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第十五章 ...
-
一
上海又落了雪,被漫天的飞舞的雪花覆盖着,等再过几场雪,冬天很快会过去,然后便会迎来春天。
罗亦农与李文宜正走在回来的路上,两侧的花草树木一片荒芜,没有一丝生气,沿着伞落下的雪逐渐掩盖了他们的视线,雪花纷纷扬扬如同漫天飞舞的柳絮,地上也散落了一层厚实的积雪,踩上去留下一串串脚印。
“雪下的好大啊。”李文宜忍不住搓了搓手,朝着手掌心不停的哈气。
罗亦农把雨伞偏向了她那边,然后握着她的手放入自己衣服的口袋,“这样好点了吗?”
李文宜点点头,脸上点缀着淡淡笑意。
“哲时,我有一个儿子,叫罗西北。”罗亦农的声音在隆冬的风里有些模糊不清,李文宜听了之后点头,“嗯,这个我知道。”她是知道的,一早就已经听说了他之前的事情,但她不知道他今天怎么忽然会跟她提起这个。
“从他出生到现在,我只见过他一面。”他仅仅是在孩子出生的时候见过一面,就一面。他的话里有一丝淡淡的忧伤,孩子是在1926年冬天时候出生的,而今,又是冬天,他不禁想起了他,想他如今又是怎么样。
她听出来了,她知道他现在一定是想儿子了。她虽与这个孩子素未谋面,但她心中却也十分喜爱,十分心疼他自小父母就不在身边,也许这就是爱屋及乌吧。
他始终记得孩子哇哇落地的那一刻他有多欢喜,记得他对这个孩子的期许便是希望他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之后他妈妈去了莫斯科学习,我工作忙,孩子也送到了他外婆那里扶养。”
他作为在外的游子,会想念家乡,作为儿子,会想养育他的父母双亲,作为一个父亲,他也会想念自己的孩子。
“今年西北已经两岁了,也不知道他现在有没有学会走路,会不会说话。”罗亦农抬眼望着远方,脑海中幻想着孩子喊他一声爸爸,幻想着他活蹦乱跳的模样。
李文宜在他身边静静的听着他的话语,走路也慢了下来,一步一步的,他的话响一字一句的彻在周围,清晰入耳。她没有当过妈妈,不太能完全的感受到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安慰他,但是她知道,父母都是爱自己的孩子的,无法割舍的亲情是他们之间永远的牵绊。
每当说起儿子与父母,他都会满脸的自责。
“我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不能陪着他长大,不能在他身边教导他,我不是一个好父亲。”罗亦农叹了口气,李文宜见他这般自责,试着安慰他道:“他会理解你的。”罗亦农是个优秀出色的无产阶级革命者,他为劳苦大众服务奔波,为党的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她相信西北一定会理解他的,理解他的选择,理解他的决定,理解他不能在他身边陪他长大。
“有朝一日,你们父子俩一定会再见面的。”李文宜挽着他的胳膊,轻轻的声音敲打在每一片雪花上,在他的耳畔留下一声声巨响。
罗亦农握紧了她的手,然后顿了顿,继续说:“我也不是一个好儿子,作为子女,我却远离家乡,不能回去孝顺父母。”
他说:“我对不起母亲的养育,对不起父亲的教导。”
从他在雨夜离开家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样的结果,为了革命,为了中国,不能常伴父母左右,还让父母担忧。
李文宜抬头看见了他红了的眼眶,然后下一秒,两行热泪从他的脸颊滑落,她用手帕擦了擦他眼角的泪水,她还是第一次看见他流泪,第一次见他如此难过,思乡之情泛滥泛滥,其实这一点李文宜深有感触感同身受,她亦是像他一样,不能归家。
“我们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家庭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是为了中国美好的未来而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会和家人团圆。”
也许很快,也许还要很久很久,谁也不知道,到底还要多久,谁也不知道,中国以后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活到那一天,但是他们相信,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他们。
他说:“哲时,还好有你在身边。”
她也会一直陪着他。
“革命胜利的那一天,一定很美好,如果那时候我们都活着,便可以一起看红旗飘扬。如果不能,那我们之间,至少要有一个人活着。”
李文宜下意识的捂住他的嘴,“你不要乌鸦嘴,我们都会好好的活着。”
至少,你要活着。
他在风雪之中在她眉心落下一吻,鹅毛般的大雪扑打在她的眉捷,她听清楚了他的声音:“哲时,我想带你回家。”
“等我们开完六大,就带你回家看看,带你见一见我的父母。”
他一直都想带她回家,从结婚的那一刻起,他想,父母一定会喜欢她的。
二
阴历正月二十六那是李文宜的生日。
她过生日的这天,罗亦农拿出三块大洋交给女佣办酒菜,他只请了瞿秋白杨之华夫妇来吃饭。
杨之华送了李文宜一盆鲜花,是一盆根杆上分枝,一半开红色,一半开白色的杜鹃花,李文宜十分喜欢,一直悉心照料。
罗亦农和瞿秋白经常用俄语交谈,真是谈不完他们的机密,杨之华与李文宜反正听不懂,就谈他们自己的话,从她口里李文宜也了解到“五四”前后上海妇女运动的一些情况。
开饭了,他们三人正举杯为李文宜祝贺生日的时候,史静仪匆匆忙忙的从后门进来,怀里抱着孩子,很紧张地说:“乔年等八个同志被捕了!”
