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
晚上杉庭也留下来吃饭。二伯母做了排骨炖萝卜汤、红烧蹄髈、香椿拌豆腐、蒲公英煎蛋、清炒豌豆尖、炸洋芋片、炸花生米。
席间芳馨和芳远举着牛奶敬竹庭:“谢谢小嬢孃。”
芳远还特意问:“小嬢孃你喜欢吃蒲公英吗?这个是我跟姐姐放学回来去挖的唷。你请我们喝牛奶,我们请你吃蒲公英煎鸡蛋。”
童言童语逗得一桌人都忍俊不禁。
饭后云松庭骑摩托车载着二伯去云上寨,请族里手艺最好的玉山叔公帮竹庭编织一套桌椅,并一些日常用的竹篓簸箕之类。
竹庭还特别交代要加一张摇摇椅,她颇眼馋二伯廊下的那一张。而她与杉庭头碰头坐在花树下,喝二伯母给泡的山楂茶,给杉庭看她的购物清单,确定哪些东西需要从网上买,哪些需要从市里订。
老屋清理完后,木地板和梁柱刷了一层蜂蜡、松香和亚麻籽油的混合物。本来应该刷桐油,竹庭实在受不了那个气味,云松庭才去找老漆匠讨了这个方子来。
又开着门窗散了两天气味,竹庭终于搬回了自己家里住。
她原来的房间在二楼,现在自己一个人,索性住在了离洗手间近的一楼东屋。
期间弟弟云梅庭开车回来了一趟,送来了帮她买的一些东西和现金,当天又回去了。
夜郎市到云中寨车程差不多一个小时,估计他是瞒着父母偷偷来的。竹庭跟他说了对老屋的改造计划,他表示完全没意见。
十九这天又逢集日,竹庭与萧老师约好上午去学校看看。在二伯母家吃早饭后,她和芳馨芳远一起出发去学校。
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滞了,断砖头和旧门板搭成的乒乓球台摇摇欲坠。坑坑洼洼的水泥操场上,多了老师们用木板钉成的篮板。
学校依然没有围墙。从四面八方跑来的小娃娃们大多脸颊通红,却都记得在操场前的台阶下蹭掉鞋底的泥块,跑到教学楼前与守在那里的萧老师打招呼。
萧老师不时躬身帮他们正正红领巾或整理一下衣襟。也有顽皮的小男生扑上去拽着他的手摇一摇,他只是含笑摸摸头并不阻止。
直到萧老师去敲完挂在旗杆下的铁环,教室里传出了朗朗书声,竹庭这才走上前去。萧老师带着竹庭参观,其实她对这里的一切都耳熟能详,毕竟是生活过六年的地方。
只不过桌椅比以前更破旧了,印象里高大的两层楼也变得矮小陈旧了许多。走过教室窗外的时候,孩子们都对她投以好奇的目光。
八间房,七个教室,剩下一间格作两半,一半是堆放教学器材的杂物间,另一半放了几张书桌,大概是老师们的办公室。
萧老师招呼竹庭坐下,要找杯子给她泡茶。竹庭忙拉住了他,问起学校的基本情况。
“我们现在有一百五十五个学生,连我在内拢共有八个老师,每个老师差不多都是上全天的课,辛苦是辛苦点,不过这几年我们的学生考上初中的升学率基本是百分之百。就是条件艰苦些,没得年轻老师愿意到我们这里来。今年老朱退休以后就一直没招到人。自然课现在是我跟另外一个老师勉强带着,过几年我也要退休,还不晓得咋个整。”
“我那天听您说要开劳动课?”
“其实劳动课跟自然课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学期上两节,就是带娃娃们上山捡拾点干柴和松塔,认识一下野外的动植物。收获的东西可以放在柴房那边,给中午带饭的同学热个饭。你们那会儿也上劳动课的嘛,只是没那么叫而已。”
下河小学下辖九个村寨的所有适龄儿童,最远的离学校有八、九公里,娃娃们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并且还要上山过河,很不容易。
多年来,若不是靠读好书走出大山的强大信念支撑着,还不知有多少娃娃会再次跌入生活的泥沼,与他们的祖祖辈辈一样,在山里困顿一辈子。
竹庭当年考出去了,拼尽全力带着她的家人走出了大山。她一直没有回头,咬着牙攒着劲从最贫穷落后的西南边陲,考到了最繁华富庶的京城。
当年她考上的靖城市一中,是滇省排名前列的重点中学,每年滇省考上清北名额半数都要被靖城一中包揽。
夜郎市的各大中学闻风而来,开出了种种价码招揽她,最终她选择了夜郎五中。学校给了五万块钱的安置费,他们举家搬到了市里。
她的父亲用这笔钱去学了驾照,并买下一辆出租车开始运营。母亲则在路边赁下一个小门脸开裁缝铺子,帮人换拉链锁裤边,从无到有一点一点建构起一个家。
初中毕业时,她又一次考上靖城一中,学校这次给了六万块钱。父母加上三年积蓄,在夜郎付首付买下了一栋二层小楼,就是她前些天与父母吵架时负气出走的那个家。
她靠助学贷款和半工半读完成了大学学业,留在京市工作后也不时补贴家里。就在去年,父母还完了房子的贷款,将出租车租给了别人,母亲的裁缝铺转让出去,父母正式退休。
弟弟梅庭从小在夜郎市长大。他在父母的宠爱中成长,并无竹庭的心气。读书时成绩平平,考上本省的普通大学,毕业后回到夜郎考了个公务员,在人事局工作。
读书改变了竹庭甚或是他们一家人的命运。
此刻再回望梦想开始的地方,竹庭特别想要为这些孩子做点什么。让他们都能走得更远,看到更宽广的世界的绚丽风景。
随身的小包包里,电话铃声响起,是夜郎市的快递公司。
他们通知竹庭,下午会将她的快递送到下河村的快递代理点,不能送到她地址上写的云中寨。
竹庭想起自己的三十多箱书,抬头问萧老师:“老师,咱们有图书室吗?”
