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说亲 ...


  •   “难道不是姐姐上门提亲吗?”

      “你姐姐有那能耐,还能抢媒婆的活来干。”季青黛没好气的说到。

      但她还是耐心的讲到:“想要顺利娶亲,需要经过三个步骤,分别是纳采、纳征、迎娶。这第一关就是纳采,纳采又包括求娶、交换草贴、交换定贴和相亲。这求娶就至关重要,需要请媒人提前去说亲,让萧家有个准备。虽然我朝有男方家里长辈出面向女方尊长提出请求的,但我只是你姐姐,别人会觉得我们对这门婚事不重视。”

      “我们已经商量好了,不需要媒婆再去说亲。”季辛夷没想到这里成亲这么复杂,他以为双方带着户贴去管事处拿个证明就算完事。

      “你们倒是能耐,她家人不同意,那不是白瞎,私相授受的名声是那么好听的吗?”

      “姐姐说得是,那就听姐姐安排。”孕妇的火气果然好大,还是避着点,免得引火烧身,季辛夷悄悄想着。

      “大娘子,王媒婆来了。”丫鬟过来通报。

      “让她去前厅候着,我们这就过去。”

      两人来到前厅,季辛夷看那媒婆的穿着打扮,应该是位官媒。

      通过季青黛的科普,季辛夷深刻认识到这里的“婚姻法”有多复杂。本朝缔结婚姻更加注重对方的财产,但最终要使两家完成婚嫁,就需媒人从中斡旋说合。

      媒人有官媒和私媒之分,这种分级不仅反映在说媒的对象上,还反映在穿着服饰、人数等方面。

      上等的是替名门望族以及其亲戚撮合婚事的官媒,一般戴着紫色的头盖,身穿紫色坎肩,衣着华丽,由朝廷发放相应俸禄。在男女嫁娶之事上,官媒具有很大的权力。

      中等的是替普通的大户人家说媒的,头戴冠子,或用黄色的头巾包髻,最显著的特征是手里经常拿着一把伞,衣着较上等的差点,但也干净整洁。就如果上次赵员外请的媒婆,属于中等媒婆,不好不差。

      下等的则是替普通老百姓说媒的,穿着随意,没那么多讲究,又被称呼为王婆,只是兼职做媒人,还可能替人接生、帮人做针线以及治疗一些女性病症等。

      不管是哪种等级的媒人,都必须善于察言观色、办事麻利、口齿伶俐,才可以把女方家说动心。

      “见过大娘子。”虽说自己是官媒,可季青黛是县令夫人,那可不是她能比较的。

      “王媒官不必客气,今日叫你过来,是有件事情还得麻烦你,谁让你是咱们县里最好的官媒呢?”

      “这不是折煞奴家嘛,大娘子尽管吩咐就是。”

      “还不是我这不争气的弟弟,想请你保媒呢!”

      “这是奴家的荣幸呀,肯定给二郎君保好这门亲事,不知二郎君喜欢什么样的小娘子呀?”

      “我已经有相看好的娘子,还得麻烦大娘去走一趟。”

      “不知是哪家的娘子这么有福气?”

      “是萧家村的萧堃家,就是进村的第一大家。”萧堃是萧老太爷的名字,现在已经没人叫他名字了,都尊称为萧老太爷。

      居然是个村里姑娘,这让王媒婆没想到,差距有点大呀,也不知道大娘子怎么不反对。但与自己没关系,自己只需要说好这门亲事就行。

      王媒婆笑着对季辛夷说:“二郎君,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往后说亲的事情,还得婶子多费心。”说完伸手递了个小布袋子过去,王媒婆捏了捏袋子,笑得更灿烂了。

      “你太客气了,这杯喜酒肯定跑不掉的,后面有什么事情需要二郎君亲自去做,我会提前通知你。”王媒婆打趣到,然后又给她说了一些说亲的注意事项。

      听王媒婆交代完相关事宜,季辛夷便归家了。还好天黑时到家,没有路灯可就容易掉进沟里,突然窜出一个人影来,季辛夷的心都被吓到嗓子眼儿了。

      “二郎,是你回来了吗?”

      “清泉兄,你想吓死我呀!”

      “对不起,对不起,你没事吧?”

      “现在没事了,你躲在竹林里面干嘛?”

      “最近不是稻子快收割了嘛,村里安排了巡逻队,晚上会满村子转悠,我怕他们以为我是小贼,把我抓起来打一顿。”

      季辛夷满脸黑线,可你躲竹林里面更像小贼呀!

      “你还没回答我,你这两日去哪里了?”

      “我回了一趟姐姐家,请她帮我说亲去了。”

      “说亲?你小子深藏不露呀!”

      “还没有去说,只是与媒人商定,事发突然,也没来得及告知你们。”

      “二郎,你可总算开窍了,是哪家的姑娘呢?”

      “我们要不进去说,大风把这竹林吹的哗哗作响,阴嗖嗖的怪吓人。”

      季辛夷小时候被福利院的孩子欺负,总是被关到后门外,而后门外有一片连山的竹林,风呼呼的刮着,竹林左右摇摆的影子,给她留下了严重的阴影,那种恐惧感多年都没消散。

      “二郎,你莫不是怕鬼?”

