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7、陌上风筝(下) ...
-
买风筝的人还挺多,老板也聪明,在两棵树之间系了绳子,风筝都挂在上面,这样挑选起来方便许多。
舒望挑了一个橙黄色的金鱼风筝,很可爱,大大鼓鼓的眼用了动漫式的夸张表现手法,看起来很机灵,比那灰不溜秋的老鹰实在是好看许多。
她拿着风筝往回走,绕过几处桃花树,一抬头,便愣在了原地。
站在莫远扬面前的那个女孩子她还记得,元宵节晚会弹琴十分了得的。
他们认识?
她从来没有听莫远扬提过在学校交到什么朋友。
他们不知道说些什么,那女孩浅浅笑着,芙蓉面娇若春花,美目盈盈,低头抬眸间尽是娇羞流转的波光。
一阵风过,吹乱了乌木般亮泽的发丝,也吹起洁白层叠的裙摆,飘飘摇摇,随风摇曳,像盛开的玉兰。
少男少女,十七八岁的年纪,面庞虽然还有些稚嫩,却均是俊秀美丽的人物,在这淡淡粉粉、细细密密的花海中,那画面美的就像是拍电视剧。
原来真的有美成这样的。
舒望心中叹了一句,将自己隐藏在旁边的花树中。
他们的关系应该是比较要好吧,那孩子,若不是十分亲近的人,他是不会露出那样的笑脸的。
说不上心中是什么感觉,欣慰高兴,却又夹杂了淡淡的失落。
曾经想过的念头又窜进脑海。
他终究是要离开她,找到属于他自己的天地的。
握着风筝的手不禁紧了紧,她抬起眼,看远处湖堤上青青柳色。
以前读古诗时,总出现陌上这个词,当时不懂,不明白陌上是什么意思,陌上的少年,陌上的相逢,陌上的杨柳,陌上的离别。
闺中女子登楼,一入眼便是陌上,美丽的景,热闹的游人,然后就是疯狂的思念飞涨,愁绪满腹。
所以一直就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势,陌上是个美丽又充满悲伤的地方。
景依旧,人面非,情转薄。
舒望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等她回过神来的时候,脚是微微的酸。
她出了掩映的桃花树,绕过几处树丛,远远的,就看莫远扬朝她跑过来。
“你去哪儿了,怎么这么久才回来?”他的神色间满是焦急,汗湿的发黏在额际,口气竟然是舒望从来没有听到过的认真严肃。
他看她去了那么长时间,心里担心,急急地跑去风筝摊那儿找她,没有人,他不甘心,又跑去远的摊位找,还是没人,心里想着该不会是已经回来了,便又匆匆跑回来,可是,摆在地上的仍就是那冷冷清清的食物,哪里有她回来过的痕迹。
舒望愣愣地看着他。
她去哪儿了?
她其实哪儿都没去啊,只不过看他和朋友有话说,怕自己回去他们会不自在,所以暂时避开了而已。
这四周来来往往的都是人,而且,她离开最多半个小时而已,哪里就能出什么事,竟然担忧成这样。
这个时候的舒望还不懂,只以为莫远扬是关心她,是依赖她,才会这样小题大做。直到后来,时过境迁,她每每想起他那个时候绝望的、孤注一掷的眼神,才明白她错的有多离谱,才明白自己究竟有多迟钝。
“我就去买了个风筝,顺便四处逛了逛。”舒望撒了个小谎,既然莫远扬不告诉她关于那个女孩子的事情,那就证明他是不想要她知道,人都是有秘密的,她若是戳穿他,肯定会很尴尬。
“看,这金鱼风筝可爱吧。”她将风筝在仍旧狐疑地瞪着她的莫远扬眼前晃了晃,然后拉起他的手就往不远处放宽阔的草坪上走,“走走,我们去放风筝。”
“可我们的东西怎么办?”莫远扬指了指草地上的食物餐布,心里的郁气早在看到她那刻就烟消云散了。
“贵重的东西装在包包里带着,自行车反正上了锁,食物那些就放在这里也没关系。”舒望将风筝递到他手中,走过去将稍微值钱的东西都放进背包里。
他们去的这块草地由于地方有些小,放风筝的人并不是很多,风筝漫天集中的地方,是在湖南岸的草场,那边地方大、树又少,还没有电线杆,不怕绕线。
几个小孩子在草地上又蹦又跳,小小女童还扎着羊角辫,人一跳,辫子便一摇一摇,很有趣。
舒望拿过风筝,扯开轴线递到莫远扬手中:“我在后面拿着风筝,数一二三我就放,你就看风筝的高度,一边放线一边往前面跑。”
明明说过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不用隐忍,却偏偏,露出那样让人心疼的神色。
哪里向她撒过娇,闹过脾气了?
