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璞玉初泽 ...

  •   不久,刚刚入府中通传的小厮回来了,只是随他来的还有一较为年长的人,而这人正是叶府的管家。 管家走近一瞧见宁致三人,只一少年人站前,另有一老一少居其后面,而这前者虽着的不是锦衣玉帛,却也非寻常人家能穿得上的,那腰间所配的玉珏更是凸显了此人的不凡,再加之其浑身通透的文气,心中便知这是自家夫人的侄子。
      “可是宁少爷?我家夫人念了您许久了,还请您随我快快入府”管家先是恭恭敬敬对着宁致说道,而后命刚刚那位小厮接过南生、程叔手中的包裹,又亲自为宁致等人带路。
      管家领着宁致几进后,只见好一个雅致秀气的院落:东厢房白百杆翠竹;西墙边两株青松;南檐下十几盆秋菊,含苞待放;院中央满树红枣,累累将收;这府内没有多么金贵辉煌的饰品。却让人感到舒心。如果说宁致刚刚在府外只觉着自家姑姑与姑父是有文人之气,那么此时,他便知道他们必定是文雅之人。
      而后,管家领着宁致等人来到一处弯曲廊桥处,而这桥随着缓缓流淌的溪水蜿蜒至这小池上面的亭子里。
      "宁少爷,夫人在前方亭子里等您。老奴还有要事,便先退下了”管家说罢并未立马走,而是等待宁致的回话。
      “多谢。”宁致作楫行礼。
      “公子,我与南生在此处候着便是。”程叔知晓这不比江南,虽是与公子亲近,却也得知礼。
      宁致稍稍点头,便打算前行。只是不知怎的,这步子却是越迈越小,连带着气息也有些许混乱,他知道这是第一次见自家姑姑,心有紧张,于是稍稍停留,缓和心绪。待一番调整后,他继续往亭子走去。走近后,又得以见着亭的全貌。亭尖深沉的枣红;亭柱古老的墨绿;石桌、石椅幻想的灰白,组成一副美丽的图画。亭旁绿树掩映,流水潺潺,风一吹,那柳絮缥缈,颇有韵味。而那石凳上端坐着一女子,风姿绰约,宛若仙女,只是眉头稍稍皱起,嘴里也在不停的念叨着,似是在烦思什么,又像是在等什么人来。而此人正是宁致姑姑,如今大理石少卿之妻,宁瑜。
      “夫人,宁少爷来了。”出声的是立于亭中一旁的丫鬟,绿银。
      宁瑜听言,立马向亭外望去,正好瞧到站在亭外的宁致,她只觉自家这侄子,好似一棵青松,和煦的阳光洒在他的脸上,更像是仙君下凡了,她隐隐约约觉着,似乎在哪儿见过自家侄子,可按理说,自抚宁侯府一家迁去江南后,便再难相见了。
      宁致见姑姑起身后,便回过神快速走入亭中,“姑姑,侄子不孝,许久不曾拜见姑姑,还请姑姑见谅。”宁致边说边跪下,行了个大礼。
      “快快起来,致儿。”宁瑜听言便是红了眼眶,她这才想到原来已经十几年不曾回到抚宁侯府,看着自家侄儿跪在地上,连忙过去扶起。“这是怪不得你的,怪只怪这老天无眼。”
      绿银知晓自家主子,触景生情,便是迅速过去将夫人搀到石凳上。
      “致儿,过来,让姑姑好生瞧瞧我们侯府出来的少年郎。”宁瑜擦完泪后,上下打量了一番宁致,眼中尽是欣赏与怜惜。“长得与大哥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愧是我宁家的公子。”
      “姑姑过奖了,今日初见姑姑便觉得姑姑像是仙子般。”宁致瞧着不是客气,而是真心实意地夸奖道。
      宁瑜听言不禁嘴角微微上扬,“你呀,怎的学大哥般有爱打趣人”,然后又连忙问道“你祖父、祖母可安好?大哥、大嫂可一切安好?”
      宁致知晓姑姑虽不曾回家,心中却是实在牵挂着家中的,应道“家中一切安好,倒是家中让我转达姑姑,切莫为家中之事神伤,安心与姑父过自己日子罢。”
      “这是什么话,我只要一日是宁家人,便不能不为家中着想,只是碍于形势,不得常常为家中分忧。”宁瑜黯然神伤,眼中却又冒出几分狠厉。“若非那人,咱们宁家又何至于如此亲戚离散不得相见?”
