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元旦 ...
-
元旦的前一个礼拜,林森收到了她妈妈从广城加急寄来的小提琴。乐器这东西还是得自己的用着才趁手。
这把琴还是她十岁生日的时候外婆送给她的,出自意大利制琴名师之手,当时买下来的价格是二十多万。
但从外观上来看,与市面上其他小提琴并无多大区别,不懂行的人看不出这琴本身的价值。
拿到琴后的元旦前一周的晚自习,林森都跟着其他的班的参演学生一样在学校报告厅参加排练。
说是排练,其实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看别人表演。节目众多,唱歌的,跳舞的,弹琴的多的是。
排练就是一遍又一遍的走流程,林森的节目时间也就三分多钟,其余时间基本都是看别人表演,又或者熟悉熟悉指法,发发呆。
在台下坐着的时候,林森看到了11班的张言庭抱着把琵琶坐在自己的左前方,看样子是在熟悉自己曲目的指法。
她之前排练有听过他弹的琵琶,弹的很好。
以前学小提琴的时候她也看见过别人学弹琵琶,很好听。但几乎都是女孩子在学,男孩子比较少。
可能是因为在大众眼里,琵琶这类乐器是更适合女孩子学的,觉得男孩子学起来很娘。
但其实乐器它是不分男女的,就琵琶而言,国内很多顶尖的男性大师并不在少数。
所以说男孩子不适合学琵琶其实是大众观念里固有的偏见罢了。男孩子可以学琵琶,女孩子也可以打架子鼓。
林森第一次看见男生弹琵琶,颇有几分好奇那人的想法,主动上前和人打招呼:
“我第一次见到男生弹琵琶,你刚刚弹得很好。”
毫不吝啬的夸赞。
张言庭侧头看向说话的林森,害羞的笑了笑:“谢谢夸奖,你小提琴拉的也很好。”
相互吹捧,林森礼貌性的笑了笑。
“你也觉得男生弹琵琶很奇怪吗?”像是突然想到林森的前半句话,张言庭问了起来。
“没有,就是比较少见男生学这个了。”怕对方误解自己,林森继续补充,“乐器没有男女之分,只有爱好之分。”
“男孩子弹琵琶也很儒雅,不一样的美而已。”
像是第一次听到这么满意的回答,一米八的大男孩笑得露出了自己的一口大白牙,像是看知己一般的看着自己旁边正在擦小提琴的女孩。
“你很厉害。”
突然的一句搞得林森有些莫名其妙:“嗯?”
张言庭解释道:“你分数很高,很厉害。”
“你知道我?”林森有些奇怪,自己从没和眼前的人有过任何交集。
张言庭用戴着指甲片的右手指了指台上,“刚刚排练的时候主持人有念到你的名字、班级。”
“噢~”林森点了点头,心下了然。
……
之后每天的排练,两人偶有交流,不是交流学习方面的事就是交流乐器练习上的事。
但基本上都是张言庭找的林森,张言庭学过几年钢琴,问了林森才知道对方竟然打小就学钢琴,颇感震惊。
为此还加了她□□好友以便获取更多的学习经验。
林森一开始学这些乐器倒不是父母要求,而是小时候父母都有自己的工作事业,没空带她,把她放到外公外婆家照看。刚好外婆是音乐学院的老师,有事没事就爱教她玩这些,慢慢的也就感兴趣学了起来。
在广城的话还会偶尔捡起来练习练习解个闷儿,到了南城反而是丢一旁了,连个乐器都没带过来。
