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3、第42章 ...
-
姚为廉带兵赶到陈王府,当他跨步踏进府门时,一眼便看到了站在前厅中的宁阳。宁阳第一次见姚为廉穿着铠甲的样子,上下打量了一番,抬眼冲他微微一笑。姚为廉提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了,他大步流星走进前厅,走到宁阳面前,突然伸手将她抱在怀中。
宁阳被他突如其来的拥抱给吓了一大跳,她环顾四周,发现府中的侍从们都停下了手中的事,惊奇地看向他们,而姚为廉带来的那些军士,也一脸吃惊地看着他们两。宁阳在姚为廉耳边轻轻说道,“你干嘛呢?大家都看着呢。”
姚为廉没有回话,只是慢慢收紧了手臂,紧紧抱着她。宁阳想,他是真的被吓到了,怕她会出事,于是心里涌起了一阵甜蜜,也抬手抱紧了他。正当两人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中时,一道低沉愤怒的男声骤然响起,“大胆!你个登徒子还不放手!”
姚为廉和宁阳被突如其来的喊声惊到,迅速分开,望向了来人。只见陈王一脸怒气地瞪着姚为廉,用手连连指向他,“你,你是什么人?”章妃站在一旁,也是一脸错愕,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她快步走向宁阳,将她拉到身后,警惕地看向姚为廉。
宁阳突然想起来,她好像还没有向家人提起过她同姚为廉的事,只好心虚地朝姚为廉眨眨眼,姚为廉见到她的神情,瞬间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但他快速调整了过来,向陈王和章妃行礼,“下官兵部左侍郎姚为廉,参见陈王,参见王妃。”
陈王遣退了前厅内的侍从,他与章妃分坐在前厅主位,两人打量着站在前厅中央的姚为廉,陈王忍不住开口问道,“你是从京城过来平定叛乱的?”
姚为廉恭敬地回道,“是。下官是陛下亲封的平掳将军,率兵前来平乱。”
“康王押在知州府呢,你来我府上做什么?”
“陛下已移驾渤州知州府,连夜亲自审讯了康王。下官今日前来,是奉圣命,拜会王爷,询问康王反叛的事。”姚为廉快速看了宁阳一眼,继续说,“也是过于担心郡主的安危,赶着来见她。”
陈王和章妃听罢,纷纷看向了坐在一侧的宁阳。见到三人都在看着她,宁阳大方地点点头,“姚大人可能主要是来看我的。”
陈王和章妃对视了一眼,心照不宣。陈王再次瞪向了姚为廉,“你跟郡主,是什么关系?”
“下官对郡主倾心已久,想娶她回家。”姚为廉也不避讳,直接说出了口。
宁阳听了他的话,脸上顿时挂上了笑容,姚为廉也看着她,裂唇一笑。
陈王和章妃又将姚为廉上下打量了一番,眼前的年轻人玉树临风,一身铠甲,威风凛凛,年纪轻轻就已经官拜兵部左侍郎,也算年轻有为,有什么想法倒也没藏着掖着,看来是个磊落的人,就是胆子实在太大,第一次登门,就敢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抱他女儿。陈王心想,他可得好好为难为难姚为廉。
“姚大人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只是咱们陈王府庙小,可不敢挡了你的锦绣前程啊。”
姚为廉想了想,开口道,“王爷谬赞,下官为人臣子,自当忠君之事。下官在青州时,常听晋王妃提起您与王妃,她也叮嘱下官,有机会来渤州,一定要当面拜访您与王妃。”
章妃一听晋王妃,立马接口道,“你与晋王妃熟识?”
“是。下官自小在晋王府长大,受晋王妃教诲。晋王妃就是我的半个母亲。”
陈王一听,顿时来了兴致,“你在晋王府长大?”
