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No.8【出差】 ...
-
无惊无险,木沐顺利拿到电视台offer。
正式入职后,她被分派乡村频道当见习记者,区市县电视台事情不多,但是乡村频道出差频繁,据前辈透露,在乡村频道长待的都是不着家的人。
确如其所说,作为新人的林木沐被频繁委派到个乡镇做宣传采访,有时候天不亮就出门,到家已是半夜。
王妈心疼她出差辛苦,木沐却觉得舒心自在,忘记烦心事最好的法就是让自己忙碌起来,何况这段时间何兴尧再没打扰过她。
在职场,有一个普遍现象,越努力勤奋的人,领导安排的工作量越大,接到总编室下发的S省媒体采风活动文件后,部门主任第一个想到就是林木沐。
于是,木沐成了媒体采风活动的随行人员。
十里村地处S省Y县,四周群山环抱,山水相连,风景秀美,可惜由于地理位置太过偏僻,旅游业迟迟未得到长效发展,这次采风就是当地联动各省市媒体进行集中宣传,让这座藏在山里的冷门乡村被大众所知。
虽是跨省,但Z县与Y县毗邻,高速3个小时就到出口。进村路就比较难走了,受地形限制,大巴绕着盘山公路又跑了2小时才到十里村。
村里刚下完雨,雨后群山在云雾飘渺间若隐若现,团云在林间萦绕,或高低错落,或层叠相拥,美不胜收。
为迎接木沐一行人,村里摆上了丰盛的流水席,席间围一个新搭的简陋舞台,上挂一联横幅“大力发展旅游建设,助推乡村振兴驶入加速道!”
乡亲们热情好客,拉着众人纷纷入座,媒体这桌除了一直参与接待的村长,还多了一位清秀文静的年轻女孩,听同仁们说,那是村里的赵支书,大学才毕业五年,别看年纪小,做事雷厉风行。
见众人入座,村长上台客套了两句,又请赵支书讲话。
赵支书红着脸上台,娇小的女孩子站在台前,声音不大但坚定“各位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以及关心和支持十里村发展建设的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我是十里村村支书赵小燕。过去这两年,在村干部共同携手,村民大力支持下,我们逐步完善了村里路灯安装、水渠清理、村道硬化、文化场馆建设等设施,初步构建了适应旅游发展的文化环境,下一步,十里村将以旅游宣传建设为主要抓手,结合…………”
台上女子侃侃而谈,台下乡亲眼睛闪闪发亮,每个人都对构建的未来充满希望。
“目前,全村80户321人,几乎家家户户开办‘农家乐’,为了迎接旅客到来,我们已拼尽全力做好所有准备。”赵小燕声音有些哽咽,她动人地说“也许,对各位来说这是一次工作,是任务,但对十里村来说,你们的每一篇报道、每一张照片都是机会,在这里,我恳请各位媒体朋友,在村里多走走看看,你们不会失望。谢谢。”
台下掌声雷动,在场人员或多或少都有所触动,跟拍摄影老师拿起相机记录下这位年轻支书眼含热泪的动人瞬间。
这次采风,也成了林木沐最难忘的一段回忆。
饭后宾客尽欢,媒体人员被分批安排到不同村民家里住宿,木沐被分到了相对较远的王春苗家。赵小燕住的离那不远,主动承担了引员任务。
二人走在乡村小陌间,步履轻快,林木沐和赵小燕年纪相仿,很快就打开了话头。
“林老师,你是哪儿人呀。”
“你叫我木沐就好。”她笑意盈盈“我是Z县电视台乡村频道的记者,正在见习中。”
“还好还好,咱俩算不上有年龄鸿沟。”赵小燕露出一个灿烂的笑,转而又问“木沐你哪个学校毕业的。”
生活中赵小燕不像台上那般严肃正经,言行都带了份少女的天真。
“F大的,我成绩不好,在省内读的书。”
赵小燕转头拉住她的手“亲人啊!学妹啊!”
“小燕支书你也是……”
“叫我小燕。”她秀眉一挑“当年我可是咱们学校的风云人物哈哈哈哈……我给你讲……”
两人相处得轻松惬意,聊天也很合拍,一路笑谈,很快便到了王春苗住处。
赵小燕上前扣门“春苗,客人来啦。”
院门隙开一条缝,从门内探出半个脑袋,扎两个羊角辫,脸蛋圆圆,见到来人立马笑开花。
“小燕老师!”小女孩笑嘻嘻从屋里跑出来,扑进赵小燕怀里。
“老师?”木沐疑惑地看向她。
赵小燕抱住孩子,满脸温柔的说“刚来村上我挨家挨户走访做调查,了解到有几个孩子对学艺术很感兴趣,就私下开了个小班,空余时间教孩子们学画画。”
小燕她,是很好很好的姑娘,木沐想。
她鼓起勇气,正色道“我是广播电视编导毕业的,也算艺术生,会一些剧本写作讲解和电影分析,如果需要的话……”说到一半,她又泄了气“但这对孩子们来说好像没什么用?”
