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5章 ...

  •   沈子笳回到家,余妈在园里冲洗芦苇叶,端午节临近,余妈又要开始忙碌了。沈子笳回到卧室换了一身居家服,来到院子里,把余妈专门找人打的棉绳绑在院子两面墙上,绑了两趟线。沈子笳试了一下棉绳的松紧度,一会浸泡好过的棕叶会放到上面去控水。
      “今年晒了很多茄子皮,我都好好地收着呢。这回啊要多包一些茄皮腊肉粽,茄子皮泡发后切成碎末,和腊肉包在一起,腊肉要肥一点的,你爸爸是最爱吃那个了。还有咸水花生粽,子昊最爱吃了,他总是问我呀,为什么平时没得咸水花生粽吃。子黎就喜欢猪油豆沙粽,要有咸还要甜,你姐姐啊从小就比你有主意。还有你喜欢的火腿粽,我上周就让咱们的邻居老罗从嘉兴老家邮来了他们山里的火腿。太太是不在了…,她在的时候啊最喜欢过端午节,让我照她家乡的做法,包黄米甜枣粽,我从来没见太太钟爱过什么食物,但她是特别爱吃余妈包的黄米棕的。我刚到你们家的时候,她总笑我把北方的圆粽子包成了南方的长粽子。我在人家家里干活,不能让人说的,每次太太包的时候,我都坐在旁边学,后来我包得比她还好、还快。太太说,阿兰心灵手巧,学什么都快。”
      余妈年龄大了,说起以前的事,都是回忆,沈子笳从来不打断她。他们家走过的苦乐年华,一天三餐都离不了余妈勤勤恳恳的劳作。听着余妈说从前的事,沈子笳还是想起了,她们姐弟三个幼年时的端午节,妈妈把黄米粽用包裹的丝线切开,蘸一点白糖一口一口得喂他们,后来她一个人游走在陌生的国家,每次午夜梦魇思念家乡的时候,总是挥不开黄米粽那香香甜甜的味道。
      “余妈,我们今年也做一点黄米粽吧,我想吃了。”沈子笳望着余妈,笑容里有阳光的碎片。
      余妈一边从水盆里取浸泡的粽叶,一边回头笑道:“那里还用你说呦,你爸爸让太太的大哥,就是你大舅从山东老家寄来了糯黄米,那米啊跟太太以前挑的一样一样的,都是金黄色的,你老舅他们也是费心了。我这两天总是琢磨着,咱们在上海也寻点特色,给他们寄过去。太太家的人,都跟太太一样,待人的心呐,总怕是不够好。”
      沈子笳想起她10岁那年,妈妈有一次暑假带她回老家,那年暑假子黎14岁, 6年前师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教授吴宪明,吴伯伯是父亲非常要好的朋友,从小就很欣赏子黎的绘画天赋,跟父亲商量了很久,父亲才同意将子黎交给他收做关门弟子。回母亲老家那年,子黎已经练习了两年的基本功,暑假要开始学习素描了,她自己也很兴奋,她那时候经常跟着爸爸去美术学院溜达,那时能够参照景物开始绘画是她的梦想,那年暑假她留在了北京。子昊当时才几个月,出生的时候在医院保温箱里呆了两个月,奶奶自小就很紧张子昊的身体,妈妈每天做完一家人的饭,还要单独给子昊煮一些不常见的营养品,那是奶奶专门吩咐的。那年夏天,子昊被奶奶留在了北京。子笳经常想,如果他们三个一起跟着妈妈回了山东老家,是不是后来的事情会变得不一样。
      在青岛的日子是子笳记忆里最开心的时光,妈妈和舅舅们带着她去了青岛每一处好看的风景,妈妈带了去了公主坟,给她讲了缠绵悱恻的传奇故事。他们还爬上了崂山,舅舅们和妈妈在山顶禁不住背起了李白的《赠王屋山人》:愿与夫子天坛上,闲与仙人扫落花。妈妈穿着碎花的长裙,带着姥姥编的草帽,笑得好看极了。大舅舅给沈子笳买了崂山可乐,小舅舅带她去喝了啤酒厂旁的推车老汉那买来了用塑料袋装的啤酒,说这才是正宗的青岛啤酒,还有小朋友喝的巧克力味道的啤酒。姥爷的脸是古铜色的,总是戴一个大草帽,特别爱笑,不怎么讲话。他骑着自行车,让小子笳坐在前面的横杠上,带她去市场上挑新出海的海鲜。子笳从来没有见识了那么多种海里的生物,看到她没见过的,姥爷都会跟她讲,不过讲着讲着总是讲到怎么把这些海鲜给烹成一道美味佳肴。小子笳淘气地叫水里游得鱼虾不要害怕,因为姥爷没得很多钱,钱都在姥姥的抽屉里,姥爷乐得哈哈大笑。姥姥特别喜欢骂小舅,可是子笳很喜欢小舅,她也喜欢大舅,大舅跟姥爷一样爱笑但不爱讲话,小舅又爱笑又爱讲话,喜欢带她去海边,他带着子笳去海里戏浪,海滩上抓嘟嘟蟹,还会把她埋在沙滩里……
