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 13 章 ...
-
一开春,都城就迎来了一场暴雨。
我给祖父烹茶的时候,他望着黑云滚滚的天和接连成线的雨,皱着眉头道:“这雨,不寻常。”
我走到他旁边,伸出手去接过雨水一看,却并未看出有何不同。
祖父无奈笑道:“你还小,经历的事情太少,自然看不出来。你现在去吩咐下人,尽量多买些粮食药材备着。”
几天后,我才知道祖父是何用意。
我们禹国地界河流湖泊众多,禹国人正是因为善用水流发展商贸,以水域沉积的土地农耕而发展为庞大族群,最后成立了禹国,也因此禹国的大多城市均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在水流带给禹国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另一方面也的的确确是重大的隐患,尤其沿海沿岸地区,每年禹国都会花大量资金来维护各地水道安全。与其他地区相比,都城比较靠近内陆,水流较少,且因占地面积太大,人口众多,因此建城时离河相对较远,只适当做了引流以供城中所需。但近年来,因为国泰民安,都城人口数量越来越多,且为了供应城中大量人口生活所需,城郊逐渐发展出数个小村落,而这些村落为了方便灌溉和生活用水,自然就建的离河近,这多年来倒也无事。
可就像祖父所说的那样,我出生十余年从未遇到的事,现在发生了。
今年春天本就比往年热的早,再加上接连几天的暴雨,导致一直都极为温和的平阳河河水大涨,一下子冲垮了许多村庄,毁了不少农田,百姓死伤无数,虽然朝廷立马派兵前去帮扶,但也有许多难民跑到城中求生。
我代表顾府把家中先前所购的一应物资送到收容难民的普陀寺,出来时正巧碰见玉妆在给难民施粥。
见此情形,我瞬间只觉自愧不如,喃喃自语道:“我竟从未想过如此帮人。”
“阿弥陀佛,”一旁的方丈听我此言道,“既是善举,又何必拘泥于形式?柳施主如何,老衲不好评说,但顾施主之善心,确实可见,顾施主又何必妄自菲薄呢?”
听了方丈的话也并未让我释怀,见到讨粥的队伍似有争执,我急忙上前去帮忙舀粥,一直忙到天黑,手脚都已麻木,才终于让所有难民都吃上了粥。
然后玉妆紧皱眉头说:“都城尚且如此,平阳河边的村落此时又是怎样的苦难?”
晚上,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脑海中总想起白天难民为食物争斗的场景,玉妆说的话久久挥之不去,于是第二日,我瞒着祖父和父亲,带了几个身强力壮的家丁,偷偷去了平阳河边最大,也是受灾最严重的银杏村,那般情形让我十数年的人生受到了冲击,满目疮痍,哀鸿遍地,旁边临时搭了几座棚子,里面坐满了伤患,一幕幕都让人触目惊心,我直接愣在原地半步都走不出去。
“你在这里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