本应该是该她照顾他的,可结果,家中样样事情,都是他打理。
莫远扬低头看了看舒望塞到他手中的轴线,细细长长的线,透明坚韧,卷在风筝轴上,厚厚的一圈,果然还是被她注意到了。
然后抬起头,又将轴线递回去:“我忘记怎么放了,你先放给我看,等学会了我再放。”
说完取过舒望手中的风筝,向后跑了一段距离,然后慢慢一边退一边喊:“这么远够了么?”
那橙黄色的金鱼风筝,在阳光的照耀下仿佛度了金灿灿的光,竟真的似那闪闪发光的鱼鳞,大大鼓鼓的眼睛好像在瞪人,长长的三根尾巴垂下来。
“够了,数一二三,你一放我就跑。”舒望笑着冲他喊。
从来都是这样,不论是好吃的还是好玩的,他总是找各种各样的借口让她先。
“一……二……三!”
身后的喊数声一落,舒望就拽着线跑起来,用尽了全力,耳边除了呼呼的风声,还有莫远扬笑着喊加油的声音。
一边跑一边放线,调整高度,松一下然后往面前扯一扯,一开始风筝还在地处盘旋,后来渐渐稳定下来,开始越飞越高。
风筝飞上天空,舒望扯着线慢慢走到莫远扬身边,抬起头看他。
“喏,给你放。”她将轴线移到他面前。
莫远扬将视线从天空中的风筝移到舒望泛红的脸颊,眼底眉梢都是隐隐的笑意。
轴线塞到他手里,他直觉地答:“我们一起放吧。”
直到视线落进她诧异的双眸,他才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些什么,心中暗恼,脸上微微的热,急急忙忙又开口解释:“嗯……我是怕我放不好,等一下风筝掉下来。”
说完低头去拿她手中的线头,刚想接过来,她却手心一错,耳边响起清润的嗓音:“呵……那就一起放啊。”
说完将线轴递到他手中,她却拽着那细长透明的线,一松一扯,轻轻使着力,带动着他手中的线轴也有节奏的动。
他抬起头看她,她的视线也刚好从天空中的风筝上收回,带着鼓励的浅笑看他:“很简单的,你也像我这样试试。”
然后握着线的手松开了,人却没有离开,仍旧站在他身旁。
莫远扬拽了拽手中的线,绷得很紧,他也学她的样子,一松一扯,然后徐徐地转动卷轴放着线,风筝就又飞高了点。
很神奇。
小时候他想放风筝,都是自己做,用竹棍搭骨架,在上面用浆糊糊上旧报纸,做成燕子的形状,再用母亲织衣服用的毛线当风筝线,用一个粗一点的棍子绕上,趁着有风的时候,一个人在马路上拖着那丑不拉几的风筝跑啊跑,跑到没力气了,风筝都飞不起来。
沮丧的回到家,原想着神不知鬼不觉的将那毛线给放回去,可是那白白的线,都被他弄到脏的不行,一眼就看出来。
那线本来是母亲要用来给他织冬衣的,被发现了,母亲也并没有多生气,只是戳着他的额头,好笑又无奈的抱怨幸亏怕不够多买了线,否则过年就让他穿旧衣裳。
但终究是将这件事情放在了心上,隔天他的小桌上就出现了一个风筝,也是报纸糊的,却比他自己做的那个好看了许多,旁边放着的是钓鱼用的线,细长细长,透明又坚韧。
他高兴到不行,早饭也不吃就在自家的小院子里放起来,试了很多次,最后终于飞起来,不高,连院子边的柏树都比不过,却终究是飞起来了,低低地盘旋,像只大鸟一样。
