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十六章 ...
-
一
□□早悬巨额赏金要缉拿的罗亦农,每天出去,总难预料是否能回来,这种处境是十分令人坐立不安的。
李文宜的弟弟在上海的一所教会学校“三一中学”读书,毕业时为第一名,由学校保送到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当时李文宜已考上了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国画系,插班二年级,她父亲便给她准备了学费。
“姐,这是父亲让我给你的学费。”
弟弟将父亲给的学费交予她,李文宜拿在手中,是三百元的国库券。
她摸了摸弟弟的头,“你在学校,要好好读书。”
弟弟很乖的点点头,“嗯,我知道。”
姐弟俩分别之后,李文宜便回到家中,除了把学费、伙食费及我购置绘画必需品的钱留下外,其余,全都交给了罗亦农。
他说:“正好,我有路费了。”
那时,鲁缀文早已他迁,李文宜要住进美专,罗亦农也要去武汉。
之后罗亦农送李文宜去美专,他们是夫妻,他们不能常在一起,总是要分别两地,结婚前如此,结婚后亦如此,为了革命他们不得不如此。
美专门口,李文宜依依不舍的抱着他,多少次这样的拥抱,多少次的别离,又多少次的等待着重逢的那天,每一次等待,都是那么煎熬,那么漫长,还有无尽的担忧。
“你什么时候去武汉?”
“大概在三月的时候。”
“你去了武汉,也要给我写信。”
“好。”
风里相拥,然后消散于人海。这一次分别,又不知道何时才会见面。
李文宜先住进了美专,罗亦农还没有动身,留在家里帮她照顾着杜鹃花还有金鱼。
李文宜每天收到罗亦农的一封信,她住在楼上,信件就放在楼梯上,一下楼就看见信封上用潇洒的毛笔字写着“李之训收”几个字。
李之训是李文宜的父亲仿唐代女诗人李思训为她起的名,寓意是希望她也能成为一个有学识的女子。
“哲时,我已料理好家务,你在学校要安心学习,我一切都好,勿念。”
罗亦农告诉她他已经为她料理好家务,要她安心学习,不要想念他,他的每封信中必定要提到,给杜鹃花浇水了,为金鱼换水了喂了食,还有它们长成什么样了等等。
李文宜看了信,脸上绽开了幸福的笑容,她沉浸在这美好的爱情之中,看着结婚照上的两个人,期待着美好的以后。
罗亦农知道李文宜最喜欢花,金鱼也是她的心爱物,他才这样做,替她好好照顾着,只因她喜欢。
他细心又体贴,他在严酷的□□的日子里,随时都有生命危险,还没忘记侍养花鱼,说明他对美好的事物是多么执著,此时□□正悬赏5万大洋侦缉“匪首罗亦农”,他毫无畏惧地和敌人周旋着,同时还对自己心爱的人如此体贴入微,真是“多情未必不丈夫”。
三月李文宜收到罗亦农的一封信,是他要前往武汉了。
“哲时,我即日便启程前往武汉,房屋已退,杜鹃花与金鱼暂交秋白与之华照看。”
为了给党节省开支,秘书处派同志来退掉了房屋,处理了家具和用品,他们也就没有家了,心里还真有点舍不得。
三月初,罗亦农再次以党中央特派两湖巡视员身份去武汉,重新完成前次被迫中断尚未完成的任务。
二
罗亦农到武汉的时候便给李文宜写信,夫人之事无小事,刚到武汉就写信给她报了平安。
“哲时,我已到武汉,路途顺利,望妻勿念。”
罗亦农于两湖地区巡视,他们两个人也总是聚少离多,心中总牵挂着彼此。
李文宜收到信也暂时放下心,但依然为他而担忧,每次他出去,不管去多远去多久,她都在祈祷他平安无事。
她在美专学习国画,也遇到了很好的老师,绘画水平提高了,见不到罗亦农的日子里,她时常在纸上勾勒他的模样,凭着记忆中他的样子,就可以画出他,她的那本画册里已经画满了他,中间有撕了的一页,是她在武汉长江局第一次为他作画的时候,他说想自己保存。
每次信里的内容都很简短,大致说了些在武汉的状况以及相思之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封一封的信件,她都好好的保存,看着手腕上的玉镯,忍不住的抚摸一遍又一遍。
“哲时,归期将至,四月便可回沪,另,我很想你。”
李文宜收到了罗亦农的回上海的消息,信上还说他回到上海就会来学校接她,自收到信的那天,李文宜便开始期待,期待他的归来,期待早日见到他,也祈祷他路途平安,顺顺利利。
三
四月初罗亦农离汉返沪,他们分别了一个月之久,是迄今为止分别到重逢最长的时间,罗亦农一时还没有找到房屋,便暂住在愚园路亨昌里党的宣传部部长郑超林家。
早上罗亦农去美专接李文宜回来,他在美专门口等候着,李文宜是一路跑出来的,远远的就看见他在门口,她更是加快了步伐向他奔跑过去。