当时李文宜一惊,手上举着的一玻璃杯葡萄酒掉在地下,酒杯也碎了,这一桌菜饭谁还能咽得下去。
杨之华赶紧走过去扶着史静仪,“你先坐下休息会儿,跟我们说一下具体的情况。”
史静仪在杨之华的安抚下逐渐冷静下来,与他们讲述了事情的经过。
“我去想办法救他们。”罗亦农从衣架上拿了顶帽子,然后立即出去设法营救被捕的同志们,但看来是凶多吉少。
“亦农,你路上小心。”李文宜担忧的嘱咐他,罗亦农点了点头应了一声便出去了。
原本热闹欢乐的气氛现在一下子变得忧心忡忡,□□下的上海,无处不是危险,等瞿秋白杨之华和史静仪走后,李文宜一人急于清理文件,只将罗亦农文件中最重要的保留了两份,其余的和罗亦农历次写给她的信全都付之一炬,以防万一,火烧的旺盛,一封封的书信,都在热烈燃烧,化成灰烬。
夜晚时分,罗亦农回到家。
他们两人把那两份文件拿到晒台上,站在凳子上,摸到屋瓦,揭开一瓦片,将文件放了进去,这样他们才松了一口气。心想谁也不会想到这个收藏处,而且不怕下雨打湿,就算让狗腿子来抄家,也抄不出任何证据了。
繁星点点,月亮被乌云掩盖,夜静悄悄的,李文宜倚在罗亦农的肩膀上,上海真的是危险重重,她也真的害怕哪一天,他也会被捕牺牲,随后又赶紧否定自己,不会的不会的,他那么聪明机警,不会被抓的。
三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雪融草青,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天空中不断的放着纸鸢,布布谷鸟欢快的叫着,龙华的桃花也开了,处处好春光。
清晨的窗外飞来了几只喜鹊,羽毛抖落下几滴露水,草丛的花开了,一片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春天来了。
有一只黄莺常常落在他们家的窗台上,鹅黄色的羽毛扑朔几下,停在这里逗留一段时间,李文宜有时也会喂给它一些吃的,爱花爱鸟爱猫爱金鱼,罗亦农说她爱好很广泛,她说因为世间万物皆美好,值得她喜爱。
屋檐上的燕子衔泥筑巢,双双绕檐飞,柳梢枝头,处处黄莺啼啼声,温柔的声音从屋里传来,还有一丝向往,“龙华的桃花开了,我们去看看吧。”
“好。”他答应了,这几日难得的抽出一点时间来陪她,自然是都听她的。
开春的桃花开的繁茂,粉嫩粉嫩的压满枝头,一片盎然的春色尽收眼底。二十五岁的李文宜与二十六岁的罗亦农在桃花树下约定好明年一定还会来这里看桃花。
这是他们第一次一起看桃花,也是最后一次看桃花盛开。
龙华桃花年年盛开,这一对看花人,一个永远的留在了这里,埋进土里,与桃花共生长,一个再也不想看见这个伤心地,处处逃离,却又总流连于这里,这儿是他所存在的地方,唯一可以寻到他气息的地方。
她爱桃花,也赏桃花,后来,她再也不愿意看桃花。
四
野猫翻过围墙,寻一片栖息自由之地。春天时节,上海的天气逐渐乍暖还寒。
罗亦农回来的时候,买了几条金鱼回来,李文宜看了十分欢喜。
“怎么样,喜欢吗?”罗亦农一边把金鱼放入鱼缸里养着,一边问她。
李文宜欣喜的点头说很喜欢,然后有些好奇的问他,“你怎么会想到要买金鱼啊?”李文宜看着在水里游动的金鱼,咕嘟咕嘟的冒着泡儿,越看越喜欢。
他说是因为上次她过生日的时候,他听见她跟杨之华的聊天,便知道了她喜欢养金鱼,所以他就特意买金鱼回来,他想她见了心里一定会很高兴。
只要是她喜欢的事物,他便也喜欢。不管是鲜花,还是金鱼,还是其他的。
蓝色绣球花已经长出了花苞,慢慢的,就要开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