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思远 ...

  •   饭后不过一盏茶的时间,君臣二人便把方才搁置的密信事件理了个清楚:李严因征粮不力,唯恐被圣上降罪;适逢司马懿用计,无异于瞌睡有人递上枕头。
      皇帝大怒,一拍桌子命人将其押赴有司论刑,幸得被丞相两句话劝住。最后念其多年勋劳,只废为庶人,赏黄金百两令其回乡养老。
      诸事暂罢,皇帝再无借口多留,便命御用马车送丞相回府。诸葛再三辞谢不过,只得由着皇帝扶他上车。

      正是京城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人声马嘶,商贩的叫卖此起彼伏;同营中军士操练喊杀的喧嚣相比,京城竟恍如世外桃源。
      他此次回京并不欲人知,无奈皇帝赏乘的四驾马车太过张扬,一路引来百姓侧目不断,自发跪拜。
      那车夫在宫里服侍久了,自然比寻常人乖觉,见此便道:“丞相所颁的《蜀科》深得人心,如今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由官至民,令行禁止,无不敬服丞相!”
      诸葛亮有些不悦,冷声道:“《蜀科》是先帝在时率众臣合力编成,并非孤一人所作。实行得宜,也要仰仗先帝和陛下的龙威,亦少不得各州县的父母官与陛下同心,如何竟记在了孤的功劳账上?”
      那车夫便讪讪的,再不敢多话。快到相府才又开口道:“丞相快看,夫人和小公子在门口迎您呢!”

      何须旁人提醒,他远远就看见夫人牵了思远,并几个家仆立在府门外望眼欲穿。
      不等侍从放稳垫脚的杌凳,他便急着下车。诸葛瞻见了日思夜想的父亲,急切地往前迈了半步,只被母亲按住了。
      诸葛亮与随行宫人客套一番,再四谢了皇恩,才携了妻子众仆向御车离开的方向盈盈施礼,直到马蹄声听不见了方止。
      “父亲!”诸葛瞻虽心切,还是按规矩行了礼,正式拜见过才敢显露稚子本心,一头扑进诸葛亮怀里。
      “思远都长这么大了!”诸葛亮百感交集,爱怜地摸摸幼子的头。
      “一别数年,孩子可不是要长大么!”黄夫人亦是笑中带泪。
      诸葛亮牵了妻儿入府。夫人怕看她夫君的霜发,只好转头去使唤下人。刚吩咐完烹茶,又叫人快快点上炉子,那牛肉一定要炖得酥酥烂烂才好。小丫头伶牙俐齿的回报:茶一早烹得了,现下温得正好;炖牛肉的火夫人也早吩咐了厨子用心看着,不可让丞相吃了伤胃。夫人这是高兴糊涂了!
      诸葛瞻平日端庄自持像个小大人,此刻在父亲跟前恢复了走三步蹦两步的孩童心性。两手抱了诸葛亮的胳膊,高兴道:“父亲这次回家,便不走了吧!”
      诸葛亮心底一阵苦涩,扭头回避了幼子热切的目光,接过妻子奉的茶盏抿了一口,转开话题道:“父亲出门在外,思远可有好好读书?”
      诸葛瞻朗声答道:“孩儿谨记父亲教诲,晨起读《诗》,上午随先生学《孟子》,下午临帖,傍晚习琴,不敢有一日懈怠!”
      诸葛亮心下宽慰,温言笑道:“好啊,不学诗,无以言。等父亲得了空,一定亲自考考你。”

      当今圣上的《诗》和《孟子》,还是在益州时学的。刘玄德征战数年,好容易得了一块地盘安身,终于有精力操心起子嗣的学业来。
      拜的先生是当地极有名望的大贤。大贤嘛,自然是颇有春秋了,像军师那样的人物毕竟是凤毛麟角。
      古书难懂,先生的话比古书更难懂。
      他倒也不是初次拜师读书。但前些年父亲一直在打仗,东奔西走的没个定数。读书就更不必提了——先生前一日嘱咐了好好温书明日要考问,第二日他便被塞进马车,随军颠上一整天也见不着先生——这是常有的事。
      这下可好了,人虽被拘在屋子里念书,心却还在广阔天地间撒野。
      先生讲“春日载阳,有鸣仓庚”,他便想多好的太阳啊不如去春游;先生讲“睍睆黄鸟,载好其音”,他便想起昨儿爬树发现的一窝雏鸟,不知道它们的母亲回家了没有....
      一连熬了十数日,他终于按捺不住了,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逃学去了河滩,亲身体验了一把“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的滋味儿。先生自然是不答应的,一状告到了刘益州面前。

