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5、夏税 ...
-
“赵四牛,家十亩中田,应缴纳二十斗,或六百钱;家十亩下田,应缴纳十斗,或三百钱。加使牛钱、农具钱、丁口钱、差役钱等,共五石四斗,或一千六百二十钱。”户长对着旁边的乡书手喊道,让他做好记录。
“我交粮,已经搬过来了,在旁边。”赵四牛赶紧说到。
“哦,交粮啊,倒进来,咦,少了一斗啊,赵四牛家的,再加一斗。”穿着绸缎的衙役望了一眼秤杆,直接对着旁边紧张的老汉说道。
“里长,我这,家里早就称好了,还多加了大半斗呢!”赵四牛抱怨了几句,偷偷瞧了一眼凶神恶煞的衙役,只能在别人那里借一斗,加到筐子里。
“现在就合适了!”里长对着老汉瞪大眼珠子,说道:“公家的秤怎么可能出问题,休要在这里胡言。”
“接下来,赵清泉……”
户长虽然年岁大了,但思路清晰,每家都记的,差不多三个时辰后,两个衙役也不管了,就带着一些白役,拉着驴车,带着三百多石的粮食就走了,今年的夏税已经纳齐,剩下的自会有人送到县里,至于送到哪里,这就无需他们多言。
由于驴车无法将全部粮食装走,里长还让自己的大儿子用家里的牛车帮忙送。
董家承在旁边,将刚刚的行为看得清清楚楚,贪腐之风一直存在,从下到上,没有几个人干净,但不能贪老百姓的救命粮,看来县衙的人是该换换了。
“走,去找季二郎,把里长也叫过来。”董家承对身旁的人说到。
“是!”一群人陆陆续续朝着季家走去。
董家承还是第一次到季家老宅,陈洪海提前敲开了大门,季辛夷已经在门口候着了。
“姐——,董大人安好!”看到周围一群人,季辛夷立即改了口。
“你姐要知道你这么叫,怕是又得骂人咯!都是自己人,不必讲究那些虚礼。”董家承拍拍他的肩膀,直接进了屋里。
招呼大家坐下后,季辛夷拿出上好的茶叶,一人冲泡了一碗茶水。不是他不讲究,这点茶学起来复杂,做起来麻烦,一人点一碗,那得点到天黑去。
索性其他人都知道他是县令的小舅子,县令都不计较,其他人更不敢说话。
“听说早稻的收成,你是最突出的?”
“可能是运气好,买到几种不同的稻种,嫌单独育种麻烦,就干脆放一起育种,结果种出来的效果竟然如此好!”
“哦?可知在哪里买的?混合的比例又是多少?”
“这个已是记不清了,不过扣除交税的稻谷,剩下的我都打算用来育种,这样无需再去买稻种,以后还能获取更多的稻种。”
“这倒是个好办法,那稻田养鱼呢?”
“晚稻的时候还要继续养,部分村民也会跟着养。”
“如此甚好,只是二郎不会觉得吃亏吗?养鱼的人家多了,价格自然会降低。”
“这到不是值得在意的事情,我想让村里、县里,甚至是更广大的地方实现共同富裕,所有人都能吃上饭,不会因为贫穷而卖儿卖女。”
董家承表面风平浪静,内心却泛起波涛巨浪,连自己这个县令都不敢这样想,共同富裕,那是怎样的盛景呀!
他觉得自己需要重新审视季辛夷,这瞬间也更加心疼他,这么有理想有远见的人,却因为程渊的不喜,只能成天躲在房里,那时的他该多委屈。
“没想到二郎如此为老百姓着想,我以后得经常来村里和你聊聊才是。”
“姐夫真的不是来吃鱼的吗?”季辛夷打趣到。
“你姐说你到村里,比以前开朗了不少,看来此话不假。”董家承笑着摇摇头,知道他是转移话题。
不过董家承临走时,季辛夷还真的捞了几条鱼让他带回去。
时正值阴雨季节,小溪村连续下了好几天的大雨,还好村民的稻谷已经入仓。刚吃了晚饭的季辛夷,找了把椅子躺着消食,聆听雨落屋檐,顺着凹下去的瓦片流到地面的声音。
雨渐渐的变小,成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天边也变得越来越亮,慢慢地在扩大,看样子雨终于快停了。
“彭!”没插门栓的院门被用力推开,赵清水戴着斗笠跑了进来,季辛夷被吓得一哆嗦。
“你就不能轻点,这大门迟早毁在你手里。”季辛夷没好气的埋怨到。
“我这不是没控制好力度嘛!”赵清水讨好的说到。
“这雨虽然快停了,可路上泥泞易滑,你跑过来作甚?”
“难得休息几日,二郎打算都这么躺过去吗?”
