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忧患 ...

  •   诸葛亮于深梦之中,又见修竹茂林,松篁交翠。正是隆中好时节。
      他与刘公玄德临溪而坐,烹茶煮酒,恣意畅谈;聊到快意之处,皆开怀大笑,惊得林中群鸟振翅,簌簌高飞。
      其间默契,宛若携手半生的故友。也因此知道是在梦中。
      即使知道是梦,诸葛亮还是放任自己笑得流出眼泪;刘备原也大笑,后来慢慢止了,只摇头笑他:痴人、痴人——
      待他止了笑,正用袖口轻拭眼角,忽听见远处有人高喊“大哥、大哥——”
      刘备好像没有听见。提起炉上茶壶帮他添上,又给自己倒了些,说,这样好的茶,出了孔明这里,怕是再也难找。
      他当然不放过任何自夸卖弄的机会,说那是自然,我这卧龙岗人杰地灵,就是一杯淡茶也好过玉露琼浆。主公喝了我家的茶,便要留下来给卧龙做先生。
      刘备作势要打,他也不躲,笑吟吟坐着;那巴掌来势甚猛,落在他身上忽然挠起了痒痒。偏这一招他最招架不住,两下就没了骨头似的歪倒进那人怀里连声告饶。刘备哪肯轻饶了他,愈发得寸进尺,直欺负得他笑软了身子倒在地上,口中还“恶狠狠”道:既然卧龙相邀,那备就恭敬不如从命,再做上一回“卧”龙的先生!

      远处的声音愈发急切。二人止了笑闹,静静躺着。阳光斑驳,只有树叶沙沙作响。
      孔明,我要走了。刘备说。
      他不答话。
      孔明,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不要太劳累。
      他仍不答话。
      远处的呼喊声又多了一道。刘备站起身来;他耍赖似的高抬一条手臂,于是被人无奈笑着从地上拽起。
      孔明,我该走了。刘备又说。
      他点头:山人送主公。刘备一笑,二人携手,沿溪并行。
      阿斗这些年跟着你,长进了不少。只是孩子大了,难免会有自己的心思。将来他若气你,你莫与他计较,啊?
      见他不答话,刘备又叹道:孔明,我真舍不得你啊。
      二人又并行一段,只是一路无话。
      忽然没了茂林,没了修竹,没了群鸟,也没了溪流;只见一团柔和的光晕,明亮璀璨,仿佛蕴集了世间所有的温暖。呼喊声正是从此间传来。
      孔明,我走了。刘备说。
      他忽然生气起来,说,主公走就是了,啰嗦什么。反正亮总会跟上的。
      刘备朗声大笑:孔明,你不许跟来,听见没有?
      这事儿主公说了不算。
      朕说了不算,莫非你说了算?刘备笑声简直恼人。朕命令不许你跟来,你敢抗旨不遵?
      那人的轮廓渐渐模糊在光影中,声音也变得不真切——孔明,你不许跟来啊!没有三十年、四十年、五十年..你都不许来啊,听见没有——

      这一次不是猛然惊醒,而是先睁开眼睛,盯着陌生的宫殿横梁,才感觉到魂魄一缕一缕的落回体内。
      他慢慢坐起身——不可骤然坐起,这是他新学到的教训。身体酸痛,脑袋昏沉....自己为何会在这里?
      吱呀一声门响,好像有人在这房里安了眼睛。一深衣宦官领两个宫女缓步入内。
      “丞相醒了。”为首的开口道。
      “我怎会在此?”
      “丞相在灵前哀痛昏倒,太子殿下便命人送来这殿中歇息。”那人只低垂着眼睛回话,却像能看穿他的心思,不等发问,又恭敬说道:“殿下虽百般牵挂,却不好误了大行皇帝的时辰,已经领着百官往西郊去了。行前吩咐等丞相醒来,不必挂心丧仪诸事,养好身体是最要紧的。”
      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揭开宫女捧着的食盒,端出一碗热羹来,“这是殿下叫人准备的,丞相请用。”
      诸葛亮这才觉着腹中空空。接过来用勺搅了搅:只是寻常的红枣银耳汤,加了桂圆和莲子,又炖足了时辰,很是甜香诱人。
      在他低头研究碗中物时,那人已打开第二个食盒,摆出几样松软适口的点心,一边不忘继续传话:“殿下还说了,因着是先皇的大日子,后宫上下都停事举哀,连膳房都只做得这几样东西;昏厥之事可大可小,请丞相回府后务必寻个大夫来瞧,哪怕是为了让殿下安心呢。”
      诸葛亮搅动汤羹的手慢了慢,应道:“太子关怀,亮感激不尽。”
      那人低头收了食盒,盈盈施礼,“请丞相慢用,奴婢等告退。”