      他被父亲揪进书房时,脚趾缝儿里还沾着湿泥。
      父亲铁青着脸,抓起一卷竹简“哗啦”一声展开。他认出那是一卷《孟子》,心中暗道不好,《孟子》晦涩难诵,他最不爱学,看来今天一顿家法是躲不过去了。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父亲开口只这一句,他明白这是要考背诵,急忙接道:“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前几句对仗工整,往后可就难了。“智之端也,智之端也...”他鞋尖不住蹭着地面,只盼地上能有个大洞让他钻一钻。
      “人之有是四端也——”为人父者声音又高了几度。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越往下背声音越发小,直到声如蚊蚋,不得不抬头可怜兮兮的看向父亲。
      “凡有四端于我者——”刘备闭眼,深深吸一口气,合起竹简。
      他更害怕了,几乎张不开嘴,还是勉强续道:“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泉之识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刘备怒极,将手中竹简狠狠掼到他脚旁。

      挨完训斥,又领了一顿家法,他捧着竹简灰溜溜地站到树下背书。左右手心各挨了十竹片,此刻正刀割似的疼。父亲下手可真狠呐!
      他贪玩,却不是蠢笨的孩子。只几百字的一章书,纵使佶屈聱牙,也不过半个时辰便能熟诵。
      然而父亲却像忘了他似的,叫人请来孝直宪和二位先生议事;之后迎来送往,从他身旁经过数次,都只当他是一团空气。
      挨打时手上沾的污泥还没有擦净,现下沾了伤口火辣辣的痛。他胡乱一合竹简,索性转身面朝大树,委屈上了。
      直到月光洒满庭院,父亲还是没有理他。他心道自己定是遭了父亲的厌弃,悔恨无措之余,只想搂住树干大哭一场。

      “公子何故在此,与这百年柳树交心呐?”
      他转头看清了来人,再忍不住眼泪,委委屈屈唤了声“先生”,把自个儿顽皮逃学,背不出书遭了父亲责罚的事如实说了。
      说罢还伸出小手,让人看红肿未消的手心。
      诸葛亮看了自是心疼,但知道刘备对这个独子期望甚高,不好违了他教子的心意,只说:“主公既让公子背书,那公子可背下了?”
      他点头,把一章书流畅背了,又委屈哭道:“父亲一直不肯见我,一定是讨厌我了罢..”
      诸葛听他背得熟练,才哄道:“怎会?主公只是爱子心切,一时失了轻重。公子且等亮去向主公说情。夜里风凉,不可再久站了。”
      他急忙抓住那人袖子,抽噎道:“先生不可!方才公祐先生为我说情,父亲还发了好大的脾气...”
      “公子不必担心,亮自有分寸。”诸葛亮温和笑道。傻孩子啊,你爹那是在做样子吓唬你呢。
      “是孔明吗?”刘备一面问着,一面推门出屋,看见军师正哄着他那不成器的儿子,便板了脸道:“这小子顽劣至极,合该好好罚上一罚!孔明,你不必理他!”说罢拉了军师的手就要进屋。
      “主公!”诸葛亮足下不动,“公子已经知错,书也背会了——天色已晚,请主公也发些‘恻隐之心’罢!”
      父亲哼了一声,一指他,“你且背来!”
      他哪里敢磨蹭,一口气把书背完,不等人问又把文中之义述了一遍,“....有了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心,足可称君治国,若无此四心,便是连孝顺父母都不能做到。”
      刘备挑不出错,又怒气未消,点着他的额头道:“如此顽劣,日后如何能当重任!”
      “公子年幼,爱玩不过是天性使然,主公又何必苛责呢。依亮愚见,孟夫子所说的‘四心’,公子皆具备了,何愁日后不能成材?”
      他背书时军师离开了一会儿,再回来时手里多了些东西。这时一边说着,一边捧了他的伤手,先拿软巾小心擦去脏污,再用指腹取了药膏轻轻揉在伤处,终究忍不住道:“主公要做严父,下手却太狠了些!”
      他父亲没了脾气,只苦笑道:“等来日孔明有了孩儿,便知要做慈父有多不易了!”
      先生没有接话,只专心替他上药。他想象不出孔明先生做了父亲的样子,只是他低头时一束黑发滑至前襟,像极了一个人。
      不,不...应该说,像极了他心底最柔软处,那个模糊的身影——
      肤色如玉,黑发如瀑;置身月光下,恍如天人下凡。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