外婆知道了怕是也要说她的。
——
元旦节当天的下午两点。
许灵泽、江晚她们早早的就抱着凳子下到操场了,还贴心的让尚一中把林森的凳子也搬下去了。
毕竟表演完节目还是要回班级位置上坐着的。
去往操场路上的学生高兴的像是过年一样,随身背着的包里头装的都是提前准备好的零食和饮料。
像付琛琛和尚一中,他们的书包都塞得鼓鼓当当,也不知道吃不吃得完。
当然,也有一些与众不同的背着作业去写的,也不知道写不写得进去。
一中惯例,凡是举行重要活动,理科尖子班和文科尖子班都在最中间的位置。
今天也是一样,1班被夹在11班和高一理科零班的中间。观看节目的视野是相当的好。
台下是乌泱泱一片都穿着统一校服的学生,排座的整整齐齐。
正对演讲台的VIP观看区坐的都是校领导以及一些没带班做评委的老师,负责评出参演节目的前三名。
1班的地理老师张发旺和历史老师宋亚东都在其中。
南城这个时候已经非常冷了,操场上风刮在脸上都刺着疼。
许灵泽今天穿着件厚厚的白色羽绒服,外面同别的学生一样,套着件宽松的校服外套。
为了更清楚的观看到林森的节目,她今天把眼镜也戴上了,较以往显得更加的文静端庄了。如果那双手没有因为怕冷垫在屁股底下就更端庄了。
校长还在台上发表他的元旦致辞,各班的班主任都坐在自己班级的队伍前维持纪律。
李娇娇也抱着手臂坐在一班的队列前,依旧挽着她的蛇皮包包,也不知道过完年会不会换一个。
饶是李娇娇人站在前头,也不大影响某些嘴馋的要死的人。
付琛琛、尚一中两个人缩在人后边薯片要的咔咔响,不知道的还以为一班带了两只仓鼠来。
江晚和黄子婷两个人坐在后面偷摸比赛玩消消乐冲关。
以往两个人是决计不敢把手机这种东西带到学校来的,娇娇抓得太严,被抓到的后果也过于的严重,不敢冒这么大的风险。
今天不一样,只是看看节目,学校不会收手机,可能也是理解有些人可能会拍照片留作纪念,算是比较的人性化。
林森有节目,今天一开始就没和他们一起,而是与许多表演节目的学生一样在演讲台边上的看台阶梯上候场。
她今天外头裹着件黑色的长款羽绒服,还把帽子给扣上了,包的严严实实,看不出里面是不是穿了什么演出服。
如果不是手上拎着琴箱,可能都认不出她人。
许灵泽倒觉得挺好认,她的气质独一份,饶是包裹的严严实实,身姿也是笔挺笔挺的。
还有不同于别人的地方的话,应该就是她那只因为要拎琴箱而露出来的修长的右手。
白净而又骨感有力。
看台那边正对着风口,实在是太冷了。后台房间又只能按照表演顺序批次进去,故而只能缩着身子硬抗。
林森在看台上碰到同样在候场的张言庭,两个人站到一起不冷不热的唠了两句,多是抱怨天气过于寒冷与学校安排的不合理。
看在台下人的眼里就是八卦横飞。
学生甲:“诶,那不是1班的林森和11班的张言庭吗?这两个人怎么凑一块儿了。”
学生乙:“裹得那么严实,怎么就确定是那两人了?”
学生甲:“啧~愚蠢,看手里拿的乐器不就知道了?我可看了节目单的,就11张言庭的节目是弹琵琶,1班的林森是小提琴。这还不好猜?”
“不过两人真的好般配啊!”某位同学发出由衷的感慨。
“还真是,长得都好看,一个文科一姐,一个理科一哥,绝了!”
