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关于鹿合(持续更新) ...

  •   -童年-
      鹿合在阜宁县度过了幼儿园到小学的大部分假期,她住的小区门口常有满脸皱纹的奶奶们聚在一起聊天,洗着剥了皮的鸭子或大鹅,粉色的脖子在不锈钢盆子里绕整整一圈。出门向东走是一大片荒地,草长得又凶由快,记忆里那片深沉的绿色一直漫延到胸口。沿着荒地一直走再经过那条不怎么干净的河,兜兜转转几个弯,穿过居民楼间的小巷便能看到一个大商场。商场门口没有会唱儿歌的摇摇车而是大棚子和塑料椅子的烧烤店,外婆总是一拍她的手背,皱起眉头:“这个脏!”

      商场和一个很宽敞的地方相连,现在回忆起来也许是酒吧。门头的灯光是是失焦似的薄荷色和粉红色,柜台前的年轻人们发型时髦。爷爷奶奶在那里给鹿合点过一只高玻璃杯装的饮料,杯缘也许插了一片柠檬。那个酒吧似乎很大,在阜宁鹿合再记不起第二个——因此,也许那杯饮料是小时候的奢侈之一。

      但对小朋友来说,游戏和伙伴更有意思。出了小区向西是一家便利店,灰色的街道上,黄色的游戏机明晃晃的。鹿合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是套住一头屏幕里的斗牛,之后一直拍按钮把它向回拉。和抓娃娃机不同,它是能成功的,同样在屏幕里的绳索要么断掉要么落空,总不会在牛毛上假装用力地蹭一下。沿着那条路一直走能看到一个开着的小铁门通向另一条路。有卖冰棍穿大背心的老爷爷,路灯下打麻将的大人们,还有红色的滑滑梯和墨绿色的太空漫步机。鹿合喜欢踩着一个踏板来回晃,因为曾被爸爸夸“平衡感蛮好的”。白天那里有很多小孩子,鹿合总喜欢当指挥:最好看的女孩和她一队——结果是另一个女孩跟大家分的雪莲冰块没有鹿合的份。那天外婆在回家的路上给她买了一只玉米香雪糕,“我们比她吃得好!”鹿合咬着那层糯米皮慢慢往下撕,心里还是有些不是滋味。

      -亲人-
      外婆小时候坐着父母的船飘呀飘最后在阜宁安家落户,因此她的姊妹们都在这个小地方——生人也在,灵魂也在。家里堆着许多大米的那个角落上是几个棕色悬空架,其中几个上面摆着黑白照片。“那个是小三子,在河里淹死了。小五子死得早,只有三十几岁。”外婆在散步时偶尔提起,鹿合不记得她的表情,“危险哪,我也掉到河里过,当时离船桨很近,但是大姐就马上跟父亲讲:‘小二子掉到河里啦!’我后来被他一把拉上来。”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姐妹们都有了房子和家,安定下来。

      外公很小的时候亲生母亲便去了,后母抚养他长大。家里的孩子多,后母照顾不来,因此外公从幼儿园开始住宿,还因为父亲的工作换着学上。长沙,南京,上海,北京...兄弟姊妹们随着路程的拉长一个个零星散落,外公的亲人们在湖南,浙江,鹿合只记得小时候在长途车上外公随口提起的几个。她见过外婆的姊妹们——比如在人民医院卖西瓜和烤山芋的大姨奶还有和鹿合打牌的六姨奶,可外公的亲人们大抵只是父母婚礼纪念照上那几个记不得的面孔了。

      外公外婆的生日是同一天——其实是因为外公从来没有过过生日也不知道时候,便和外婆的并到了一起。前些日子外婆刚过完七十大寿,鹿合父母帮忙筹备着摆了一桌,还陪外婆去挑了一件绣着大黄牡丹的真丝黑裙。酒席上外婆脸红红的,圆桌围着朋友和他们的子女。外公已经八十多了,一头硬硬的白发染了又染。头发可以变黑,但时间是文字和钱都无法完全逆转的。外公看东西得带上老花镜,走路也变得好慢好慢,床头柜上的保健品旁放了只血压血糖测试仪。上次见面时,他拆开拼多多上买来的果脯,让鹿合尝尝:“喜欢就带走,老太太(外婆)不爱吃。”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