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2、连山之巅4 ...
-
考虑到连山上的事情迟不得,方禅岳拉着羌阳很快就从半山腰的地方开始往上走。半山居的位置虽然不算陡峭,但是越往上,山势越险。二人秘密探访,还无法走正道,只得从树林中的小道里往上探。
过不了多久,方禅岳叹了口气。
“我们大概不能这样上去。”
连山只在主路上有人把守是有原因的。
要避开主路,需得走山阴。可是连山这地方,山阴与山阳完全是两种世界。山阴处青苔遍布,脚下没有石阶,十分陡峭。又因为见不到太阳,甚至没有搭手支撑的树木,随便抓点什么,就连根拔起,甚至一路上还遇到了不少爬虫。
方禅岳拿着羌阳的药引诱虫子去了一处,勉强再试着往上走了两步后,摇了摇头,决定回到半山居去。
“你真不上去了?”羌阳问道,“可是你现在下山去,不知还要多久才能等到你那位叫魏峰的师兄来。”
方禅岳当然知道她说的对,可是事到如今,他也不愿意在这种显然上不去的地方白费力气,实在不行,便回去寻找别的法子。
眼看方禅岳已经做好了决定,羌阳也就不再坚持,跟着方禅岳慢慢往山下走去。
两人一前一后慢慢走着,从山上慢慢下去,不知过了多久,方禅岳突然听到身后一声惊叫。
他猛然回头,就见身边没有了羌阳的影子。他吃了一惊,连声叫着羌阳的名字,直叫到第三声,周围才传来了一声浅浅的回应。
“我没事。”羌阳的声音听起来还有些镇定,“这里很安全,但是我的脚被卡住了。”
方禅岳松了口气,循着她的声音在周围找了找,终于找到了一处被树叶盖住的暗洞中的羌阳。她看起来比自己所处的地方要矮上两个身位,被卡住的竟然还是之前被康六娘伤到的那条腿。
“你等等,我下来带你上去。”方禅岳说道。
方禅岳说着就要往洞里跳,羌阳赶紧制止了他。
“别,我的脚不太对劲,我怀疑你下来也会被缠住的。”羌阳说着,看了看自己的脚,“有东西从地下伸出来困住了我的脚,不过只是困住了,没受伤。”
方禅岳从来不知道连山的山阴还有这样的地方,想了想,只得试着在周围寻找能用得上的东西。
只是这里与天碧山庄外的竹林相比,竟然连一根高到能砍伐的树木都没有。方禅岳在周围找了找之后,只觉得头疼,想了想,脱下了自己的衣服。
“这里没东西能拉你上来,我试着用衣服做绳结,做完了就下来接应你。”方禅岳说着,就从身上拔了雀刃,开始割起自己的衣服。
听着上头布匹撕裂的声音,羌阳只觉得无比心安。
这个人就是这样心好,绝不会把她抛下不管。她靠着洞壁拔自己卡在机关中的脚,拔着拔着只觉得疼,随后感觉到了一阵风从另一端吹到了她的脸上。
“方禅岳,好像有些不对。”羌阳突然说道。
方禅岳愣了愣。羌阳很少这样正经地叫他名字,平时都是“好弟弟”一通乱叫,会这样叫他,显然事情比想象中的要严重。
他停下了手中的东西,低头去看羌阳。
“你瞧。”羌阳说着,指了指洞的另一侧,“那里好像不是封闭的。我在底下看不清楚,你绕着这个洞瞧瞧,它究竟有多大?”
方禅岳听了羌阳的话,点了点头。他小心翼翼地从洞口绕出去,然后拿着雀刃朝着地上戳了戳,挖了一会儿,只听叮的一声,像是碰到了什么硬物。
“哼,苗羌的王要是知道他的信物被用来挖土,一定气得要昏厥过去。”羌阳虽然这么说,却没有半分不高兴的意思,反而听起来还有些开心,“动作快点儿,别让上头的珠宝崩出去。”
方禅岳被她说得,无奈地看了看手中的雀刃。要不是手上没有趁手的兵器,他又何至于要用这个?
“这也只能凑活着用罢了。要是苗羌王要治我的罪,那就治吧。反正我是中原人,根本不归他管。”方禅岳一边说着,一边把面前的土掘开了一大片,“这……这看上去倒像是什么建筑。可怎么会在连山的山阴处呢?”
说着,他试着撬动一块石板,却发现完全撬不动。没法子,他又往前挖了一阵,只觉得越来越长。
“你别费力气了。”羌阳突然说道,“我被放出来了。”
听她这么一说,就连方禅岳也十分惊奇,他从洞口探出了脑袋,看着毫发无损的羌阳,伸出手把绳结扔下去,试着拉她上来。
“我不上来,你下来吧。”羌阳笑眯眯地说道,“这里似乎有些名堂,我能感觉到另一边吹来的风,说不定是你们连山派的什么闭关之所。要是能在这里学到什么绝世武功,那不就所向披靡了吗?”
