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9、曲肱枕溪 ...

  •   周倾楠见过卫茗后,一见倾心,久久难忘。知道上次在卫家偷看卫家小姐,已是失礼。不好再求余苏旸带他回去看画看帖的,平日里便只觉失神落魄、无精打采的。
      一日,周老先生正在堂上为两位少年人讲学,正沉浸于苏轼一句“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无尽潇洒与恣然中,讲到酣畅淋漓之处,还颇为意会,好像他正身临其境地走在那场突如其来的雨中,不似同行奔走狼狈,而是踏着他的草鞋,持着一根青竹作杖,好不悠闲地走在雨中,任其萧瑟,他心仍是豁达。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周老先生极具感情的朗诵,而后又补充道:“苏东坡从来就是如此至情至性的一人。他仕途不顺,多次被贬,却未过度沉浸失意当中,而是拾起他的其他所爱,比如说自然,可谓真正地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自然当中去。”
      “那年他在黄州酒酣兴足,乘着月光明亮可爱,骑马踱步乡间,瞧见一条溪水伴着轻风月辉,甚合他意,便和衣睡在这春野夜间、绿杨桥畔,伴着溪水潺潺之声入眠。”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破琼瑶。解鞍敧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甚美!甚美呀!”周老先生何等喜爱苏轼其人,常常会将他的诗句与故事讲与自己的两位小学生。
      是啊,文士何人不喜苏东坡?世界万物皆是相对,但他是人们心中绝对的乐观主义者,他写诗:“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初次被贬,但心境仍然豁达,与自然共舞,不惧风雨(参见《定风波》);还是地道的美食记录家,东坡在海南,食蠔而美。还特地写信嘱咐儿子道:“无令中朝士大夫知,恐争谋南徙,以分此味。”即使被贬儋州,时运艰难,甚至日常用品都难以送入小岛时,东坡居士仍是凭着他的好性情发掘美味生蚝,自给自足,尤为快乐(参见《东坡海南食蠔》);是永远的专一浪漫人,给妻子王弗的诗:“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岁月一弹指,都没有刻意去回忆,但心里就是有你的位置。“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思念过甚,夜间幽梦,好像忽然回到了最初的地方,也正是两人最好的年纪,女孩在镜前梳妆打扮,略施粉黛,已是绝世倾城,惊鸿一瞥。可是如梦初醒之时,却只是孤身一人,床榻冷寂(参见《江城子》)。
      余苏旸倒是也听得津津有味,似是还沉浸在那春夜里无尽的清风与朗月,周老先生满意地点了点头,望向自己孙子时,却发现他久久望着广亭屏风,若有所思,以为他有些深思之处,便问道:“倾楠,你在想些什么?”
      周倾楠似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过深,周老先生问了他好一会儿了也没反应。
      余苏旸见状,赶紧大声喊道:“周兄!周兄!你莫不是还在想那日的梨花吧?”
      果然那周倾楠听了梨花,便回过神来,说道:“没有没有,我没有。”
      “那你在想什么?近日上课总是神不守舍的!”周老先生拿着书卷愤愤地问道。
      “孙儿……孙儿……”周倾楠顿了半天。
      见他吞吞吐吐,就是说不出个理由来。知他是不肯说了,又不能把他揍一顿逼他说话,毕竟是周家的独苗,周老先生别无他法,只能言语威胁道:“哼,你若明日还是这样,便不用来听我的课了!今年秋闱也不必去了!”说完便气冲冲地走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49章 曲肱枕溪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