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清雅茶点 ...

  •   顺着城北一直往前走,绕过几条柳树交映的小桥,温臻几乎快走了一个晌午,才到达张莞瑢所说的袁秀才私塾的地方。

      墨绿色的枝叶在空气中轻轻地摇晃,如一片无暇的精致翡翠。她走近看了看,半大的小书斋屹立于宁静的竹林里。

      幽静雅致,沉醉出尘。

      温臻不由得在心里暗暗感慨。

      她绕过雅意翠绿的竹林,打算寻上几户人家问问袁秀才的情况。但绕了老半天,除了飘逸的竹屋,并没有看到任何其他炊烟与人影。

      倒是不少白白胖胖的笋虫趴在竹干上卖力地往上爬。

      直到身后传来一道明朗的声音。

      “这位娘子是在寻什么呢?”

      听到生意的温臻回过头,便见一位身量中等的青年站在自己身后。青年穿着一身灰色长袍,袖口微卷染着些墨汁,眉骨平和,面容英气,颇有些飒飒之姿。

      他手里还握着一卷书卷。

      便是看他的容貌气度,温臻心里已经对来人的身份明确了大半,抿嘴温和的笑了笑,语气恭敬了些:“想必阁下就是袁先生吧,我姓温。”

      透过竹林缝隙洒下来的金色阳光照在温臻脸上,衬得她如雪的面容更加唇红齿白,袁秀才连忙移开视线,请温小娘子到竹屋里小坐。

      半大竹屋里面的摆件也全是竹子雕刻,大大小小的竹杯、竹碗、竹塌质朴高洁,袁厘给她沏了杯清茶,道:“温娘子的来意鄙人已知晓。只是鄙人这地方不大,又才疏学浅,只能收一下有过开蒙的学童。不知温小娘子家中的孩子是否略识字一二?”

      温臻不想夸大,认真地点点头,如实道:“那孩子这些日子正在念蒙学,略微识些字。”

      “下个月初十鄙人这里有入学考试”,袁厘将一张帖子递给她,“温娘子可以带家里的孩子来参与一番。”

      达到目的的温臻连连道谢,将准备好的茶盒放在袁厘面前。

      “我实在不知先生喜欢什么,随便做了些点心,还望先生笑纳。”

      她虽然不知道袁厘喜欢吃什么,但想着读书人大多清雅徐徐,准备的糕点也都是精巧雅意的茶点。

      而且专门用九宫格的茶盒装着,更显用心。

      袁厘看着精巧的小木盒有些好奇,伸手掀开盖子看了看。

      扑鼻的清香蔓延了出来——最中间的是一碗乳白色的茉莉酥。半碗茉莉花瓣晾干后倒入牛奶,入锅来回搅拌呈奶昔状,随后捞出置入冰碗中放凉,凝结成乳块状后撒入红豆点缀。

      东西南北四角各自摆放着桃花酪,碧色龙井与豆沙混合揉搓成馅料,用洁白的糯米皮包裹捏成桃花模样;其他空格里是樱花果子,粉嫩的樱花选用玫瑰花瓣染色,再点缀上金黄的桂花为蕊,实在是漂亮极了。

      几乎让人舍不得下嘴。

      袁厘一直都是粗茶淡饭,如今看到这些异常别致的点心,心中有些称奇,面上也是连连赞叹:“温小娘子的手艺实在是令鄙人赞叹。”

      温臻笑而不语:她准备的糕点虽只有三样,但每一样从选材到制作都经精挑细选过,目的就是让袁秀才看到自己的诚心,给未来李三蛋入学留下些好印象。

      如此刷了一波好感,温臻心情愉快地离开袁厘的学堂。往回走的路上,她又将三蛋的学习计划重新安排了一番。

      今日由于她要出来拜访袁厘,面点铺的生意便辛苦郑氏与三蛋照看。温臻临走前特意将制作了一些寻常但美味的鸡肉香菇蒸包和家常汤品,相关价钱也与郑氏和三蛋交代了一番。

      但出来这么久,温臻还是难免有些担心铺子里的情况。回去的路上加快了步子。

      刚到了铺子前,果然不出温臻所料——

      铺子前熙熙攘攘,密密麻麻围满了不少客人,隔了大老远就能听见郑氏急火火的吵闹声。

      温臻赶紧走了进去。

      只见一个心宽体胖的大汉正面红耳赤地与郑氏吵,郑氏两手叉腰,气势汹汹地仰着头看着大汉,嘴里也疯狂输出,一点也不显怯意。

      “老娘就不卖你了,怎么了!怎么了!”

      温臻从旁边客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声中才得知这位大汉是明州县里有名的地痞流氓,名叫鲍大牛。这位鲍大牛在排队的过程中仗着自己人高马大,素有恶名,不停地插前面客人的队。

      前面客人怕鲍大牛日后算账,心里再不情愿,也只得面上愤愤地瞪着,并不敢拒绝。

      于是鲍大牛一路畅通无阻地排到了前面,对着郑氏就是一顿指示:“喂,老婆娘,把每个包子都给俺鲍爷来一个!”

      郑氏早就看到鲍大牛在后面贱嗖嗖地插队,现在又被这么趾高气扬的命令,怒火腾一下上来了:“滚滚滚!后面排队去!”

