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2、第 32 章 ...
-
第二天一大早,冷兮惜走出院门,就见到墨娆候在外面,表情看起来有几分凝重。
“付家出事了。”
墨娆的话让冷兮惜震惊了好一会儿。见冷兮惜呆立在那里,墨娆便上前两步去拉她。一直拉着走到广场上,见到何镇监也带人上山来,此时神情激动地正在同文刚说着什么。
“这,这可怎么办啊,付家,付家人全死了!”
“全死了?疏梅姑娘也死了?”文刚倒是显得有点心不在焉。
“疏梅姑娘倒是不见了,我们猜测,她应该就是凶手……”何镇监回答着,突然觉得有几分不对劲,“不对,你你你怎么知道疏梅姑娘会无事的?”
“我随口问的,并不知道什么。”文刚回避了何镇监的目光。
“不对,你不会早就猜到了,疏梅姑娘是凶手吧?女性,十八岁,可是她那时不是一直和老夫人在一块么?”
“照结果来看,她那时是用了什么延时装置吧。”文刚回答道,“我可没那么大本事,能那么快就找到凶手。”
“哎,那你也肯定对她有所怀疑吧,昨天要是和我提一下,我也好多派点人看住她啊。”何镇监一副追悔莫及的样子。文刚拍拍他的肩膀,道:“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后悔也没有用,他们有仇报仇有怨报怨,我们只管抓住凶手就是了。”
“你这话说得,你果然……”何镇监瞪大了眼睛看着文刚。冷兮惜听着文刚的话,也觉得特别耳熟。这不是昨天在付府,付涟对他们说的那通话么?
何镇监看着文刚,终于还是泄下气来,叹息道:“哎,你说得对,现下我们也只能赶紧抓住凶手了。我这回上山来,也是想向灵犀派借几个武功高强的人协助。毕竟凶手也是会武功的,单凭我手下的人只怕很难抓住。”
眼见何镇监往炼心堂的方向过去了,冷兮惜还有些话想问文刚。
“师兄,你真的猜到疏梅姑娘是凶手了?”
“兮惜你不是之前也一直怀疑她么?”
“可是,她不是不会武功么?又没有作案时间,我就没往她那边想了。”冷兮惜如实答道。
“兮惜你啊,太容易被别人的言辞影响了。”文刚摇摇头,“即使出手试探了,尚且不能确定一个人会不会武功,更何况是仅仅靠看就能看出来的?至于作案时间,从古至今有太多手法可以制造不在场证明了。”
冷兮惜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但她的心里还有些疑惑。
“可是,师兄,你既然有所怀疑,为何……”
“你是想问,我为何不让他们提高警惕?”文刚也叹了口气,“我其实没有你想得那么厉害。很多事,我也是到昨天晚上才想明白的。昨天在付家确实有些生气,很多事情没来得及想也没来得及说。”
冷兮惜看着他的神情,总觉得他在隐瞒什么。可是文刚一口咬定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冷兮惜也没有办法。
那边,何镇监借好了人,回到这边准备下山,顺道问问这几位要不要下山,协助追捕。
冷兮惜看向文刚,对方摇了摇头。但是冷兮惜心中还有疑问。问文刚得不到结果,也许可以从别处知晓。
一行人又下了山,来到付府。
尸体已经被先一步抬走。这回凶手没有用那些复杂的手法,只是轻易地用锐气取走了性命,而后逃离。
“哎,她甚至连两岁的小孩也没有放过。”何镇监摇头叹息。
一早就在付府搜查的人员此刻已经通过疏梅留下的蛛丝马迹分辨出了那人逃离的方向。此刻见灵犀派的弟子到来,便开始带路追捕。
冷兮惜并没有选择加入其中,而是继续待在付府,想努力找出能解答内心疑惑的东西。
疏梅的房间在付渊所在院落的侧边,在火灾中幸免于难。此刻屋内早已无人,冷兮惜得到了何镇监的许可,便推门进去。
疏梅才住进来没几天,屋内的布置简单,除了一张床铺,一个布满首饰的梳妆台,便只剩角落里的大箱子了。
“那一桌的首饰,有一半是付涟送我的。我原本还以为,她和她哥不一样。”
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冷兮惜吓了一跳,一回头,便见疏梅将一把匕首抵在她的脖子上。
“你既然对我这么感兴趣,不妨直接问我。一个人做了这么多事,没有人可以分享,我也很孤独的。”
冷兮惜四肢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僵住了。疏梅不是逃跑了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墨娆应该在门口吧,只要喊一声,她就能听到。可是,显然疏梅的匕首会更快割破她的喉咙。
“怎么,你没什么想问的么?那就我来说吧。”疏梅一手用匕首控制住冷兮惜,另一只手则打开了那个大箱子,“让我想想,从什么地方说起呢?十年前?”
“疏梅姑娘,你是……朵朵么?”冷兮惜终于勉强使自己镇定下来。她一时半会儿逃不开,但只要时间足够久,门外的墨娆肯定能发现异常。不如趁着这个时间,和疏梅聊聊,也可以尽量拖延时间。
“很久没人这么叫过我了。是那个邻居阿姨告诉你们的吧。她居然还记得那天,我向她借蜡烛的事,还特意和你们说起。我知道,她也不相信那是一场意外,十年里一直在等着能翻案的人找她呢。”
“那天……起火那天,你是怎么躲过的呢?”冷兮惜接着问。
“说来也巧,我那天借蜡烛,是为了看书。可蜡烛还是太昏暗了,所以我去了别处,逃过一劫。
“你也许会好奇,我怎么会想要看书的,明明我连学堂也不曾去过,大字一个不识。”疏梅将箱子里的物品都拿了出来。冷兮惜注意到,箱子内部的深浅和外部并不一致。只见疏梅在箱子内按了按,便将内部的隔板取下来,露出里面的暗层。最上面摆着一本已经泛黄到几乎看不清封面的书籍,但还能隐约认出“律法”二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