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十二章.身故 ...
-
两人皆静默了半晌,终是周瑜偏了偏头,打破了这良久的沉寂:“你与子瑜虽为兄弟,但性格可谓没有半分相似。若你也能如他一般温和良善,我也不必与你针锋相对,或许便能成为一对挚友。”
“幸好我与兄长个性不同,”诸葛亮步步逼近周瑜,脸上逐渐浮现出狐狸般的笑意:“毕竟,我可不想与公瑾成为什么挚友。”
“登徒子。”周瑜的脸颊微微泛红,但也没有丝毫退避,他注视着诸葛亮的双眸,眼里流转起复杂之色:“孔明,你可知在江东,我何时对你起了杀心?”
“亮智激公瑾破曹之时?”
“我岂是在意这些之人?破曹本是孙刘戮力同心之事。”周瑜摇了摇头,长叹一口气,“是你看透了我主心思,知其心怯曹兵众多,怀有寡不敌众之意。”
“孔明,你可知能轻易看透旁人心思的人,是有多么可怕。”“无人不会害怕被旁人看透所有心思,更何况是高高在上的主君。孔明,你才华横溢,自当收敛锋芒。刘玄德虽一时被人称道,但君心叵测,勿要聪明反被聪明误。”
“此话便当是公瑾是在关心我。”诸葛亮轻摇羽扇,只淡淡一笑道,“只是公瑾既已知我能看清旁人,便该知亮会见机而行。遇何人做何事说何话,亮心中清清楚楚,而非循规守旧,刚愎自用。”
“亮与主公经历了携民渡江,已知他为人处事宽仁忠厚,故亮所言所行自是不惧。倒是公瑾,与其担忧亮瑜主公,不如再烦心烦心吴侯。”
“孔明此话怎讲?”周瑜皱了皱眉,稍显有些不悦。
“君心叵测。”诸葛亮重复了周瑜的上语,轻描淡写着说道,“吴侯与主公成就伟业的经历不同,身边能人异士亦与亮一草莽村夫不同。顾、陆、朱、张乃是吴郡四大家族,位高权重,有朝一日或许会成为吴侯的掣肘。只是如今四海未定,尚未显现罢了。”
两人一路走着聊着,不知不觉已到周瑜的住处。此刻夕阳西斜,落霞满天,将整片天空渲染成艳红色,一如赤壁之时的燎原火光。诸葛亮目送周瑜走进屋内,向其拱了拱手:“亮之戏言,还望公瑾勿放心中。近日主公亦为汉中一事烦恼,亮这几日不会前来。”
“无碍。”周瑜摆了摆手,轻轻点点头算是回应,而后便转身回到内室之中。
正如诸葛亮所言,周瑜月余未见他的身影。直至一日月过柳梢,周瑜刚准备上床小憩,忽听门外传来轻轻的脚步声,那人却站立在门前许久都未曾敲门。
周瑜怀着好奇之心打开房门,只见站在外面之人正是诸葛亮,他身着一席素白长袍,在晚风的吹拂下衣袂飘飞,神色却显得颇为恍惚不安。他瞅见周瑜脸上并未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地开口问道:“公瑾还没有睡?”
“我刚准备休息。听见门外有脚步声人却迟迟不进来,放不下心便打开房门,没想到是你。”瞅见诸葛亮这番模样,周瑜显然有些诧异,他伸手想要拉诸葛亮进屋,却惊觉他的手指冰冷异常。“外面风大,你先进来吧。”
“你…你怎么了?”周瑜沏了壶茶端到了诸葛亮面前,关切地问道,“可是前方战况不好?”
