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9、第38章 ...

  •   宁阳得知了曹家的判决,正准备入宫为曹琦玉求情,她匆忙向府外走,边走边交代容青直接备马,刚走到前院时,就见到姚为廉踏进了府门。
      “你怎么来了?”宁阳问道。
      “我想你听到曹家的消息,会着急进宫,所以赶紧来找你。曹琦玉的事,有转机了。”姚为廉安抚她说道。
      “怎么回事?”
      “内阁上书陛下,曹圣泉开口揭露了康王的另外一宗大罪。这些年,康王大肆敛财,不惜劫取赈灾银,私开海禁还收受贿赂,根本目的,是私造兵器,屯兵造反。”
      “什么?康王居然还想造反?”
      “曹圣泉也是为了自保,暗中收集了相关证据,就藏在京西别院。他想利用这些证据,换曹家女眷和未成年的孩童免去流放之苦。内阁、大理寺和司礼监调查后,也已证实了曹家女眷对他所做之事确实不知情。曹琦玉还曾为了劝阻父兄,被软禁在京西别院,她在刑部大牢受审时,更是主动告知曹府书房墙里的秘密,林昉派人顺利拿到了漕运真实的账簿。朝堂上,也有部分官员为曹家求情,陛下考虑了很久,终于同意曹圣泉将功抵过,用康王谋逆的罪证,抵去曹家女眷和未成年孩童的罪刑。”
      宁阳听后,大大松了一口气,“虎毒尚不食子,曹圣泉还算有些良心。”
      “曹家女眷这几日就要被放出来了。”
      “好。到时候我去接她们。曹家所有府邸都被没收了,我得先给她们找处落脚的地方,好在齐奇坊并不在曹家名下,琦玉还能继续在店铺里帮忙。”
      宁阳当即就给曹家女眷找了一间小院落,曹琦玉她们出狱那天,宁阳安排了两部车驾,来接她们,曹琦玉搀扶着憔悴的曹夫人,领着几名曹家女眷和孩童,一起回到了小院落中。
      宁阳给她们安排了几名侍从,照顾日常的生活起居。
      “曹家经历此事,外界多是忙着撇清与我们的关系。只有郡主,还愿意帮助我们曹家。请受妾身一拜。”曹夫人十分感激,要向她跪地行礼。
      宁阳赶忙扶住她,“曹夫人言重了。你们并未参与犯事,琦玉还想着要劝阻她的父兄悬崖勒马。要不是琦玉主动告知漕运账簿的所在,大理寺和刑部还没有这么快就能定案。陛下也是感念这些,才免去了你们的刑罚。以后的日子,会过得清苦些,但琦玉还可以在齐奇坊做账房先生,几个孩童也可以继续上学堂。曹家未来的希望,都还在。”
      曹夫人感慨万千,“我们曹家本就不是富贵人家,我与老爷,也是从清苦的日子过来的。他原来在太平军中,只是个小小的校尉,俸禄也不高,好在一家人其乐融融,甚是美好。大劫案的事,是他一念所差,公公婆婆知道后,对他大失所望,当时我有了身孕,为了家宅安宁,老爷辞官回乡。可现在看来,回贺州,仍是一个万劫不复的决定。曹家沦落至此,是他咎由自取,不能怪任何人。”
      宁阳告诉曹琦玉,齐奇坊还在等着她回去,可曹琦玉还是有所顾虑,毕竟京城的人都知道他们曹家的情况了,她怕因为自己的原因,影响到齐奇坊的生意。
      宁阳拉过她的手,安慰地说道,“势利本就是人性中不可能抹灭的一部分,曹家的流言蜚语会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才可能平复,我会让伙计先把账簿送到这里来。但你们终究是要走出来的,你还记得齐奇坊开分店的事情吗?你考虑一下,是不是要带着家人去其他地方生活。”
      海禁一案暂时可以告一段落,京城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朝堂上有人贬官,有人升迁。户部尚书张可兴因为受到海禁案和滁州案的牵连,被贬到遥远的西南边陲小镇,工部侍郎、礼部员外郎、京兆尹等官职也出现了空缺,朝堂之下,一张全新的关系网即将铺就,暗潮依旧在不停地涌动。
      就在各方私下走动关系,将自己的亲信往重要的官职上塞的时候,贺州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康王在押解回京的路上,被一伙匪徒救走了,锦衣卫已扩大搜索范围,但至今没有收获,康王下落不明。
      惠帝大怒,命锦衣卫加大搜查力度,同时还派出兵部,协助锦衣卫一同搜找,刘茂和刘壁都已出发前往了贺州。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
      姚为廉与宁阳约在万松斋,一同用晚膳。他听说,齐奇坊要在其他地方开分店,倒也兴致勃勃,提议道,“要不,去青州?”
