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单方面重逢 ...
-
周日上午季旻载着乔桥到了城大的家属院,时间还早,他在乔教授家坐了一会儿,顺便帮换了两个灯泡,快十二点时才步行去了火锅店。
饭点的火锅店生意很好,一屋子吵吵闹闹的学生。
服务员领着季旻去了一张靠窗的二人桌,季旻在路上就收到了林声的消息,说是要晚到十分钟,于是他先点了一壶凉茶,就着后桌四个女学生聊八卦的背景音把菜点了七七八八,再一抬头,正好看见林声从窗外疾步走过,显然是没看见自己。
“本来想好这次不能让你等的,没想到出门的时候正好被做实验的研究生拉住问了两个问题。”林声走得有点急,一坐下就抽了两张桌上的纸巾抹了抹额头上的汗,然后又转头看四周有没有自己的学生。
“别看了,你教的基础课都是几百人的大课,就算是你学生你能一个个都认得出?”季旻倒了一杯凉茶推到林声面前。
“起码看看有没有自己组里的学生,不然万一说了什么不方便让学生听到的话多尴尬。”林声喝了口茶,语速也放慢了下来,“对了,小桥同学最近怎么样?过完暑假就升初二了吧。”
“乔桥同学好得很,能吃能睡能玩,接下来两个月还不用学习。虽然你没问,但我还是主动回答,我也挺好的。”
“知道你过得挺好的,你最近没和我抱怨过工作,肯定一切都还顺利。”林声和季旻本科时是上下铺,关系很好,两人在不同国家求学时联系也一直没断。更难能可贵的是,毕业十多年后,同龄的朋友大多都已经投身于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中,只有他们俩依旧单身,于是自然就成为彼此不可或缺的树洞对象。
“你最近很忙?暑假怎么还周末跑学校?”季旻印象中林声自从评上副教授之后工作应该轻松了不少,没想到周末还要往郊区跑。
“挺忙的,在帮好几个学生改文章,都要赶在年底国外放假前投出去。另外院里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今年有大改动,不少课程都要更新,我秋季被安排开一门新的高年级专业课,要从头准备课件,在家效率不高,索性来办公室干活。”
一大杯凉茶下肚,总算把室外带进来的暑气压下去了,林声拿起桌上被季旻勾选过的点菜单看了看,都是两人习惯点的那些,他又添了几样,然后递给了服务员。
“改课程设置是个大工程,怎么突然就改了,我们又不是什么新兴学科。”季旻读书那会儿,基本每门课都能拿到往前好几年的作业和考题。
“这两年主攻教学的老教授退了几个,专业课就有了缺口,而且学生一直反映本科生课程设置过于理论,绩点不好看,还不利于就业,院系领导就说不如趁此机会把课程设置改改。青年教师基本都接到了开课任务,尤其是新聘请的海归,说是要结合国外学界工业界合作的经验,开一些课题主导的课程。”
“那肯定不会放过你,院里和企业走得最近的应该就是你了。”
林声这些年没少在季旻耳边唠叨学校的各种鸡毛蒜皮,季旻的公司正好和学院也一直有合作,所以他对院里那些教授的研究方向都有所耳闻。在一众教授中,林声的研究方向最贴实际应用,不少项目都是企业拿着企划案找上门的,林声还兼任了某大公司的技术顾问,对业界的那一套流程很熟悉。
“我虽然合作的项目不少,但一直都在学校,重心总归是发文章,肯定比不上正经在公司上过班带过项目的那种。”林声一早就想好要留在学界,一路走得还算顺利,但也没功夫去学校之外体验生活,国内大多数青年教师基本也都和他一样。
“难道我们学院还有这种经历的老师?之前没听你说过啊。”
