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书郎 ...
-
若说安平王府里哪位王子最惹人疼惜、受尽宠爱,那定是三王子苏云适。
他年方八岁,几分女相,六艺虽不算精通,但学什么都快,聪慧非常。尤其难得的,是他性子平顺,课业只会多做无须管教;对下人谦恭有礼时常照拂;有时被性子顽劣常在军营厮混的二哥欺负,也没有脾气。无论何时,都带着一张温和笑脸,笑起来左边近嘴角的地方有个酒窝,更添可爱。
只有这两年贴身照顾他的姒雁道知道,他仍在深夜常常被噩梦惊醒,浑身汗湿浸透,手脚发冷。娘亲的哀嚎与鲜血的温热,从未离他远去。
这日午后,安平王回朝,有些愁眉不展。
本朝的安平王苏铎五十有七,出身乡野,因立下赫赫战功且娶了与当今圣上一母同胞的长公主,才有了王封。
他走进寝居,见长公主依旧在案前抄写佛经,空气中是檀香,闻得有些熏人。他皱着眉头,任下人伺候脱下朝服朝冠。
“朝上有什么事?”长公主头未抬,眼角余光却已见着丈夫神色。
苏铎坐在夫人身边,叹口气道:“皇上开口,苏家今年要出书郎了。”
当朝皇室有令,待宫中皇子满十岁后,可习政事国礼,从礼院升到国书院学习,师从大学士。此时需从皇亲中遴选一位年岁相近的王孙公子陪读,与皇子同吃住学习。这是祖皇帝害怕重蹈前朝皇亲叛离争斗而定下的规矩,执行到如今,到成了皇位继承者们拉拢势力的手段。
长公主停下笔,抬头道:“你舍不得二子去,终要落到三子头上,当初不听我的话,现在可不悔?”
苏铎道:“我知他身份不宜,但能跟谁说这缘由?”
长公主道:“你可要我进宫?”
苏铎摇头:“我手握兵权,上既有诏,我若推托,上必生疑。我已应下了。”
长公主不快道:“你应得快,我的想法你不必听,也该问问团儿。皇子身侧,如狼似虎,每朝夺嫡必有牵涉,当真是去陪读罢!”
苏铎站起身,踱着步道:“如何!我奈若何!”
长公主拉他坐下,又问道:“婴罗那边怎么说?可透出消息今年宫里几位皇子?除了你,又是哪几家出人?”
苏婴罗是苏铎亲妹,早年入宫,册立为妃,封号一个“晗”字,已为皇上诞下一位皇子和一位公主。
苏铎道:“婴罗已说了,今年通过及礼试进国书院的,有淑贵妃二子七皇子,宸妃二子六皇子,琳贵嫔独子九皇子——”
长公主道:“宸妃那两个傻儿子,六皇子都十四岁了吧,才过及礼?淑贵妃有大皇子依傍,琳贵嫔位份低些。这些都是没人盯着的皇子,便让团儿去也无妨。”
苏铎道:“你且听我说完!今年可是有皇后嫡子八皇子参礼!”
皇后嫡子身份特殊,并不特殊在其身份高贵,而是血统。今朝皇后是北国兹兰的和亲公主,且常年婴病在榻,六宫之权早旁落淑贵妃手中。别说圣宠,便说六宫妃嫔随时等着她薨世再取而代之也不为过。在此特殊背景下,皇嫡子的身份不仅不会让八皇子享受到任何好处,反而让他成了众矢之的的靶子。
听到此,长公主愣了一下道:“八皇子多少岁了?我竟忘了还有他这个人。”
苏铎道:“十一岁。”
长公主看着丈夫眉头皱的更紧,方才醒悟丈夫忧愁的根源:“圣上是要我们苏家出,八皇子书郎?”
苏铎点头。
长公主道:“这也太可气!这是我们苏家独一个的书郎,怎么能伺候起兹兰狼崽?”
苏铎道:“乱说什么话!皇子就是皇子,怎么是兹兰人?”
长公主不服气道:“我才没乱说,当年被兹兰压着打,没办法只能娶个公主回来供着。但后来有了咱们苏家,把兹兰那些个北方狼都打到云岭以北去了,就该把公主也退回去!”