      大夫自然是不会去找的。只靠他和马谡两个加起来凑不满一桶水的医术,在脉上一通乱按——能按出名堂来才叫有鬼。最后他大手一挥,自欺欺人的宣布:无事,孤的身子要多康健有多康健!
      然而真相却骗不了人。兴许是在新帝登基典礼上受了风,他回府后不久,身上便热一阵冷一阵的难受;又不敢按着风寒吃药,自己裹着棉被捂了几天,勉强捱过了。
      因他病着,马谡三天里有两天宿在相府,公私兼领,不避苦累;心里也暗暗算着日子,越算越发愁:先生的身孕少说也已四月有余,然而害喜之症一直不见缓解,这次一病,反而有加剧之势。几次发作都吐得浑身绵软,躺了半天才有了下床的力气。
      马谡将心中忧虑说出时,诸葛亮正半卧在榻上,慢慢吃着一碗清粥。他的胃口还是很差,只是为了孩子硬逼着自己多吃。
      听完也不以为意,浅笑道:“这孩子还有闹我的力气,想来也是好事。若是当年在荆州,那孩子也能这样闹上一闹,我也不至去逞那血气之勇....”说着,便有些伤感。
      马谡只好顺着他的话,说小公子定是健壮活泼的孩子——先生莫再翻搅那粥了,快再吃些吧。
      诸葛亮眉毛一竖,准备认真教训教训这个“不知礼数”的“逆徒”,刚放下碗,忽然腹中一阵翻涌,慌忙侧过身去,对着床头的陶罐呕出几口污浊,之后干呕不止,缓了许久才平复。
      马谡见状又炸了毛,搬出车轮话来连番轰炸:“先生,你就寻个大夫吧!”
      他端水漱口,只装没听见。
      “大不了,用金子堵他的嘴!”
      努力伸手去够桌上一碟糖渍青梅,继续装聋作哑。
      “实在不行,抓了他的妻小来相府做人....杂役....”马谡声音低了,既是畏他眼神,也是看见他腰间微微隆起的一团在侧身时格外明显,这才恍然想起,这几天相府接连打发了不少家丁,内宅几乎不留人近身服侍了。
      “先生.....就算不请大夫,您身边也不能没有人照顾...马谡是粗人,难免有不周到的...”
      “无事,我早年在隆中也是独自一人过惯的。”诸葛亮被吵得头疼,“况且夫人已寄来书信。等过两日岳父腿疾痊愈,她便回来了。”

      这随口一说的“两日”,落在蜿蜒崎岖的蜀道上,总漫长得看不到尽头。夫人没有等来,先收到了曹魏分兵四路来犯的消息。
      军报是晚上送进相府的。他刚吃过还算可口的晚饭,正打算趁着困劲儿早早歇下,一见那送信的神色慌张,也顾不得许多,随手抓了件外袍就命人书房点灯。
      马谡那边自然也得了消息。粗略看过一眼心道不妙,赶忙快马加鞭往相府来了。
      “曹丕好快的手脚!起这样周密的阵仗,是想以巨石压卵之势吞灭我国基业啊!”
      诸葛亮紧皱眉头:“幼常可知,是何人向曹丕献的此计?”
      “未有确切消息。只听说,是曹丕做世子时的一个幕僚。”
      “只凭这一计,我料定此人将来必得重用。”诸葛亮盯着眼前的军报,看见的却是无穷的后患,“幼常,你也多留心些。”
      马谡应下。“要退这四路兵不难。我只担心,若再有一路来犯,该如何应对...”
      腰腹间磨人的酸胀忽然变作沉沉的坠痛。诸葛一时难耐,微微弓了身子,在案几的遮挡下以手轻揉。
      “是哪一路?”
      “东吴孙权.....”
      天意似的,他一说完,就有人急匆匆请见。是在魏细作送来的消息:魏国已遣使赴吴,欲与孙权联兵西进,共分川蜀。

      一句“这该如何是好”还未说出,先看见那人面色惨白,冷汗淋漓而下。不由惊呼一声,箭步上前扶住他摇摇欲坠的身子。
      “不要...不要做声...”诸葛亮已经支撑不住伏在案上,勉力道:“我..腹痛如绞...劳你去库房西侧角柜...取一楠木圆盒来...或许..可保我儿性命...”
      马谡一路跑得飞快,几次被灯火燎了手也浑然不觉。那盒中是围指大的一粒深色药丸,诸葛亮执小刀取了半粒用水化开,颤颤送到唇边,一口吞尽了。
      “这是川南进贡的大还丹。当年陛下分赏众将,硬是给我留了一颗,想不到还真能派上用场。”诸葛亮服药之后又缓了许久,才勉强直起腰。虽仍是面无血色,但腹痛已经缓解不少。
      “这两日我须静养,你代我吩咐严闭府门,大小官员一律不得入内。”诸葛亮惨然一笑,“这个幕僚,我倒要多谢他了。”
      又见马谡仍一脸的担忧,他又宽慰似的笑笑:“我已决意招一医者入府。劳烦幼常挑选可靠人士,带我手信往武阳走一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