“新招的海归,这个月刚来报到,去年年底面试的时候我在德国开会,没见到。”
锅底和配菜都上齐了,季旻拿了公筷下菜,示意林声继续说。
“我看过他的简历,挺巧的,我们还都是校友,比我们低两极,本科学的物理,出国读研的时候转到我们这个专业,硕士毕业后在大公司的研发岗做了几年,同时利用公司和当地大学的合作项目读完了博士,带他的教授特别有名,手里一摞专利。他读完博后在公司带过一个挺大的项目,那之后可能是想转学界,于是辞职跟着博士老板又做了两年的博士后,再之后就来城大了。我就在学院开大会的时候和他打过一次招呼,人看起来挺好相处的,不过他的方向和我的差得有点多,之后交集应该不多,他做过的几个项目倒和你们产品用到的技术挺相关的,你之后要是找顾问可以考虑他。”
林声一口气说了一大段话,等他说完,下的第一轮牛肉片刚好浮起来了。
“边工作边读博,体力真好,我光是工作就已经身心俱疲了。”当然自己还有带孩子这个光荣的使命,季旻猜对方多半不会有这项任务。
读书时,季旻觉得自己毅力欠缺,所以从没起过读博的念头。但事实证明他其实不缺毅力,带孩子对体力和智力的消耗完全不亚于读博,并且时间更长,更看不到尽头。孩子就仿佛是二十四小时住家的老板,随时都可能会提出无理要求,他能遇上乔桥这样大多数时间都十分讲理的老板,已经是天大的幸运。
“确实不容易,我看了他博士期间的文章,既有数量也有质量,影响因子和引用都不低。”
“这么厉害……他叫什么名字,我之后留意一下。”
公司下半年开始的项目确实有意找高校合作,人选还没定,如果能是本地的实验室肯定最好。季旻负责公司内部的技术工作,找合作方这种事有别人操心,但他可以提供候选人。上一个项目的合作人选都差强人意,他和同事勉为其难挑了一个相对合适的,但是合作结果并不理想,给他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有了前车之鉴,这次季旻打算自己也留心找找合作对象。
“姓沈,沈遇唐。”
姓沈?季旻敏锐的第六感告诉他,这位厉害的海龟十有八九就是乔教授隔壁的小沈老师。
呵,果然没猜错,真是工作狂啊。
中午菜点得有点多,于是吃完饭两人又在校园里转了一会儿消食。
季旻有阵子没逛校园了,发现过去几年学校南面起了不少新楼,连学校标志性的讲堂都翻新了。
“我记得我们刚入学的时候这个讲堂才建成不到半年,还是某位优秀校友出的钱,没想到这都没到二十年就又变样了。”
季旻的入学仪式和毕业典礼都是在讲堂办的,现在讲堂变了模样,季旻觉得自己本来就已经很稀薄的大学回忆仿佛又被拂去了几分。
“讲堂是学校的门面,每年要办好多大活动,偶尔还要租给企业开年会,当然要频繁装点,其实没翻新之前也经常更新内部设备,我们不怎么注意而已。这次翻新是大手笔,据说主厅里的墙面和座椅都是按照大剧院级别设计的,还买了一台施坦威呢。”
“有这钱不如给我们院盖栋新的教学楼,我刚才路过时看了一眼,还是和我们读书那会儿一样,外墙的爬山虎都快蹿上三楼了。”
理工科的教学楼基本都集中在校园中心地带,紧邻各个食堂和住宿区,地理位置一流,可惜那一片建筑的年纪全在六十岁以上,各种硬件设施都十分陈旧,就算是十多年前也备受学生嫌弃。
“我们那楼是历史建筑,拆不得,拆了以后游客还来我们学校看什么风景,毕业生去哪儿拍文艺毕业照。”
“拍毕业照算什么,还不如教室里多几个插座实在。”季旻对穿着深色学士服顶着烈日凹造型拍照这件事敬谢不敏,不管是本科还是硕士毕业,他都没正经拍过毕业照。
