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7、岂甘观火任心凉1 ...

  •   胡婉因是郑察为平淡生活里的美妙滋味,唯一不妙的是迟迟没有更好的消息传来——孩事无影无踪。郑察为以为是自己身体有问题,私下找知名的良医做了全面检查,一切正常。不过他担心这医生是顾及薄面,故意捡好听的话说,另换一家医馆,结果还是一样。如此一来,他反倒有些不快,因为这意味着很有可能是胡婉因身体不适。是她的贤慧招老天嫉妒了吗?然而他不能让她也接受诊断,甚至不能使她感受到一丝异样——否则她可能会觉得夫君嫌弃自己了。原因很简单,他爱她。
      郑察为强迫自己忘记这件事,事实上也做到了。直到有一天临睡前,胡婉因把一份和离书放到他面前,惨然笑道:“是时候一别两宽啦。你签了名、按了手印,便自由了。”郑察为的脑袋里“嗡”的一声:“我做错事,你可以耳提面命嘛,怎么一上来就要和离,难道你有了别的画眉人?”
      胡婉因泪如雨下:“是我错了。我不能对不起你。”
      郑察为惊问其故。他从胡婉因断断续续的叙说里明白了原委。她也对未能怀孕暗自焦急,城里城外拜菩萨,求符求丹。符则随她去,对于那些红的黑的乌的丹丸,郑察为总是劝她不要服用,以免补身不成反而伤身。你看那些帝王,经常吃花费重金炼成的丹药,有哪个是长命百岁的?拜也没用、求也不得,胡婉因更是心慌,托父亲寻到一位善看女疾的名医,为自己把脉诊断。结果很不乐观,名医几将束手,只说开几服药调养一下试试,不敢包好。为了不让郑察为察觉,她选择在胡府饮药,可惜毫不见效。又向寺庵的僧尼讨药。药吃得太杂太频繁,反而使她的身体变得孱弱,彻底丧失生育能力,彻底摧毁了她的信心。思前想后,决定和离。
      “为此你要剥夺我为君画眉的资格?”郑察为哑然失笑。
      “这还不够吗?”胡婉因泣道。
      “当然!”郑察为揽之入怀,“七出之中虽有无子一条,可人家说的是‘出妻’,而非‘出夫’。我当然希望咱俩的爱情有所结晶,‘儿女忽成行’,但若命里该当如此,又何必强求。我不会同意和离,你也不必心怀愧疚,咱们还是像从前一样恩恩爱爱。老得走不动了,便结伴自费入住居养院,仍旧不离不弃,好不好?”
      “要不你纳两房妾……你放心,我会待她们如亲姐妹一般,不会吃醋的,所诞子女,皆视如己出。”
      “你不吃醋,我倒还不高兴咧。”郑察为道,“天色已晚,早些安歇吧。”
      几日后,严视打算向城外的居养院捐赠几袋粮食,有小麦及稻米等。郑察为听闻,提出同往,请胡婉因经管书坊事务,又觉空手不好,在途中买了糕点、面饼、卤肉、瓜果等吃食。
      居养院、安济坊、漏泽园皆是今上为体恤穷苦百姓而设立的帮扶机构,京城的由提点刑狱司负责督查,考核甚严,令一众官员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应对。从公开信息来看,贫困之人生有养、病有医、死有葬,风雨无忧矣。这是繁华盛世赐予他们的三重恩惠。不过真实情况是否真是如此呢?
      居养院建在开阔处,房屋连片,若不知情者见之,有可能误以为是大户人家的庭院。郑察为远远望见巷口的木架上有“居养院”三个字,是官家的瘦金体,在阳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居养院主要为生计毫无着落的贫民尤其是鳏寡孤独提供衣食住的救济。它与另外一坊一园的开支主要来源于下拨,但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项功德无量的福利□□业,院方也接受社会各界的捐赠,钱物不限。于是,很多原本打算向寺庙捐舍的好心人转向此处,想来诸位神仙不仅不会怪罪,反而赞许他们有菩萨心肠,毕竟求来生福不如结今生缘。只不过神佛在人间的某些代理人未必乐意。最主要的捐献者是类似于胡老爷那样的富户,是否一心向善、心甘情愿?也不尽然。
      趁着严视去交接粮、食之机,郑察为独自在院中转悠。他越看越觉得奇怪,虽说穷人也有向好之心,但这是不是过于夸张了?屋外晾衣的绳索上,偶尔能见到上好的丝绸衣裳。它们断非某位官员人家之衣——他们才不会居住在此等地方,因此一定是院方发给入住的穷人的。救济本属福利,保障基本即可,何须如此靡费?贫者到此是为了暂时度困,而非为了体验奢靡!
      更有甚者!郑察为遇上几个仆人打扮的男女,他抓住其中一个年约十六七的男子,问:“你们是忙着接待前来指导工作的官员吗?”“哪儿呀!那些前来督查的官员装作清廉、亲民,才不会让仆从跟前跟后地服侍,他们上面也有执鞭的监管者哟。”那人说。郑察为更加糊涂:“那你们这样急匆匆的是去干什么?”