满心的激动高兴,母亲叫他吃早饭他也不听,手中紧紧拽着那线,心也被它牵着,听到父亲笑着抱怨早知道就不做给他,他就回头,调皮的吐舌头,看到母亲哭笑不得的脸上是满满的宠爱。
那个时候离现在,应该许久许久了,本来早已淡漠的光影,却原来只是被自己深藏到了心底,只轻轻一扯,便呼啦啦全都冒了出来。
“真是的,哪有人放风筝像是要上断头台。”耳边响起轻轻地叹息,随即他的手一暖,被轻柔的覆住,淡淡的干燥的温暖,从对方的手心处传来,是他熟悉的温度。
直觉地朝两手交握的手掌看过去。
她好像总是能够知道他什么时候需要安慰,然后及时伸出手,就那样轻轻一握,仿佛为他结了一层看不到的保护膜,抵挡住缓缓侵蚀心扉的寒冷。
“有个人曾经对我说过风筝是很有灵性的东西,别小看这一条细细的线,因为有它,便有了牵挂,即使有些东西随着岁月终将消失,可是只要这条线还放在心底,它就永远不可能丢失销毁。”舒望扯了一下手中的线,抬起头看天空中高高飘摇的风筝,喃喃道。
对她说这句话的是三姐,那个时候她上医专,喜欢上了同班的一个男孩子,可是对方是城里人,与一辈子生活在山沟沟里面的黎家实在是天差地别,再加上男孩子有些软弱,又是家中独子,不敢也不舍得违背家中父母的意思,本来甜甜蜜蜜的两个人,便因为门户之别,硬生生分开了。
那个时候舒望还在县城里面读高中,半夜接到在异地读书的三姐电话,心底诧异又担心,她们两姐妹平素关系好,经常通电话,可是这么晚接到电话的,是第一次。怕吵醒宿舍里面的人,她蹑手蹑脚批了衣服悄悄出门,走到走廊楼梯处才压着嗓子低声问发生了什么事情。
问了许多遍,电话那头的人也不答,只轻声地哭,一下一下,抽得她的心也一紧一紧,寒冬腊月的天,走廊还灌着风,额头却硬生生急出了细密密的汗,
许是哭够了,对方才发出又轻又细的声音,语调是从未有过的脆弱伤悲。
讲他们相识的点滴,讲他对她的照顾,却又埋怨,怨他那样的软弱,软弱到都不敢尽力去争取他们这段爱情。
“其实我总有这样的预感,那天我在街上走,看到树上挂着一个断了线的风筝,眼泪就止不住留下来,老人说风筝是有灵性的东西,以前我不信,可是那一刻我却相信了,它在预示着我这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线断了,飞走了,消失了,连同那么多的欢笑都一并载了去。眼泪擦了又掉下来,路过的人大概以为我有神经病,看我的眼神都是可怜的。”
她坐在冰冷的台阶上,走廊上只有昏暗暗的灯光,脚都冻麻木了,身上也泛着冷,可是靠着手机的耳朵却发热,她一句安慰的话都说不出来,只能这样听着。
黎家四个孩子中,感情最纤细敏感的,最属老三。
当时她只能想,哭吧哭吧,哭够了就没事了,心底却挂记着三姐说的那断了线的风筝,也许只是顽童弃掉不要的,线断了又如何,只要有方法,总能再接上的。
三姐之所以难过,大概是因为她知道她心中的那根线也断掉了,再也找不回。
谁人心底没有一段伤心的往事呢?
