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6、钟山别院 ...
-
柳依羞的脸上通红,抓住成洛的手狠狠按了下去,“才不是呢,我就是觉得奇怪。”
成洛和宁绾对视一眼齐齐问道:“敢问柳师有何不妥之处。”
柳依被她们两个这么一闹不知说什么,最后抬手在两位手上轻打一下道:“我就是奇怪东宫怎出来上香来。”
成洛小声说道:“这东宫虽然一直为难咱家,可就不能上个香么,你管他作甚?”
柳依摇摇头回道:“不是的,这东宫乃是储君身份贵重,平日行止都不能让外人知道的,今日这些军汉都知道太子要上香,这不奇怪么?”
宁绾平日里虽然有些大咧咧的,但因东宫与父亲之间有事,想了一下后开口说话,“却不知道都是谁跟了去?看着排场应该去的人是不少。”
柳依望向嫂嫂道:“父亲在任上一直没回来,大哥倒是天天回家的,也没听着他说什么?”
“哎……你大哥天天都是掌灯才回来,”成洛叹口气道,“昨天说东宫报了个舍人出来,本来可以早回来的,不想临到时辰才递过折子说马上办了。”
宁绾奇道:“舍人,嗯,很大的官么?”
凡是关系东宫的事情,柳依都是比较关注的,心里对这一点也是疑惑,这舍人是从七品的品阶,虽然不高,但下面还有八、九四个品阶,若不是积功转迁就是直封的,东宫这急着办这事情,看来这人也不是个无名之辈。
“这人或许是个干练之人,才能得东宫赏识。”
成洛撇撇嘴道:“你哥说吏部封卷里全没这个人,那折子没头没尾的就写了人名,你哥查了许久也没在名册里查到,想来也不是科考晋身的,怕是个攀附子。”
宁绾点点头完全认可成洛说得,柳依则暗自想着,觉得怕是不这么简单。
胡爷怕事多扰了家人,引着车队从夫子庙后身走的,过了青溪水道的时候,远远望见桃叶渡那边有不少人,阳光照射下几缕寒光反射过来,想来是军汉的兵刃。
来到通济门这里,这里虽也挨着秦淮河,不过离那城南已经很远了。柳依挑帘往外看去,平日里这通济门是京城繁华之所,可今日却十分肃静,街道上站了不少的军汉,瞧那甲胄兵刃应该是太子卫的人。
太子卫的人本要挨个查检,胡爷上前交涉一番后,那领头到柳夫人车前说了几句后,就放柳家的车队出去了。柳依看着门额上高挂的通济门三字匾额,轻轻的舒了口气。
出门时,胡爷快了脚步,这车子小跑起来,不多时就将城门甩在身后,这路上的也没有人,想来都被赶走了,成洛三人看外面清静了,便挑起门帘透透风,这车里着实热的厉害。
“哎呀,瞧我这脑子,忘了备些冰了。”成洛敲敲自己的额头道。
另两姐妹齐齐一咧嘴,柳依说道:“嫂嫂,你那侯府里或有冰用,父亲这边可就……”
“哼,不就是些许冰块么,”成洛撇撇嘴,“想来母亲也不让用吧,可热死我了。”
柳依顺着成洛眼神也看向前面母亲的车子,眼神望处却被远远那抹青黛吸引住了。
越过前面的车子,隐隐约约的就可以看到钟山了,这钟山古时称金陵山,因楚曾建金陵邑命名,后来到了汉朝时候说此处乃是王气所钟之处,就叫钟山了。汉朝末年蒋子文死于此处,因此又叫做蒋山,一直沿用本朝。柳依喜叫钟山,成洛用蒋山,其实的都是这座山了。
长宁伯府的别院就在这钟山里,柳依小时曾去过几次,成年后便少去了,只依稀记得很远的样子。自己的车子慢了下来,这出城之后明显凉快不少,柳依四处观望想要回忆起小时候去别院的事情。
宁绾看柳依探头探脑的看着外面说道:“别着急,也就三四十里便到了,也没多远的。”
柳依奇道:“我怎记得走了一天才到的,很远啊。”
宁绾掩口笑了起来,“那会儿你上车就睡了过去,哪能记得有多远啊,哎,我记得你睡的直流口水拳打脚踢的,还踹了我一脚呢。”
成洛眼睛发光口中长长的‘哦’了一声。
柳依羞恼的扑了过去,掩住宁绾的嘴不让她再说下去了,成洛当然是不许了,拽着柳依胳膊让宁绾多说一些。宁绾挣着躲开柳依,又说了好多她小时的趣事,惹的成洛笑声不断,恼的柳依咬牙切齿。
长宁伯府的别院确实不远,只小半天的时间就到了,这别院建的极为别致精巧,依着山势而下虽说不大,但高低错落之间看去让人觉得体量不小,大门和院墙用的白灰刷就,上顶用的青黑瓦,两扇黑漆大门早早就打开,一众下人站在门口等候。
