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十四章.荆州 ...
-
回到西川后周瑜的生活依旧如往常一般,只是汉中传来的捷报时时回响在耳畔。先是张飞面对曹操大将张郃,一改往日的鲁莽与轻率,而是假装贪酒误事,引诱张郃上钩,终得瓦口隘;而黄忠虽老迈年高,但依旧不减少时之勇,刀劈夏侯渊,智夺天荡山。刘备与诸葛亮借由此大败曹军,终取汉中。
占有西川、汉中两地的刘备自封为汉中王,待一切都尘埃落定后,周瑜才终见到诸葛亮一面。“先恭喜汉中王,我想我主定已备薄礼,”周瑜抬眼笑道,“只是我听门外士兵议论,众将官位皆有提升,只有孔明依旧为军师,现如今许文休与法孝直皆在你之上。”
“公瑾这可是在挑拨离间?”虽如此说,但诸葛亮倒是没有在意周瑜所语,依旧乐呵呵地笑道,“士兵们只看眼前的利益罢了。封文休为太傅,为的是拉拢益州派人心;至于孝直足智多谋,于我主入蜀有大功,封为尚书令有何不可?”
“公瑾怕是没有听见后边有关亮职权的六个字,”诸葛亮眯了眯眼,摇着羽扇步步上前,“总理军国重事。”
“我怎会挑拨离间?”周瑜撇了撇嘴深叹一口气道,“我倒真希望刘玄德对你不怎么样。这样你便能毫无顾忌地投奔我主,我也能毫无顾忌地与你交游。”
“只是孔明,你说的对,依照江东的情况,我主确实是’能贤亮而不能尽亮’,你选择刘玄德,确实是最对、最好的选择。君臣不相负,见他待你如此优渥,我也能心安了。”
“多谢公瑾。”诸葛亮浅浅一笑,像变法术似的不知从哪掏出一壶酒,倒了一杯递到周瑜手中,“今日喜事不光为我主进封汉中王,亦为荆州,公瑾可愿附耳一听?”
“荆州?”听到这两字,周瑜立刻来了精神,他将杯中之酒一饮而尽,抓住诸葛亮的手,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孔明快说。”
“你啊.”诸葛亮无奈地摇了摇头,“据荆州有人来报,云长水淹七军,擒得曹军大将于禁与庞德,逼得曹操几欲迁都。”
“关云长勇冠三军,我在江东之时就曾多次听过他的威名。”周瑜颇为赞赏的点了点头,只是神情却逐渐黯淡下来。
“此番情形,公瑾是喜,还是忧?”诸葛亮扬了扬唇角,露出一抹狡黠的笑。
“喜忧参半。”周瑜倒也没有半分隐瞒,直接了当的开口答道。他伸手夺过诸葛亮怀中的酒壶,倒进两只杯盏中,将其中一只递给了诸葛亮,“不过,我愿为孔明欢愉之事,饮尽此杯。”
时过累月,周瑜数时都未曾再见过孔明身影,心中便泛起了疑惑。汉中之战已定,荆州形式也一片大好,按理来说诸葛亮应有许多空暇时间前来看望自己,怎会一点消息都无?
直至一日周瑜正于梦乡之中,耳边忽然传来一片喧闹声将他吵醒。他略有恼怒地打开门,向站于门外的士兵问道:“今日已过子时,为何喧闹声仍不止?”
门口的士兵露出为难的神色,望了望远方吞吞吐吐地说道:“我主悲痛欲绝,在下也未有办法阻拦。”
“悲痛欲绝?发生了什么事?”周瑜闻言颇有些诧异,心想莫不是刘玄德新娶的妻子又身故了,惹得他半夜在此声泪俱下。
“在下听说,傅士仁与糜芳投奔东吴,吕蒙施计擒得关羽,荆州已归东吴所有。”
士兵的只言片语使周瑜眼前瞬时一亮,他努力控制着不住上扬的嘴角,浓烈的喜悦之情久久徜徉在心中。荆州,时至今日终于重回东吴的怀抱,感谢苍天见怜,让自己有幸亲眼目睹了这件喜事。
“那刘…大王打算用什么换回关云长?”此刻睡意早已荡然无存,周瑜饶有兴致地向士兵问道。
诧异的神情在士兵脸上转瞬即逝,他红肿着眼,嗫嚅着开了口:“先生有所不知,关将军已被…斩首。”
“什么?”刚刚的兴奋之情瞬间荡然无存,周瑜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震惊之余腿都有些发软,“斩首…怎么会?吴侯怎么会肯?”