      “为何是青州?”宁阳不解。
      “在青州,有晋王府的庇佑,世子妃与曹掌柜也相熟,曹家人去了青州,也好有个照应。”
      “嗯,说得也有道理。青州的人对曹家也不熟悉,琦玉她们去了那里,倒也可以免去流言蜚语和非常多的麻烦。等我找她说说,再商量一下开设新店铺的事。”
      “好,我也给木屏修书一封,让他多多帮衬着些。”
      “既然要去青州开店,那我是不是也要去青州踩踩点啊。”
      “自然是要的。你好歹是齐奇坊的大老板,必须要好好选、认真选。青州我熟悉,我陪你一起去。”
      “嗯,那就有劳姚大人了。”
      “郡主客气了。”
      “不过,在去青州前,我得回次渤州。下个月,是我爹的生辰,我得回去给他祝寿啊。”
      姚为廉听说宁阳要回渤州了,脸上又展现出了恋恋不舍,“下个月,我可能要陪陛下去沔河大营巡视,不然,我就能陪着你一道回渤州了。”
      宁阳看着他,笑笑说,“哪有人突然登门拜访的,我爹娘还不知道你的存在呢。这次回去,我找个机会,跟他们提提你,好让他们对你有个好印象。”
      “好,那就请郡主,为下官多说好话了。”
      宁阳和姚为廉说说笑笑,一顿饭吃得不亦乐乎。两人从万松斋出来时,居然遇上了正要进门的李慎和林昉,李慎和林昉见到宁阳,纷纷拱手行礼。两人直起身后,林昉看了看李慎,又看了看姚为廉,率先走进了万松斋。见林昉走后,姚为廉向着李慎喊道,“叔公。”
      李慎面带喜色,看着姚为廉点点头,又看向宁阳,笑着走入了万松斋。宁阳反应过来,回头看了看李慎走进室内的背影,又转回身看向姚为廉,抬手虚指了指,“叔公?”
      姚为廉冲她轻轻点点头,“是,他就是我叔公。”
      姚为廉与宁阳肩并肩走在朱雀大街上,他将自己的身世和与李慎、晋王府的关系都告诉了宁阳,也将杨承志遇袭和大劫案的事也告诉了她。
      宁阳看着他,叹息着说,“原来你背负了这么多的责任。怪不得那次在寿安宫,你受了这么重的伤。”
      姚为廉安抚着她,说,“都过去了。我爹和我师傅的事,现在都已经水落石出了。”
      宁阳点点头,牵起他的手,又一起向湖边走去。快到湖边时,宁阳想到了什么,她站定后,上下打量起了姚为廉,左看看右看看,还绕着姚为廉转了一圈,忽然兴奋地说,“我想起来了,原来,你就是那个寿安宫的小太监。”
      姚为廉也想到了那时在寿安宫,他假扮太监的事,面上露出了一丝尴尬的笑容,“那也是迫不得已,我与姑祖母无法相认,只能假扮成小太监,趁着每次值守的日子,深夜潜进宫去探视一番。”
      “那时我对你的身份还起疑呢,放着好好的正门不走,偏要在大晚上的走后门。我当时怀疑你是太皇太后派去加害杨娘娘的人,还替她担心了好一阵。后来在灵堂见你这么伤心,还替杨娘娘扶棺回乡,才对你放下了戒心。”
      “小柒,我很庆幸,从一开始,我遇到的就是你。”姚为廉抬起手,轻轻拂过宁阳的头发丝,宁阳双手环抱着姚为廉的腰,抬头望向他的眼睛,两人四目相对,眼里只剩下了对方。
      湖边,一对对妙龄男女正点燃手中的荷花灯,许愿后,将荷花灯放入湖水中,阵阵微风吹来,吹皱平静的湖面,将荷花灯推向了湖中央,从远处看过来,烛火晃动,星星点点,承载了善男信女美好的祈愿。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