“那也就是你。我记得院里拍毕业照那天你在寝室里睡午觉,要不是我回去找你,你肯定就睡过了。”
林声不是什么文艺青年,但他一直觉得穿学士服拍毕业照挺有意义的。理工科专业课业很重,对大多数人来说四年过得并不轻松,所以毕业的时候也格外有成就感。做了老师之后,林声每年也都会参加学生的毕业典礼,虽然大多数学生都只上过他的一两门专业课,一个班或许他也只能叫出其中三五个学生的名字,但是他发自内心为这些完成学业的学生感到高兴,在这些年轻人身上他仿佛看到了从前的自己。
“那天太累了,你知道,我平时不睡午觉的。”季旻也没忘记那天下午,他正睡得迷糊,半梦半醒着就被林声拖起来去拍照。
“累也正常,你那时候不仅要忙毕设和出国的事,还正好赶上你姐的婚礼,我记得订喜糖也是你找的店,还找我试吃呢。大四最后那几个月你在康城跑过的地方比你前三年半去过的地方加起来都还要多吧。”林声有句话没说出口,虽然季旻看样子是和婚姻无缘了,但是论婚礼的参与程度,他当年基本等于是亲自经历了一遍。
“是啊,要不是亲姐,我也不会这么勤快。”季旻说完后突然想到,其实还有一人,就是他的亲外甥。
两人穿过礼堂,走到了校园最南面,这附近的楼都很新,深灰色的长方体规整地排布在车道两边,路边栽的树像是刚移植过来没多久,所能提供的树荫十分有限。林声的办公室就在其中的一栋楼里,但季旻看着每幢楼都长一个样,来了几次还是没记住具体在哪儿。
送林声回到办公室,季旻又在学校里晃了大半个小时,然后在人工湖边坐了一会儿,磨蹭到三点半才慢悠悠往家属院走。
乔教授的家在三楼,老房子没有电梯,每层走道的尽头开一扇朝北的小窗,透进的光少得可怜,还没日落就已经看不清楼道。
季旻平时走路不慢,但这时却刻意放慢了脚步,软底的运动鞋走在楼梯上几乎没有声响,需要刻意跺脚才能触发声控灯。
走到二楼与三楼楼梯拐角的时候,楼上传来两声短促但并不扰人的敲门声,把季旻面前本来还昏暗着的台阶也敲亮了。
季旻闻声抬头,看到一个高大的背影站在乔教授家门口,仰视的角度把男人的腿拉得很长。
这比例真不错,黑灰的居家服打扮也很顺眼,如果脚上不穿洞洞鞋就更好了,季旻在心里评价。
季旻一步两级地爬上了最后半层楼梯,然后隔着两三米的距离问:“请问你找谁?”
男人侧过身,露出左手拿着的玻璃饭盒,他看起来有些意外,迟疑了片刻后说:“我来找乔叔叔还饭盒,中午他家炖鸡汤,分了我一点。不好意思,忘自我介绍了,我叫沈遇唐,刚搬到隔壁307室,请问您是?”
原来这就是小沈老师啊,和想象中有有些…不太一样?
季旻想要挑眉,但是旋即又忍了下来,他从口袋里拿出钥匙,同时又朝沈遇唐走近了几步,“他们多半在里间吹空调,你敲门的声音太轻了,隔了两道门他们可能没听见。我叫季旻,是乔桥,哦,就是乔教授的孙子,的舅舅。”这自我介绍像绕口令,好在需要的场合并不多。
“你好,季先生。”
沈遇唐反应很快,几乎是季旻话音刚落,他就接上了,并且同一时间向季旻伸出了手,可惜此时沈遇唐的衣着太随意,让这画面在季旻看来有些违和。
“你好。”季旻有点懵,不过还是回握住了那只手,甚至不能说是握,只是虚虚贴了贴掌心,沈遇唐的掌心温度适宜,比季旻的手要凉,大概也是刚从空调房出来。
“我们之前见过,在乔杉和季小姐的婚礼上,我到主桌敬酒的时候和你碰过杯,桌上就只有我们俩喝的是可乐。”
季旻笑了,这小沈老师真有意思,十多年过去,没想到还能记住两杯可乐,不知道他还记得是百事可乐还是可口可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