柳家一行人下了车,那别院管家迎在柳夫人身边说着话,其余小辈聚在一起,成洛想是坐累了,下了车就伸了伸腰,转头去找晟儿,宁绾抢在她前面把晟儿揽到怀里。柳蓉引着温娘子母子来到母亲身边,那管家见了忙行礼。柳依则静静站在那里四处观望,说那禅寺离此不远,却不知道被那处林木掩藏,忽的见远处林间飘起了袅袅的炊烟,柳依笑了起来。
别院管家带着几个嬷嬷丫鬟,引着众人进到院中,柳夫人没那么多俗礼,让人先回房休息一下。除了柳夫人的房间外,其他几人的房子都挨在一处,成洛独自一房,柳蓉带温娘子住了一间,本来宁绾是单独一间的,不过她有些舍不得晟儿,想去成洛那边住,可又想和柳依住在一处,柳依看出她左右为难,上去拉了她去了自己房中。
净洁过后,柳依拉着宁绾聊天,没说得几句外面进来个婆子,说家中饭菜备好了,请两位娘子过去。这时柳依两人也忽觉得有些肚饿,便随着那婆子去了。
两人穿房过院来到正厅,进的门发现众人均已经到齐了,就剩自己二人,两人也不好说什么忙行礼致歉。
这别院的饮食与柳家有些不同,因柳承宗祖上自江北而来,饮食上自是还保留一些北方的习惯,惯食重油稠酱的料理,这长宁伯府则是江南人士,这饮食就偏于江南习惯了。
柳依对吃食上却没太大偏好,只要不是味道过于奇怪的,她都可以用的,并没像二哥先沅那般喜欢浓油赤酱的奇怪饮食。柳依病的那些时日在肖女医照看下,吃了不少肉食,以至于对肉有些反感了,今天这桌子上的菜式,则看去就让人食指大动。
桌上肉食不多,只有三份肉食,两份还都是肉羹类的,想来是为方便小孩吃,另外都是清淡素菜。那管家站在边上说天气炎热,就做些清淡去火的,有几样是蒋山特有野菜,清水焯过后只用了一点盐巴、芝麻油和醋调味。
柳依很是高兴,总算不用顿顿吃鸭子了,取过筷子拿在手中等着母亲说话,柳夫人见众人都有些肚饿,便不再多说什么,示意一番后用汤匙给两个孙辈乘了汤羹,柳依高兴的抬箸先取了一样野菜,美美的吃了下去,这味道真的很开胃。
厅中没有男人后,大家都更自在一些,众女子吃着东西聊着开心的话题,宁绾更是要来果酒,兴高采烈的给自己倒上一杯,直着眼睛盯着晟儿心里起了主意,刚要张嘴就被柳依发现一掌打断,宁绾摸着额头嘟着嘴给柳依倒上一杯,柳依白了她一眼端起喝了,只觉一道清凉的盘绕口中,酒香果香萦绕唇齿,而后一道热线从胸口向下,最后胃中一丝丝暖意涌起。
酒足饭饱之后,众人只觉得浑身上下一阵懒洋洋的,王嬷嬷带着两个孙辈去睡午觉,众人左右瞧着无事,就在树下立了桌子玩起叶子戏。六个骰子一在手,成洛便来了精神,柳依宁绾陪着玩了两把,实在觉不出这乐趣,就让下人取来打马来玩。
吵吵闹闹的,这酷热的日头渐渐下去了,温娘子念着自己孩子,退了叶子戏去看自己的儿子,宁绾被拉去凑手,柳依也玩的累了便想四下走动一下,跟母亲说后带着小环和几个下人出了院子。
虽然伯府一家不怎么来这别院,但清扫打理还是日日不辍,草木花卉收拾的极为精致,柳依穿行期间觉得分外舒服,自家的花园不大,时间长了就会觉得无趣了,今日到了这里瞧见各种曲径通幽的巧思设计,让人起了探幽寻奇得心思。
走了一会儿,柳依来到一道墙边,瞧去应是大墙,那墙一扇黑漆门立在那里。
“敢问,这是家里后墙了么?”柳依轻声问道。
跟着来的丫鬟忙回话,“回小娘子,是的,从这出去就进山了,有条小道直到禅寺。”
柳依打量了下墙外的高树道:“嗯,上午看着咱们离禅寺还挺远的。”
那丫鬟笑着回道:“从外面大道过去有些远,家里就拓了这条小道,走不了多远就到了。”
柳依眼睛一亮心想不若趁着天色还早,就过去看看,便转头与那丫鬟说了,那丫鬟犹豫一下点点头说就咱们几个怕是不妥,柳依听得有道理,便让那丫鬟再叫几个人过来。
不多时,又来了三人,两个丫鬟一个下人,那下人开了门扇,柳依头先出了门去。门外树林掩映之间一条小道伸向远方,石板上虽说青苔斑驳,但瞧去十分干净,没有什么树枝草叶的东西。柳依轻轻迈步踩上那小道,耳畔一阵鸟儿的啼鸣,这空山鸟不绝,这径也有了人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