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她 是自由的定义 ...
-
自由,它从来不是被赐予的冠冕,而是用荆棘编织的桂冠。它既可以是虚无缥缈的信仰,也会在某个时刻突然具象——成为你掌心渗血的勒痕,成为你眼中不肯熄灭的火光。
自由的味道,像夏日里融化的巧克力冰淇淋,甜香轻盈,凉意恰到好处地沁入心脾;又像一杯海盐柠檬水,咸涩中跃动着清新的酸甜,宛若不疾不徐的海风,温柔拂去心头的尘埃。
自由的颜色,是沙漠日落时天空铺陈的暖色渐层,在遥远的地平线沉淀成深邃的靛蓝,起伏的淡金沙丘与天幕交织出随性而优雅的画卷;也是草原暮色中流淌的绛紫与墨蓝,天边最后一缕鎏金余晖,都在吟唱着色彩奔放的诗篇。
自由的定义,是她开怀的笑与坦率的泪——心灵的欢歌与眼泪,都源于那份直面自我的勇气。是她与朋友共同欢呼庆祝值得高兴的事时,相互拥抱的喜悦。是她可以在日暮无人的公园里肆意奔跑歌唱,亦可以在人潮涌动处流出悲伤的或欢愉的泪。自由,是勇敢者的游戏,勇敢者并非无所畏惧,而是在深渊之前,尽管战栗,仍会毅然决然前行的背影,和那为接住同样历难的人而伸出的瘦弱的双手。正如她,哪怕恐惧缠身,也会义无反顾地奔向前,护住那些同样颤抖的灵魂。
自由,是她解开心结时,唇角自然漾起的笑意;是她能坚定紧握的事,亦能洒脱放手的从容。也是她面对不公的“规则”,站起指出问题时,毫不掩饰闪躲的双眼,和她用梦想对抗全世界的操控的决心。
自由,是穿越世故仍能守护初心的倔强。她以温厚目光审视世界的荒唐,却常选择静默。当她一个人穿越黑暗,遍历荆棘的刺痛后,依然以温柔怀抱世间的锋利——正因深知黑夜的重量,每当遇见在深渊边缘徘徊的人,她总会本能地伸出双臂,如同接住曾经那个无助的自己。
自由,是不盲目崇拜,也不随波逐流。是拒绝向那群西装革履的"规则制定者"低头。哪怕孤身一人,也丝毫不会动摇自己的立场。当他们在镀金的会议室里高谈阔论"精英教育",把优质资源当作犒赏走狗的骨头时——她偏要当那个掀翻棋盘的异类。
"只有强者才配获得好的学习资源?"她冷笑,坚定道:"就凭你们把教育搞成斗兽场?把求知欲驯化成对排名的饥渴?"明知是以卵击石,她依然把举报信拍在教育局门口,因为那背后是被扭曲的学习的初衷,和多少不为人知的灾难——鲜活的生命因为制造的学习焦虑而葬送于校园,可那些双手沾满鲜血的始作俑者,仍可以招摇过市,享受那些不明所以的称赞。她字字带血:"看看他们发明的游戏规则!把百年树人的基业,变成你们政绩报表上的数字!让优秀和追求极致的品质变成对名利的追求和对其它学校的打压!"
当然,她也会在适当时候优雅退场。望着那群跳梁小丑在表彰会上互戴高帽,她轻晃香槟杯:"诸位继续,我等着看这场戏怎么收场。"毕竟,让所谓的权贵们最恐惧的,从来不是当面的顶撞,而是台下那双始终清醒的眼睛。她说:让他们尽情嚣张吧!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力量。
自由的形状,是执笔为刃时字字见血的锋芒,用最刻薄的文字讥诮庸俗的尘世。也是冷眼旁观时的缄默如谜;是兴致盎然时随手掷出的讥诮,更是意兴阑珊时,连半分目光都不屑施舍的傲慢。那些庸常的闹剧,值得我掀动唇舌时便戏谑两句,厌倦时——连拆穿都嫌浪费笔墨,一个眼神都懒得施舍。
最真实的自由,是百折不挠的风骨,和永不言弃的追梦精神。是在苦难中奋起,在废墟中卧薪尝胆。是她单薄的身影,多少次的死里逃生,尽管万箭穿心,仍然能握紧自由的旗帜,颤抖着站起,牢牢的将它插在这片贫瘠的土地,是她含着泪继续奔跑的身影,往前走,大胆地坚定地。
自由的声音,是舞台上高举话筒高声歌唱的旋律,是她抱着吉他迎着闪光灯的背影,那是最真实的她,也是她迎着微弱的台灯,为母亲唱响一段熟悉的歌谣。自由的姿态,是她在舞台上起舞的旋转,每一个动作都是精益求精的追求,也可以是在无人时刻她跳起一段刚学会的少数民族舞蹈。自由的样子是她将那些捆住她的枷锁都化作美丽的裙摆,装饰着她的从容不迫。是那些她所经历的挣扎,最终都变成她羽翼下的风,托起她永不低垂的头颅。最高级的自由往往是孤独的,就像她,秃鹫一样在喜马拉雅山的山巅上栖息。
她,从不是用自由定义,而是她定义了自由。自由也从来不是飘渺的传说。它是她跌倒时蹭破的膝盖,是呐喊后嘶哑的喉咙,是黑夜里不肯熄灭的眼睛。当秃鹫盘旋在喜马拉雅的雪线之上,当枯枝在冻土下蛰伏着春天的脉搏——自由,正以最沉默也最震耳欲聋的方式,在每一个不肯跪下的灵魂里,野蛮生长。
作者有话说:本文情节纯属虚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