“两个人不会真的在一起了吧~”
“真的好有情侣相~”
……
越说越离谱,越传越邪乎。元旦放假完复课他们俩在别人口中已经成了情侣。
——
付琛琛今天递过来的零食许灵泽都没怎么吃,一直等着林森的节目,想看她今天的演出造型,更想看她拉小提琴的样子。
只是学校不做人,林森的节目排在了倒数第五的位置,很是靠后。
看完拉丁看弹唱,看完弹唱看相声,看完了相声看女团舞……
许灵泽等得人都麻了~
尚一中付琛琛的零食都快见底了~
期间,张言庭的《琵琶语》迎来一阵不小的高潮,不单单是曲弹得好听,一身白色的民国长衫尽显儒雅,惊艳了不少的同学,也俘获了众多懵懂少女的心。
在张言庭致谢退场后。终于听到了主持人的报幕:
“接下让我们欣赏来自高二一班林森同学带来的小提琴独奏——《偏爱》!,我们~掌声有请。”
许灵泽手直接就从屁股底下抽出来了,和班上的同学使劲儿在那鼓掌,盯着台上目不转睛。
江晚她们已经拿出手机开启了录像模式,势必要记录下这个重要的时刻。
只见林森穿着一身简洁的西裤白衬,左手轻轻提着琴头,面板朝外,右手握着琴弓笔挺的缓步走上台,做了个简单的鞠躬致意。
而后将琴架在左肩,左下颌轻轻夹住腮托,右手握着的琴弓轻搭在琴弦上,蓄势待发。
一套动作行云流水的做完,林森朝向自己班级的方向露出了一个和煦的笑容,冬日的寒风将两侧未束上去的碎发吹拂在脸上,不觉寒冷,只觉暖洋。
唯美的一幕被定格在了黄子婷的手机相簿里,看得台下的人也是心尖颤动,许灵泽感受到自己的心跳都加快了。
只有林森本人冷得灵魂都在颤动。
随着伴奏逐渐步入主旋律,林森闭上双眼带入感情,将琴弓压在琴弦上拉下,左手指来回跳跃按弦,身体随节奏轻晃。
悠扬而又饱含情感的琴声一下将台下的人带回那个炙热而又熟悉的夏天,短暂沉湎,切身感受~
一曲终了,随着林森收握回琴,鞠躬做完致谢,台下的人才陆续回神,响起雷鸣般掌声。
是对音乐的肯定,更是对演奏者的肯定。
坐在评委区的一位音乐老师难得点了点头出口赞赏:“体态,姿势,动作,运弓……”
旁边的宋亚东,1班的历史老师听了没头没尾的一句追问道:“运弓,然后呢?”
“是个练家子。”
同样坐在一旁的张发旺用他那并不怎么标准的普通话感慨道:“也不知道这回要夺去多少男孩子的心噢。”
宋亚东意味不明的笑了笑:“我倒是觉得她跟你儿子一样,更招女孩子喜欢。”
张发旺被台上的伴奏声扰到,没听清:“什么?”
宋亚东提了提声音:“我说你发型吹散了。”
张发旺:……这种人放在他们以前是要被套麻袋打的。
许灵泽是第一次看见林森拉琴的样子。很美,想让人视作至宝予以珍藏。
她为自己没有跟妈妈借手机过来拍照而感到万般后悔。
事后她问江晚她们要了很多现场的照片和视频发给了自己的□□上。
回去就锁在了自己的空间相册藏了起来,没有告诉林森。
实在是太冷,林森一下台就裹回了她的长羽绒,套上帽子坐回1班观看席自己的凳子上,引起了旁边高一零班不小的骚动。
谁都想近距离一睹这位高二学神学姐的风采,尤其在这场表演过后更甚,会拉小提琴的美女学神谁不想看呢?
林森凑近许灵泽的耳朵小声问她曲子拉得怎么样,热气呼在耳旁让许灵泽打了个激灵。
似乎亲密得让她有点猝不及防,林森以为她是被冻的,还关切的问她是不是很冷。
许灵泽只好顺着台阶下,而后真诚的夸赞对方的表演。
林森难得腼腆的笑了笑:“你觉得好听就好,这是拉给你听的。”
许灵泽似乎有点不敢相信听到的话,睁圆了眼睛看着她。
林森看她这幅模样,只是勾了勾右嘴角,一副认真的模样,看不出任何撒谎的痕迹。
这首曲子真的是林森拉给她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