赵小燕一把拉起木沐的手“怎么没用,我也是从村里出来的,刚上大学那会,第一次看电影新奇得不行,后来和同学们一起看了《寻梦环游记》,让我对姥姥去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释怀,要是小时候我就懂这些道理,有人带我去品味这门艺术,心境自然又是不同。”
她粲然一笑“谢谢你,木沐。”
王春苗也学着赵小燕般拉住木沐衣角,笑出甜甜两个酒窝“谢谢老师。”
这一笑太纯净,什么家长里短,勾心斗角都在这样的笑里化作飞灰。
她温柔摸了摸孩子头顶,轻声道“请多指教,春苗小同学。”
*
乡村日子恬淡节奏很慢,无论是林间叽叽喳喳的鸟叫,还是田埂上晦涩的乡音,都亲切可爱,逐渐抚平了林木沐心中焦躁。
这几日,赵小燕和村干部带着媒体众人上山下水,把十里村旅游项目挨个走访。
从花乡胜景到“互联网+”智慧农业,从休闲采摘到生态观光旅游,可谓一步一景。村里的留守妇女也没闲着,赵小燕组织她们参与手工用品培训班,利用农村当地丰富的玉米棒皮等自然资源,编织门帘、坐垫、茶盘等手工艺品。
观光赏游中,木沐又看到了赵小燕另一面。
她优秀、热忱,敢创新、有魄力,不少同仁都在可惜,这样一个惊艳绝伦的女子,把自己一腔热血全献给乡村建设,值得吗?
林木沐想起那晚夜朗星稀,她和赵小燕结伴回家,路上,木沐忍不住开口问“你这么有能力,会后悔扎根在这吗?”
赵小燕轻笑了下“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我,其实一开始是不愿意的。我来这里,本来是为给考公务员铺路,可是……”她停下脚步,看向自己粗糙发皱的双手“他们太信任我。”
她抬头凝视大山深处,眼眸深深“木沐,五年前的十里村多数农村一样,村里都是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他们没读过书,每天在温饱线挣扎。他们舍不得买肉吃,但会为了初来乍到的我杀掉下蛋鸡。他们认为学习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却会乖乖听我的话徒步两公里去上学。”
“这里也有最原生态的自然风光和最淳朴的村民,他们可以过得更好。”她眼神坚定有力。
不知为何,林木沐忽然想起十几年前那个夏夜,初见何兴尧那天。
他满脸脏污,又瘦又小,一身衣服破破烂烂,隐隐散发着臭气。
如果,他的村子也能遇到这样温柔的人,一切会不会不同?
恍惚中,仿佛命运也在叹息。
与此同时,木沐和赵小燕在村活动室合办的艺术小班也迎来了第一批学生。
来的孩子不多,加上王春苗一共三个,都来学画画,新加入的电影课无人问津。
原本准备上电影课的春苗小朋友也因为农忙不得不放弃。
木沐有些泄气。
赵小燕安慰她“没事的,孩子们平时要帮着家里做农活,即便有兴趣也抽不出时间,这几个孩子都是以前我挨家挨户问来的呢。”
“那,我能上门给孩子们讲电影吗?不打扰他们干活,等他们忙完了我去当家庭教师。”
“不感兴趣也不强求。”她补充道。
赵小燕有些意外的看向她,林木沐,也许比她想得要更加滚烫。
课后,赵小燕递给木沐一份村上人员名单,温声道“压力别太大,有事随时和我说。”
*
林木沐第一个走访对象,是村东头的张三根家。张三根是个小男孩,今年8岁,父母在外务工,从小由奶奶抚养长大,现在是家里的农活主力。
据说去年村上放坝坝电影,这孩子激动得睡不着觉,放完后一直缠着赵小燕问下次反映时间。
木沐站在张三根家门口,有些忐忑。
许久,她深呼一口气,自言自语道“别紧张,这孩子一定喜欢电影的。”
时间不巧,张三根上山割猪草了,三根奶奶拉着木沐嘘寒问暖,周围邻居也都过来串门讲话,
大伙儿非常热情。
久等不至的木沐,在众人稀罕的眼光下如坐针毡,带点社恐属性的她最后决定自行上山找张三根,三根奶奶担心她迷路准备找人陪同,她委婉拒绝了。
木沐想过,孩子小,极易受到周围环境影响,她想知道他自己的想法。
下过雨的山路泥泞难行,加上周围树木繁茂,很容易让人找不着北,好在木沐幼时在乡下外婆家养过几年,几番搜寻后终于远远看到那个瘦小的身影。
男孩背着比人大的猪草背篓,蹲下身用镰刀割着猪草,动作熟练迅速,让人有些心疼。
木沐往前走两步,脚下落叶被踩得“嚓嚓”作响,男孩抬头,一脸警惕。
见他状态紧绷,木沐停下脚步,声线温柔细腻“你是张三根吗?”
男孩懵懂点头。
林木沐笑得一脸真诚“我是——”
话音刚落,一阵地动山摇,脚下地面开始剧烈震动,灰土和树叶纷纷下落,远处一颗小树已经拦腰折断,周围树木也摇摇欲坠。
“救命!”张三根身上背篓太重,小小的孩子重心不稳,晃动间往坡下倒去。
木沐未及思考,奋力朝孩子冲去,千钧一发之际她抱住了张三根,但脚下泥土早已被抖散,她和孩子一起摔到坡下。
剧烈碰撞间,二人失去意识。
“本台消息,据地震台网正式测定,6月28日16时0分在S市Y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震中位于北纬……”
*
一双修长粗糙的手停在键盘上,青年淡漠的嗓音染上一缕慌张“你说,哪里地震了?”
“S市Y县,震中好像是什么,什么村来着?”
“十里村。”
“哦对,十里村。”
“诶?尧哥你去哪?尧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