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2、暗投香饵蜜初尝1 ...

  •   这一日,一位老朋友秘密到访航字楼,徐从畏亲自接待。这位名叫利仁的商人其实是党项人,常年往来于两国之间,说得一口流利的汉语。其所贩商品品种繁多、数量亦大,主要是宋朝物产丰富,即便寻常之物,对于边陲小国的民众而言亦颇具吸引力。他因此赚了不少钱。书籍是其中重要的一类商品,有原版的,也有在宋朝境内刻印的西夏文版。西夏人钦慕汉文化,受影响颇深,书籍在当地算得上畅销品之一。每次来宋,利仁都要在各大书坊挑选新出的、热销的书籍,运回西夏出售。他喜欢干这种名利双收的好事。凡经过他推荐的书籍,深受西夏人的认可,销量不错。以至于其他书商在进货之前,争相打探他的采购目录,以之为参照,生怕买到缺乏卖相、水土不服的冷门书,那比在赌桌上押错宝还可怕。
      利仁入乡随俗,身着汉人服装,满脸堆笑。徐从畏热情地说:“利仁先生,欢迎您再次光临航字楼。咱们最近推出了几种新书,所选用的题材均是人们津津乐道的,您看准备订购多少,我让他们提前准备,书随人走。”
      利仁悠闲地喝了一口茶,道:“不忙,在下还有一事相商,请徐老板支持。”
      徐从畏笑意不减:“先生请讲。”
      “我想再从航字楼预订一批西夏文的儒家典籍,邦泥定国对此类书籍的需求甚大。”利仁开门见山。
      徐从畏郑重地说:“您知道我上面还有一位念咒的菩萨管着,似这等重大事务还得他老人家点头才行得通。否则,怕是我这个掌柜之位也坐不稳咧。”
      “老爷子退而不休,不肯放手让你大展拳脚,真是老当益壮。”利仁说,“不过这是个难得的赚钱机会,希望你抓住。我这次的行程安排比较紧密,不会停留太久,所以如果你有意,需抓紧时间,不然我只能请别的书坊代劳。当然,以我与徐掌柜的交情,肯定优先考虑跟航字楼合作。”
      徐从畏连忙道谢,并承诺尽快答复。
      利仁说:“只要徐掌柜有意向,我可以先付二十贯定金,以示诚意。”
      “既然您如此信任航字楼,我一定竭力促成此事,不让您失望。”徐从畏表态。
      送走主动登门的大客户,徐从畏立即找到看似闲云野鹤、实则左问右管的老父亲,禀明此事,并表明自己的意见:接!徐密并不立即同意,呷一口茶,说:“遇到事情,尤其是看似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不要急着做决定,先放一放,多想一想。弄清楚状况再拿主意。就你这冲动的性子,最容易跌坑里。”
      “那利仁是咱们的老主顾,应该信得过。他订购的书籍,航字楼有现成的雕版,只需稍作补充修正,即可开印,成本较低。此外,酬金非常丰厚,要拒绝这份诱惑,需要极大的定力。截至目前,还没有找到适当的理由。”
      徐密仍旧慢吞吞地说:“你说的都对。哪怕是最普通无奇的一笔生意,也要三思而后行。”
      徐从畏的语气中有几分埋怨:“只怕二思之时,大笔钱财已落入别人的口袋。”
      徐密似乎眯了一觉,才口齿不清地说:“该是你的,长了脚也跑不掉;不该是你的,哪怕你握得再紧,仍会从指缝中溜走。”
      徐从畏无奈,只得退下,等老太爷“三思”。
      过了两日,利仁再度来访,问他究竟是怎么考虑的,希望给个准话。若拖延太久,恐怕无法在动身之前拿到书籍。并亮出二十贯的票券,只要他点点头,便双手奉上。徐从畏见了钱票,眼睛一亮,想一把抓住,可更怕烫手,不好收场。只得答应再催催老父亲。
      徐密正在给院中花草浇水,不等儿子开口,便说:“你又是为利仁的事而来?”徐从畏点头。
      “我派人去打探了一下,这两天,利仁四处采买商品,并未跟其它书坊接触。说明什么?”
      “咱们依然是他刻印书籍的首选合作伙伴。”徐从畏答道。
      “那你急什么?”徐密反问。
      徐从畏觉得一贯精明的老爹犯糊涂了:“时间不等人呀!”
      “利仁会等咱们的。”徐密转过身来说,“你想,假如他找别人刻印,需要重新雕版、校对后才能批量印刷,然后还得装订,耗时耗力耗资金。他是斤斤计较的商人,肯定算得清这笔账。算到最后,还是跟航字楼合作最划算。”
      “话虽如此,咱们吊着他,是不是不太好?”