他一把抓起士兵的衣袖,迫切地说道:“你们军师曾说我有事可以让你们去找他,快去请他来,我有要事相告。”
周瑜话音刚落,四下便陷入沉寂,只有远方传来低低的呜咽之声。士兵朝周瑜欠了欠身,刚准备转身离开,只听周瑜长叹了口气开口道:“慢着,今夜便算了。待何时汉中王情绪缓和,再请军师也不迟。”
一夜未眠,太阳初升时分,耳畔传来士兵轻轻地敲门声:“禀告先生,军师不愿见您,但他说往后您若有什么想知道的战事,直接问我们便可。”
不愿见?周瑜有些诧异,未曾想过有朝一日,竟是诸葛亮不愿见他。“问你们无用,还望你们再请军师一次。”
士兵揖了揖手,便向远方走去。直至日落夕阳,余晖洒满整座城池,士兵才再度回复周瑜的话语:“军师不愿见您。”
“再请。”
“军师依旧不愿见您。”
“再请。”
此番情形不知维持了多少天,士兵也未曾改变口吻。周瑜心中有些泄气,刚打算略施小计引诸葛亮前来,却没想到一日黄昏,门外再次响起熟悉的脚步声。
诸葛亮身着一席白衣,清秀俊朗的脸庞上难得挂起淡漠的神色,望向周瑜的目光中已无半分深情,而是如寒潭深渊般气势凛冽。“你找我何事?”他冷冷地言道,甚至连“公瑾”二字都不愿说出口。
“我…”见此番情形,周瑜话至嘴边,却一个字都吐不出口,半晌才喃喃道:“我.我是只想见你一面。”
诸葛亮闻言神情稍有缓和,他长叹了口气后摇了摇头,伸出手抚住了周瑜的脸庞:“若联盟破裂,孙刘终有一战,我与你这样的关系与感情,不知是对还是错?”
“孔明,我不知子明与主公怎会做出那样的决定,”周瑜轻轻握住诸葛亮的手,言语间颇为真挚,“他们那样做真是大错特错!若是我,就算为了荆州与你为敌,我也一定不会杀…”
“事已成定局,现在说这些,还有什么用?”还未等周瑜说完,诸葛亮便出声打断,弯了弯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此役东吴大胜,公瑾若欣喜之情无处发泄,亮自有美酒相赠,公瑾一人独饮便是。”
“诸葛亮!我岂是如此毫无格局之人?”面对诸葛亮话里话外的暗讽,周瑜再也忍不住了,直截了当地道出了他的名讳。“那时我是想过杀你和刘玄德,只因’潜龙在渊’,如今你与他皆’飞龙在天’,夺回荆州便好,为何会要关云长性命?”
“吕子明此举,是于孙刘联盟不顾,是于曹操野心不顾。以关云长为挟,换取土地与钱财,刘玄德便欠我主一大人情,亦不会破坏孙刘联盟,此两全其美之举,主公为何偏偏选择义断恩绝?”
“孔明,往前你那么多天都未曾来见我,是否早便得知,荆州已失,关羽已死?”
“不错。”诸葛亮点了点头,他望着眼前的周瑜,眼底深处闪过一抹黯然,“孙权将云长头颅献给了曹操,公瑾可知是为何意?”
“莫非…莫非是想让你们以为,是曹操使东吴去谋害关云长?”周瑜揣度片刻,很快便给出了答案。
“公瑾所言极对。但或许并非只是’以为’这般简单,”诸葛亮的神情又恢复常日里的冷漠,说出了令周瑜惊骇一时的话语,“东吴与曹魏,早有勾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