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往事纷繁 ...
-
是夜,长安城外,淮阳河畔。
“花兄,适才可是有话尚未说完?”云寄雨的眼神依然淡然众生,此时在花弃情眼里却不是一幅画而是一根针。
“仙子蕙质兰心,弃情佩服。”花弃情带着略微惆怅的神情,缓缓回忆道,“家父曾以血尊为样,调教弃情十年。家父曾言‘今天下之豪杰,莫不追名逐利,以求显达。如尉迟明德,一朝功成,登拜四方,求战南尊,此之成名,下策。如七琴公子,遍游天下,国难当头,力退千军,此之成名,中策。如昔日血尊,亦正亦邪,踪迹难寻,可助上退篡位之臣,亦可助蒙古入侵中原,此之成名,上策。”
“寄雨浅薄,乍听却难明了为何令尊如此推崇公至寻?”云寄雨疑惑道。
“其实这道理说来也简单。尉迟明德成名之法最为普遍,古今往来,名榜中人,若非天之骄子何人不是挑战名门高手以求闻达天下?七琴公子成名之法略难,需时运,亦得大功,然救国终不如开国,武功终非军法,可被一代武林所紧记,却难留史册。而血尊成名之法,世所罕见又非单单时运所致。退篡位之臣本是与七琴公子同等功劳之举,而引蒙古入侵却是千古骂名之事,然,今上昏庸,蒙古却日盛,非血尊之引,假以时日也必定一战,寄雨仙子可仔细想想,此中深意,若血尊真要助力蒙古我等如今又岂能安在?今上如今又岂会重开科举,提拔将士,不再一味庇护老臣,重文轻武?”花弃情细细解释道。
“如此,天下可是误会了。”云寄雨的表情既非赞同也非反对,仍是云淡风轻,只是话语间可听出一丝真意。
“世人道,冷血冷情。家父却言,至情至性。是以,至千古骂名于不顾,天下间,又有几人能为?”花弃情对血尊的尊崇已是到了极点,可从他身上看出,一代剑尊对公至寻的欣赏。
“可惜剑尊却不知晓公至寻下落。”云寄雨低眉微叹,“罢了。”
“其实仙子可以等。”花弃情踌躇了一下道,“血尊昔日告别之时曾告知家父,十年之后将回中原。”
云寄雨眼前一亮,天知道师门给了她怎样的涉世任务,既非风光无限的择君,亦非慷慨就义的灭魔,而是毫无头绪的寻人,可愁煞了她!
“如此,多谢了!”云寄雨微微作揖,转身别过。
姑苏扬州,曲江亭。
“悲竞天,难了愿。十年沧海,不怯遇从前。深海侯门院,还道故人离别。望苍天不负红颜,却是,天不从人愿!”悲凉中略带低沉的嗓音从曲江亭遥遥传出,这吟诗之人面容清冷,并无多少失意之态,眉宇间似醉非醉,眼神略带一抹惆怅。可谓,道是无情却有情。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那人且吟且行,脚速时快时缓,削竹为剑,剑气纵横,一招一式行云流水、浑然天成,似舞,似武,奥妙通玄莫可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和煦的微风轻轻拂过暖春的天,剑,脱手而出,三片竹叶在刹那粉碎。
“罢!罢!罢!”那人自言自语道。随后坐上湖边停泊着的小舟,顺水流,一路向下。
“唰!唰!唰!”就在那怪人走后,原先站的那块地上出现了六道人影。
“好!好!好一个纵剑之术!原我中原武林竟有此等人物,今日为宣明所见,此生当不枉也。”此人姓宋名通,字宣明,脸庞白净,书卷气浓厚,年龄依稀不过三十上下。乃仗剑阁阁主座下五长老之一,擅于诡道,追踪之术名传江湖。性格与其相貌恰恰相反,颇为豪气刚毅,不修边幅。
“宋长老如此称赞,不知此何人哉?”随行的蓝衣弟子问道。看得出此人乃一众弟子领头,说话颇有几分份量。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百年前有空无,前王朝有介玄,十年前有公羽,子何须知他是谁?必有相会一日。”宋通回答道。
