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兄弟 ...
-
却说皇帝当朝贬了李严,又愁无人可用;诸葛亮外举不避仇,保举李严之子李丰为尚书令,兼管粮草输送事宜。
为君的在文武百官前誓明了北伐的决心,为相的得了个虚怀若谷的美名。满朝官员纵使有对北伐心存不满的,此时也难再开口,只得随了众人下拜,口中高喊“陛下圣明”。
散朝后诸葛亮没有直接回府,一来是不愿见访客,二来是想亲自查看京城四处的城防。待看过城墙坚固,守军操演无一丝懈怠,便吩咐姜维传令部下,两日后启程返回祁山大营。
姜维领了命,还是忍不住劝道,“丞相何必如此心急,哪怕多歇上一两日呢?这样连日的车马劳顿,您太辛苦了!”
“此次回朝本就是不得已,还须速归,以免多生事端。”
说话时二人正坐在城郊的马车里。土路坑洼,难免有颠簸,伴随猛烈一震,诸葛亮变了变脸色,伸手抓紧了窗框。
姜维心细,见状忙问:“丞相,你哪儿不舒服?”
诸葛亮摆摆手,“腰疾,老毛病了,不碍事的。”
于是姜维一脸“我说什么来着”的表情,“依末将看,您此番本就不必回京,只需一封书信上表陛下,奏明实情。末将瞧着陛下对您极倚重信赖,并不像真的信了您谋反。如此一来两番折腾,太遭罪了!”
“正因为陛下倚重信任,我才必须回来。伯约啊,李严的事你也看见了,朝中不知还有多少人和他一样的心思,只盼着我留下把柄。这次若不加紧赶回来,只怕会后患无穷啊。”诸葛亮说着,腰上又是一痛,忙转了视线看向窗外,感慨道:“若再早上十年,我尚能与先帝策马,堪堪跑个并驾齐驱,哪用闷在这车子里受罪。”
马车在相府门前停稳,诸葛亮正要扶着姜维的手下车,就有家仆急匆匆跑出来,慌忙道:“先生,陛下来了!”
诸葛亮大惊,“胡闹!为何不早派人报我?”说着不顾腰疼,推开姜维的手,走得两脚生风,“陛下现在何处?”
那仆人忙道:“在后园同公子下棋。”
诸葛亮一路小跑至后园,看见皇帝和思远在亭下对弈。皇帝正举棋苦思,瞧见他来,随意落了那子。思远紧跟着落下一子,拍手高兴道:“皇帝哥哥,你输了!”
诸葛亮慌忙冲儿子喊:“思远,不可无礼!”
诸葛瞻这才注意到父亲,急忙跳下石凳上前拜见。
皇帝倒不以为意,坐在那儿慢慢捡着棋子,似笑非笑道:“瞻儿是丞相的亲子,朕是丞相的义子,如何竟担不起瞻儿叫一声‘哥哥’了?”
诸葛亮一时无言以对,只好叠了手要行臣子之礼。
皇帝专心分着棋子,却像有眼睛落在他身上,随口道:“相父快免礼罢!动不动就拜,也不怕累着自个儿!”又想起什么似的,抬手招了思远上前,说:“朕光顾着下棋,险些忘了。这是宫里匠人新制的玩具——九环相贯为一,得其关捩方可解之。”侍立的宫奴适时奉上木盒,皇帝亲手打开来,取出一串光泽莹润的玉环,“朕特命他们用良玉打造一副,送给瞻儿作生辰礼物。”
思远欢喜拜谢过,捧了新玩具回自己房里研究去了。凉亭下只剩君臣二人,一时相对无话。
“丞相坐吧!”皇帝终于捡完了棋子,仔细盖好檀木棋盒,“这里是丞相的府上,还要朕来招待吗?”
诸葛亮并不挪动,只说:“敢问陛下驾临,有何要事?”
皇帝长叹一气,说:“若无要事,朕就不能来看看相父,尽一尽人子的本分么?”
见那人默然,只好又说:“方才早朝时,朕见相父起坐似有不便,想是快入冬了,相父又犯了腰疾,便让太医配了几副热敷方子,舒筋止痛是最好不过。”
诸葛亮也叹气,一脸的“臣惶恐”,说:“陛下,两日后臣就要启程了。”
皇帝早知他这次不会久留,没想到竟走得这样急。还是摆了一副波澜不惊的面孔,说:“相父何不多停几日?”
“大军远征,不可轻离主帅。司马懿奸滑,虽然暂时败退百余里,可一旦发现臣不在军中,胜败颠覆只在须臾之间。”
皇帝抬头,定定望了他的眼睛,“相父就不能不北伐么?”
这是皇帝第二次对他的相父说这句话。
他出生时,大汉早已名存实亡。他虽是汉皇后裔,可是没见过山河统一,百姓安居的盛景,所以不能理解父辈们对兴复汉室的执念。
第一次北伐失利,朝野上下忧思不宁,丞相更是上表自请罢免相职。那时他做皇帝刚刚五年,尚没有一两件拿得出手的政绩。他不解,天府之国易守难攻,又物产丰足,何必总去攻伐人家?这样想着,便真的劝了那人,说不如干脆收兵回朝,屯田养兵,北伐之事从长计议不迟。
那人大惊,随后便有一道字字泣血的表送到了他的案上。
那份《后出师表》日后同前表一样名垂青史,然而他只看过一次便推到了一旁——他羞得慌。虽然文中句句所言皆为“臣之不解”,却无一不在痛恨他这个做皇帝的庸懦短视。
他携了满朝文武,第二次送丞相出征,猛然间清醒地意识到:就算换他做了皇帝,诸葛亮也仍然是他父亲的臣子。
带着几分任性的,他任由这句话脱口而出——他会如何应对呢?一别数年,相父的说词可有了些新鲜的吗?
诸葛亮愕然,“王业不可偏安于蜀,北伐乃先帝遗愿,安能半途而废?”
“先帝遗愿,自然不可违背。”皇帝慢慢地说,“只是北伐非旦夕之功,再说祁山苦寒,相父年事已高,不宜再以一国之望深入险地。依朕的意思,何不提拔蜀中壮年将领北上讨贼,一来给他们为国建功的机会,二来相父也可在京颐养天年——”
诸葛亮苦笑,“陛下岂能拿北伐作儿戏?中途换帅动摇军心不说,且问朝中还有何人能做司马懿的对手?臣随先帝戎马半生,纵是到了知天命之年,也身无重疾,思维不滞,定当为北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方不负先帝遗愿!”说罢深深一拜,极忠义壮烈似的。
皇帝默然看了他半晌,终于叹道:“也罢——”一边亲自扶了那人起身,“朕明日在皇宫设宴,为丞相壮行。离宫久了不合规矩,朕先回去了。丞相好生歇息,不必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