苏铎道:“你看看你说着是什么话,还退婚,和亲能退么?”
长公主道:“我明白,贵为皇胄,身不由己。团儿这次前去,伺候着这么个倒霉的主,又是与我苏家有仇怨的,必要受欺负。皇后身份特殊,婴罗也是照顾不到的。”
苏铎道:“圣上当然有他的考量。书郎制度设立目的之一就是管束外戚,把他们的孩子收入宫中管教,自幼规训其心智。白氏、田氏等几大家族都出过人。连新晋内廷的左家,这次也要把自己的嫡长孙送进宫。如今内廷里几位,只有我苏家尚未出书郎,且两个儿子都在军中担任要职,这拿什么让圣上安心?”
“我是说一定要当八皇子书郎么?”
“别的早定下,只剩嫡子书郎尚无人选。如之奈何?”
长公主道:“你年年只会南征百越,北战兹兰,朝内也无交结,才落得如此下场。我只可怜团儿罢了。”
苏铎叹口气道:“我去与他说罢,他在哪呢?”
长公主:“还能在哪,书房。还在读那些医书。”随后她又小声嘟囔一句:“怕我毒害他似的。”
苏云适确实害怕自己被毒害。
他知道自己作为王子,不可能像母亲那样被公然打死在中庭。但他心想,史书上那么多暗杀的法子,连皇帝都能被害死,何况他呢?暗器,下毒,楼梯上抹油,睡觉时闷死,淹死假装溺水……不一而足。在表面的温和下,他终日惴惴,警惕地像林野中的小兔,练武、读书、研究机关陷阱、几乎把医书上所有草药毒物记下。这两年来,他每天都在尽自己理解能力的极限学习新的知识,这是性命攸关之事。
即便这两年府里上上下下从没有人欺辱他。
这种和睦令云适感到怪异,他常常想朝他们喊:我母亲死了呀?她是坊里出身的妾室,我是乐伎之子,为何你们都像不知道这些?仿佛,仿佛我就是那长公主生下的第三个儿子,仿佛我的母亲从来都没存在过一样!仿佛那一晚只是我神志发狂的残影!这世上难道只有我还记得母亲了吗?
但待这些内心的嘶喊浮到面上,只剩一副温和笑颜。
门“吱呀”一声推开,苏云适从书里抬头,看到已经换好常服的父亲走进来。他敏锐地察觉到父亲今天有些烦扰,即便对方正挂着和蔼的笑在脸上。
他站起来,走到桌前,行了个礼。
苏铎多希望这个孩子能快乐地跑进他怀里喊父亲,然后被他一把抱起来。但苏云适只是困惑地看着他,等待着。
苏铎只好道:“在看什么书?”
苏云适道:“礼学,明日夫子要考。”
苏铎示意他坐到榻上,自己坐在一旁:“你的哥哥们要是有你一半爱读书就好了。”
苏云适没有被夸奖的喜悦,他抬头看着父亲:“二位兄长所长在军中。儿子自幼体弱,有愧为将门之后,只好多读些书弥补。不过,父亲今日不待晚膳,下朝便来寻我,是有何事么?”
儿子的灵慧令苏铎心惊,他愣了一下,决定不再绕弯子,把书郎的事情简单说与他听了。
苏云适听完点了点头道:“我知道了。”
随后两人都没有说话,互相看着对方。看着看着,双方脸上都露出困惑。
苏铎先开口道:“你这是答应了?”
苏云适道:“苏家既然一定要出书郎,那年龄合适的只有我了。又有什么可考虑的呢?”
苏铎一时语塞,强调道:“但一进宫你想明白了,可要吃许多苦。若你跟了八皇子,只怕还要辛苦些。”
苏云适想了想道:“皇后和八皇子是不好的人吗?”
苏铎叹口气,想云适这样问,可见他终究只是个孩子。
“不是说好人还是坏人,他们是外族人,且与我苏家有些仇怨。”
“什么仇怨?”
