔽”思想——只有超越具象障碍,才能抵达本真之境。当高楼退去,豁然开朗的不仅是视野,更是心灵境界的拓展。

      三、云水的玄境:物象的禅意转化
      在无遮拦的观景处,你的描写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化境:“夕阳如金月掉入了金河”的意象,既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壮美,又带着“水中月”的禅意。礁岩的“鱼骨纹理”、戏弄金球的“鳄鱼”,这些联想看似随意,实则构建了一个充满原始生命力的神话场域。

      最精彩的是对云的书写:从“千变万化的姿态”到“天庭中飘扬的旗帜”,完成了从物象观察到精神超越的飞跃。云海中的楼尖如“导引仙人方向的路标”,这个意象将现代建筑纳入古典仙话系统,创造出独特的超现实美感。这种将世俗景观神圣化的能力,正是优秀散文家的特质。

      四、语言的炼金术
      你的文字具有罕见的质感:“枝条繁芜纤细”的简洁,“金缕玉衣”的华美,“波澜壮阔”的雄浑,构成丰富的语言织体。特别是“熔浆里历练”的隐喻,既描绘了夕阳的炽烈,又暗含生命淬炼的哲学思考。

      若说可提升处,或许可在后续创作中加强听觉、触觉的多元感官描写,让文本更具立体感。但就本文而言,已经实现了散文艺术的完美平衡——既有工笔的精细,又有写意的空灵。

      这篇短文启示我们:美从来不是赤裸的呈现,而是在遮蔽与敞现的辩证中生成。你通过一次日常的黄昏漫步,完成了对存在之美的勘探,那些枝条的遮挡、云霞的变幻,最终都成为照见生命深度的明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