虽然说的是玩笑话,不过她是真的想让方禅岳下来看看样子。
“不愧是名门正派做的机关。我这还是第一次听说将人困住之后,还会放人出来的。”羌阳感慨道,“好像也就半个时辰。”
时间是差不多这么久。方禅岳犹豫了一下,决定跟随她一并探索一番。
若是真有杀招,在陷阱的一开始就应当设置了。现在的样子,似乎是在期待有人下去一观。
方禅岳沿着洞壁到达洞底,把衣服做的绳结留在了原地。
拨开眼前的荆棘与杂草,一处隐秘的洞口出现在二人面前。
方禅岳从自己的身上拿出火折子准备点,却被羌阳按住。
“你且等等。”羌阳说道,“我好像听见了水声。”
方禅岳安静了下来,果不其然,这洞中似乎有水声正在流淌。水势不大,但是潺潺不绝。
他点燃了手中的火折子,小心翼翼地护着,从杂草丛生的洞口钻了进去,随即惊呼出声。
倒也不是为了别的,只是这洞口之外,竟然有别样的一番风景。
只见高高的山壁四面环立,中间有一口汩汩流动的泉水。几棵从崖壁上长出的古树将这里围住。虽然几乎看不到天光,但有斑驳的阳光从树叶之间透下。
泉口不大,但连接着一个水池。看起来似乎完全没有出水口,但十分清澈,完全不像是死水。
方禅岳目瞪口呆。
连山派选择连山作为发源地,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这里的“天水声”。据说在修行时,功力深厚的弟子们能听见连山隐隐的水流之声,这是象征着他们出师的重要依据之一。所有能听见这声音的人,都会引以为傲,可从来没有人真的在连山上看到过活水。
看着眼前的这一幕,萧条落寞中带着自然的野性,看起来虽然称不上美,但自有一番宁静祥和。仿佛多年未经人打扰后,突然迎来了它的主人。
方禅岳和羌阳在周围探了探,两人不约而同地发现了一处碑文。
“剑在碑下,等有缘人。康德十八年,欧冶勤。”
读完碑文内容,方禅岳愣了愣。欧冶勤?!
“喂,这个人不就是传闻中那个用乾阳玄铁制成了銮铃刀的铸铁师吗?”羌阳很快就反应了过来,“难道说,你们连山派曾经把銮铃刀藏在了这里?”
方禅岳摇了摇头。
“他说的是‘剑’在碑下。若是銮铃刀,应该用‘刀’才是。”说着,他看了看石碑下松软的泥土,不由心里有些将它挖开的冲动。
正在他发呆的时候,羌阳已经来到了石碑的背面。
“你过来看这个。”
听了她的话,方禅岳赶紧往石碑的背面看过去。没想到石碑背面的内容反而还要更多些。
“吾幼年学武,三十有成,创一武学,名曰正御。因其霸道,不敢擅传徒嗣,弃之又十分可惜。只得寻一能人,将其三分,置一于多年老友处,一于得道人处,一于守心人处,盼有日能寻得一侠士,集齐三刀,按图寻吾,拜为师也。”
这是第一段,后面的署名是“天卿”,显然是传闻中四大高手之一的方天卿。
第二段的名字则更加熟悉,是“文罗”二字,这篇只有四个字,叫“愧对故人”。
方禅岳读完,大为震惊。他回头看了看背后的池子,又看了看这两篇碑文。
“难道说,这里竟然是銮铃刀的铸成之所?!”
难道说,这里的文罗,指的是他曾经见过的文罗法师?
他反复看了看两篇碑文的细节之处,突然觉“愧对故人”的“人”字,与正面“等有缘人”的“人”字极为相似。一个莫名的猜想由此诞生。
“是了,文罗法师说过,他年轻时是个铁匠。跟人学了点武功,打的铁大多成为了夺人性命的利器。难道说……”方禅岳十分惊讶,他看着面前的石碑。
难道说,文罗法师,竟然就是几十年前铸造了銮铃刀的欧冶勤?!
这个猜想一起来,他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冲动,趴在地上,徒手扒起了泥土。
不多久,他的手触到了一处冰冷的物件,心脏飞快地跳跃起来。
他从地下小心翼翼地从中将那把剑拿了出来,握在手中。
清冷的剑光搭配着黝黑的剑体,材质十分熟悉,像极了温可仪曾经用的玄钩和銮铃刀的刀身。
剑未开刃,他看了看剑柄,上头龙飞凤舞地刻了两个字。
“涤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