      “天不下雨的时候,这些花草数日浇一次水,自以为活得很滋润。我偏要多晾一两日,叫它们明白,能否活得滋润是谁说了算。”徐密道。
      既然如此,徐从畏自然不敢做那个自作主张提前浇水的人。
      又过几日,利仁急匆匆地走进航字楼,说辞还是老一套,得到的回复亦与前次相同,不过他请求面见老掌柜。徐从畏只得引路。
      徐密躺在摇椅上,一副不问世事的模样。利仁问安以后,他只是略微颔首,推说自己一把衰朽之骨,请原谅不能见礼之罪。利仁此时哪有心情理会这些,急述印书的紧迫,恳请老前辈首肯,以延续彼此往来之好。今后,他会将航字楼作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书籍类商品尽量在此集中采购。
      徐密有气无力地说:“老朽早已不过问书坊的事,你直接跟从畏商量便成。”
      徐从畏心知老爹已经批准此事,当即与利仁返回客厅,商定书籍种类、数量及交付日期等,并签订契约,放心地收取定金。送走客人,他赶忙向老爹报告。徐密说:“干大事得沉住气。要慌张的,也该是别人,而不该是操局者。”徐从畏敬领教诲。
      航字楼的雕刻工人根据徐从畏的安排,对西夏文的雕版进行核校、个别替换,旋即开印。
      利仁松了口气,前往长庆楼拜访西夏大商茂则骨。他的排场很大,床上铺、盖之物,餐饮之具皆是自带,随行人员中还有一名厨子,专门制作他一日不能离的家乡菜。利仁不敢真拿自己当“贵客”,只坐在椅子边缘,毕恭毕敬地说:“航字楼已开始印刷您指定的书籍,不知在下还有什么可以效劳的,请尽管吩咐。”
      茂则骨对他顺利办成此事很满意,当即命人置备一桌丰盛的菜肴答谢。利仁曾经冒昧地询问茂则骨为何不亲自找都中书坊承印书籍,而要通过自己中转一次。茂则骨说,他的生意多由各地掌柜打理,很少亲自过问,这次来汴京,主要目的不在于过问商务,而是饱览都城风光。批量订购书籍本不在此行计划中,倘若自包自揽,会打乱既定安排,增加人力物力成本,最后可能不仅赚不到钱,还会赔钱。况且,他对城中书坊的了解不多,容易被“欺生”,与其让陌生人狠赚一笔钱财,不如将它作为报酬,请一位懂门道的熟人出面接洽。尽管多了一道中间环节,说不定还能省不少钱呢。而他早就听闻利仁的大名,想找个机会建立合作关系,恳请相助。利仁觉得他言之有理,基于诚信,实言以告:他曾请航字楼刻印过一批儒家典籍,运回西夏后反响很好,如不嫌弃,可沿用这批雕版,尽力降低成本。茂则骨思虑一阵,同意他的建议,并邀请他成为本单生意的合伙人——所有开销由自己承担,利仁只需跟书坊商谈相关事宜,并将成书运回国内销售,所盈之利,彼此平分。利仁受宠若惊,连忙感谢他将赚钱的好机会赏赐给自个儿。茂则骨说,一名商人要获得成功,首要的本领是会算账。与其费尽周折、徒劳无益,不如找一位伙伴,共同完成一单生意。既是合作,各出其力,自然不能让对方吃亏,这是行走商界的准则,因此选择平等分利。利仁听了这番话,感激得几乎涕零,声称一定尽心竭力,不辱使命。有人托底,他只需顺带出力,近乎零成本、零风险,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从此,利仁隔三岔五便去航字楼了解最新进展,从旁督促。徐从畏将刻工分成两班,夜以继日地赶工,终于如期交货。利仁对此非常满意,茂则骨对他的满意感到满意。
      利仁率领一帮伙计押运着包括书籍在内的诸多商品返回西夏。茂则骨对这个做事认真的同行非常放心并信任,连一名随从都没派,一切听凭他自行作主,自己在京城等候好消息。
      过了半年有余,利仁带着商队回到汴京。他遵照茂则骨的要求,请西夏工匠铸造一头青铜牛,表面鎏金。从接到任务直至返回的路上,利仁始终想不明白,茂则骨为何执意在西夏打造这样一件艺术品,按理说请宋朝匠人完成岂非更近便?而且工艺水平更高超。心想巨贾的心思太难猜,不晓得他意欲何为。
      茂则骨瞧不上卖书所得的蝇头小利,对利仁报的账目不着一眼便通过。宴席之上,他又提议请航字楼刻印一批时新的书册,让更多的西夏人了解、学习宋朝的先进、流行文化,提升国民素质,才能在虎视眈眈的金朝、庞然大物的宋朝面前站稳脚跟,以图长远。茂则骨说,商人游历四方,见识较一般百姓要广,应该担负起传播、传递、传承文化之重责,凡是有利于增强国家实力的事,都应当努力去做,而不应只盯着一己私利,以此逐渐改变商家在世人眼中的重利之印象。在国家的强盛面前,商人那点儿利益算得了什么?
      这一席话令利仁肃然起敬,简直想用仁义礼智信中的任何一个字替换掉自己名字里的“利”字,哪怕叫“仁仁”也行。对于茂则骨的建议,他自然是满口应允,请其开列书单。茂则骨说,航字楼的许多书籍堪称精品,不如直接从中选择部分译成西夏文,让他们再赚一笔版权费吧。利仁乐意担此行顺水人情的重任。只要背后的靠山足够强大,他完全不介意做提线木偶。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