此处不得不提这三人之事。
话说这介玄,原名宇文舍予,乃云顶山庄创始人,宇文山庄少庄主。早年化名出游,取字诚明,流连花街小巷、青楼妓院,风流过人,实是今朝之花弃情难以匹敌。当时江湖众人,唯知世上有个身手不凡、出手阔绰的诚明公子,却不知宇文山庄有个百年不遇的奇才上名宇文下讳舍予。后,其与当时的晋宝长皇孙为一歌姬大打出手,引起朝廷纷乱,党派僵持相争,皇帝惊怒交加却奈何不得,唯有直上千里坡雾霁山,以求宇文庄主援助管束。而当时宇文舍予之父,宇文靖颇有隐士风骨,乍听孽子在外闯祸败坏名头惹下花债累累不算,更是祸国殃民,当即震怒,勒令宇文舍予回庄面壁思过,二十年内不得踏出山庄半步。宇文怎是闲得住的人,自然不允,父子二人不和,虽不至动手却是冷战了不少年头,这期间宇文因皇帝告状之恨,建立起云顶山庄,暗中招揽扶植势力,只为在长皇孙晋宝即位之日给予沉痛一击。宇文靖身为其父怎能不了解他的心思,却在这时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天下为何人所有于他而言不过人间游戏、过眼云烟。因而,四年后,老皇帝本已衰弱的身体在宇文引起的政局变动中日渐支持不住了,终于于元宵前夕驾崩于乾和宫,长皇孙晋宝即位,于长安武德寺加冕祈福。这日,宇文率一千人马,里通外合,围困晋宝。然,宇文志不在篡位,但宇文山庄之凶名来源已久,只因其人皆明斩草除根之理。当日宇文也没有手软,新仇旧账一并了结,砍下晋宝头颅献于挚友襄王,助其登基,并入王族家谱,封号介玄。从此,世上少了一个诚明公子,多了一位介玄王。
比起宇文舍予的身世家底之厚、之重、之硬,司空无更为神秘也更为不易。关于他的一切并无确切可考的证据,不过是几代江湖前辈的论述。此人长于乡野间,原名不详,酷爱夜观满天星斗,从小在茶楼打杂,听说书之人讲那些有的没的奇侠传,以及江湖中一些为人称道或广受非议的焦点人物的事迹。他十二岁那年,立志习武,了解揣摩清楚了各门派武功体系以及自身情况后,万里路途赶上宵云剑派,参加九年一次收徒会试。他体质因从小打杂之故便是强上一般人些,又他天赋过人,性情刚毅,一连三关畅通无阻,获得长老面试资格。本来以他资质,若能当面见到长老足能获得重视,而检测的宵云弟子因受贿之故,将他排除在外,名额给了别人,他仅获得外门弟子席位。每日挑水煮茶,修花剪草,除杂耕种,不甚烦累。习剑的机会一月不过两、三次,几个基本把式一练再练,有外门师兄告诉他,三年内,不会有出路。他苦等三年,终于迎来外门弟子测试,理所当然脱颖而出终于获得长老青睐,成为正式弟子,摆脱打杂命运。然,好景不长,掌门发现他琴骨反生,筋脉逆转,乃千古怪相,所有武功心法皆不适用于他,长老闻言愕然叹惋却也只有如实相告,司空凄苦之下辞别山门,远赴海外仙山妙境,十五年后,归来之时,神功大成,自称“司空无”,一套摘心剑法所向披靡,大败天下高手,跻身第一,百年来被尊称为“武圣”,此后,凡门派发现偶有琴骨反生之人,必视若珍宝,意为天命所归,直至今日这说法仍为人推崇,不过事实也大多如此,这般人在一定年岁以后会自然发现适用的一套武功。
而公羽即是当今神话中人,公至寻。若说宇文名门出身,家事一清二白,司空无乡野长大,无所稀奇,那么公至寻显然更像秘辛,无人探得。而之所以有些人称其公羽,是因十多年前一次宴席之上,楚王举杯对众将士曰:“今日尔等败得不冤。孟治失策情有可原,公羽若败则天欺我也。”当时许多人都摸不着头脑,公羽所谓何人,而后有人向楚王内侍打听到,楚王对内皆称公至寻为公羽,据言此名是其人亲口所说,因此,当今这样称呼的人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