      “刚刚管事的人来说,本院又收容了几个老人,为了让他们感受到居养院的温暖,留个好印象,年底上级来考核时说些好话,让我等好好地伺候,还准备了接风洗尘的酒席呢。”那人心眼儿浅,并不隐瞒。
      “雇佣仆人去侍奉接受救济的人?”郑察为惊道。
      “这不是很正常吗?大家都这么干。”那人轻描淡写,“你不这样做,怎么能表现出对陛下和蔡相亲自部署的头等大事的高度重视、尽心落实而且成效显著呢?怎么能尽快出成绩、出好成绩?考核的时候想不想获得优等,利于升迁?所以不能怪下面行事不合常理,绞尽脑汁出奇招、险招,那是由于上头看得重、抓得急、催得紧,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嘛。您听说最近京中流传的谚语了吗:‘不养健儿,却养乞儿;不管活人,只管死尸。’”
      在郑察为瞠目结舌之际,那人大步离去,估计心底嘲笑他“多见少怪”。
      郑察为曾在某份以报道政事为主的报纸上读到过两则截然不同的消息:溧阳知县某公因在居养院中实行男女分区的措施,奖以“转两官升迁”“进官三等”;而左班殿值蒋迪则因工作不力,被降官一级。奖惩多看重表面功夫,使得具体经办的人很难花费心思、精力干实事、利广大、求长远——这么做了反倒容易遭受弹劾,累及仕途。在这“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其乐融融的表象之下,竟掩藏着不可理喻的荒唐!
      郑察为慢步走着,严视在不远处喊他,茫然不闻,后者只得走到跟前。“东家,丢魂儿了?”郑察为说:“这居养院不似我们看起来的那样好,好好的一本经书叫急功近利的和尚念歪了。”严视急得拍打他的胳膊:“在这种地方敢说这种话?不合时宜呀。小心叫别有用心的人听了,拿去大做文章,惹上麻烦。”
      “看来,类似的话你已有耳闻。”郑察为压低声音,“那你还时常往这里捐钱送物?”
      “图个心安呗。只有选择相信他们,毕竟挂着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嘛。只要他们为了往上爬,能干两件实实在在的事,那就谢天谢地咯,谁指望他们真的沉下心做此善事。”
      “严叔,我有个想法,咱们就今日所见所闻,连着做几期特别报道,对这些虚张声势、表里不一的人也是一种鞭策。”
      “你可别想太多。小心没能鞭策别人,倒惹来一顿鞭笞。”严视拽着他往外走,“早知道你会胡思乱想,我肯定不带你来。”
      “说得我不识路似的。”郑察为道,“我还想顺道去安济坊瞧瞧。”
      “别瞧了,越瞧问题越多,要是登在《知世有益》上,还不等于抱着火药烤火。”
      “前提是得有火药可抱。”郑察为说,“您不想实地看看安济坊是否真能安民济世?”
      “若只看不报道,那也不妨。”严视松了口。好比一个行善多年的好心人,确实也想查看自己的善果究竟如何。
      安济坊离居养院不远,马匹还没有跑起来便该停了。安济坊除了为穷人治病,还有防范疫病的隔离之用。在这里,收治、治愈及死亡人数是评判工作成绩的重要依据,谓之“手历考核”。常言道:“医者仁心,悬壶济世。”那么来安济坊坐诊的良医应该很多,而且高风亮节,不收或少收诊金才是。
      郑察为就是这样想的。幸亏马车上还剩几块饼子,可以作为见面礼、“敲门饼”。那个老妪并不吃饼子,而是揣进包里,似乎要带回去给别的人。她说:“很多疑难重病在这里都医不了。”郑察为不信:“皇帝、宰相亲自抓的安济坊,还有看不了的病?那些自持医术精湛的大夫不牢牢把握住这个难得的机遇?”
      “理是如此,然而事实大不一样。”老妪说,“生死之事自有天定,有时候神医亦无可奈何,官府却将治愈率作为考核办法,这让诸多有真本领的医生望而止步。生怕不仅不能好好医治病患、解人病痛,还臭了名声,更被官府处罚。”
      严视道:“我看来这儿求医问药的人不少嘛。”
      “对于身无分文的穷人来说,有个医生帮忙把把脉、抓点药,熬了喝两口,已是天大的幸事。哪敢奢望他是药到病除、妙手回春的再世华佗。”老妪将他们引到偏僻处,“听人传说,有个手艺不精的庸医,在外面没有病人愿意找他诊治,便冒名到安济坊混饭吃。今天该甲坐堂行医,是他露脸;明日该乙,仍是他;后天该丙,还是他。等上级来检查,手历上的名字轮流出现,而且纸面上有一定的实效,居然叫他蒙混过关。然而街坊四邻依旧没人敢光顾他的医馆。”
      严视沉思一阵说:“有的病痛可以自愈,兴许跟医生的医术、所服之汤药并无多大关系。”
      郑察为把剩余的面饼全给了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