      “鬼都被你吓跑了,哪里还有鬼?”被戳穿了心事,季辛夷慌忙进了屋里。

      季辛夷忙活了一天,早就饿得前胸贴后背。赵清泉帮他烧火,煎了两个荷包蛋,准备做两碗青菜鸡蛋面。赵清泉这个不要脸的,嘴上说着不饿,但还是让季辛夷给他做了一份夜宵。

      两人慢悠悠的吃完面,这两天的事情也说完了,赵清泉到现在也没想通,季辛夷是何时看上萧慕青的。当听到萧慕青要定亲,就坐不住,着急跑着先去定亲事,这什么人呀!

      后面几日,大家都忙着给季辛夷家收稻谷,与插秧一样,季辛夷家的稻谷提前几日收割。令所有人都震惊的是,养殖稻花鱼的稻田,每亩收成居然达到了五百四十市斤,这是前所未有的。要知道以往丰年,每亩稻田收成也才三百五十市斤。

      另外的十亩稻田,收成也比较好,每亩稻田收成也达到了四百四十市斤。

      这不仅与高质量稻种有关,也与季辛夷的合理施肥有联系,村里都不懂施肥,以为秧苗插下去就不需要特别管理。这也说明,高质量稻种与普通稻种杂交是成功的,能提高最终产量。

      王媒婆选了个阳光明媚且顺风顺水的好日子,前往萧家说亲。虽然季辛夷给王媒婆说了大概位置,但为了避免跑错人家,闹出笑话,她还是一路问进村的。

      在萧家院子外面时,王媒婆朝着院子里面伸了伸脖子,大声喊到:“请问这里是萧慕青萧娘子家吗?”

      柳氏正在往水壶里面装水,准备给田里干农活的人送过去,听到外面有人在喊萧慕青,便放下水壶跑了出去,看见一个穿着很体面的妇人。

      柳氏接触的都是平常老百姓,也就没有机会接触到给达官贵人或大户人家说媒的官媒。柳氏不认识官媒,不代表萧老太太不认识,她以前可是大户人家的女儿。

      这个时间,萧老太爷和萧老太太都在屋里午休,听到这么大的动静,萧老太太索性起来看看,当她看到大门外的官媒时,眼睛都瞪圆了。

      但她现在不确定,这官媒到底给谁提亲,于是晃悠悠的跑出去,笑着说到:“不知道媒官大驾光临,还请见谅。”

      萧老太太本来是个柔和的人,对待孙子孙女都一样,只是在这个以夫为天的地方,她一切只能以萧老太爷为主,但她私心希望官媒是来给萧慕青提亲的,毕竟刚刚也听到她喊萧慕青的闺名了。

      “老太太哪里的话,我这不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嘛,哪里敢托大呀!”王媒婆也是个会来事的,一看这老太太就是个主事之人。

      “快快,屋里坐。”萧老太太拉着王媒婆就往屋里走,还不忘嘱咐柳氏:“老大家的,快把那几兄弟都叫回来,说家里来贵客了。”

      萧老太爷本来是不想出面的,毕竟是妇人之事。但听到媒官二字后,就开始稳不住了,什么人能请媒官,他比萧老太太还清楚。

      但他还是需要拿出大家长的气势,于是晃悠悠的坐到了主位上,客气的问到:“不知媒官贵姓?”

      “老太爷安好,鄙人姓王。”王媒婆并没有拿乔,她是来说媒的,不是来彰显身份的,这态度让萧老太爷很满意。

      “王媒官一路辛苦,不知是给我家哪个说亲呢?”

      “自古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我这说媒的对象,则是咱们家萧大娘子萧慕青。”

      “那提亲之人呢?”

      “小溪村,季家二郎季辛夷。”王媒婆说完后,仔细观察着沉思中的萧老太爷。

      “爹,听说家里来了贵客?”萧老大几兄弟听到消息就赶紧回来了,也没找柳氏问清楚。

      萧老太爷抬起头,看到门口几人衣衫不整,光着脚,满腿的淤泥,手上还提着鞋,只觉得在媒官面前丢人,便皱眉呵斥到:“像什么样子,也不知道整理一下再过来。”

      “爹,我们这不是着急嘛!”萧老大不好意思的说到。

      “快来见过王媒官,她是过来给大娘说亲的。”

      “我们家大娘宁愿此生不嫁,也不会去给钱员外做妾的!”萧老大心想,这钱员外还真不死心。

      “胡咧咧什么,谁给你说钱员外来提亲了。”

      “那,那……。”萧老大终于反应过来,搓着手给王媒官见礼,“见过王媒官,不知提亲的是哪家的郎君?”

      “这位是?”

      “在下萧秉盛,是萧慕青的父亲,失礼之处,还请媒官见谅。”

      “原来是萧大官人,奴家今日是来给小溪村的季家二郎季辛夷提亲,还望大官人准予。”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2章 说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