“是,下官父母早逝,叔公将我托付给了晋王妃,我与晋王世子一同长大。”
宁阳突然插话道,“爹,姚大人的叔公您也认识的。”
“哦?是谁?”陈王听了宁阳的话,疑惑道。
宁阳看了看姚为廉,对陈王说,“爹,姚大人的叔公,是礼部尚书李慎,李大人。但,这件事,知道的人甚少,你们可要为姚大人保密啊。”
陈王和章妃乍一听到姚为廉与李慎的关系,都大吃一惊。陈王年轻时曾在京城国子监学习过一段时日,他与李慎和晋王都是同窗,三人还经常一同参加辩学。李慎为人正直,学问做的也好,为官还清廉,陈王对他很是欣赏。章妃听说姚为廉与晋王妃的关系后,对他也多了几分怜爱。现在又知道了他同李慎的关系,慢慢对姚为廉亲切了起来。
宁阳见爹娘的神色缓和了不少,又说道,“对了,上次定王妃和世子扶柩回京时,定王妃还问起娘了,她说与娘和晋王妃是闺中好友。”
“是啊,我们姐妹三人分隔三地,已是许多年不曾见到了。”章妃笑着说。
“定王世子已经拜了姚大人为师傅,也获得了陛下的许可,可以常去京城。以后娘与定王妃就能常常在京城见面了。”
“定王世子拜他为师?”陈王看着姚为廉,惊讶地问道,
“是啊。姚大人曾在涿州救过定王世子一命,世子可崇拜他了。定王妃也很喜欢姚大人的。”
陈王和章妃慢慢放下了戒心,对着姚为廉又重新审视了一番。章妃见外面天色暗了下来,就对姚为廉说道,“天色也不早了,姚大人今日就留在府中用晚膳吧。”
姚为廉欣喜地应了下来。晚膳氛围十分好,姚为廉向陈王和章妃说起了他在青州的经历,他没有打着晋王府的旗号,享受权势的便利,而是一步步从小兵做起,在边境出生入死才走到今天的位置,陈王由衷地佩服起他来,两人推杯换盏,不亦乐乎。
第二日,陈王还特地将姚为廉叫到府中,想要看看他的诗书棋画水平如何,没想到姚为廉写得一手好字,章妃见到姚为廉的字,不禁感叹,他确实是晋王妃用心教导出来的孩子,晋王妃出生在书法世家,姚为廉的字,尽得她的真传。
陈王和章妃与姚为廉深入接触后,越发喜爱这个年轻人,他为人处世不卑不亢,谦虚豁达,样貌也出众,文成武就,十分不错。虽然两人嘴上没提过宁阳与姚为廉的婚事,但心里已经将姚为廉当成自家女婿看待。
但是,祖训有云,凡是成为公主驸马、郡主仪宾之人,不得担任朝廷要职,也没有实权,只能受封闲散的官职,陈王和章妃颇为担心姚为廉会在官场和情场两者之间为难,他们也曾多次旁敲侧击或直接向姚为廉道明,但姚为廉显然并不十分在意当官这件事,几次三番后,陈王和章妃既为女儿觅得如此佳婿感到欣慰,又真心为姚为廉感到可惜。宁阳见自家爹娘也不再反对她与姚为廉的事,便放下了心来。姚为廉想着,回京后,他就请叔公向陈王府提亲。
惠帝不知道从哪里听闻了姚为廉与宁阳的事,为此,他特地亲自去了一趟陈王府,犒劳陈王和渤州守备军,当然,他也问到了宁阳与姚为廉,证实了他们二人的关系后,大笑着要为他们俩赐婚。陈王诚惶诚恐,赶紧劝阻了惠帝,因朱承攸叛乱祸国,罪大恶极,当务之急应该是先将朱承攸送回京城审判处置,等平叛这件事真正告一段落后,再安排婚事也不迟。惠帝想想也对,便先定了三日后启程回京。
众人都在为回京做着准备,但谁也不会想到,一件改变□□命运的转折事件,即将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