她按捺不住心中的雀跃,一出门就扑进他的怀里,“你终于回来了。”惹得罗亦农有些站不稳,看着怀里的人儿,他揉了揉她的头发,“嗯,回来了。”终是自己对不住她,总是把她一个人留在上海等他,害的她为自己担忧。
“亦农,我好想你啊。”她流连于他的怀抱迟迟不肯抽身,紧紧的抱着他,衣服里都是他的味道。
“我也想你。”他看着怀里妻子清瘦了不少,心中不免心疼,他工作繁忙,活动也逐渐引起注意,下一秒迎接他的不知道是子弹还是死亡,他越想越害怕,不是害怕自己的安危,而是怕留下她孤身一人无人照顾。
想到这里罗亦农不自觉的抱她抱的更紧了些,仿佛是将她揉入骨血,弄得李文宜倒是有些呼吸不畅了,“我,我要喘不过气了。”听见了她的话罗亦农才反应过来立刻放开了她,有些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我们先回去吧。”
他们边走边聊,她挽着他的胳膊,送给他一方白色的罗帕,“这个送给你。”
一方素帕寄相思,请君翻覆仔细看,横也丝来竖也丝。
相思之意,他都明白。
“哲时,等革命胜利之后,我们就住在一个依山傍水的小屋,每天都在一起,再也不分开。”
他心中向往的地方,有山有水有家有她,那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就像他的家乡湖南那样美丽漂亮。
四
“我去给你煮碗面吧。”
从一见到他李文宜眉眼间的笑意就从未停下过,难得的说要自己下厨,李文宜第一次洗手作羹汤,但其实她不怎么擅长做饭,只会一点简单的。
她煮了一碗阳春面,热气腾腾的端到他面前,她就这样坐在他旁边,撑着脑袋看着他一口一口的吃面,就心满意足了。
她的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过他,罗亦农吃完面之后才发现她一直盯着自己,于是便问道,“哲时,你怎么一直看着我?”李文宜歪着头眨了眨眼,“好久没有见到你了,自然是要好好瞧瞧。”
“你别动,让我好好看看。”她仔仔细细的瞧着他,像是要把他看穿。“好好好。”罗亦农乖乖的听她的话,果真坐着不动了。
“面好吃吗?”
“好吃。”
“那等你五月过生日的那天,我再给你煮碗长寿面。”
“好,那你要说话算话。”
可惜,这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吃妻子煮的面,谁曾想,说话不算话的人是他,他等不到五月了。她第一次为他洗手作羹汤,最终也就仅此一次。
“亦农,我想给你画幅画像。”她真的很想看着他的模样画出来,而不是凭着记忆里的。
她坐在画板前,拿着画笔神情专注的盯着他,描出他的轮廓,眉毛,眼睛……循序渐进的画着。
他也不说话,静静的看着她。一动也不动的配合的很好,他真想永远看着她认真作画的模样,真想一辈子都能站在她面前让她画。
这是最后一次,她看着他画出他的模样,而他也是看着她专注画自己的样子。她坐在画板前画他,被她画的人坐在凳子上看她,被画人填满了她的画,她填满了被画人的心。
他们多想能够陪在彼此的身边,爱渗透了所有时间,可如今时局动荡不安,又怎可儿女情长,他们自然是不会的。国家为先,其余皆为后。
“哲时,我想喝你煮的桂花酒了。”
“等秋天到来,桂花开了,我再问你煮一壶。”
可惜他等不到今年秋天到到来,等不到桂花盛开,也等不到她的那壶桂花酒。
五
为了避免引起别人的注意,三天后罗亦农就雇了一辆黄包车送李文宜回美专。
记得那天是四月八日。
最后一次见到他,天气有点冷,他按照她的嘱咐,在长衫里面穿了一件浅红色绒线背心,那是她特意为他织的,用的针法,好像是平针,一针上一针下,不复杂,熬了几夜,就赶出来,让他穿上。春天这鬼天气,说热就热,说冷就冷。
“我们总是聚少离多,不知道何时才会见面。”
“我相信我们下次很快就会见面的。”
“亦农,答应我,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李文宜忍不住上前抱了抱他,不知道为什么,她心里隐隐觉得不安。
“嗯,你在学校也要照顾好自己,好好学画。”
告别时,罗亦农挥动着雪白的手帕,是她送给他的那条。
她在黄包车上不自觉的回头看了他一眼,不知道为什么,忽然很想哭出来。
这是他们活着的时候,此生最后一面。
李文宜从未想到,她回头的那一瞬,是她看他活着时候的最后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