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七章 (上) ...

  •   许仪一早到了大理寺,原以为自己来得早,刚刚躬身点亮案上烛火,谢少雍也来了。
      他未等坐下,就从袖中抽出一张白麻纸,毕恭毕敬交给许仪。
      许仪看他神色凝重,也不多问,低头打开,却是一道皇帝亲写的手敕——
      “……责承大理寺丞谢少雍查办此案,有功不赏,有过不罚。敕。”其下盖着天子的玺印和门下省的朱红绶印。
      许仪屏住呼吸。
      这是她首次见到当今天子的亲笔字,雄浑大气,鲜活生动,泼墨重彩,仿佛墨迹未干。
      她低下头,恭恭敬敬将赦令递回。
      “我昨日和太子去见了陛下,汇报案情后,陛下令我彻查邓昭失踪一案,”谢少雍简单解释,“此案关系重大,牵连的人物越来越多,你我不能师出无名,更不能引火烧身。”
      天子到底是圣明君主,光是这句“有过不罚”就足以让许仪感激涕零了。
      “至于你的名字不在其中,是殿下的意思。”谢少雍伸手轻拍她的肩膀,“但子颜兄不必多虑,若能寻到邓昭小姐,你的功劳我们都心里有数。”
      不不,她半点也不想居功。
      至于面圣,那可太耸人听闻了。
      李明庭能这样处理此事实在太合她的心意。
      她绝对不想被关注,她在这深不可测的宁京,能一步步咬牙前行,其实只想找到下落不知,生死不知的邓昭。她太了解关心的人忽然失踪给人带来的极端痛楚——心急如焚,夜不能眠,稍微想一想就心口发疼。
      “我都明白,谢大人不必在意。”
      “对了,”许仪缓缓呼出憋在胸口的那股抑郁之气,“我寻到了新的线索。”
      一席话结束,谢少雍抚掌大赞,“极佳。难怪昨日如此胸有成竹。”
      “昨日在东宫,我说有七成把握只是虚张声势罢了,”许仪道,“亦是昨日归家后才忽然想到这个关键线索,一时情急,没有及时告知谢大人。”
      “不必在意,”谢少雍并不在意,摇了摇手,“事情紧急,你自当便宜行事,子颜兄太客气。”
      和谢少雍相交不是没有好处的,他背景深厚,为人又很是豁达,并不拘泥于小小细节,虽然会拉她卷入复杂的案卷里去,有事亦会挡在她的身前。

      处理完地方送上来的报告,两人先去了司空府一趟,随后趁着清晨行人稀少,策马奔过朱雀长街,出发往城郊杏林,几经周转,终于到了送别亭。
      这亭子前朝驰道上的重要休憩之地,只不过敬朝一统南北后,这条旧道渐渐荒废,一年年生长的春草枯荣繁盛,不过十数载后,古亭就此荒废,在这里会面完全可以掩人耳目,当今太子殿下想得的确周到。

      今日这场会面是许仪一手安排,几路人马陆陆续续策马来到。
      先到的是大将军邓重,他除了带着侍从,身边还跟了位二十八九岁的年轻人,那是邓昭的兄长邓舫,现任散骑常侍一职;随后到的是当今太子李明庭,他足穿毡靴,紧踩马镫,腰间左佩长剑,跃马而下。
      邓重对刚到的李明庭草草拱手,勉强道:“殿下。”说完别开了视线。
      最心爱的小女儿失踪,这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心里并不好受,难免情绪上有些别扭,李明庭对他的无礼不放在心上,略一点头,“大将军。”
      然后两人的视线齐齐看向许仪和谢少雍。
      两人见礼之后,谢少雍走到邓重面前,摊开手心,“大将军请看,这可是邓小姐之物?”
      他手心是一颗圆润的白色珠子,还裹着泥土和碧草。
      “有些眼熟,”邓重道,“怎么,和小女有何关系?”
      “这是女子头饰上的明珠,极为贵重,每一粒都价值千金。我猜想,应当邓小姐之物。”
      邓重眼神阴暗下去,“多半不会错。她那日出门,是佩了双明珠铛。你们在哪里寻到的?
      谢少雍伸手指了指左前方一条小路,“我和子颜兄提前了一个时辰到此,四下查看,最后在两三里外路口寻到这颗明珠。”
      邓重道跨步就走:“我们过去看看。”