“哦?看来清水兄已经想好要做什么了。”
“我们明天去山里捡菌菇怎么样?” 赵清水笑着说到。
“菌菇?”难到属于蘑菇的一种,季辛夷有些震惊,这里的好多日常蔬菜都还在熟悉中,可真没想到还会有蘑菇。
“二郎难道没吃过?大户人家可喜欢吃这野菜,还有人专门去山里找,然后高价卖到城里去。”
“吃倒是吃过一些,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这种。”
“那说好了,明早我带你去个人少的地方,那地方菌菇多得很哟。”说完趁着天还没黑透,就归家去了。
第二日一大早,季辛夷就起来了,找了个小背篓,用干净的布包装了几个饼子,还有装了两竹筒清水,一起放在小背篓中,吃过早食就等着赵清水他们过来。
没等多长时间,院门就被敲响了,还伴随着赵清水的喊声:“二郎,快点出发了。”
当他们看到季辛夷的小背篓了,强烈要求他换个大一点的。赵清泉背了个大背篓,里面装了一把小锄头镰刀等物,赵清水也背了大背篓,只有赵清溪背着小背篓,小背篓装着饼子和水。
赵清泉给他解释到,即便是采摘的菌菇不多,也可以装一些干树枝回来烧饭。季辛夷从未与他们说起过,他的柴火都是找村里鳏夫秦大叔买的,秦大叔会定期给他送些柴火过来。
说起这秦大叔也是不容易,父母早逝,娶了隔壁村子的赵氏,赵氏也是个苦命的,好不容易熬到生产,结果儿子刚生出来就大出血,当晚就去了。
秦大叔好不容易把儿子拉扯大,儿子娶妻生了小孙子,两人去河里捞鱼双双被河水冲走,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村里人都说他克亲,没人愿意嫁与他做续弦,从此就他独自抚养着小孙子。
没办法,季辛夷又去换了个稍微大点的背篓,顺便也装了把小锄头。一路上都能遇到采摘菌菇的村民,大家见面都会友好的打招呼,边走边聊也就到了山脚下。
赵清水带着他们去了山的另外一边,从村里出来后,另一面有一条小路可以上山,这里的树木更加茂密,植被也更丰富,只是因为这边要绕路过来,山间的路也不好走,所以很多村民也不愿意过来。
赵清水经常往山上跑,自然也熟悉这里的情况。几个人在进山的时候,就看到了村里的人,他们去的都是熟悉的那面山,很多妇人和小娘子也不敢往这边来。
顺着小路上去后,四人才发现这边有很多野菜,季辛夷只认识蕨菜,看地上连脚印却没有,应该是没人来过这里。
“大哥,给我摘点毛桃。”赵清溪突然兴奋起来。
毛桃?难道是野生桃子,季辛夷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居然是野生猕猴桃,这个可比种植的更甜。以前下乡考察时,在村民的带领下,有幸吃到过。
野生猕猴桃的个头很小,与种植的核桃差不多,个头更小的野猕猴桃甚至只有大拇指大小,但味道却很特别,口感酸酸甜甜,果香浓郁。
山里没有路,到处都是带刺的灌木和茂盛的野草,赵清泉想要带大家去摘猕猴桃,只能先用镰刀开出一条路来。仔细辨别,能发现好几株野生猕猴桃树,长出的藤蔓交织在一起。
当他们走近一看,一小片的野猕猴桃,透过太阳的光线,能看到树上一个个椭圆的果子轻轻摇摆着。绝大多数的体积都很小,老藤上的果实会大一些。几人先吃了几个,熟透的野生猕猴桃真的好甜呀!
“尽量摘熟了的毛桃,没熟的,又酸又涩,吃了还会泻肚。”赵清泉提醒他们,这里就他最大,他得对所有人负责。
“大哥,放心吧,我们又不傻!”赵清溪调皮的说到,这里他的身体最轻,直接把自己挂到老藤上去了。
熟透的果子不多,大部分还是很青涩。几人看摘得差不多了,还得赶紧上山采摘菌菇,剩下的等过段时间再来,那时基本已熟透。
在上山途中,几人又掐了几把蕨菜,再往前走了几步就发现了一小片菌菇。这里的菌菇有多个种类,赵家三兄弟只敢采摘认识的,并告知季辛夷哪些能吃,哪些吃了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二郎,你可看清楚了,这种香蕈就是能食用的,而且还非常美味。”赵清泉指着一节腐烂的树木。
香蕈?季辛夷惊呆了,这不就是香菇吗?他只知道香菇都是大棚里种植出来的,没想到还有野生的香菇。
也就是说,如果自己将空间里面的香菇菌种拿出来种植,也就没人觉得奇怪了。季辛夷越想越兴奋,都不自觉的笑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