苏铎面对稚子,一时难以开口,只能委婉道:“皇后可是兹兰长公主。当年为父跟兹兰打仗的时候,难免,难免要伤到一些贵胄。”
苏云适有所领悟,直言不晦道:“父王您杀了皇后亲人吗?”
苏铎叹了口气,点头。
苏云适道:“打仗有所死伤,也是难免。父王不必为此不安。”
“我问心无愧。”苏铎一摆手道,“只怕你进宫受委屈。”
苏云适想父亲并不知晓他在府内也终日惴惴,从未开心过。
苏铎看着苏云适神色有些落寞,以为他因进宫感到忧虑,便拍拍他的肩膀道:“男子汉还是需振作些,纵是辛苦也不必害怕,到底为父还在背后给你撑着。再说书郎也有许多好处:这皇亲贵胄只有当过书郎才能入朝堂为官,说不定你以后能当上内阁大学士,苏家的将来在你肩上呢?”
这话也振作了苏云适,他想与其被关在这要压死人的王府里,不如出去看看,寻些别的出路,这日子也不会变得更糟了。
苏云适露出温和笑容,道:“我并不害怕,只是想到要离开父亲母亲,有些难过罢了。”
姒雁道已满十岁,模样愈发明艳正在云适住的不枉院里收拾,冯德过来喊她,说是长公主找。
这还是两年来长公主第一回找她,姒雁道心里纳罕,些许不安。长公主身份尊贵,端庄大方,对下人包容,重赏轻罚。对自己这个被云适从教坊带回来的不速之客,长公主不仅未有嫌弃,反而继续供她学习器乐诗赋。她对云适更是极好,甚至胜过对自己的两个儿子。虽然她杀了云适的娘亲。
我的杀母仇人是一个好人,姒雁道想,这种想法快把可怜的小团儿折磨疯了。
主屋里烧着檀香,长公主坐在榻上,神色忧愁,见她来便道:“你什么乐器弹得最好?”
姒雁道被问得摸不着头脑,但还是立即回答道:“琵琶。”
长公主道:“那这一月你舍却杂务,专心修习琵琶,一月后纳年贡,府里会举荐你去乐府,必须考进去。”
姒雁道震惊不已,心里想着难道长公主察觉什么,要把她从云适身边支开?乐府,那不是宫中吗?
长公主随后解释道:“团儿要去宫中当书郎。你去陪他。”
姒雁道困惑道:“便是,陪他么?”
长公主一声长叹,道:“你要记住,赎你出那教坊的,不是我,是苏氏云适。你这辈子,都欠他。”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得正盛,粉紫色的瀑布在风中轻轻晃荡,翻飞出浅色的浪花,溅了一地。苏云适和父亲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从书房穿过院子,去食厅晚膳。云适眼角余光见着那紫藤,却不敢正眼多看。
那是娘常常弹琵琶唱歌的地方,也是娘被打死的地方。
大哥苏云辰二哥苏云溟的声音传来,云溟跑过来捏他的脸,他的手上满是茧子,磨得人脸疼。
“母亲说小团儿要进宫了。当王妃吗?”二哥素来爱笑他女相。
“不要瞎说。”云辰大手拎着云溟的脖子把他从苏云适身边拎开。
长公主已经站在食厅门口,空气里是饭菜的香气。
和睦。
苏云适觉得自己像个鬼魂一样,他在这和睦的一家人里,但他又看着自己在这一家人里,只觉得不真实。
他踩过紫藤花瓣,沙沙地响。
云溟看那紫藤花树道:“咱们是武将府,偏养了这么大一株花树在府里,还不如砍了改成兵器架子。”
一行人已走到食厅门口,长公主听着儿子说话,伸手拍他脑袋骂道:“你敢砍试试,我拆了你的手。风月一点都不懂,哪家小姐能看上你呀?”
云溟不服道:“我爹也不懂,不也娶了长公主嘛?待我战功赫赫……”
长公主没等他说话一巴掌又拍过来:“太平日子不过,瞎说什么……”
大家都在笑,云适也挂着笑在脸上,但他的心在发抖:在这王府,这院子里,有人要砍花还会被责骂,有人杀人却可以。
像从没发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