      宁致知晓姑姑口中那人是谁,于是连忙说道。“姑姑切莫再言,这等话是不能说的。”
      "我自是知晓的,只是咱们亲人前说说罢了。”宁瑜也知道这些话是不能被有心人听了去的,只是宁致是亲侄儿,而绿银是自己信得过的,又无旁人,于是发发牢骚罢了。“想来你姑父也快下值了,倒是让他也见见我们宁家的好儿郎。”
      “侄儿明白。”宁致也明白自家姑姑好歹也是在这京城中见惯了勾心斗角之事的,自然不会不知分寸,于是不再劝谏。
      “致儿也累了吧,先去歇一会儿,再吃些甜食,大哥自幼便是嗜甜的,大嫂也颇爱甜品,你这作儿子的自然不会例外吧?”宁瑜见侄儿生的俊俏,虽年幼却十分稳重,倒是想打趣一番。
      “谢姑姑,侄儿不挑食……”宁致听言不禁脸红了几分。
      “绿银,带少爷下去歇着吧,就住明玉轩。再吩咐厨房准备些甜食为少爷送去。”宁瑜瞧自家侄儿是越看越欢喜,巴不得把最好的都递去。
      “奴婢遵命”说罢,绿银便引着宁致走向明玉轩去了。
      宁瑜瞧着侄儿离去的背影,只觉那背影更似曾见过,挺拔如松,蓦地,一个记忆中的背影从她脑中闪过,那个背影是她的二哥宁怀远……
      元历一年,新帝即位,下令斩杀废太子一党。那晚,宁瑜不知发生何事,她只丈夫命她不得外出,而家中亦然来人通报不许她出叶府,她心中不安,可是身为一介女子,又已经嫁做人妇,在自家,遵父命,在夫家,听夫言,于是她在家中坐了一夜。
      次日清晨,她吩咐贴身丫鬟出去打探,只听丫鬟在耳边说道“不好了,小姐,不好了……宁府二公子被捕,现已奔赴刑场,即日行刑。”她身子瞬间软了,只因不知为何一夜之间,自家二哥哥从朝中重臣沦为及日行刑,这是她第一次不遵父命,不听夫言,红着眼眶,走上街。看见自家二哥哥的背影,衣裳已经被血染红,脚带铐链,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她大声喊着“二哥哥,二哥哥……”泪是止不住的流,在她心中,自家的哥哥都是极好的,从小便宠着她,想要冲上前救下哥哥,却又被叶府的仆人拦住了。
      走在前面的宁怀远仿佛听见了,他回过头,脸上伤痕遍布,早已看不出此前的俊俏面容,他对着宁瑜微笑,恰如那日送宁瑜出嫁时安慰她时的如沐春风,然后他回头,继续向前走。他虽受着伤,背却一直挺拔着,及时是行刑前,亦不肯弯腰。“我宁怀远,此生忠君爱国,行事磊落,却不想落得如此下场,杀我,我不惧,但求我死能明君心。”……
      此后,世间再无宁府二郎君,再无“一家三重臣”…
      宁瑜明白了,自家侄儿继承了宁家的风骨,继承了那可以担责的肩,挺立的背。“二哥哥,从前的侯府与我不足以为你复仇,现在有了侄儿,你且放心罢”眼角的泪不知何时从宁瑜含着坚毅目光的眼睛悄然滑落。
      待叶郡下值回来已是该用晚饭了。他走近府内,只瞧着自家夫人与一少年郎坐于桌前谈笑,两人皆是如玉般的人,只是细细打量了便发现两人眉眼相似。
      “相公,回来了?”宁瑜只顾着同自家侄儿谈话,倒是没瞧着自家相公已回来,且在庭前站了一会儿。“致儿快来见过你姑父,你姑父可是盼着你有学问的侄子许久了呢。”
      “侄儿见过姑父。”宁致于是作楫行礼。
      “自家亲戚,何必那么多礼,你姑姑也不知道拦着你点。”叶郡方才便心想这少年郎便是自家侄儿,这下肯定后更是越发觉得侄儿长得俏了。
      “好了,好了,想来你们二人都饿了,快快过来用饭。”宁瑜见两个人大眼瞪小眼,不禁发笑。
      言语间,三人皆坐于桌前。“你姑姑一直同我谈起你,今日一见,倒是比你姑姑夸的还要几分神仙。”叶郡看着眼前的少年,只觉温润如玉。
      “是姑姑过奖了,侄儿才疏浅陋。”宁致谦虚道。在叶郡打量他的同时,宁致也在打量着这个传言中,公正无私的铁面“阎王”大理寺少卿,只觉得并不如传言中那么冷漠,反倒是十分的温和。
      “好了先用饭再好好熟悉几分。”宁瑜作为宁致的姑姑,叶郡的妻子,便假意般发号施令。于是三人便一同用了饭。
      饭后,叶郡与宁致一同来到了书房。
      “致儿,你此番前来京城是要前往山隐书院?”作为长辈,叶郡便关心道。
      “是的,姑父。”宁致回答。
      “你可清楚这书院是何地,以及你此番前去意味着什么?”叶郡瞧着眼前的少年,语言稍带有几分严肃。
      “侄儿清楚,山隐书院乃是天下文人名士聚集之地,素有半个翰林院之称,侄儿前去,便是意味着有意入仕。”宁致认真回答了姑父的问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