      沈子笳的家是一幢欧式独立别墅洋房,是十几年前开发的静安社区,当时广告语-“给读书人住的房子”,现在还印在大门一侧的院墙上。沈子笳散步的时候,从那里看到这句话,心中莞尔:十年前的商品房市场居然允许如此明目张胆地进行学问层面的阶级圈层。现在这么写,估计没人好意思来售楼部,这个社会里,恭维谁是文化人,几乎等同于在骂他。沈子笳想象着,一定有很多人,从这里走过,不经意看到这句话时,心里在嗤笑。可她自己,反而在走过旁边法国香榭而社区和卡拉多纳别墅时,心中对静安二字颇有认同。
      家里是二层复式,楼下有一层地下室,前后有花园,因为是老小区,户户人家都在院里栽种了绿植和围墙攀爬类植物,园区内绿意环绕,每一户都显得幽静而独立。家里就沈子笳和余妈,她们俩都住在一层的两间卧室里,卧室在东西两侧,中间隔着客厅,西侧是一个大厨房和餐厅。二楼除了两间卧室,一个大大个客厅之外,还一个书房。往上走是阁楼,阁楼的斜面房顶上镶嵌了很多块大大小小方形的彩绘玻璃,外面的大阳台种满各式各样的花和绿植。这个家沈子笳的母亲乔欣瑜呆过不到2年,余妈却在之后基本保存了当时的状态,那些母亲挑选的家具都保护的很好。
      沈子笳早上7点钟起床,看到余妈已经在后院包粽子了。沈子笳走过去,看到院子里的长条赤松桌上已经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盆,最大的盆里堆满了上好的香禾糯米,小一点的几个不锈钢盆里装满了余妈细细调理好的馅料:各种形状的腊肉、咸蛋黄、花生、虾仁、蜜枣、黄豆…,猪油是余妈昨晚自己用土猪白肉炼出来的,子黎每次回欧洲,最舍不得余妈,余妈最是疼她,子昊常常以此向余妈抱怨怎么这么偏心,人家都是重男轻女,余妈你怎么重女轻男。余妈也很爱子昊,子昊喜欢的醪糟汤圆和三鲜馄饨,余妈现在都做得极好。
      “余妈,这么多材料啊,要包很久啊。”沈子笳捡了一条粽叶,坐下来说。“这哪有多少,你小时候咱们北京的院子里都是用大水缸盛米,还有你们三个洗澡的大盆装满了火腿和腊肉。”
      “哎呀,子笳,你不要动我的粽叶,你去餐厅吃饭,我给你煮了虾仁扇贝稀饭,配着橄榄菜,还有旁边陈教授送过来的春饼,赶快去吃吧。一会啊,你陈阿姨和张阿姨就来了,我们可不用你帮忙,快去快去。”余妈做的食物在静安社区的阿姨心里非常有知名度,有几个退休的阿姨跟余妈关系很好,她们经常在厨房各显身手,互通有无。所以,沈子笳也有很多机会吃到邻居家的南来北往各式各样的食物。
      余妈的虾仁稀饭用大米和糯米各一半,煮得软糯顺滑,配上一点点芹菜碎,是沈子笳最喜欢的早饭。陈阿姨家的春饼里有笋干、茼蒿、嫩滑的鸡蛋和火腿碎,尤其是春饼,跟超市里卖得很不一样,手工揉出来的饼皮,柔韧弹牙,有麦仁的香甜。
      沈子笳今天早上五点钟都睡醒了,她很喜欢在周末天色即明的时刻赖在床上看一会书,她读吴敬琏写得《中国需要这样的思想家》时,对顾准又有了新的认识,今天上午去书店看看,最好是能找到一套《顾准日记》。吃过饭,余妈招呼的客人已经在后花园开始热火朝天的干起活来;沈子笳洗了些水果,还沏了一壶冰糖菊花茶送过去。阿姨们见了她,多少要说些结婚恋爱的事,沈子笳只得笑笑,余妈招呼他们赶快包,说太阳一会就要晒过来了。子笳知道余妈在解围,便说道:“余妈,我上午要去图书馆,有什么要买点带回来的?”余妈说没什么,让她记得回来吃晚饭。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5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