得到意料之中的否定答案后,她又问:“我在京市这十年,攒了一两千本书,回来的时候没舍得扔,都打包寄回来了,如果捐给学校的话,能给孩子们建个图书室吗?”
“啥?两千本书?都捐给学校?”
萧老师蹭一下从椅子上蹦起来了。
竹庭还在解释:“我的书大多都是文学、艺术、历史、地理方向的,孩子们也都可以看。”
萧老师已经激动地握住了她的手:“竹庭!小竹庭啊,你可是帮了我们大忙啦!你的书什么时候到?要不要我们找人去接?”
竹庭略有尴尬地抽手,他才感觉到不妥,赶快放手后扶了扶眼镜,一时情绪难以平复。
他背着手在原地转来转去,口中喃喃道:“可以把这个房间清理出来,老师们都搬到旁边的老楼去办公……不行,老楼不安全,还是搬到灶房去好了,应该先打电话找人把门窗装起来……”
他口中说的老楼是竹庭小时候用过的老教学楼,青砖灰瓦,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千禧年之初蜀地地震时,夜郎也有强烈震感,这栋楼被震出了十多公分的裂缝。
后来学校争取到拨款建了新的教学楼,这栋楼就被空置了。
以竹庭的眼光来看,这楼二十年前就已经是危楼,肯定是不能用了。
至于灶房,更不合适。那是个低矮的独立小屋,最早是堆校田所用农具的。后来一度砌了两眼灶,给带饭的学生热饭用。屋内只堆了一些柴草,没通电,连门窗都没有,只在相应位置留出两个空洞。
她不得不出言阻止:“老师,您先别激动,图书室放在哪里我们再商量。”
又打电话跟快递小哥商量,请他直接将她的快递送到学校来。快递小哥与她约好下午一点在下河村集市的快递代理点见,竹庭再带他送货上来。
婉拒了萧老师要带她回家吃饭的提议,竹庭独自溜达到集市,随便买了一份烧饵块包洋芋丝饼填饱肚子,又去南叶嬢嬢的摊子取定做的鞋。
一双黑色丝绒面圆头鞋,带扣袢,绣的是凤穿牡丹,庄重大气又雍容繁复;一双黑色灯芯绒面圆头方口,绣了桃花春鸟,活泼秀丽又天真自然;一双藏蓝色缎底,绣了荷花与金鱼,清新灵动又不失雅正端庄。
拖鞋选用的是雪青色缎面,如莲瓣般优雅的开口。浅碧深碧寥寥几枝竹叶点缀在脚尖和侧面,鞋底和鞋面都稍薄一些,却更为柔软。后跟处还别出心裁地加了菱形的后盖,以方便穿脱。
竹庭大为惊艳,完全没想到南叶嬢嬢可以做出这样符合她审美趣味的鞋子,兼具美观与实用性,完美击中她的心。她迫不及待地开始试鞋。
南叶看着小姑娘亮晶晶的眼睛也很得意:“我特意问了我儿子你们现在的姑娘喜欢什么,他还找了古时候那些地主家大小姐穿的鞋子样式给我看,我做的时候就想着你肯定会喜欢。以后我也多试试做这种,老花样年轻人已经瞧不上啦。”
竹庭一一试过,每一双都很合脚。
她将那双拖鞋套在脚上舍不得脱,云朵般的触感让她忍不住想叹息。如果此时身后有个沙发,她一定会瘫在上面不舍得起来。
斟酌再三,竹庭换了那双荷花与金鱼。
等待南叶帮她把其他鞋子装起来的间隙,她忍不住问:“嬢嬢,你做这些在集上好卖吗?要不我帮你把鞋子挂到网上去卖吧?跟零卖一样的价格,就是要做这种素净一点的款式。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喜欢太花哨的。”
“我做什么都是做,就是认不得可会太麻烦你?”
“还好啦,我拍拍照挂上去也很简单。那么就请您再多做几双这种素净点的其他花色,都做我的码好了,算我订的。以后有人下单买我再跟您说,您做好就给我打电话。”
“要得要得,你这个女娃娃我真个是越看越喜欢,你可结婚了?”
“啊?诶......还没有呢。”
突然被问到婚恋问题,竹庭又懵又羞窘,手忙脚乱地扔下写着电话号码的便笺逃走了。
浑然不知这一幕早已落在了不远处的萧南澜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