人都说时间是最好的疗伤圣药,但它也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心底的伤,随着时间的流逝,只是被深深埋藏了起来,却也脆弱,与之有关的一件物,一个人,轻轻一扯,伤口便会裂开,虽不再是同于以往的痛彻心扉,却是一点一点的钝痛,那样绕着你缠着你。
真正能够治愈的,还是看你自己。
她高中心动的那个男孩子,高高的个子,长相好、成绩好,从小就在县城里面长大,说话做事,跟他们这种偏远小镇上拼死拼活考过来的人非常不一样。人一出名,便有各种各样的传说,人家小学时候就读完了什么什么,初中时候获过什么什么奖,智商如何如何高。
高中嘛,平时课程压力重,也没什么娱乐,课间时就喜欢聊些小八卦,而成绩好的人,便成为这无聊闲谈中塑造的偶像。
她当时也就一个平平凡凡的女孩子,坐在角落里,累了的时候那些闲谈便闯进耳朵里。
虽然夸张,但听多了,心中忍不住叹,小学就读四大名著啊,她小学的时候,天天只知道和同龄的小伙伴玩泥巴。
平时月考的文章也会被老师印出来,发给他们仔细地读,人家写苏武写陶渊明,从生平到文章,讲得头头是道,颇有些余秋雨的味道。
然后就开始留意,想看一看这个在同学口中都成为神的人物平时都干些什么。
很骄傲的一个人,听人说话头总是微微仰着;很能说,总是能侃侃而谈直到对方哑口无言;也有大多男生的小焦躁,耐心不好……
不知怎么的就悄悄动了心,那时才多大,十六岁,花季少女,是青涩盲目的崇拜。
不过这动心没有持续多久就消失了。那时候参加一二九大合唱排练,每个班都是积极备战,他们也不例外,借来了统一的绿军装,女生编着小辫子垂在胸前,男生站得像苍松,笔直笔直。
可练了一段时间,班上的人调子总是不齐。这也正常,大多的同学以前都没有上过音律课,对曲谱曲调什么的,根本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她也是,只一遍一遍跟着录音走,极力想唱好,可唱了几遍,嗓子都有些哑,指导老师仍旧摇着头说不好。
同学都无奈,这个时候有人拉她的袖子,她一回头,心猛地跳了一下,是他。
面上有些热,却仍旧装作若无其事地问,有事么?
他翻着白眼咕哝:你能不能把调唱准一点,每次都走调。
就那一瞬间,四周的同学目光唰唰射向她,好奇的、埋怨的……
她的脸白了又红,红了又白,恨不得地上裂开一条缝让她钻进去。
她说不出任何的话来反驳,只能傻乎乎点点头,拼命咬着唇不让自己哭出来,因为那样只会更加难看。
回去后她每天躲到没人的地方对着录音机拼命唱,嗓子哑了也不管,那一刻狠狠碎裂的不光是对他的恋慕,还有她的自尊。
现在隔得久了,想起来也只是当做曾经年少的傻事一笔带过,不会再去斤斤计较,埋怨自己多傻多不值。
这也是她心底的疤,却因为不再对他系着线,想通了就完全愈合,现在就算再见当年的那个男生,她只会云淡风轻的问一声你好,笑笑一带而过。
忽然手心一紧,舒望从遥远的思绪回过神来,视线落到莫远扬身上,长时间仰头看风筝让她的脖子发酸。
“今天是清明节,往年这个时候我都会去给爸爸妈妈扫墓。”莫远扬看着她,徐声道,声音低低的,有些沉。
“有没有听过清明节放风筝断灾的说法?”舒望问,眸光温柔。
莫远扬点点头。
“我们把风筝放掉,让它飞回去代替你去扫墓,怎么样?”
她对他露出一抹笑靥,然后低头从包里找出一把小刀,啪的一声打开,他还来不及反应,那细细透明的绳子便断开了。高高飞扬在天际的风筝越变越小,最终消失在蓝天白云里。
莫远扬回头,看到她温温的笑脸:“只要你过得好,便是对你父母最好的安慰。”
他不作声,只定定地看着她,心底说不出的柔软。
不远处的公路上面容姣好的少女视线从草地上收回,摇起高级黑色轿车的车窗,秀美的脸庞上是若有所思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