      大概从来没有明州县里的人敢这么与鲍大牛说话,鲍大牛当着众人的面被一个卖包子的婆娘凶了,顿时气得脸色发黑。

      他一巴掌拍在蒸屉上,蒸屉哗哗直响,吓得李三蛋都抖了抖,险些拿不出筷子。

      “鲍爷我再说一遍,赶紧给爷把包子端上来!”

      有胆小的客人已经开始劝说郑氏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但郑氏坚决不肯买,两个人就这样一直僵持着。

      温臻想了想,突然心生一计。

      她偷偷摸摸绕进后院,片刻后端着一个盘子从后面厨房里出来,对鲍大牛道:“你要的包子在这里,一共十文钱。”

      郑氏一看温臻回来了,一边大大松了口气一边将温臻拉倒一旁,低声斥责道:“别卖给他,这人就他娘的是个无赖,包子给他他绝对不会给银钱,气死老娘了。”

      温臻不动声色地向郑氏笑了笑,轻声安慰道:“婆婆放心,我有主意。”

      郑氏一看她笑成这个样子,估摸这孩子又有了什么稀奇古怪的主意,便也松了口气:“行行行,你有主意就行,千万别便宜了那畜生!”

      “嗯。婆婆您去招待其他客人,我来招呼那位姓鲍的客人。”

      鲍大牛一看面点铺里那个如花似玉的小娘子来招待自己,心里已经美上半分,色眯眯的目光直往温臻曼妙的身姿上瞅:“包子拿来。”

      “一共十文钱”,温臻笑道,“您先给钱。”

      鲍大牛一个流氓混混哪里有钱?他本就是来吃白食的,骂道:“哪儿那么多废话,吃完再给不行吗?磨磨唧唧的烦死了。”

      温臻也不再多说,将盘子里的蒸包在鲍大牛面前放下。

      鲍大牛心满意足地捡起一个,咬了一大口。松松软软的口感带着一些粘连,虽然说不上美味极了但也有些古怪,不由得让他有些奇怪。

      他低头一看,瞬间跳了起来——

      只见密密麻麻乳白色的小笋虫被炒成了淡黄色,与青色的辣椒一起做成蒸包馅料,安静地躺在松软的包子里。

      “这这这这这这——”

      他恶心地哇得吐出一大口,指着温臻气得说不出来话。

      这些小笋虫是温臻在袁厘的竹舍发现的,原本她只是打算捡几只带回去喂清养的小龙虾,结果刚好遇上鲍大牛在自家面点铺里耍无赖,便做了一款笋虫辣椒包送给鲍大牛。

      其实笋虫是具有极高营养价值的食用昆虫,肉质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但现代就很少有人能够接受这种昆虫入菜,明州县里的人更是想不到这些恶心的虫子还能食用。

      流氓地痞向来是欺软怕硬,若是好言劝说反而会让对方蹬鼻子上脸,倒不如直接就让他们意识到温家的面点铺并不好惹。

      果然鲍大牛只觉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恶心,扣着嗓子来回跳脚,恨不得将三天前吃的东西都呕吐出来。

      周围买蒸包的食客一见鲍大牛被温小娘子捉弄得如此之惨,纷纷捂着嘴偷笑,心里都觉得实在是大快人心。

      被众人偷偷嘲笑的鲍大牛咬牙切齿地瞪着温臻看了半天,温臻并不怕他,面色平静地回看着他。鲍大牛没了辄,只得气呼呼地扭头就走,嘴里还不干不净地骂着。

      “臭婆娘,等鲍爷回来弄死你......”

      温臻才不在意:只能耍些嘴皮子功夫,得多可怜。

      鲍大牛一走,温记面点铺又热闹起来。李三蛋将各位客人往桌子前请,郑氏微笑着盛着各种汤品,温臻给食客们介绍今天的蒸包和汤品。

      今日的百合排骨莲藕汤卖得最为热销,金黄的玉米粒、橘红的胡萝卜与清甜的百合干糅合,极大地减轻了排骨的油腻口感。

      尝过的客人都赞不绝口。

      “温小娘子的手艺就是好啊!”

      “这骨头汤比我家婆娘做的香多了。”

      不到半个时辰,面点铺里的各种蒸包和汤品都被销售一空。食客们一边摸着肚子心满意足地离开,一边滔滔不绝地赞叹温小娘子的手艺。

      郑氏摸着钱袋高兴地眉开眼笑——要是铺子这么一直开下去,只怕过不了多久她们就能赚得家财万贯了!

      温臻被婆婆的乐观逗笑了,刚准备将桌子凳子木碗木筷抬回去,抬眼就看见宋隽钰站在铺子外,手里还牵着恹恹抱着书童的小隽钎。

      兄弟俩身旁,还站着一位胡子花白、气宇轩昂的老者,容貌与兄弟俩有七八分相似。

      温臻心里一惊,已经猜测到了老者的身份——

      此人应该就是明州县县令、宋隽钰与宋隽钎之父宋誊渊。

      她连忙擦了擦手,走过去向三人打了招呼。

      宋县令笑道:“温小娘子的生意确实是好啊。”

      温臻道了谢,心里默默地想——宋县令来她这里,多半应该是为了捕捞小龙虾的双层网吧。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