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小沈老师 ...
-
中午乔桥来送鸡汤的时候沈遇唐和他聊了几句,乔桥不认生,沈遇唐请他留下来喝饮料他也没客气,坐在沈遇唐新买的沙发上喝冰红茶,拉拉杂杂说了一些学校的事,甚至连自己八月要到爷爷奶奶家住一阵子的事都提了。
沈遇唐比乔杉小九岁,他开始记事的时候乔杉就和现在的乔桥差不多年纪,在当时的自己看来乔杉已经是个可靠的大哥哥了,沈遇唐觉得乔桥比他爸更活泼外向些,这可能是另一半遗传基因的功劳,也可能是缘于监护人的培养。
沈遇唐突然想起来,乔杉到沈家送婚礼请帖的时候同他提过几句季旻,说他是城大微电子学院的大四学生,接下来要出国读研,和姐姐感情很好云云。沈遇唐是家里的独生子,对兄弟姐妹间的感情很难感同身受,但看着眼前开心喝着饮料的乔桥,他突然对姐弟间感情好有了一种具象的理解。
在楼道里乍一眼看到季旻,沈遇唐没能马上认出他来。之前他总共见过季旻三次,婚礼是第二次,也是两人离得最近的一次,眼下穿着休闲服的季旻比他的实际年龄看起来要年轻,可比之他二十岁出头时套着正装在酒桌上敬别人可乐的模样,还是成熟了不少。
季旻掏钥匙的时候沈遇唐才反应过来,这是乔杉的小舅子,乔桥现在的监护人。从季旻对自己的态度来看,对方是完全不认识自己的,显然是忘了之前的几面之缘。
得益于过去这些年参加过的各种学术会议与工作聚餐,沈遇唐对于与不熟的人寒暄这件事颇有心得,但是老旧居民楼的走道显然不是个适合聊天的场所,所以他只是简单地邀请季旻有空带乔桥到他家坐坐,然后将空饭盒递给对方,然后便礼貌地道别并侧身让出门前的空间,好让季旻开锁进门。
沈遇唐回家后继续之前干到一半的大工程,把为了装修而打包装箱的物件归位。
沈家父母在沈遇唐高中毕业后就搬去了南方,他在城大读书那几年没住宿舍,大多时候都独自住在这间老屋,后来毕业出国,他也没把自己的东西寄到父母家,而是留在了这里。虽然沈遇唐本人已经多年没回这个家了,但好在他父母每年都会趁着康城天气最宜人的时候回来住上个十来天,见见老同事老朋友,所以家里的物件并不会蒙尘太久。
上次回国时没能停留多久,打包也匆忙,很多东西没来得及细看,只顾着如何尽可能紧凑地装进纸箱里,现在要一件件取出摆放起来,沈遇唐总算有时间慢慢打量他学生时代的回忆了。
沈遇唐的零碎物件一直不多,放杂物的纸箱里游戏卡带和拼图占去了大部分空间,剩下的空隙处塞了点旅游时买的纪念品,不占地方的冰箱和空白贴明信片居多,最大件的是一个曼谷大皇宫的雪景球,这是他大三去泰国旅游的时候带回来的,雪景球在热带城市的纪念品商店里格格不入得令他挪不开眼,于是出于好玩便买了下来。在屋里转了一圈,最后沈遇唐决定把这个别致的雪景球放在朝南的阳台上,让它多晒晒太阳。
收拾起来最花时间的是书。八个纸箱里,有沈遇唐读过不止一遍的书,也有一些是他父母留下的,他甚至都不知道家里还有这些书,于是每本书从纸箱里取出时,他总是会忍不住翻几页,或是读几行序言,或是扫一眼目录。
沈遇唐没有在书上做笔记的习惯,也从来不会折页,一直都是拿手边厚度适宜的片状物做书签,看完书也经常忘了把书签取出。他翻了一箱书,已经收获了质地不同的数十张书签,有对折的便利贴、缴费账单、软尺等等,唯独一本书里,夹了张正经的书签,是早年康城博物馆随门票附赠的纪念品,传统的长方形书签,顶部有个小孔,穿过根细细的红线。
这本书是乔杉的,没想到一留就是这么多年。
那年暑假乔杉刚从学校回家,沈遇唐去隔壁找他玩,乔杉从包里取出这本书正要收到书架上,就被眼尖的沈遇唐借了过来。沈遇唐借书的时候只顾得上看书名,便以为是本历史小说,没想到实际上是本严肃的历史地理专著,光是各种古时的地名就令人头晕眼花,于是这张书签就一直夹在第二章靠前的地方,这么多年都没能再往后挪一页。
这本书既然已经留在沈遇唐这儿快二十年,就算他继续收着作为纪念乔杉应该也不会有什么意见,但是说到底也只会作为书架上的摆设,也勾不起更多关于乔杉的回忆。思前想后,沈遇唐还是决定找个机会把书给乔桥同学,虽然读这本书对他还早了点,但是说不准能启发他在这方面的兴趣。
等到几箱书全部归位,已经几个小时过去,午饭早就消化完了,沈遇唐拍拍裤腿上的灰,转去厨房找吃的。这周他还没去超市采购过食材,冰箱里存货稀少,沈遇唐原本打算去城大食堂解决晚饭,但忙了半天后连十分钟的步行路程都嫌远,好在中午收到的鸡汤还剩大半碗,开大火下一把挂面,再撒一点葱花,就能对付一顿晚饭。