“非也。”诸葛亮摇了摇头,却也没有接着回答周瑜的问题,时过半晌才缓缓吐出几句,“此事我一直拿不定主意是否应当告诉你,可若是真的不告诉你,我心里永远也迈不过这道坎。公瑾,还望你莫要怪我,莫要怪我。”
“今日早时我收到东吴的来信,信中所言——陆口守将鲁子敬身故。”
听闻此话,周瑜手中的杯盏应声落地,砸在桌角摔得粉碎,滚烫的茶水溅落在他的掌心,但周瑜却浑然不觉任何痛楚。
“公瑾!”诸葛亮慌忙抓起他的手掌查看起伤势,见已是赤红一片,一时间心疼万分。哪知周瑜却抽回了自己的手,一把将诸葛亮拥入怀中,任由自己的决堤而下的眼泪一滴一滴落入他的脖颈上。
“孔明,今生我只求你一件事,”少顷,周瑜才终呜咽着开了口,“带我回东吴,让我见子敬最后一面。”
诸葛亮轻轻拍着周瑜的背脊以做安慰,眼中亦闪烁着点点泪光,末了终是发出一声长叹:“也罢,也罢。虽因荆州一事与东吴已有嫌隙,但隐瞒身份祭拜下故人或许无碍。”
“孙刘联盟,在于子敬的极力促成;亮在江东,也幸得子敬多次庇护。世人皆说,交友当交鲁子敬。”
诸葛亮很快便安排了马车,带着周瑜星夜出发,去往巴丘。一路奔袭,两人皆相顾无言。再次踏上巴丘的土地,望着排兵布阵井然有序的军队,周瑜心中既欣慰,又有些怅惘。
巴丘,是自己身死之地,未曾想到子敬亦是在此处长眠。
因西川离巴丘着实遥远,两人到达时早已过停柩之日,便只能带着几只香烛、些许纸钱,拎着一壶素酒,在士兵的指引下,并肩来到了鲁肃的葬身之处。
“子敬,我来看你了。”诸葛亮将素酒撒于鲁肃墓前,朝着石碑深深鞠了一躬,“荆州一事已使孙刘两家互生嫌隙,原谅我不能亲临你的葬礼,只能在此处悼念,亦为在荆州云长对你做出无礼之举而说声抱歉。”
“你我初次相逢是在江夏,彼时我与主公正于败军之际,本想投奔苍梧太守吴臣,是你于我说’吴臣兵微粮少,自不能保,焉能容人’,邀我同去江东共议大事,若非子敬,怕如今也寄人篱下。”
“亮孤身一人来到江东,几次三番受人刁难,幸得子敬一直维护周全。孙刘联盟,同心抗曹,赤壁之胜,子敬亦功不可没。”
诸葛亮喃喃低语,情真意切,直听得一旁的周瑜眼眶发酸,潸然泪下。末了,诸葛亮又朝石碑深行一礼,将素酒交入周瑜手中:“想必公瑾亦有无数话想与子敬说,亮先行回避。”言毕,便转身离去,直至身影消失在周瑜的视线里。
周瑜长叹口气,席地而坐,打开酒壶遥敬墓碑:“子敬,没有想过有朝一日,竟是我来哀悼你。”
“桓、灵之后天下大乱,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我知你周济穷困,大量施舍钱财,便带着数百人前去请求你的资助。只是我未曾想到,共有两个粮仓的你,竟会慷慨地把其中一个粮仓指给了我。”
“从那一刻,我便知这个朋友,我交定了。而后便将你推荐给伯符,你要北上投奔郑宝,我急忙阻拦。榻上一策,你为东吴大业制定方针;联刘抗曹,使曹兵终在赤壁的火光中化为灰烬。”
“你曾说过’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荆州一事,我或许埋怨过你,但我亦知,无人比你更知晓荆州对于江东的价值。”
“还是很感谢子敬,那时候一直拦着要杀孔明一意孤行的我,没有让我酿成大错,后悔终生。倘若能有来生,我愿能与子敬再为挚友。至于荆州…江东子弟人才辈出,相信不日必能悉数夺回,告慰你的在天之灵。”
周瑜心中一阵默叹,他缓缓站起身,将素酒尽数倾倒在鲁肃墓前,一时间尘烟四起,滴滴晶莹剔透的酒水随风飞落。他还想再倾诉些什么,却听身后传来阵阵脚步声,一个颇为熟悉的声音响彻耳畔:
“你是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