      十多人牵马而行,李明庭说:“三月初三,我和邓昭见了面,短短数语之后,她便先行离开,的确是走的这条道。”
      邓重轻轻“哼”了一声。
      邓舫道:“父亲。”
      李明庭恍若无所知觉,只侧过视线看向许仪一眼,淡淡问道:“许卿,你为何带着这只马驹?”
      他说的是被许仪牵在手里的那匹棕色小马驹,身高不足四尺,浑身覆着油光水亮的棕色皮毛,额头上有一束倒披的白鬃,四蹄也如雪,眼似琉璃,很是可爱。
      许仪一直未曾开口,现在才道:“殿下,这是邓昭小姐坐骑所生的小马驹。几日前在司空府查案时,家仆说邓小姐的那匹马是母马,性格温顺。我昨日想起此事,特地去了趟司空府,问这匹马可有生子,才知道那匹母马在今年一月的确生了一匹小马驹,尚未断奶。于是我今早去了司空府邸,借出了马。”
      邓重道:“昨日我不在府中,今早听说此事,很是奇怪。”
      邓舫附和两句,又问,“许大人借马有何用意?”
      “大将军久在战场征战,对马的习性很了解,”许仪放缓脚步,侧头看着邓氏父子,“马是非常有灵性的牲畜。”
      “是的,”邓重重重拍了拍自己坐骑的脖颈,“十多年前,我征战漠北,被困荒原,正是靠一匹老马带着部队找到了水源和出路。”
      “这就是所谓的老马识途。但是,世人却未必知道,马并非依靠双眼觉寻路和水源,而是依靠嗅觉。他们依嗅觉识别主人、同伴、路途、厩舍、水源……”许仪顿一顿,轻声道,“尤其母子间感应最强,未断奶的小马驹可以凭着母亲身上的极其微弱的气息找到母亲的下落。”
      似乎是为了配合她的观点,她信手扔掉小马驹缰绳,停住了脚步。
      所有人同时停住脚步。

      那匹活波的小马驹左顾右盼半晌,迟迟疑疑往前走了数步,又站住一会,最后忽然撒腿跑了起来。
      谢少雍高声道:“跟上去。”
      众人如梦初醒,翻身上马。
      到底是初生的小马驹,跑步不快,众人不紧不慢地跟在其后,还可以交谈几句。
      邓重如梦初醒,忽地猛然拍了一下大腿,“真是好办法!我当时怎么就没想到?”
      “难怪前日见过你后,祖父对云中许氏赞不绝口,”邓舫在马上侧过身体,恭恭敬敬对许仪拱手,“请受我一礼。”
      论起品级,许仪比他低得多,她同样躬身,轻轻摇头:“邓常侍过奖了。”

      这一程道路比许仪预想的短。
      他们这一行人,谢少雍和许仪两人,邓氏父子带领了三名侍从,太子则带着两名东宫禁卫云彦、云锦,总共十人的队伍,均衣着华丽,骑着高头大马,气度非凡,颇引行人侧目。
      小马驹一路跑跑停停,一个时辰后越行越迟疑,顾左右彷徨不定。
      谢少雍环顾四周,“这是洛川。”
      宁京城郊的洛川以风景绝佳而闻名四海,尤其是三十年前著名诗人岑用的一首诗“饮洛川之清流,叹世人之愁苦”让其闻名天下。所谓洛川,在云鸣山脚下,上阳河流于其间,一路策马而过,红白映目,芳草繁茂,真是光辉灿烂。许仪这里是贵族们最喜欢的游乐之所,朝中绝大多数显贵都在此地有别宅。
      许仪直起身子远眺,隐约瞥到视线是一座隆起的小山丘,山丘上花木繁盛,其中掩映着一座规模惊人的院落。
      小马驹也在此时停下了脚步,前跑后跳,陷入了彻底的迷茫,似不知道该往哪里走。
      “怎么到了这里?”谢少雍皱眉低语,他声音虽不高,但许仪却听得一二清楚。
      “嗯?
      谢少雍抬起手往远处一指,“看到那庄园了吗?若我没有记错,那正是邓氏在洛川的别宅。”
      许仪愣了一愣,往四下看去,远处是良田千顷,桑麻交错,稀稀拉拉的几家田舍点缀其中,宛如绿波中的一叶叶小舟。
      “那这四周……”
      “正是,”谢少雍道,“方圆数里都是司空家的职田,附近的农户也都是司空家的封户。”

      邓家的父子显然比他们更早发现此地十分熟悉,在他们之前停住了马,父子俩交头低语数句后,邓重目光灼灼转过脸来,“许仪,这法子行不通吧,怎么到了洛川的别庄?当是母马之前来过此处,马驹嗅着气息跟到了这里。”
      “我昨日也问过贵府上的骑奴,母马约有一个月未曾出府。”
      邓舫凝眉,“可这要如何寻找?这附近方圆两里之内,约有数十位人家。”
      “不需要每户人家都去,有炊烟的宅舍可暂时不去,群居的宅院也可不去,”许仪伸手一指,“只剩下那最远的几处单独宅院。殿下、大将军,我们已经顺藤摸瓜找到此处,不妨去查看一番,可否?并不需太长时间。”
      谢少爷重重点头:“有理,许大人思虑周全。”
      一瞬间这位骁勇善战的大将军脸上凝了凝眉头,浮现犹疑之色。他的犹豫的确难免,这地方是司空府邸,倘若在这里找到邓昭……对邓氏一门来说,绝不是什么好的信号。
      但牵挂女儿的心情总是占了上风,他略一思忖,终究道了个“好”。
      李明庭道:“就这么办。”
      说罢手指一点,将人分为了三组。
      邓重领着两名侍从,邓舫和则和谢少雍一队,太子和许仪两人带着一名邓氏的侍从四散搜寻。
      谢少雍一拱手,“如果发现了可疑的线索,请尽管通知我和许大人。”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第七章 (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