沈遇唐在国外待久了,做饭全靠水煮焖炖,并不怎么起油锅,于是装修时索性把厨房和客厅打通,做成开放式厨房,外面围了半圈大理石吧台,一个人吃饭时沈遇唐基本不会去餐桌,直接坐在吧台边速战速决。
面吃到一半的时候沈遇唐接到了母亲的电话,问他搬家和入职的进度,沈遇唐把手机开了公放放在一边,一边吃一边和母亲聊天。快收线前,沈母问起隔壁乔教授一家,沈遇唐回答今天碰巧见到了乔叔叔的孙子和他舅舅,小朋友看起来很开朗,应该是大人的功劳。
乔教授家晚饭吃得早,季旻帮忙收拾完碗筷,和乔桥离开时新闻联播也才刚开始。
季旻关门的动静不大,楼道的声控灯仍旧在暗处休息。季旻落后乔桥两步,拐下楼梯的时候他回头看了眼307室,那家的房门很新,嵌在有点年岁的走廊墙面上看起来不太协调,就像年轻的小沈老师,和这栋老旧的住宅楼里一点也不般配。
季旻在外面待了快一天,此时只想赶快回家休息,正好路上车不多,他基本是卡着限速开的。坐在副驾的乔桥精力旺盛,明明陪两位老人说了一天的话,上了车仍旧絮絮叨叨个不停。季旻回应得心不在焉,乔桥也不在意,继续自顾自地说,从爷爷奶奶家的绿植讲到晚餐的清蒸鲈鱼,话题跳跃得毫无征兆。
车程过半的时候乔桥似乎把想说的都说得七七八八了,总算是消停了一首歌的时间。沉默的时间有点长,季旻都以为乔桥睡着了,趁着红灯的时候偏过头去他,只见乔桥正托着手机,但没解锁,似乎在思考什么。
“想什么呢?突然这么严肃?”绿灯亮起,季旻把视线投回路面。
“在想给小沈老师起什么微信备注。”乔桥不过在沈遇唐家坐了一刻钟,就骗到了一杯饮料以及一位微信好友。
季旻再次折服于家里这位初中生的社交能力,不过也不忘提醒,“别一口一个小沈老师,我今天听夏教授说了,他就比我小三岁,也就是说要比你年长快两轮,你要么叫沈叔叔,要么叫沈老师。”
“但人家看着年轻啊,我原本还想备注成沈大哥的…”乔桥小声嘀咕道。
季旻无语,这样的话自己不就平白比沈遇唐高了一辈吗?也不知道算是吃亏还是赚到了…
说到微信备注,季旻意识到他还不知道乔桥是怎么备注自己的,于是顺便问了一句。
“我没给你加备注啊,你几乎每天都给我发消息,和你的聊天记录一开微信就能看到,都不用往下翻,而且你的微信名就是你的大名和英文名,不会找不着你的。”
“那你干嘛想着给人家沈老师加备注,难道他的微信名很抽象?”季旻想到白天沈遇唐和自己握手的样子,感觉他不像是会取奇奇怪怪的微信名的那类人,最有可能的是英文名,这在身边的海归朋友里还挺常见的。
“这倒不至于,但也不是他的本名。”又是一个红灯,乔桥点开沈遇唐的联系人界面,把手机递到了季旻眼前。
“鱼塘?”季旻失语,想不到这位小沈老师还挺有可爱的。不过这也说明微信显然不是对方工作上会使用的社交软件,当然,这很可能只是暂时的。
“你也别纠结了,备注就用沈老师的全名吧,免得你之后再遇到其他姓沈的老师容易弄混。”
“用长辈的全名会不会不够尊重啊?”乔桥像是突然想到要尊重长辈似的。
“你要是想尊老爱幼,不如先给我加个备注,比如亲爱的舅舅?”
“怎么这么肉麻啊,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乔桥搓了搓手臂,又朝季旻撇撇嘴,可惜他亲爱的舅舅正专注开车,完全没看到他的小表情。
乔桥没说,不过他还是按季旻的建议用全名给沈遇唐加了备注。加完备注后乔桥收起手机,朝季旻飞快地瞥了一眼,然后语气故作不经意地问:“舅舅,你觉得沈老师怎么样啊?”
季旻一愣,没明白乔桥问这话有什么含义,还是说本来就没什么意思,没话找话说罢了。不过不管乔桥是出于什么心思问的,季旻给出的回答也不会有什么不一样,“挺有礼貌的,能拿到城大的教职,专业方面肯定也很优秀。”
“别的呢?沈老师算是第一眼帅哥了吧?”乔桥又继续追问。
季旻蹙眉,没想到乔桥想问的是这方面的印象,平时也没见过这小子追星或者夸哪位男演员的外貌啊……
正好街边有几幅当像的宣传海报,季旻看了眼,又和脑海中沈遇唐的形象比对了一下,诚实地回答:“很帅,而且是亲眼见到的,脸和身高都不掺水。”
如果早个十多年,季旻在城大的校园里遇到沈遇唐,他可能会想如果能和这样的帅哥有点交集就好了。可惜,季旻遇到沈遇唐的时间有点晚,但幸运的是,他们接下来显然会有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